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外来人口真正融入城市》文字稿

发布时间:2012-05-30 10:48: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让外来人口真正融入城市》文字稿

主持人:王梅

编导:程艺林(实习生)

摄像:郭瑞

嘉宾:深圳市政协委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分局副局长 王淑杰

深圳市政协委员、宝安区污水设施管理中心副主任 吴兰平

深圳市政协委员、民盟市委机关办公室主任 张俞强

参政议政,关注民情民意民生,各位好这里是政协论坛。920号上午,市政协五届七次常委会召开,就社会建设与管理创新进行了专题协商。王荣书记出席会议并指出,深圳要以改革创新的思路加快社会建设,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为全国社会建设工作

做出表率。那么从本周开始,政协论坛将陆续推出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创新系列节目,今天您收看到的是系列节目之一《让外来人口真正融入城市》。

我们知道,80年代深圳的开放与包容吸引了大批人才来深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深圳人口二元化问题越来越突出。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

在深圳考察社会管理工作时提出,对于为城市发展做出重要贡献的外来人口,要善待他们

树立服务为先的理念,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等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努力破解城市二元结构,使他们共享特区发展成果。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如何让外来人口真正融入城市

享受平等的社会公共服务。今天走进演播厅的嘉宾有:深圳市政协委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注册分局副局长 王淑杰;深圳市政协委员、宝安区污水设施管理中心副主任 吴兰平

市政协委员、民盟市委机关办公室主任 张俞强。欢迎三位

为缓解城市化过快引起的人口二元和公共服务享受不均等等问题,从2008年以来深圳市政府相继推出并实行了暂住证换居住证、积分入户、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分配等相关政策。那么到现在政策和措施得到了很好的实施吗?我们还能为非户籍人口做些什么呢?首先我们看一下市民的意见。

同期声(市民1):生活压力非常大:,现在的物价飞涨 房价

同期声(市民2):像我们来说 就是小孩子读书

同期声(市民3):宣传执行得不到位:,另外一个是政策普惠的力度受惠的力度,面也好还是强度也好 都远远不够,所以我觉得最起码在政策上我们把这一部分人纳到受惠的范畴里面去。

主持人:大家知道 ,居住证是从200881实施的,虽然只是说由暂住证换居住证一字之差,但当时在全国是引起热烈的反响,这个政策的实施 三年过去了,它的效果怎么样呢?三位给一个评价。

同期声(王淑杰):我也仔细研究了可以满足市民的需求的16项制度,应该说基本都做到了,但这里面确实有一些,做得还不够完善,会有提升的空间。比如说持居住证的子女入学问题,参加政府主办的免费的培训问题,还有就业服务问题。这些方面,确实还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但总的来说,应该是基本实现了它当初设计的目的,应该给予肯定的。

主持人:您是说16项里面,您了解一下觉得大部分还是实现了,有个别的还是现在不尽如人意。还有一些人认为暂住证跟居住证,虽然一字之差改过来之后,所谓从理解上,从管理到服务来转变的,但是和暂住证的区别并不大,您怎么看。

同期声(吴兰平):因为由于我们当时的优惠政策在制订的时候,它就有一些局限,就是有一些范围限定了,它不能跟我们的户籍人口享受同样的待遇,实惠还不是那么的多,还是跟我们户籍人口,尤其是在就业、子女上学还有医疗方面,这几个方面 大块方面,还是差距比较大。

同期声(张俞强):就我看来,到目前为止实施的效果可能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 作为政府管理外来人口的这个角度看,我们也看到了应该说成绩还是蛮大的。但从另外一方面,我们当时在暂住证改居住证的时候承诺的,或者说想附加在居住证里的这些,比如说对外来人口的一些优惠,目前为止 ,执行的可能还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刚刚过去的开学季,我们从新闻媒体中间已经看到了,很多孩子读不了书 上不了学。你再往下看一下,你就会发现大多数都是我们说的,那些外来的人员。说明我们在这一块的公共服务的提供上,还有很大的欠缺。

主持人:三年前,暂住证改居住证,在全国很多专家学者都认可,也是一个破冰之举,具有一定的意义。在三年的实践过程中,可能有一些承诺,对于这些办了居住证的人的一些福利的承诺并没有实现。所以在改革的方面可能还要进一步的来完善。我们说完居住证,再来谈一谈积分入户。积分入户是从今年71日起就开始实施,这一项政策让许多外来人员

也是非常的激动,因为有了这样一个政策,他们就可以把身份转化成为一个真正的深圳的市民。但是这个数量肯定与常住人口比起来是数量非常非常低,也有的政协委员提出积分入户的速度可能是太慢了。我们来看一下政协委员傅新江在常委会上的发言片断。

傅新江:建议改革现有积分入户办法适当降低门槛、简化程序,大幅增加招调工入户指标。

主持人:傅委员 他的观点就是需要降低积分入户的门槛来简化程序,对于傅委员的这个建议,三位有什么样的看法。

同期声(吴兰平):根据我们目前深圳市的一个发展,能不能在一些紧缺性的人才,服务类的人才这方面可能放宽一点,比如说那些学校。我们讲的 资源都不够,那些民办教师 医务人员,还有一些保安、治安人员,因为城市管理我们这么大一个人口都需要,在这些方面,能不能有一些好的政策,让这些人尽快能够入户。

主持人:对于积分入户 您的观点是它也要分类考量的,对有些可能说门槛并不是过高了,有的地方可能要放松一点,要倾斜一点。

同期声(张俞强):我记得大运期间有一句口号,就是“来了就是深圳人”。既然他们已经来了,我们是不是不要再设立一个门槛,使得我原来是在这个堆里头,那么我要努力 鲤鱼跳龙门,跑到另一个堆里头。为什么要跑到这个堆里头?因为这两个堆有差别,假如这两个堆没差别的话,那你还要跳这个门吗?我在这边的门和在这个堆完全都一样,那我觉得就没有必要了。好 第三个问题,就是公共资源的问题。毫无疑问今天的公共资源如果说无限制的满足人们的需求的话。肯定是不够的,这个不是在深圳,就是在美国 可能也难以满足。但是我们的政策是不是引导,使得我们有限的公共资源在最大程度上的体现,不管你是不是深圳户籍,我们都要为你公平的,或者说统一的、均衡化地去提供公共服务。

主持人:您说的很有道理,其实户籍制度对它的争论也好 垢病也好,由来已久,也不是深圳单独一个地区的事情,所以你在很短暂的时间内,很难解决这个问题。现在要做到的就是怎么样这两堆人享受的公共服务的差别不是那么大。我们拆分来说,这种公共资源,比如说您谈到的教育问题,还有一个叫什么 医疗的问题,还有社保的问题。我们现在就来说说社保。很多人就是因为社保是要交够15年,外来人员是要交够15年,然后你最后才能在深圳享受退休金,可是很多人没有交够15年,就已经退休了,他又不能一次补交完,因为他没有深圳户籍,所以这就是一个政策的制订和导向的问题,像张委员讲的一样,关于这个退休金的问题我们来看一个短片 了解一下。

傅新江发言:拓宽养老保险覆盖面,允许已到退休年龄但尚未交足最低缴费年限的员工一次性补足,或者有条件的员工,一次性提前预交,确保企业员工老有所养。

主持人:有什么样的政策,我们的政策导向 政策制订上,怎么能让这些外来人员,能够在退休之后,他没有交够15年的情况下,也能够在这里 能领到退休金。

同期声(王淑杰):这是一个 对于外来人员,他是很切身利益的问题。广州的一个女士,在广州工作了22年,交了11年的老保,到退休的时候 由于没到15年,她享受不了这个退休老保待遇,唯一的办法 只能退保,就成了刚才说的这种11年投保 变成了活期存款。这个非常典型,其实也很心痛。22年的心血 11年的老保。就这样没有了 也很心痛。社保问题确实跟很多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关系到将来的生老病养的问题,所以人们很关注。第二个问题,出现这么大比例的纠纷和争执,一定是我们的政策上、制度设计上出现了问题,而不能完全怪纠纷的产生者,一定是我们制度设计出现了问题。比如说15年的这个概念,我们跟广州一样,都是15年才能办理退休老保手续,我们有没有考虑到,深圳进入特区在30年到今年才31年,真正人们有老保概念,也改变近十几年二十年的事情,你要求他一定交足15年,这个年限,有没有符合深圳的一个实际情况,是不是可以考虑不要跟其他城市看齐,能不能有深圳的特色,能不能考虑10年左右,当然这个数字不是拍脑袋的,要由专家去平衡和算的。当然了 将来彻底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实现全国社保的统筹联网 打破地区界限,不论哪里投保都可以实现你最终的养老目的,这是一个最终的解决方案,享受跟户籍人员一样的待遇。

主持人:张委员怎么看。

同期声(张俞强):我们应该更向西方学习的多一些。也就是说我作为10年的,应该有一个10年的拿法,作为15年的,应该有一个15年的拿法。依此类推 还有5年的 6年的,作为我们不应该在15年,或者10年这样划一个道,如果我们把15年的,刚才说拿社保的年限,改成10年,那么9.9年的怎么办呢。

同期声(王淑杰):对 这个观点我同意。

同期声(张俞强):这些事情总是,我觉得 而且这种划线,刚才王委员特别强调,要专家去算,我看不出专家有什么依据,能够把这算出来,就差三天的时间,那么他和过一天的人,有什么差别。所以我觉得,我们应该摒弃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那种政府一刀切的方式,反正简单嘛,咔碴 就像切肉一样,反正来一刀,这边就归那儿 那边归那儿,这样算就会出现这样的矛盾,14年的解决了,那么9年半就又出来了。所以我觉得,是不是能够把它延续下来,成为一个梯级的养老,我作为来深圳打工的人,我就知道,如果我在深圳干5 ,我在深圳干8 15年,我退休以后会是怎么样的。

主持人:政府在制订政策的时候,如果过于简单化,当时做起来是简单了 省事了,可是后果就很复杂,引起的可能纠纷,甚至是一些恶果。我们说了保险 退休金的问题,再来说住房,其实也是这样一个问题,因为在深圳的房价,众所周知 是在全国数一数二的,很多来深建设者,负担不起这样的高房价。为此深圳市政府,也推出了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来解决深圳低收入人员的住房问题,但是经济适用房也好 ,廉租房也好,似乎离非户籍的外来建设者还非常远。各位怎么看。

同期声(王淑杰):社会老百姓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而且廉租房或者是经济适用房,这个分配机制和监管机制,在全国来说都是一个问题,深圳的问题可能更特殊一些,更其他城市有一点点不同,还是刚才我们讲的,人口倒挂的问题,大量的外来工的问题,外来务工人员的问题,还有夹心层的问题,现在出现一种什么现象呢?申请到经济适用房的,可能条件不一定是不好的或者说并不一定是低收入者。第二个问题,廉租房有一部分廉租房租不出去的廉租房不廉不廉,同时 有一些夹心层,他没能力买商品房,又没有资格申请经济适用房,他作为一个中产阶级或者叫中低收入者,他又不肯去住廉租房,因为配套设施确实比较差,所以就形成这么一个矛盾。所以我想是不是我们也重新把经济适用房,廉租房重新定位一下,或者是提供不同的功能给不同的群体。夹心层 是不是经济适用房,更多的满足夹心层的需要,廉租房更多的满足低收入者的需要,这样有一个基本的定向,或者是基本的定位之后,是不是问题解决起来,更清晰和简单一些,这是一个思路。第二个 现在社会上普遍关注的,骗取或者骗购经济适用房的问题,也是非常关注这个问题,现在对于这种骗购行为,或者骗取的行为,是不是有可能,涉及到一个经济犯罪的问题。这个需要司法部门仔细考虑的。因为我们国家,在制订这些刑法的时候,还没有这种骗购廉租房的现象,还没有这种规定,所以你单纯地去套法,肯定是套不上的。但是面对这么严重的一个骗购的行为,或者是骗购的这么一个现象,应该是穷尽法律,对这种行为予以打击的,是不能容忍的,是零容忍的,应该是零容忍的。

主持人:张委员补充一下。

同期声(张俞强):我个人看法的话,应该市场归市场,政府归政府。这个我特别谈到的就是还是王荣书记说的那句话顶层设计。我们在加大社会建设的时候一定不要忘了,我们今天已经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那么作为政府在市场情况下,怎么样再给它提供相应的社会服务呢,我觉得比如说那些大的企业,它已经通过购买你的土地的使用权,那么在它那个厂子里在布局的时候,不但有它的工厂,同时也配备了它相应的宿舍。那么我们能不能够通过假如你这个厂子拿地,那么拿到的地你生产的企业是一个价格,那么你去盖宿舍企业的话,我可能就给你减。但是如果我发现,你这个原来盖宿舍的地,盖了比如说经营性的东西了,那我要十倍罚你或者采取另外一种税收的方式。就是你的企业如果给员工一个符合政府规定标准的住宿条件的标准的话,我可以再相应的给你减免税收。

主持人:好接下来我们再谈一谈这个医疗的问题,这也是和外来工的利益,息息相关的

在这个医疗保障上,深圳是做得比较好的,在全国也有推广。但是呢,这个外来人员是只能在,部分的医院享受这样一个医保的服务那么能不能扩大这个范围呢?

同期声(张俞强):我想强调的是政府的医疗服务,那么能不能够遵循这些外来工的特点。那么比如说你的社康能不能都设在那些比较繁华的地段,那么真正在工厂区集中的地方,你的社康是不是应该相应的要多一些。而且呢你还不能说每天都是跟政府上班一样九点上六点下,那么那时候打工者都在打工,他没有时间,真的有病的话,没有时间来看。那么你的这个在打工者集中的地方的社康服务,能不能时间上是跟打工者的作息时间是一致的,在他有时间看病的时候你开。而不是在他没有时间看病的时候你开。面向外来工,主要面向外来工服务的社康,那政府能不能给一定的补贴,根据他的门诊量给予一定的奖励和补贴。

主持人:其实现在对于社康是有一定的补贴的,比如在那里拿药只是比大医院要便宜很多

打了七折。就是像张委员讲的,对于针对性的服务来可能要做得更细致。刚才张委员已经谈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教育问题。他也阐明了他的观点,那王委员吴委员你们补充一下

对于这个教育资源的享用上有差别,那么怎么样让外来工觉得他们的子女,在这里能得到很好的教育,能够弥补缩短这种差距。

同期声(吴兰平):首先第一个最起码的要求就是,让他的子女有学可上。不管是公立私立,让孩子能够受到教育,这是我们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制的教育,一定要实施。但我了解我们宝安区,在这方面呢,应该是说基本上能够满足就是说孩子来报名,基本上能让他做。那么在私立这一块呢,其实我们宝安区政府,已经给私立学校有一个学位补贴了。就是你接受了多少外来工子女他就给补贴,我们有学位就一定要让孩子去上,就不要局限于我们的政策的,一定要有哪几个哪几个证,全被具备了以后。尤其里面有一个保险的 ,因为很多农民工他可能在单位,可能在一些用人单位,又不给他交保险,他根本就拿不出那个证明来,那么这不就把他的孩子,又堵在学校门口外了。

主持人:所以才出现像张委员说的,开学季的时候,有些人没有学上的这样一个现象,没有学上 没有书读的现象。这个外来务工人员是个很庞大的群体。在深圳其实也是相对比较弱的一个群体,那么怎么样让他们,真正的融入这个城市,可能也要考虑他们,还有一个方面就是引导他们就业跟创业的这个问题。这个王委员你们曾经有一个发言,您简单谈一谈如何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就业跟创业。

同期声(王淑杰):大家知道深圳的这个无照经营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包括街边小贩 流动小贩的现象比较严重,这也确实跟我们这个人口倒挂,和外来人口比较多,是有关系的。但是呢也有更深层次的原因,就是我们在这个市场准入门槛上是不是过高了,是不是这种条件呢,这种准入门槛的条件高到许多外来人员从事经营活动呢,是进入不了这个市场的我就想呢,能不能参照台湾和内地的一些做法。台湾的夜市很有名成为了一个特色招牌,内地也有许多城市,包括像武汉的吉庆街,去了以后就是一个旅游景点,解决了很多就业问题。深圳好像还没有这么一个成行城市的夜市存在晚上去哪里 不知道,尤其像宝安 龙岗这些地方,可以考虑建立一些夜市区解决这些流动小贩的问题,这是可以考虑的,对于这些无照小贩也好流动商贩也好外来人口的经营行为也好,不能一味的打压和打击,他们真的就是为了养家糊口,还不是为了谋取个人的暴利。或者说在农村城市化进程中大量农民失去土地了,来到城市怎么办,没有资金 没有资源 没有背景,就靠一些小生意养家糊口,所以给他们一个空间,给他们一条出路,也是对社会的一种稳定,也是对人性的一种关怀。

主持人:接着您的话来讲,就是要给这些外来人员,一个很好的空间 一个土壤,不仅让他们融入这个城市,而且还能够很好的发展,甚至创造奇迹。

同期声(张俞强):我觉得,我们深圳社会建设的设计中间,不能够也可以说让一些弱势群体先行。凡事破则立,观念不先行,我们永远囚禁在户籍 非户籍。这些里头的话,那么我觉得我们能不能够成为在社会建设方面,深圳起到一个先锋的作用。

主持人:我们刚才从方方面面讨论了,如何让非户籍人口能够享受到我们的公共服务,也听了许多政协委员和嘉宾的观点,最后想问嘉宾,你们认为眼下 深圳我们要想创新人口服务与管理最迫切要解决的是什么?

同期声(王淑杰):放开一些公共资源把这些资源给民间,给一些有能力里办的这些。因为无论医疗还是学校教育,基本上都是有垄断性的行业,政府有没有这个魄力和能力,不但敢放开,而且敢于面对这种竞争,我们能割让出自己的利益,能善待这些外来工,善待社会,善待为这个城市作出贡献的,包括即使没为这个城市作出贡献,但是选择了这个城市而且遵纪守法的公民,都要善待他们,这才是一个成熟的社会、成熟的公民 和成熟的政府,成熟的国家应该具有的一个良好的心态。我们用包容也好 用善待也好,应该具有良好的心态,最后达到一种 既有能力做,我们又想去这样做,这是一个最理想的状态、

主持人:能又为。

同期声(王淑杰):对。

同期声(吴兰平):深圳居住证,我们有十五六条优惠政策,在这方面 我们能不能扩大一点。就是让它尽量的,跟我们户籍人口享受的公共资源福利待遇,尽量能够靠拢一点,当然这个就是依靠我们政府的财力。政府能不能在这方面,拿出我们这些资源来,让户籍人口的一些资源,也让我们外来人口能享受,这就是政府加大一些投入的问题。还一个就是刚刚讲的我们大运会给大家一个启示的问题,我们不要什么,都是政府政府去怎么样,我们要调动社会的一些积极性,来共同的创造这种公共资源的财富,让我们的外来人员来享受,就是思维方式,换一个思维方式 想法的问题。

同期声(张俞强):“来了就是深圳人”这句话不仅仅是一个观念,我觉得更应该是一种实际,从深圳的角度看,我们不是致力于打破,或者取消户籍制度,我们要建立的是一个,不管你是户籍制度,还是你是外来 非本地户籍,你应该在深圳享受越来越接近,或者平等的权利,王荣书记特别强调,至少让一个外来者,在深圳能够有尊严,能够体面地活下去。我觉得这就是我们目前,在让外来工尽快融入深圳,这个话题中间 最应该做到的。怎么做的话,我觉得就是要创新观念,我们在很大程度上,我们的户籍人口,或者我们已经在深圳生活了多年的已经成为深圳人的这些人,可能要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能够给我们这些外来工,提供更多的资源,使得他们更快的接近我们,让落后者先起跑。

主持人:是的,有这样的胸怀。

主持人结语: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解决城乡差距区域差距或者是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最有效的途径就是,积极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体制。深圳流动人口大大超过户籍人口的现状,加快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让外来人口享受平等社会福利最重要的一环。深圳的发展离不开外来务工人员,如何做到同城人同待遇,让外来务工人员共享特区建设成果,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仍将是,我们努力的方向和重点,尽管任重道远,但必须直面并扎实推进。好的感谢收看本期节目,感谢三位嘉宾。欢迎您下周同一时间请继续关注我们的系列报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e8eb84cc850ad02de804130.html

《《让外来人口真正融入城市》文字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