中国行政经费数据

发布时间:2019-07-09 01:19: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中国行政经费数据



  篇一: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分析

  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分析

  提要行政管理支出作为一个国家维持其政府正常运转的基本支出,需有一个合适的规模。本文从公共支出理论出发,论述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及原因,提出改革意见。

  关键词:行政管理支出;瓦格纳法则文献标识码:a

  行政管理支出,是指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行使其职能所需要的费用支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呈现出过快增长的态势。行政管理支出的大幅上升不仅直接加重了财政负担,“挤出效应”越来越凸显,扭曲了政府的支出结构,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一些诸如政府的低效率、官员腐败、滥用权利等方面的问题,甚至可能成为全社会发展的沉重包袱。

  一、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现状

  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已有20多年的历史,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和精简机构进行了数次改革,但仍然存在行政管理支出扩张、预算约束软化、行政支出管理存在“越位”和“缺位”等问题,由此带来了财政预算赤字的膨胀和政府职能转变的艰难。本文在衡量行政管理支出规模时,采用绝对指标和动态相对指标。

  (一)绝对指标与基于瓦格纳法则的分析。从行政管理支出绝对额看,1978年为52.9亿元,1995年为996.54亿元,20xx年为7,571.05亿元,20xx年达到9,795.92亿元,同1978年相比,30年间增长了186倍,年均增长6.2倍。(表1、图1)

  19世纪八十年代,德国经济学家阿道夫·瓦格纳在考察了欧、美、日本等国家的政府公共支出规模扩张问题,认为一国经济的发展与本国财政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即随着现代工业社会的发展,“对社会进步的政治压力”增大以及在工业经营方面因“社会考虑”而要求增加政府支出,后人称之为“瓦格纳法则”。瓦格纳法则也可表述为:一国的经济规模越大,其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也就越大,但是图1中曲线的二阶导数本应该小于零,即行政管理支出规模扩张的速度不应该超过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但是,图1中曲线的二阶导数大于零,表现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行政管理支出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12个百分点,基于瓦格纳法则,我国行政管理支出明显是不合理的。

  (二)动态相对弹性指标与基于经济成长阶段论的分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占财政总支出比重基本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财政总支出的比重由4.71%上升到19.38%,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美国的9.9%。(表2)

  动态相对指标即通过增长率对行政管理支出在各年之间的变动情况进行描述。为了对行政管理支出的增长率与财政总支出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做出评价,在此采用行政管理支出弹性这一指标,弹性系数定义为:

  行政管理支出弹性系数=行政管理支出增长率/财政总支出增长率

  “行政管理支出弹性系数”反映了财政支出的边际增加量中用于行政管理支出的数量。一般来说,随着财政总支出的增长,行政管理支出也会相应增加,但不应消耗掉财政支出的全部增长量,还应当为社会公共事业的发展留出一部分,因此,该弹性系数应以大于0、小于1为宜。但从计算结果来看,在大多数年份里,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弹性都是大于1的,最高时甚至达到了2.86,从这一指标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增长过快,已给财政收支带来了沉重的压力。

  美国经济学家罗斯托和马斯格雷夫采用了经济成长阶段论来解释了公共支出的原因。该理论认为,经济的发展可以划分为前后相继的五个阶段:传统阶段:为起飞创造前提阶段:起飞阶段;成熟阶段;高额群众消费阶段。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生产力落后,经济不发达,这个阶段也就是经济成长阶段论中的起飞阶段。该理论认为,在经济的起飞阶段。需要有较高的积累,此时政府应该承担起提供公共基础设施,如交通设施、环境卫生、法律秩序等支出,因此社会公共事业的投资往往应该占有很大的比重。不可否认经济的发展也要求国家组织的不断完善,同时对外开放和交往深入。政府的职能多样化,必然导致机构和人员的增加,从而行政管理支出增加。但是,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财政支出中增速最快的应该是用于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支出,而非行政管理支出,更非行政管理支出,年均增长速度高于同期财政支出年均增长速度和高于同期gdp年均增长速度。基于经济成长阶段论的观点,我国目前行政管理支出的规模不能说是合理的。

  二、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原因分析

  (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式。经济体制改革方式是行政管理支出不合理的宏大背景,我国的经济改革采取的是渐进的方式,过程较长。在转轨时期,旧的计划经济模式还没有完全消除,市场经济的管理模式还没有完全确立。这样,原有的不符合市场经济的政府职能没有丢弃,而为发展市场经济的政府新职能如市场规范和管理等不断增加,由此使得财政用于行政管理支出费用不断增加。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严重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我国政府的历次机构改革都没能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怪圈,机构庞大,与此相应的全国各级政府行政人员的增长速度也太快。从我国供养比例(即总人口与财政负担人员之比)来看,五十年代为600:1。七十年代为155:1,而九十年代为40:1,据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王健介绍,近年来这一比例已低于26:1。远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三)政府官员追求预算最大化,政府机构追求的是预算最大化,进而追求机构规模最大化。因为机构规模越大,可能会争取到更多的预算,政府官员提升的机会越多。权力越大,各种非货币待遇就越高。非货币收入或者说权力消费欲望是促使官员追求更大规模公共支出的原动力。因此,成本与收入的分离,使得资源配置的错误程序增加,追求成本最小化的激励机制受到抑制。

  (四)行政管理支出约束力不强,职务消费的模糊性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行政管理支出的膨胀。我国长期以来实行“实报实销”的报账制,财政监督机制不健全,行政开支由政府财政

  大包大揽而不计成本。奢侈浪费、以权谋私、贪污侵吞等消极腐败行为还有所存在。如,“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现象在许多地方大量存在,且愈演愈烈,据有关专家初步测算,这种公私不分的消费行为花费的行政管理费用每年达数千亿元。

  (五)政府的行政管理支出预算编制仍没有完全摆脱“基数加增长”的传统模式。“基数加增长”的方法使以前年度的不合理因素延续下来,加之部门预算编制存在部门内在动力不足;监督机构与检查部门对预算的执行监控不力;预算执行效果缺乏评价机制等,容易形成支出上的“越位”和“缺位”、浪费与紧缺并存的现象。

  中国行政管理支出现状及改革建议

  【摘要】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支出,是社会消费性支出的组成部分。但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行政管理支出增长比例远远超过了财政支出增长比例,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持续上升,从而占用了大量政府其他职能的费用支出,阻碍了中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优化,不利于有关财政政策的实行。为此,要加强规范行政管理费用支出行为,改革行政管理费用支出体制,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关键字】行政管理支出社会消费性支出财政支出财政政策财政支出结构

  一、我国行政管理支出的构成

  行政管理支出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按费用要素区分,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行政管理费支出存在很大的人为因素,并且在最近十几年中不断地膨胀,不由得引发人们的争议。

  二、我国近年来行政管理费用支出的现状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行政管理费用的绝对数额有1978年的52.90亿元增加到20xx年的5521.98亿元,年平均增长达到19.57%。从相对规模上来看,经济建设、社会文教、国防、行政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总计的比重在1978年分别为:64.08%、13.毕业论文http:///10%、14.96%、4.71%,而到20xx年则变为27.85%、26.29%、7.72%、19.38%。而且近年来行政管理费用增长还在大幅度上升,平均每年增长23%,这反映了我国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增长过快,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快速上升的趋势。

  三、行政管理支出快速增长的原因及其所带来的不良后果

  (一)原因分析

  1行政人员的膨胀与官僚机构的臃肿

  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中国财政供养人口在1978年时是20xx万人,至1997年初已增长到3675万人,增长了82.4%,相当于中国总人口同期增幅的3倍;1978年时50个人供养一个财政供养人口,至1997年则要30个人供养一个财政供养人口。行政机构方面,各省、自治区所置的党政机关平均为70余个,多的甚至达到100多个,中央则设有68个部委办以及85个非常设机构,即使经过了三年的机构改革,至1996年10月为止,省、自治区政府机构仍保留了原有机构的70%左右,中央也仍有59个部委办和29个非常设机构。与发达国家相比较,这些数字都远远超于发达国家。

  2政府监督机制与力度的不到位

  行政管理的支出受到国家有关监督部门的监督,其过分膨胀与政府监督部门监督不力有着重要的关联,财政部门本身缺少对行政管理费的管理和监督,没有适应行政机构改革,放松规范行政管理费的供应范围,加上不完善的行政经费定额与考核办法,使有关行政机构肆意挥霍行政管理费,比如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费私用,公车过量等。而国家立法机关和国家审计部门也未对其实行严格的审计监督和立法监督,所以造成了贪污腐败等一系列问题的产生,从而加剧了行政管理费的膨胀。

  3财政预算制度缺乏约束力

  国家的财政制度是一个缺乏执行力度的制度,缺少必要的约束力,诸多的财政措施得不到有力的实行,政府税收的多少,花销的情况,具体用在何处,财政部门并不知情。由于这些制度的缺陷,使政府部门间小金库林立,这都严重影响了行政管理费用的管理,也是造成行政管理费用膨胀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不良后果

  1造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增加

  行政管理支出的膨胀严重影响了公众的利益,行政管理费用的膨胀则意味着政府在其他方面的支出势必会大量的减少,而且行政管理费用的支出属于社会消费性支出,是非生产支出,行政管理费用的膨胀只会使社会有限的资源进一步萎缩,使广大人民得到的资源分配减少,从而损害广大公众的利益,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2阻碍财政结构的优化

  行政管理费用的膨胀导致了财政结构的严重扭曲,阻碍了财政结构的优化,影响财政的健康发展,从而进一步影响政府职能的正常发挥,对正常的经济运行起到一种消极的作用等,这些都将会对资源的配置和收入的分配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行政管理支出改革建议

  1加强立法与监督机制

  国家相关立法机构完毕业论文http:///善有关法律的制定,执法部门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确实做好执法工作。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有关监督部门,加强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的有效结合。拓展外部监督途径,尤其是媒体的有关监督。

  2推行行政机构改革,精简行政人员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深化改革,从中央到地方,一律撤销不适应体制的行政机构和合并一些重叠的行政机构,慎重的增加有关机构。严格控制行政人员的录用,实行有效的考核机制,对于地方政府的行政人员的录用应当与当地的财政支出限度相联系,切勿人浮于事,严禁走后门事件。

  3加强预算管理,形成强有力的预算约束力

  规范行政管理支出行为,严格执行《预算法》,任何单位与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开增支口子,并受同级人大的检查与监督,财政部门完善财政编制预算,规范行政管理费的供应范围,坚持支出程序,加强检查监督,使其步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促进整个管理机制的尽快到位。

  4反腐倡廉,切实转变政府职能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倡导廉政行政方式,这就要求政府官员要自我约束,自我抵制,厉行节约,但凭自身约束力是很难实现的,所以我们加大对贪污的打击力度,同时加重法律的制裁力度,加重刑罚,重刑之下出清官,国家的法律不应当只针对普通的民众,更应针对高高在上的广大官员们,并且严厉要严厉的清除那些“裸官”,既然他的心不再中国,那么中国就不需要这样的官员。切实转变政府的职能精简政府机构,由此才能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支出。

  篇二:从黄宗羲定律看中国行政经费膨胀

  从黄宗羲定律看中国行政经费膨胀

  行政支出是政府行政活动的财政成本,是影响政府社会管理职能的重要变量。在我国,行政管理费支出存在一定程度的膨胀趋势。据统计,1978年我国政府机构的行政管理费为49.09亿元,20xx年增至10000亿元左右。这些数据说明我国政府的行政成本越来越高,越来越多的财政增量资源流向了政府行政部门。换句话说,我们正面临一个越来越昂贵的政府。

  建国后,我国的机构改革已进行了多次,但却没能跳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我认为,是以下3个问题,导致了中国行政经费的膨胀。

  一:行政体制问题。

  建国以来,中国经历了8次机构改革。在改革开放的20多年中,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六大,机构改革一直是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尤其在十五大后,政治体制改革主要集中在政府机构改革方面,表现出以行政体制改革为切入口,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思路。从历次改革的成效来看,事实上都没有走出“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循环。在改革实践中,往往流于单纯着眼于精简机构和人员,以机构数目和人员总数减少多少来衡量改革的成效,不仅难以达到行政改革的根本目的,即克服机构臃肿、资源浪费、官俯主义等弊端,提高行政效率,而且容易走入为精简而精简的误区,陷入“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困境。

  二:人员编制问题

  人员编制已经膨胀。一是人员已经流向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将要吃"皇粮"的事业单位。如一些行使了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特别是一些暂定为自收自支的各类执法机构已经是人满为患;二是人员已经流向在新一轮机构改革中将被保留、加强和充实或将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所属的事业单位;三是人员已经流向教育、卫生和社会保障等"旱涝保收"的事业单位。

  三:执法问题

  权力的滥用以及由此产生的官员腐败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的遏制。尽管国家加大了反腐败的力度,采取了被称之为“四管齐下”的改革举措,即制定党内监督条例,制定党内纪律处分条例,对中央部委的纪检监察实行垂直管理,对地方实行巡视制度。这些制度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但是令人疑惑的是,这些制度反腐的举措,并没能有效遏制住腐败在一些地方蔓延的局面。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疑虑,中国反腐败的出路究竟在那里,这种腐败蔓延的现象,究竟是机制层面的,还是制度体制层面的,我们需要构建一种什么样的体制才能真正防止权力的滥用

  我个人认为解决这3个问题有一定困难。中国是一个一党执政国家。一党执政必然存在的问题就是权力缺乏制衡。而当权者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必然不会对此局面做出本质性改革。致使许多看起来可以解决的问题,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存在重重阻碍。其次,中国一些传统思想难以改变。例如:严重的官本位思想,根深蒂固的饭局、酒局文化等。所以,我认为中国不能走出黄宗羲定律。

  经分1倪子鉴

  篇三:我国行政管理费用现状分析

  我国行政管理费用现状分析

  摘要

  行政管理费用是社会管理消费支出的一个重要项目,是国家执行政治职能和社会职能的保证,同时行政管理费用是否合理支出,对社会生产需求的影响也关系到我国全体人民的公共利益。现今行政支出的不断膨胀,一些政府部门的奢侈消费,引起了社会人民的关注。为此,要加强行政管理费用的监督和管理,积极采取措施避免行政管理费用问题的恶化,改善财政支出结构,促进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

  关键词:行政管理费用预算三公

  一.行政管理费用的含义和构成

  行政管理费用是财政用于国家各级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形式其职能所需的费用,包括行政支出、公安支出、国家安全支出、司法检察支出和外交支出。

  其中,行政支出包括党政机关经费、行政业务费、干部训练费及其他行政费等。公安支出包括各级公安机关经费、公安业务费、警察学校和公安干部训练学校经费及其他公安经费等。国家安全支出包括安全机关经费、安全业务经费等。司法检察支出包括司法检察机关经费、司法检察业务费、司法学校与司法检察干部训练经费及其他司法检查费等。外交支出包括驻外机构经费、出国费、外宾招待费和国际组织会议费。按费用要素区分,行政管理费包括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大类。人员经费中主要包括工资、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及其他。公用费用中包括公务费、修缮费、设置购费和业务费。[1]

  二.行政管理费用现状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995~20xx年,国家财政支出中行政管理费由996.54亿元增加到7571.05亿元,12年间增长了6.60倍;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在1978年仅为4.71%,1995年为14.60%,到20xx年上升到18.73%,高出世界平均水平25%。从国际横向来看,据有关资料,拿上述20xx年预算内的行政管理费占财政总支出的18.73%这一比例去比较,远远高出日本的2.38%、英国的4.19%、韩国的5.06%、法国的6.5%、加拿大的7.1%以及美国的9.9%。[2]而上面的数据也只是预算内的数字,而实际的数据并没有透明。从这些  

数据可以看出,我国的行政管理费用是居高不下的,更是远远高出于国际水平。

  三.行政管理费用现状原因分析

  (一)我国经济水平的增长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我国与外国的频繁交往,各种社会秩序和经济问题会日趋增多,而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和经济活动有条不紊的进行,行政管理费用也不可避免的快速增长。但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支

  出的比例增大的同时,财政支出占gdp的比重却在减少,这就意味着政府从gdp中集中的分割越来越少,而在集中越来越少的份额中用于行政管理费的份额却越来越大。这种行政管理费用的膨胀导致了财政支出结构的扭曲。

  (二)机构臃肿,官员众多

  1.机构臃肿

  在纵向上,我们有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在横向上,我们常常同一职能多个部门管。以国家监督机构为例,除审计机关外,财政有监察专员,国家发改委有稽查特派员,金融领域有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还有其他各种专项监督等。监督部门多,人数也不少,政府机构设置庞杂,机构设置多,管理成本就高。同一件事情,许多部门管,但又不全部管。截止到20xx年3月,我国地级区划数333个,县级区划数2862个,乡镇政府39199个,全国省级党政机关厅局级机构多达2100个常设机构。[3]政府层级过多,许多机构重复设置,行政机构人员经常性的开支、工资、办公费用等的高涨。

  2.官员众多

  长期以来,我国地方官员的数量不断膨胀,副职人数水涨船高。从省、市、县到乡,党政部门副职成堆,加上助理、副秘书长,一级政府或部门动辄就有“一正十几副”,甚至还有“一正二十几副”,其中不少官员只是挂名白吃官粮。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对政府机构先后进行了五次改革,但总体上来看庞大的政府机构与人员数量却变化不大,每次精简改革后不久都会出现再度膨胀的现象。这同时也是我国法制法规不完善的体现。

  (三)行政费用支出透明度不高

  一方面政府支出没有全部纳入预算,还存在大量的不受监督的预算之外的政府性资金。另一方面,即使是预算内,行政成本也未见详细的数据公布。而且,预算编制不完整,对预算执行的监督不到位。另外,目前的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的制衡机制,是政府部门来编预算,政府部门来花钱,政府部门内部来监督,人大对此的监督作用基本不能发挥。现今政府没有公开预算和人们最为关注的是“三公”现象。“三公”即公款吃喝、公车私用、公费出国(境),集中凸显了不受民众监督和制度约束的行政支出乱用现象。两会代表曾表示我国目前约400万辆公车,年消耗超过2000亿元,真正用于公务的仅占1/3;粗略统计公款吃喝每年不少于2000亿元,相当于一年吞掉一个三峡工程。此外,出国考察、政府会议、能源消耗、“政绩工程”和办公楼浪费也日趋严重。

  四.如何控制我国行政管理费用的膨胀

  (一)精简机构,压缩人员

  继续深化行政机构改革。大力精简直接管理经济的机构,以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最大限度地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中的基础性作用,相应地政府也可大规模地减少这方面的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合并、调整原有的间接管理经济的政府机构,以提高这些机构的行政管理水平和象征圆形效率。撤并机构,减少管理层次,实现“以减人促减事,以减事促减人”的良性循环。[4]

  (二)推进政管理费用预算决算公开

  我们可以看到,财政预算公开工作进展不平衡,公开还不够细化,与人民群众的期望仍存在一定差距,而行政管理费用属于财政费用的一部分,为了行政管理费用的透明度能够提高,必须进一步推进财政预算公开,建立健全公开机制,扩大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不断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水平。公开的内容要详细全面,逐步细化到“项”级科目。温家宝总理说过要大力推进财政预算决算公开,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其中最受关注的是“三公”经费的公开。

  今年的4月14日,科技部率先在中央部委中晒“三公”经费,这也是今后政府“三公”经费面向人民群众的一个开端。同时要继续压缩“三公”经费预算,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三公”经费管理制度和审核程序,建立健全厉行节约长效机制。继续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执行管理,严格控制预算调整。加强机构设置和编制管理,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团组数量和规模,加强和规范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严格执行公务接待有关规定,从根本上控制“三公”经费规模。

  (三)把行政成本纳入政绩考核

  健全行政绩效考核制度,明确政府浪费的责任主体,建议把行政费用占gdp和财政支出的比重、公务人员人均行政费用和行政费用增长率等作为行政费用的控制指标,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和报告,把行政成本纳入政绩考核,建立赏罚分明的约束和激励机制。

  (四)建立健全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

  公用经费的滥用、公费私用和由此引起的贪污腐败等现象都是行政管理费用增加的重要原因,由此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种现象的出现也体现了某些官员们廉洁意识淡薄,传统体制下的不足。所以需要开展党性党纪教育活动,要求公务员尤其是官员加强“自律”,同时还要建立和健全政府行为的监督机制,加快透明政府的建设,让每个公务员尤其是官员接受公众的监督。监督约束的建立要与行政管理支出透明度得提高相结合。

  参考文献:

  [1]陈共: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年1月第6版

  [2]孟元新:减少我国政府行政管理支出初步研究[j],背景与分析,20xx年190期

  [3]谭桔华: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控制行政管理费过快增长[j],湖南行政学院学报,20xx,

  (5):5-7.

  [4]郭伟曹永鹏:我国行政管理费过快增长的原因与对策探讨[j],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xx年12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89340a0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ed.html

《中国行政经费数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