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参考教案二) - 四年级数学教案 - 模板

发布时间:2019-08-28 07:48:0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参考教案二)_四年级数学教案_模板

教学目标

()能正确地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能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

()能正确地写出省略万后面尾数的近似数。

()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亿以内的数位顺序。

难点:数位与位数的区别,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近似数的方法。

教具和学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复习准备

在下面里填上>、<或=,再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999○1010  601○564  687○678

提问:

1.第一组两个数你是怎样比较的?

(三位数与四位数比,四位数一定比三位数大,因为三位数比一千小,四位数大于或等于一千。)

2.第二、三组数都是三位数,你是怎样比较的?

(两个三位数比较,百位上数大的那个数就大;百位上相同,十位上大的那个数就大。)

()学习新课

教师谈话:我们已经学过万以内数的比较大小,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第一个内容,是亿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板书课题:比较数的大小)

1.出示例5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1)99864101010

提问:

两个数各是几位数?

五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六位数最高位是什么位?

9万多与10万多来比较,谁大谁小?

(10万多比9万多大。)

所以99864101010(板书)

由此来看,五位数与六位数比较,谁比谁大?

(六位数比五位数大。)

同学们推想一下,七位数与六位数比较呢?八位数与七位数比较呢?那么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怎样比较大小呢?

(如果两个数的位数不同,位数多的那个数大,七位数比六位数大,八位数比七位数大。)

出示第二组数:(2)356000360000

提问:

这两个数各是几位数?

这两个数都是六位数,位数相同的两个数怎样比较大小呢?先比较哪位上的数?

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十万位上都是3,怎么比较?

(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十万位上都是3,看左起第二位,第一个数左起第二位万位上的5比第二个数万位上的 6小,所以356000360000)

教师把第一个数356000的万位改成6,即366000360000

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十万位上都是3,万位上都是6,怎么比较呢?

(两个数左起第一位十万位上都是3,第二位万位上都是6,就要看第三位。第一个数第三位千位上是6,第二个数千位上是0,所以366000360000)

启发学生逐步总结出完整的比较数的大小的方法。

提问:

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有几种情况?位数不同怎么比?

如果位数相同怎么比?先要从哪一位比?如果左起第一位上的数相同,怎么比呢?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中关于比较两数大小方法的结语,并提问学生结语的最后为什么有省略号“……”,表示什么意思?举例说明。

教师说明:位数是指一个数用几个数字写出来的(最左端的数字不能是0),有几个数字就是几位数。如99864是五位数,101010是六位数。左起第一位是数位,数位是指一个数中的数字所占的位置。如 99864左起第一位是“9”“9”是在万位上,101010左起第一位是“1”“1”在十万位上。数位位数是不一样的。

练一练

(1)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说说是怎么比的?

70080○70101  98965○100000

(2)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下面各数。

40400  400400  44000  50004

指导学生做第(2)题时,先比较位数的多少,再把位数相同的几个数进行比较,也可以把这四个数排成一竖行,相同数位对齐。如:

可以看出:400400最大,40400最小。再把它们从小到大编成序号,按序号进行排列:40400440050004400400就不容易错。

2.教学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作单位的数。

出示50000,让学生读数。

教师指出:这是一个整万的数。像这样整万的数,写成用作单位的数比较简便。

提问:万位在右起第几位?整万的数万位后面有几个0

把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作单位的数,只要把后面的四个0去掉,加上一个万字就行了。例如 50000写成 5万,或 50000=5万。又如 1800000写成 180万,或 1800000=180万。

练一练

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作单位的数。

(1)250000

(2)3200000

(3)1994年我国共生产自行车40450000辆。

其中第(3)题强调单位名称,即4045万辆。

3.教学求近似数。

教师谈话:我们学过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数的近似数,请同学们把下面各数千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4926  9375

提问:省略千后面的尾数,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教师叙述:比万大的数,我们也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求它的近似数,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第二个内容。(板书课题:求近似数)

出示例6: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们的近似数。

(1)84380  (2)726310

出示第(1)题。提问:

(1)省略千后面的尾数时,是根据百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的,省略万后面的数,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强调,只要根据尾数的最高位,不要管尾数的后几位是多少。教师把千位上的4用方框框起来,即8(4)380

(2)千位上的数不满5,怎么办?

根据学生的回答,把万后面的尾数舍去。教师板书:8(4)380≈8万。

(3)为什么中间用约等于符号连接起来,而不用等号?为什么整万的数用万作单位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

出示第(2)题。

由学生说一说,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千位上的数比5大,该怎么办?教师板书:72(6)310≈73万。

练一练

把下面各数万位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近似数。

(1)63599  (2)709327

(3)1994年我国大学毕业生有637000人。

其中第(3)题要强调写单位名称,即637000≈64万人。

()巩固反馈

1.总结性提问:

(1)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

(2)怎样比较两个整数的大小?

(3)怎样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4)怎样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它的近似数?

2.发展性练习。

指导学生做练习三的第5题。

(1)题指导性提问:

(1)49999前面一个数是多少?把它写出来。

(2)49999后面一个数是多少?把它写出来。

(2)题指导性提问:

(1)最小的一位数是几?最大的一位数是几?

(2)最小的两位数是几?最大的两位数是几?

(3)最小的三位数是几?最大的三位数是几?

请独立填写练习三第5题第(2)题。

3.思考性练习。

下面的里可以填哪些数字?

19□785≈20万           60□907≈60

9□8765≈1000000         9□4765≈900000

先出示第一横排两道题,相邻两位同学讨论怎样填,然后全班交流。同学们可能填不全,最后由老师小结:第一道题,19万多的近似数是20万,说明千位上的数是5或比5大的数,方框里可填98765;第二道题,60万多的数的近似数是60万,说明千位上的数是比5小的数,方框里可填01234。第二横排则由学生独立来填。

4.课后练习:

练习三第134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是在学生基本上掌握了亿以内数的读写方法以后,学习比较两个数的大小,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虽然内容不十分集中,但与过去学过的旧知识联系紧密。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采用帮助学生回忆有关的旧知识,引导学生探索出新方法。

本节课分三个层次,分两段提出课题。

第一层次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由复习万以内数比较大小,引伸到比较亿以内两个整数的大小。分成位数不同和位数相同的两种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比较两个整数大小的方法。

第二个层次是学习把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

第三个层次是学习求近似数,由复习省略千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类推到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归纳为根据尾数的最高位,进行四舍五入。这样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归纳推理能力。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教学中采用边讲边练的形式,对课本中的练习进行适当地指导。最后的思考性练习对本节课所学的求近似数知识,起到进一步巩固和提高的作用。

板书设计

比较数的大小  求近似数

 

复习:

999○1010

601○564

687○678

4926≈5

9375≈9

5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

99864101010       356000360000

99864101010       356000360000

50000=5万          1800000=180

6  把下面各数万后面的尾数省略,求出它的近似数。

(1)84380  (2)726310

8(4)380≈81

72(6)310≈73

2、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

课题一 :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2——13页的内容,练习三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在已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概括出加法的意义,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

2、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

授课类型:新授课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

教学重点难点:加法的意义

授课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加法的意义

1、加法的意义

1)教学例1

教师出示例1,让学生读题,边指名说出条件和问题,教师用线段图表示出数量关系。

让学生自己解答,解答后,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教师重述用加法算的理由,并板书。

137+359=494(米)

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米。

在此基础上,教师给出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做练习三的第1题。

让学生说出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2、教学加法各部分的名称。

教师指着137+359=494问:

137357在加法算式中叫什么数?494叫什么?

137 + 359 = 494

        

加数 加数

提问:我们上面做的加法,两个加数是什么样的数?

任何两个自然数相加得到的和都比加数怎样?

一个自然数和0相加得到的和怎样?

00相加会怎样?

总结上面的结论。

二、教学加法交换律

加法运算有一些基本性质,对我们以后的计算很有用,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加法的一个运算定律。

1求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是怎样列式的?还可以怎样列式?

137+357=357+137

教师再出示几组不同的算式让学生先填上计算符号,再观察,看一看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8+17 17+18

124+235 235+124

比较三个等式归纳出一般规律。

1)这三个等式中,每组算式有几个加数?

2)每个等式中,左右两边的加数的位置怎样?左右两边的和怎样?

请几个学生试着把发现的规律说一说,然后教师完整地叙述一遍,说明这一规律叫做加法交换律。

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

如果用字母a b分别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成下面的形式:

a+b=a+b

做第13页的做一做

三、巩固练习:

做练习三的第——4题。

让学生根据加法的交换律来做。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交换律,谁能结合具体的题目说一说加法的意义和加法的交换律的含义?

附板书: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137+359=494(米)

答:北京到济南的铁路长494米。

137 + 359 = 494

        

加数 加数

137+357=357+137

18+17 17+18

124+235 235+124

a+b=a+b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这一节主要讲乘法的意义和3个运算定律.通过以前的学习,学生对乘法的计算方法已经掌握,对乘法的意义也有了初步理解,知道几个相同的数连加,可以用比较简便的形式——乘法来计算.这一节是在已学的基础上,以定义的形式给出乘法的确切意义,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学习了乘法意义之后,教材又通过具体的例子概括出乘法的运算定律,并且进一步用字母式子表示,这为以后学习用字母表示数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本小节中学生参与推导乘法运算定律的过程是教学重点.另外,在这3种运算定律中只有乘法分配律不是单一的乘法运算,它不仅涉及到加法运算,而且学生对乘法分配律与乘法结合律的应用又容易混淆,所以学习和掌握乘法分配律成为了本小节的教学难点.

  教师不仅使学生学会本节的知识内容,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参与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进而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的思维能力.

教法建议

  在复习阶段,教师可以通过师生比赛看谁算得快的形式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例如:在讲解乘法结合律前通过几道计算结果是101001000 的口算题,让学生找出522541258三对好朋友,为学习乘法结合律做了铺垫.同时也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

  在教学乘法的意义时,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把旧知与新知联系在一起.

  结合例1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其次再让学生采用观察、分析的方法比较哪种算法简便?最后引导学生概括出乘法的意义.

  教学乘法的运算定律时,教师可以出示几组数目不同的算式,让学生先计算,再观察每组算式有什么关系,然后再通过学生的讨论(小组、同桌、集体)、互相交流,用自己的话总结出乘法的运算定律.这样安排可以让学生参与运算定律的推导过程,使自己成为主体.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并能运用它解决实际问题.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并能运用它进行验算.

  3.借助视察、比较、综合、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分析推理、抽象概括、及运用新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并运用乘法的意义及其运算定律——交换律.

教学难点:

  乘法交换律的应用.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片、投影仪.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14×3        50×30      2×50       15×4     15+15+15+15

     4+4+4+4      30×12      60× 40     4×25     9+9+9+9+9

2.导入:刚才的口算题同学们算得很对,那么同学们想不想即算得对又算得快呢?好!为了实现你们的愿望,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乘法的有关知识.乘法的意义和乘法的交换律.(板书课题)

二、探求新知

1.教学乘法意义:

(1)出示例1,指名读题.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出示例1 下载

  引导学生分析:横着看或竖着看,每排放几个,一共有几排?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加法怎样解答?

  用加法计算:55555530(个)

  或6666630(个)   (教师板书)

  教师提问:如果要求盘里一共有多少个鸡蛋用乘法该怎样解答呢?

  用乘法计算:5×630(个)或6×530(个)(教师板书)

(2)对比例1中的两种方法,哪种方法简便?

  引导学生说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可用加法计算,也可用乘法计算,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

  教师提问:从上面的算式关系,谁能说一说乘法是什么样的运算?

  教师补充说明: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演示课件乘法的意义 下载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积.

  

(3)教学10的乘法特点:

  想一想:过去学过的乘法算式中,有没有不表示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

  启发学生举例:3×1=3   1×1=1   3×0=0    0×0=0   (教师板书)

  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算式都和哪几个数有关系?

  教师归纳:一个数和1相乘,仍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4) 反馈练习:(投影出示)

  下列算式能否改成乘法算式,为什么?

  120120120120          809070          15151520

  判断:

  求几个加数和的简便运算叫乘法.( )

  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运算叫乘法.( )

2.教学乘法交换律:

(1)    出示例演示课件乘法交换律出示例2

  观察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12×5○5×12  400×20○20×400

  引导学生分组计算,使学生明确:左边两个数的乘积和右边两个数的乘积相等.

  学生讨论:是不是所有像这样的式子都具有这些特点呢?

  引导学生互相讨论,自己举例说明,教师巡视.

  启发学生得出结论: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

  教师指出:这叫做乘法的交换律.

反馈练习:

  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1×9=9×100     12×182×18         abba

  课本第60做一做1题.

  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12×32=32×□     39×41=□×□

(2) 教师提问:

  加法交换律可用字母表示出来,如果用ab表示两个因数,那么乘法的交换律用字母该怎样表示呢?(a×bb×a    (教师板书)

  教师指出:这里ab表示大于0或等于0的整数.

  教师提问:以前学习哪些知识时用了乘法交换律.(笔算乘法验算时用到了乘法交换律.)

(3)练习:课本第60页的做一做2题.

  计算下面各题,用交换因数的位置的方法进行验算.

  32×25 105×424

三、巩固发展

四、课堂小结

  教师带领学生回忆本节课学习了什么?应注意什么问题?(10的乘法特点)

五、布置作业

教材6212

  1题、应用乘法意义说明下面各题为什么要用乘法计算?

  (1)    一幢宿舍楼有6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以住15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2)    一头牛重500千克,一头大象的重量是这头牛的10倍.这头大象有多重?

  2题、根据运算性质定律在下面里填上适当的数.

  15×16=16×□                 25×7×4=□×□×7

  (60×25)×□=60×(□×8)       (125×□)×□=125×(9×14)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角的度量和练一练,练习二十二第57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认识量角器,知道量角器的刻度结构,能按不同向认识量角器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知道角的大小的计量单位认识1的角的大小。

    2.使学生初步掌握量角的方法,初步学会用量角器量角。

    教具学具准备:投影仪,红色木条做的一个角,师生每人准备一个量角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口算。

    练习二十二第5题。用小黑板出示,指名学生口算得数。

    2.判断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3.直接比较角的大小。

    在黑板上画两个大小不同的角,第一个角稍大一些。再用红色木条做一个角,使它与画的第二个角相等。

    先用木条做的角与第一个角比较。

    提问:哪个角大?是怎样比出来的?你能具体说出大多少吗?   (不能)

    再用木条做的角与第二个角比较。

    提问:这两个角的大小怎样?是怎样比的?你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都是多大的角吗?(不能)

    如果我能说出红木条的角有多大,你能说出第二个角有多大了吗?

    4.引入课题。

    我们已经能直接比较出两个角的大小,但不能说出它们具体有多大。如果能像量线段那样,能用一种单位去量一量,知道一个角的大小,就能很方便地知道一个角的大小了。那么,究竟用什么去量呢?量出的结果用什么做单位呢?怎样去量角呢?这些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角的度量。(板书课题)

    二、认识量角器

    1.认识角的计量单位。

    说明:量角的大小,要用到量角器。这就是一个量角器。(出示量角器)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量角器。(投影出一个量角器)

    提问:量角器是什么形状的?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想一想,这个半圆被平均分成了多少份?

    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用一根线穿过量角器的中心,拉出1度的角让学生看)也就是说,计量角的单位是(板书:度)可以用一个小圆圈来表示,此为“1,我们这样写。(板书:)

    领学生读“1’。

    追问:计量角的单位是什么?1‘的角有多大?(用线拉出角再观察)

    指出:计量角的单位是,用符号’表示。

    2.认识量角器的结构。

    (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度的角,(拉出10度的角,并板书:10)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度的角,(拉出60度的角,并板书:60)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度的角。(拉出90度的角,并板书:90)

    (2)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指中心)叫做量角器的中心。(板书:中心)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外圈的刻度0~180‘是按怎样排列的?内圈呢?

    指出: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180。同学们看明白了吗?

    (3)现在来观察外圈的刻度线,从左边起看到o’刻度线了吗?  (在线一端打结,与中心重合。用线拉00)拉出103090120180,分别让学生说出是多少度。

    提问:谁能从左边起找出外圈50的刻度线,请你拉这根线来表示。(指名演示)

    谁再来找出90的刻度线?(指名演示)

    再请哪位同学来找出外圈125的刻度线?(指名演示)180?

    外圈的刻度会找到吗?

    (4)从右边起,内圈的刻度怎样找呢?现在谁用线来拉一拉,表示出内圈0的刻度线?(指名演示)45?

    哪位同学来找内圈的80?(指名演示)90?

    再指名学生用拉线的方法找出140180的刻度线。

    内圈的刻度会找了吗?

    (5)请同学们拿出自己的量角器。与老师这里的一样吗?你的量,角器上的中心在哪里?

   大家一起来找量角器上的刻度。从左边起,找0刻度线、10刻度线、135刻度线、180颗度线。再从右边起,找010135180 刻度线。(老师巡视)

    三、教学角的量法

    1.自学课本。

    我们已经认识了量角器,能指出量角器上的度数。怎样用量角器量一个角的度数呢?请大家看课本。从111页倒数第二行看起,到例1完。看完后告诉老师,量角要分几步,哪几步?

    2.提问:量角要分几步进行?哪两步?

    指出:可以把量角的方法归纳为两重合,一看数

    教师用小黑板出示:

    两重合:量角器中心和角的顶点重合,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

    一看数:看角的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

    3.请大家和老师一起来量这个角的度数。(投影一个40的角) 先要把量角器放在角的上面,然后做到两重合(边说边演示重合的方法)

    再看另一条边对的刻度数。现在知道这个角多少度吗?你是怎样看出来的?为什么要看内圈?

    指出:在量角时要特别注意,弄清看哪一圈的刻度。这里是用右边起内圈的o刻度线和角的一条边重合的,要按逆时针方向找出另一条边对着多少度。这条边对着40,这个角就是40,可以这样写。(板书:40)

    4.练习。

    请同学们按这样的方法,量一量练一练中的三个角各是多少度,写在角的下面。量的时候,把量角器按照图上表示的量角器的位置放。(老师巡视指导)

    提问:量出每个角各是多少度?

    5.提问:请你看一看,第112页例1下面有两个角,它们的大小一样吗?

    想一想,怎样才能知道它们大小是不是一样?

    现在请同学们量一量,这两个角各是多少度,比一比它们的大小.

    提问:左边的角多少度?(板书:30)右边的角呢?(板书:30)

    提问:这两个角大小怎样?为什么?

    刚才比较时,我们看出这两个一样大的角,画的时候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角的大小跟这有没有关系?

    指出:角的两条边是两条射线,可以无限延长。所以,角的大小和画出的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追问:角的大小跟什么有关系?(用木条角再演示,说明跟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系)

    6.比较上课开始时出现的两个角的大小。

    现在我们来量出上课开始时,黑板上的两个角的度数。(师生一起量,写出度数)

    你现在能具体说出这两个角有多大了吗?第一个角比第二个角大多少度?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我们能具体地知道一个角有多大了,也能知道角的大小具体相差多少了。现在谁来说一说,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哪些知识?用量角器要怎样量角?

    说明:用量角器量角时,还要注意应该看哪一圈的度数。

    五、课堂作业

    1.请同学们量出练习二十二第6题里三个角的度数,并把它写在自己的课本上。

    2.练习二十二第7题。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45ab9e942323968011ca300a6c30c225801f0d5.html

《比较数的大小,求近似数(参考教案二) - 四年级数学教案 - 模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