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发布时间:2020-06-15 14:27: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表现人物形象的写作方法。

2、培养学生复述、翻译、朗读的能力和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表演能力。

3、学习唐雎作为小国之臣却不畏强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精神。

4、领悟本文言辞的巧妙美。(言之有节,言之有据,言之有力。

教学重点:

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文言常识的积累。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把握人物性格

教学设想 

 《唐雎不辱使命》是一篇传统课文,也是一篇经典的古代文学作品,出自《战国策》。相对于初中阶段的其他古文,例如《核舟记》等来说,这一篇在文字上有些难度,《战国策》又是以记言为主,初中生学习起来可能兴趣不大。因此,在教学过程的设计安排上应注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过,即使是古文也可以让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允许他们提问,提倡进行探究性学习。但是,有些涉及到专门性知识如历史知识的地方,教师则必须讲解、点拨到位。其次,在古文的教学中仍然要让学生充分地读书,安排不同要求的读书,如默读、齐读、跳读、研读、自由读、指名读……让学生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感受语言,体会文意,进行文化的熏染。 

教学方法: 

加强诵读,从整体文意的把握来帮助理解文中的具体字、词、句,从对文中关键字词句的确切理解来帮助掌握整体文意,双向互动地学习古文,探讨唐雎不畏强权、为国赴难精神的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也许听说过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吧。荆轲在易水上辞别燕太子丹时,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土一去兮不复还”。这就是《战国策》里描绘的燕赵游侠之士的形象,虽然他最终失败被杀,但他的故事却一直为后。人传诵,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要讲的则是另一个故事:作为小国之臣的唐雎,在秦王寻衅威胁的情势下出使秦国,能够毫不畏惧,敢于同秦王展开面对面的斗争,最终理直气壮地折服秦王,不辱使命。这种勇气是难能可贵的。这里的唐雎,是《战国策》里塑造的又一个游侠勇士的形象

二、交流材料

作者、背景简介。

《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写的一本以记言为主的史书,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它叙事年代上接春秋,下至秦灭六国为止,约二百三四十年时间,是我们研究战国时期历史的一部重要著作。它叙事长于铺陈,多加渲染夸张,写得有声有色;语言生动流畅;善于在矛盾冲突中运用对话刻画人物性格,人物形象比较鲜明丰满;在论辩中往往采用故事或寓言作比喻来说明抽象的道理,富有文学色彩。所以它对后代的散文著作有很大影响。

这篇文章记叙了战国末期的一段故事:公元前230年和公元前225年,秦先后灭亡了韩魏两国;安陵是魏的附庸小国,秦想用诈骗手段并吞安陵。安陵君拒绝秦王的要求,在秦王不悦的情况下派遣唐雎出使秦国,目的就在于保全国土,解除与秦国之间的矛盾。

三、看图听读课文,注意以下读准字音。

弗fú 雎jū 怫fú 跣xiăn 抢qiāng 傀guī 祲jìn 缟găo 挠náo 谕yù

四、学生自读,分小组讨论翻译、置疑并释疑。

1、通假字

(1)故不错意也         (“错”通“措”,安放)

(2)轻寡人与            (“与”通“欤”,语气词“吗”)

(3)仓鹰击于殿上     (“仓”同“苍”,青色)

2、词类活用

(1)请广于君(广:形容词活用动词,“扩大,补充”)

(2)轻寡人与(轻:形容词活用动词,“轻视,看不起”)

(3)天下缟素(缟素:名词作动词,“穿戴丧服”)

(4)伏尸百万,流血千里(伏、流均为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伏,使……流”)

(5)且秦灭韩亡魏(动词的使动用法,“使……亡”)

3、一词多义

(1)

安陵君其许寡人 表劝告语气(还是)

吾其还也 商量语气(还是)

其有敢不尽力者乎 通(哪里)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人称代词(他们)

2)以

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用、把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 介词,凭借

修文德以来之 连词, 相当于

皆以美于徐公 动词,认为

徒以有先生也 连词,因为

3)因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于是、就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依靠、凭借

因其无备,卒然击之 趁着

光(人名)因循守职,无所改作 沿袭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根据、依照

4、译文

秦王派人对安陵君说:“我要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可要答应我!”安陵君说:“大王给予恩惠,用大的交换小的,很好;虽然如此,但我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愿意始终守护它,不敢交换!”秦王不高兴。安陵君因此派唐雎出使到秦国。

秦王对唐雎说:“我用方圆五百里的土地交换安陵,安陵君不听从我,为什么呢?况且秦国灭亡韩国和魏国,而安陵君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是因为我把安陵君看做忠厚长者,所以不打他的主意。现在我用十倍的土地,让安陵君扩大领土,但是他违背我的意愿,是轻视我吗?”唐雎回答说:“不,不是这样的。安陵君从先王那里接受了封地而守护它,即使是方圆千里的土地也不敢交换,何况仅仅用五百里的土地(就能交换)呢?”

秦王气势汹汹地发怒了,对唐雎说:“您曾听说过天子发怒吗?”唐雎回答说:“我未曾听说过。”秦王说:“天子发怒,死人百万,血流千里。”唐雎说:“大王曾经听说过平民发怒吗?”秦王说:“平民发怒,也不过是摘掉帽子赤着脚,用头撞地罢了。”唐雎说:“这是平庸无能的人发怒,不是有才能有胆识的人发怒。从前,专诸刺杀吴王僚的时候,彗星的尾巴扫过月亮;聂政刺杀韩傀的时候,一道白光直冲上太阳;要离刺杀庆忌的时候,苍鹰扑击到宫殿上。这三个人都是出身平民的有胆识的人,心里的愤怒还没发作出来,上天就降示征兆,(现在,专诸、聂政、要离)连上我,将成为四个人了。如果有才能有胆识的人要发怒,就要让两个人的尸体倒下,血流五步远,全国人民都要穿丧服,今天就是这样。”(于是)拔出宝剑站起来。

秦王变了脸色,长跪着向唐雎道歉:“先生请坐!怎么会到这种(地步)!我明白了:韩国、魏国灭亡,而安陵国却凭借五十里的土地幸存下来的原因,只是因为有先生啊。”

5.小结“其、以、因”的用法和意义。

其: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句中语气,相当于:难道;还是。)

安陵君其许寡人(句中语气,表期望或命令,相当于“一定”。)

得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的”。)

以:

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介词,用)

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介词,凭借)

以君为长者(介词,把)

徒以有先生也(介词,因为)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和“上、下、东、西”等词连用,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线。可译为“以”。)

以激怒其众(连词,表动作行为的目的,相当于“来”“以便”。)

固以怪之矣(作副词,通“已”,译为“已经”。)

◇因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于是、就)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依靠、凭借)

因其无备,卒然击之(趁着)

光(人名)因循守职,无所改作(沿袭)

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根据、依照)

古今词义:

长跪而谢之(谢:古:道歉;今:感谢)

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虽然:古:即使这样;今:虽然)

五、个性朗读,个性表达

,我看到一个 的秦王。

,我看到一个 的安陵君。

六、课堂练习

解释下列加粗的词,注意比较它们的词义。

1.使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 派 )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出使 )

2.说

秦王不(通,高兴 )

之(解释 )

3.许

高可二黍( 上下 )

安陵君其寡人(听从 )

七、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复述文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08a512715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ab.html

《《唐雎不辱使命》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