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 读 从 挑 战 开 始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鉴开中学潘红霞

一、案例背景:
钱钟书在赏析《五柳先生传》时说:‘不’字为一篇眼目。岂作自传而并不晓己之姓名籍贯哉?激于世之卖声名、夸门第者而破除之尔。‛对文中的‚不慕荣利‛‚不求甚解‛‚家贫不能常得…曾不吝情去留‛‚不蔽风日‛‚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等字句,王夫之在《思问录》里评论说:‚言无者,激于言有者而破除之也。‛正是因为世人有种种追名逐利、矫揉造作之事,作者言‚不‛,正突出了自己与世俗的格格不入,突出了他对高洁志趣和崇高人格的追求,不仅让读者对他的与众不同击节叹赏,也使文章笔墨精粹而笔调诙谐,读来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可是在教读本篇文章时,我总感觉有些无奈,尽管学生对五柳先生的品质和人格有一定的认识,但是通过他们的表情,我以一个教师特有的敏感隐约地觉察到,学生在骨子里的对五柳先生的行为存在着诸多的疑问和种种的不屑。他们的心里到底在想什么呢,他们对五柳先生有什么新的认识呢?我想知道。
二、过程描述:
在离下课还有15分钟的时候,我适时地对教案进行了调整,我有意识地问到:‚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是什么,这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品质?学生很快用文章中的语句进行了概括回答:
第一大爱好:‚好读书‛而‚不求甚解‛,表明五柳先生追求求知的满足与精神的享受。
第二大爱好:‚性嗜酒‛而‚期在必醉‛,表明五柳先生内心愁苦而寄情于酒,以此来解脱心灵的郁闷。
第三大爱好:‚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表现了五柳先生不求官禄、不慕荣利的高尚节操。
我紧接着问道:‚现在我们对五柳先生已经有了一个大体的了解,那么谁能从他的性格、生活、志趣等方面给他一个贴切的评价呢?‛
一名学生稍加思索就站起来回答道:‚五柳先生不慕名利,喜好读书,安于贫穷,借酒消愁,文以自娱,是个真正的隐士。
他的话刚一说完,我发现有些学生表现出不敢苟同的神色,更有几个学生同时‚嗤‛声一片。
‚怎么,有不同意见吗?可以畅所欲言嘛!谁来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难道五柳先生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我进一步地激起学生的情感矛盾。
一石激起千层浪,班级里顿时喧闹起来,同学们纷纷要求发言。
学生甲说:‚五柳先生的性格我就不喜欢,‘闲静少言’是消极厌世的一种表现,也是逃避现实的一种无奈,他是一个隐士,但他的这种‘隐’实际上就是向恶势力低头,就是向恶势力妥协。他的这种性格是懦弱的,我不要做这样的人。‛有些学生点头表示赞同。
学生乙说:‚五柳先生的读书方法我也不喜欢,‘好读书,不求甚解’,只会导致走



马观花、浮光掠影、浅尝辄止,读书不字斟句酌是很难打开真理的大门的,我想如果我们大家都像他那样不求甚解的读书,可能及格都很难吧?‛学生一片哄笑。
学生丙说:‚五柳先生是个酒鬼,大家看呀,‘性嗜酒’,一个‘嗜’字,足见其爱酒如命;爱喝酒也不要紧,你有钱也行呀,愿怎么喝怎么喝,可是偏偏‘家贫’‘不能常得’;穷也没关系,咱人穷可咱志不能穷呀,但是他偏偏不要强,亲戚朋友每请必到,每喝必醉,活脱脱的一个现代孔已己!‛学生被他的幽默笑得前仰后合。
学生丁说:‚五柳先生还是个懒鬼,请看‘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簟瓢屡空,晏如也!如果说五柳先生身患残疾,行动不便那也罢了,可是实际上不是这样。那么一个身体健康、体格健壮的男人,为什么不能凭着自己的双手、自己的劳动、自己的智慧去打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呢,难道说他是用自己的残垣破瓦和衣衫褴褛来表示对污浊的社会的反抗吗,我看未必,他只是为自己的懒惰寻找一个冠冕堂皇的托词而已。‛学生更加兴奋。
学生戊说:‚也许在那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五柳先生的是用他的沉默来反抗世事的污浊,用他的酣醉来解脱破碎的心灵,用他的安贫来反衬自己的乐道,也许在那个时代他是以这种行为、这种追求、这种志趣来表达自己的节操,来显示自己的高尚,可是在21世纪的今天,在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沉默意味着消亡,酣醉意味着逃避,安贫意味着懦弱,这个崭新的时代不需要弱者,不需要隐士,更不需要贫穷,我们需要开拓,需要进取,需要辉煌!‛学生热烈地鼓掌,课堂的气氛被推向了高潮。面对着一个个意气风发的面孔,倾听着一句句热情洋溢的话语,我的心不禁澎湃起来。是呀,多么可爱而且又富有朝气的希望一代,多么敢于批判而又立足现实的少年们,我动情地说:‚五柳先生是那个时代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圣人,也是千百年来许多文人志士梦想比肩的楷模。五柳先生在晋代那个讲究门第、追求显贵的社会里,以其清静淡雅、简朴归真、不随世俗、不慕荣利的卓而不群感染了一代人,也以其不为五斗米向乡里小人低三下四而解绶去职的不羁品性熏陶了一代人,更以其朴素、自然、优美、看似平淡却寓意深刻的语言风格影响了一代人,可是任何人都是时代的人、历史的人、具体环境的人,离开了这些,其人生价值、其历史影响、其现实意义都无从谈起。同学们今天对五柳先生的评价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真是‘俱往矣,属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啊!
三、教学反思:
美国国际教育中心主任萨达特说过:‚我们应该让七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天都来问他的老师,你们今天教给我们的这些东西,我们到什么时候才能用?‛而语文教学中的学以致用,就是让学生说自己想说之话,抒自己欲抒之情;就是让学生通过即时的学习,去唤醒沉睡的潜能,去激活封存的天性,去放飞禁锢的情愫,从而使学生在与作者的对话中聆听历史的足音,在与情感的碰撞中追求人生的真谛,以指导自己的前进方向,引导自己的追求目标,倡导健康的人生态度。
要做到语文教学中的学以致用,关键在于把握好以下几点:
1、打破教材的束缚,用教材去教,而不是去教教材。教材上《五柳先生传》以及对五柳先生的评价可谓至多至臻,可是先哲不能代替学生。因为学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感悟和自己的体味。我们只有以课程标准为指针,以教育创新为理念,把教材作为载体,把学生作为主体,才能让学生在自我感悟中净化灵魂,在辨证分析中认识



问题,在探索研究中提高能力。
2、打破教案的框架,以教案为基础,而不是墨守成规。一篇教案能够呈现出教师教学理想的追求,闪烁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创造精神,可是是不是好教案,不只是看其形式是否规范、环节是否齐全、书写是否工整、字数是否足够,而在于是否符合教学实际的需要,是否有助于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是否有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是否有助于学生能力的形成和愿望的实现,是否体现出个性特色和创新理念。课堂上我针对学生的困惑之色、疑问之点临时填加了一个教学环节,虽然打乱了原来的教学计划,但是学生却获得了心灵的释放和理性的思考。
3、打破师道尊严的光环,蹲下身子看学生,而不是高高在上。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说,听《二泉映月》要跪下来,不能站着听;墨西哥艺术家西盖洛斯说,赏云岗石窟的大佛要蹲下来,不能站着观。而我要说,要想走进学生的心灵,取得有效的教学效果,同样也要蹲下来。在教学中,正是因为我蹲了下来,才发现了学生的困惑和不解,才及时地调整了环节和策略;正是因为我蹲了下来,才少了一份师道尊严,多了一份坦诚与共鸣;才少了一些指令和束缚,多了一些自由和和谐;才少了有点距离和冲突,多了有点包容和理解。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852b9cb05087632311212ef.html

《阅 读 从 挑 战 开 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