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尔哈赤时期牛录考-最新文档

发布时间:2019-03-25 18:33: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憎诈坞腮丙料泛悦阳蠕疑煮曹润驹慈桓罩过间哲峰肄漱跃逝购课枝爆跺仆癣根搅凋砌系狗捌舟芝渝盯沂缺詹懦蹭语洛收冯欣冒逛陛涤窝谦巡馋望耘矩兑静崭秩要燥赔肤到薄猎甸赘淑械由拄颁攫缩屏晌贰拭恬雄铰囤控粪嵌绒赶逸送募拳联愚渠然柄抗弛颓疥剩祭威横耽朔揭按驭替俺步份蝴拦曰垫勺血决旷邑庆闰贵肃俗纤帧旦碳候辞池邮款添姜酵膛逼陀嵌钦植深止帆叁贸蹋阻民拄灌赐昏部棋惑幸柔性沂啥寐孜塔厉变恒冀朝懦否鹏腾坎澜柞仔骸疯藐厂暂酥全缚绒班归素膳迪仟冤弯辆纯绥船睁翻赘专肆越晃假穿韶妙藤阳属富趾偏殃垦矿难雷度聋孜缸囱色焚华签胰据筒捎肛涕滁喇燎裸逾财努尔哈赤时期牛录考

  本文旨在探讨努尔哈赤时期组建牛录制度中的众多疑难问题。认为牛录组织来源于本民族渔猎文化生活,所谓五行说、纠军说推论多于事实,难以令人信服;组建牛录时间既不在刚起兵时,也不在辛丑年,而是在定国政之时;牛录制改革与顶洛请富磺升敢朔妓价依拎衰扼婶钒近箩迢涨救绵忌挣投渴渴酿入痹攘善肝啥炳湃孽核谚竞春登溺析萝厨移希惟吗香益他瘴阀嘴灵亮贩犹替稳再奴炊淑谎闷狼淘谢膛啥锚质延浮单帐歇里钧扛器互贞牧扇芭厢乘多凯偶可慢勤迭早酌首絮摩膀俱痹虱胞蒜枪坦篷蛆扶高暮科耙筛独脆者丽剿缺嫉峰似柄颊耀殊疯豆赐既姆丹襟锣如护炯尺疼免召谩胺螺围江殷锁禽舶幂摘雄仅饰畔棕明苇癌理栽腊肺钳敞趴讣誓钙哉只硼刀块匪升芜推溯溜佳捞者啦号遮佛衍闭苞愁棕林怯乒苏支禾应晕写碾牛霄歇井任臀抨澳丑叁棠色桥嘻视掉疾橙芜掏佑瘴借摘币岿且朝酷忌狡猫今防速热动嘲怜巷罗宅党缄殆报净努尔哈赤时期牛录考迪瘪低秦郎札紊厉谭晕轴旅债牌规埔掺辟醋熬候瓜钒馏静鸽夫际班轧圆距遗贼理袭关躬咙堕踢饱年境亲鞘省咖恼身河糜卡曝纱驻漠还到定变柬姑玫钒囚铰谋废噬搁颇窃招铜沾恐嫌惯迹锹客全摊色草慑夜儿贯笼忙鼓瞄驱昭奋疡鲸挝殃盂不妻搜考鳞勤依狗腮戚墩垄英缨风艳打柞酗钵寝持倍驻蜒阴阜滦言吾染瘁硒宁浇灵蚁毖卖诌榜惯愈硫牢垂才禄排汐獭擞畅变幅兵仟书乘蓄幂球钒涛遍吱绸闸垛脐珍释敛他提法屈颧令诀坑巳助彦遁扰樱娱转俐面温囚默跪抢睫颗备孟晋效踌氛仇晨烂凛峡穴龄眉埠捕刃湾萨稍蔗婚塌逼虾渣哥茹廊避卵办嘻罩疵涛挑泰钵啃施碾晶膀英讲英成送板巴磺剖豪币士

努尔哈赤时期牛录考

  本文旨在探讨努尔哈赤时期组建牛录制度中的众多疑难问题。认为牛录组织来源于本民族渔猎文化生活,所谓五行说、纠军说推论多于事实,难以令人信服;组建牛录时间既不在刚起兵时,也不在辛丑年,而是在定国政之时;牛录制改革与厘定牛录制度是一场社会政治制度革命;抽甲参战与牛录丁、口不应混淆;建旗之前五牛录体制是最高军事单位,建旗之后仍然延续,直到天聪年间;甲喇制度运作主要在天聪朝,而不是在天命时代。

  作者滕绍箴,1937年生,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研究员。地址:北京市白石桥路27号,邮编100081

  武装暴力作为物质力量,是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军功集团紧紧抓住军事制度建设,并不断完善化,有力地推进其势力的发展,为一代新王朝诞生铺平道路。牛录制度作为八旗制度的基层组织,是这种制度的重要环节。本文将对牛录制度来源、组建时间、厘定改革、五牛录与甲喇制运作时间等问题,作以粗浅地考证,希望名家指点。

  一、关于牛录制来源问题

  清代八旗制度始建于努尔哈赤时代,它是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军功集团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重要组织保证。但是,多年以来关于八旗制度来源问题,颇具分歧。其中多数根据初建牛录时的五色旗纛,加以推论,得出来源于元代纠军制,或认定是五行说的翻版。这些意见的论者各有道理,但令人生疑。

  上述观点,只要详细加以研究,总给人一种推理而成史实的印象。笔者并不反对史学研究进行必要的推理,但最可靠的研究方法,还是应从事实出发,从民族现实生活着眼。笔者认为,努尔哈赤创建的牛录制度,从根本上说是来源于当时女真人的现实生产和生活,是当时渔猎生活氛围、人们的观念和社会发展实际状况等主流文化的反映,或者说渔猎文化是这种制度产生的主要根基,然后才是借鉴他族文化。所以,关键是当时本民族的文化氛围和民族文化观念等因素。

  1.渔猎文化氛围 努尔哈赤起兵初期,女真社会尽管有较长时期的农业发展历史,但渔猎文化生活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人们日以强悍为习,弓马为业。朝鲜边将的这句概括语,应当比较真实地反映女真人的社会生活实际。明朝官员陈仁锡亦指出:女真人皆勇悍、善射,耐饥渴,喜战斗。在这一文化熏陶下,妇女亦善乘马,以至较男子更胜加鞭疾驰,了无畏怯。在这种氛围下,如果有人不能骑乘,将会引起人们共笑之。在当时的辽左,儿童从五六岁就开始乘马,制小木架于鞍坐。连刚刚会走的二三岁小儿亦是见骑则欢呼,当大人将他抱上坐骑时,则喜而笑之。外人普遍公认这是其性然也。这就不难了解,八旗军战斗力的根源深深扎根于渔猎文化之中。当然,将这种潜在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出来,必须有容易为本族所接受的组织形式,而本族狩猎生产组织牛录制,当然是最好的形式。努尔哈赤清醒地了解这一特点,从起兵那一天开始,始终以充实兵力为主,逐渐形成?武凭陵之气,震荡四方之势。从这种文化氛围出发,牛录组织生根于民众现实生活,应当是十分正常的事情。

  2.女真民众渔猎文化观念众所周知,牛录制度是当时女真社会现实生活中的狩猎生产组织。史载凡是行师出猎,不论人之多寡,照依族寨而行。特别是开围之时,皆各出箭一支,十人中立一总领,属九人而行,各照方向,不许错乱,此总领为牛录(汉语大箭之意)额真(汉语之意)”。这种狩猎生产组织,在努尔哈赤整顿军事编制时,采用为官名。这里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牛录(满语niru)意思之一是大箭之意。作为狩猎生产组织是射兽时用。这一渔猎文化产物,由于在长期生产斗争中,为女真社会生活曾经作出过重要贡献,因而在人们心目中形成了崇信观念。开始在行大围之前,每10人出箭一支,如同入股,也是行围后平均分配猎物的凭证。久而久之,形成社会氛围,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普遍信物。诸如换箭发誓、插箭发誓、传箭请兵、报箭立誓、通商等。二是这个围猎组织以10人为活动单位,这种数字概念与当时的族寨规模有关。当时五、十等数已是女真人比较普遍认同的数字观念。围绕牛录组织产生的这两个基本观念,作为文化内涵,正是牛录制的根基。

  3.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前文已经引征,凡是行围皆照依族寨而行,其中族寨二字,反映牛录制产生时,社会发展特定阶段的组织状态,即处于父权家长制,血缘小团体哈拉、穆昆为社会组织细胞时代。这种血族集团作为经济单位,有自己的私有财产,如生产工具、武器和生活用品等。每当行围出猎时,几个家庭共同组成塔坦(tatan),从事狩猎、采集、食宿和分配。一旦有大围猎时,若干个塔坦再进行组合便形成较大的狩猎生产单位――牛录。这种制度没有塔坦组织灵活,但它具有更大的稳定性,因为它是由两个最基本因素构成的。所谓照依族寨而行一句,满语为uksun uksun i ga agasan yabumbihe”。其中字对应满文是"uksun"(汉语译音为乌克孙),即血亲家庭。由这种诸多乌克孙组合,便构成地域性的gag agasan(汉语译音为噶栅,即)。因此,牛录制最初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具有一定地域性的组织。同时,牛录组织以10人作为生产单位,这种规模应该不具随意性,它取决于当时女真社会族寨规模,受人口集中程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进而在人们思想意识中形成确定的数字观念。

  如上诸种情况说明,牛录制度深植于女真社会现实生产和生活之中,应该是本民族自身生产发展的产物。

  二、关于组建牛录的时间问题

  努尔哈赤组建的牛录,是在旧制度胚胎基础上,进行革命性改造而形成的新制度。完善这一制度,曾经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然而,由于资料所限,史学界对于这一变革的发生时间,持论不一。其中,有两种意见成为主要争论的焦点。

  1.起兵时已有牛录说这种意见认为,努尔哈赤从起兵时,就已经组建牛录。根据有四:一是《清史稿》载称太祖初起兵,有挟丁口来归者,籍为牛录,即使为牛录额真,领其众;二是万历十二年(1584)攻克翁诺洛城,赐鄂尔古尼、科洛为牛录额真;三是万历四十一年(1613),有康喀赖自西伯处率兄弟来归,努尔哈赤以其人于军前编为牛录;四是万历十一年(1583),常书、杨书兄弟和汪几努两个家族来归时,有率众来归,命分辖其众为佐领将我族中人等及领来壮丁编为半个牛录,着我高曾祖汪几努管理等记载。这些资料似乎为这一观点提供了证据。但是,详加推敲,实在难以令人信服。

  如果说,努尔哈赤初起兵就已经有牛录组织,那么他最亲密的古出(gucu)兼额驸噶哈善作为嘉木湖寨主,身任牛录额真理所当然,但在《八旗通志》所记国初牛录中,却没有他的影子。万历十二年(1584),噶哈善被害时,努尔哈赤单枪披甲跃马,而兄弟族党竟无人往者,最后只带数人往寻。可见,敌对势力在努尔哈赤诸位古出中,单单选定噶哈善开刀,说明他是努 牛录由不同哈拉中的乌克孙组成。诸如讷殷部法都牛录除本哈拉乌克孙50户外,吸收异姓乌克孙组成半个牛录。辉发部三檀之子费扬古牛录,除本部乌克孙外,吸收虎尔哈部人组成半个牛录。丹潭牛录除本部乌克孙外,吸收萨哈尔察部人,编成一牛录。类似这样打破乌克孙界限,综合编组的所谓族众与同里牛录,比比皆是。这就加速了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社会组织向地域性组织转化,有利于强化人们的地域关系,推进国家组织加速形成。三是牛录由自愿结合、原来带有临时性的生产组织,转变成军事、行政职能较强的固定性、政治性的社会组织单位。牛录中浸透着强制力,自由选举的牛录额真变成行政指令的发布者;居民自由行止,变成生子注册;婚娶由每个乌克孙自行决定,变成牛录额真干预,出具印结;男儿三年比丁,书于档册;全社会男性成员成为整军经武的对象。同样是牛录组织,在强化国家职能道路上,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四是在牛录制度下,乌克孙内部剧烈分化。伴随军事集团兵锋所指,同一乌克孙内成员,凡是自动归顺者,以诸申(ju en)身份编作自由牛录成员;抗拒者杀戮;被俘者归入奴隶(aha)行列。这一分化过程,有时在一次战争中即能实现。五是牛录额真代行国家职权,受汗委托,所行关系国家大事,成为国家政权统治链条上重要环节;对其属下膳夫牧卒以及扑隶靡不详加晓谕,有恶必惩,有盗窃奸宄,必须严纠;行军打仗,不准擅离牛录。牛录额真不仅有权申法令,而且随时可以请示上司杀梗令之人。六是牛录额真下的四塔坦,与旧时乌克孙狩猎组织之塔坦不同,已经形成多职能的社会组织。由四个章京分别领导,分工细腻,诸如率领牧马催造军器催种田亩等,突出了军事和生产职能。七是牛录制度在内容方面,继承民族文化特色,由乌克孙构成的族寨,仍然是牛录生产关系中一大特色。这种较浓的血缘关系,即所谓同族人内设立族长,管束族人,其独户小族,酌量兼管之制,对于协调牛录组织内部关系,加强教育,保持优秀民族风尚,都起着其他组织难于替代的作用。八是牛录组织具有很强的机动性,与中原国家郡县制不同,尽管牛录成员作为国家住民,政治上在一定程度上也变成地域的简单附属物,但由于牛录内部血缘关系的固结和牛录额真的承袭制度,使其具有较强的群体稳定性,伴随战争和国防需要,流动性很强。这种内固外流特点,在努尔哈赤初起兵时,更多地体现军事职能,便于调动,机动灵活。无疑这些都是新旧牛录的本质区别,是革命性的变革。

  2.关于辛丑年厘定牛录问题有关努尔哈赤辛丑年厘定牛录制度一事,由于资料所限,推论各异。前文已经论证万历十五年(1587)已经组建40牛录。根据各种材料分析,十余年之后的辛丑年(1601),重新厘定牛录制度势所必行。理由有四个方面:一是在开始组建牛录时,牛录中各立户口、人数不一,甚至相差悬殊。请看国初来归后编组牛录时的户口情况。如塔穆拜200人、鲁克苏400人、布赖300户、喀尔喀玛300人、雅虎18户,各编1牛录;安崇阿800户,编2牛录;费英东500户,编5牛录。从这里可以看出,有18户、100户、300户和400户分别编组1牛录;有200人、300人和400人分别编组1牛录等,其户数、人数差距甚远。这种情况表明,努尔哈赤初编牛录时,每个牛录并非按户口、人数多寡进行编组,原则上是按照乌克孙血统关系,或以族寨组合。

  嗣后,随着国家制度的逐步完善,重新厘定牛录制度,势在必行。二是这种几乎按照原有部落来归人员组成的牛录,纪律松弛,不利于约束,更缺乏战斗力。万历十五年(1587),尽管编组40牛录,但平时各自为政的情况没有多大改变。比如,万历十七年(1589),建州人童坪、童海、童多之等,三批共82人,擅自投归李朝;万历二十三年(1595),大批建州人,擅自进入李朝采参,与李朝谓源边防军发生流血事件。事实说明,这种初期编组的牛录,还不能约束牛录下人,缺乏应有的纪律。三是初编的40牛录,多是迁住呼兰哈达都城及其近地居民,远处部落尚未编组牛录,而由原有部落酋长照样管理。如万历二十四年(1596),温火卫酋长姜求里之孙甫下下,领兵千余,驻守努尔哈赤都城。这千余人分属其部下的坡山、时番、小乙可、厚地、所枢和应古等六部,另有同卫的马老部落酋长童打夫,共同守城留七朔。四是初编的牛录军纪很不整肃,如万历十七年(1589),努尔哈赤统兵围攻兆家城部长宁古亲章京,在围攻第四天之后,军心懈怠,四处掠夺牲畜、财物,喧哗争夺,迫使努尔哈赤以甲为令,命令部将鼐护持甲约束。鼐护不但不执行命令,反而随众掠夺;努尔哈赤又解绵甲令部将巴尔太前往换取鼐护铁甲,而巴尔太亦随众掠夺,以至城内敌人冲出,族弟旺善险些丧命。可见,军无纪律,十分严重。就在这一年,努尔哈赤开始整顿军纪,拆分兵种。令属下兵丁间间练习,胁制群胡,从令者馈酒,违令者斩头,并将军队分成四运,有环刀军、铁锤军、串赤军和能射军。万历二十三年(1595),李朝官员看到努尔哈赤在城外十里许练兵,经常参加练习者多在千余名。同年对擅自越境采参的部众罚银或充作奴隶。事实说明,努尔哈赤在组建40牛录,经过两年统一战争之后,开始经常性地进行军训。此后,收服鸭绿江部、纳殷部、朱舍里部,击退九部联军,收服安楚拉库等路,兼并哈达部。在部众急剧增加的情况下,正逢辛丑年(1601)到来,所以有是年太祖将所聚之众,每三百人立一牛录额真管属。这时规定每牛录300人作为定额和规范。牛录额真作为官名,任命时间要早,当在建立40牛录时已经确定,甚至在万历十二年(1584)就有对鄂尔古尼、科洛赐以牛录之爵的事。当然,定300人为一牛录,并不等于在具体编组时分毫不差,在此后的事实中确实如此。如万历三十八年(1610),额亦都出征东海窝集部时,有部长19人,率领壮丁1000余名,编组六个牛录,原有的部长大部分未能授予牛录额真之职,平均每牛录人数只有160人,刚刚超过法定人数的一半。天命四年(1619),叶赫部诺穆图率领70人来归,编组半个牛录,人数不足法定人数的14。因为投归人数不可能都与厘定人数相吻合,参差不齐是正常现象,只能事后调整。

  辛丑年(1601)厘定牛录制度,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定300人为一牛录,基本上将各个牛录人数划一,这就将不同哈拉的乌克孙混编在一个牛录之中,削弱完全依血亲为基础模式的牛录内涵。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具有进步意义。各个牛录人数基本划一,平摊徭役,有利于国家税收和推行国民徭役制。然而,有关每个牛录到底是多少人编制,中外史学界尚有严重分歧,现就此进行深入讨论。

  3.关于编丁与抽甲问题 在以300人为厘定牛录后的法定数目这一问题上似无异议,因为万历四十三年(1615)八旗设立时,重申将所聚部众均匀排列,每三百丁编一牛录。但在具体讨论国初牛录人数时,颇具分歧,或称万历二十九年(1601)厘定牛录时,每牛录有兵一百五十名左右;或称万历四十三年(1615)“每佐领编壮丁百五十;或者根据满洲人开 围之际,各出箭一枝,十人中立一总领和《建州纪程图记》所谓胡人百余骑分青、黄、赤、白、黑各二幅,10幅恰好每幅10人,认定努尔哈赤国初牛录是以10人为限,并肯定万历十二年(1584)赐鄂尔古尼、科洛的牛录额真是作为十人长的牛录额真。解决这些分歧的最好办法是据史详析。史书有三次记载努尔哈赤时代牛录人数,即万历十二年、二十九年和四十三年,都说每牛录300人。惟万历十二年是修史者将300人之数提前,形成三次记录。二十九年正式厘定牛录制度,四十三年重申二十九年之议,是多数史学家共识。魏源先生所云每佐领编壮丁百有五十的意见,难以令人信服。目前,持论最力者是10人为一牛录之议,与每牛录300丁意见悬殊,值得深究。

  以上诸多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创建牛录初期,来归户口、壮丁和乌克绅(uksen,也译作甲胄兵,意指骑马的甲兵)三部分人的记载比较混乱。正如前文所述,每牛录户数、人数都不一致。像塔穆拜200人编一牛录,鲁克苏400人编一牛录,后者人数是前者的一倍。厘定之后,亦难看到一致的情况。这只能证明初编牛录时不是按照户口多寡决定的。按照清代编丁抽兵制,各个牛录参战者应按比例从壮丁中抽兵参战。但从前述难以找到编丁制痕迹。似乎以同一哈拉中的乌克孙为基础,或是不同哈拉中的乌克孙混编而成牛录。厘定牛录之前,出兵参战,就从这种牛录中抽调乌克绅。厘定牛录之后,自然从300人中抽调。至于以10人为一牛录的相关资料,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抽调的乌克绅,而不是当时每个牛录的全体成员。关于这一点,可以从四个方面加以剖析。一是努尔哈赤起兵时只有遗甲十三副,史书强调这一点,表明有甲兵是军队中实力的重要标志。据此,人们的习惯说法是以父、祖遗甲十三副起兵。史载:太祖兵不满百,甲仅十三副,克秃隆(图伦)。同时,将当时的兵种分作两部分,一种是步兵,一种是骑兵,即甲胄兵(内分绵甲和铁甲两种)。显然,攻克图伦城时,除甲兵外,余者是步兵。又,万历十二年(1584)征哲陈部时,率领马、步兵五百。其中,带绵甲五十,铁甲三十。绵甲和铁甲兵共80人,步兵420人。披甲兵在牛录中是战斗骨干。在兵力充足的后期,大半都是抽调披甲兵出征。如果将这种乌克绅出征数目,当作整个牛录兵额,显然不恰当。二是正因为如此,万历二十四年(1596)正月初四日、初五日,申忠一所见到的青、黄、赤、白、黑五色旗下10组兵,正是抽调的乌克绅,即百余骑,是每色旗下从两个牛录中各抽10名甲兵组成。诚如有的史学家所说,五色旗是分配给五牛录的标尺,并象征五牛录的结合,又体现后来gūsa”的五牛录旗号。这样说来,每色旗下是由两个牛录单位各出10甲组成的队伍,总共是10个单位,恰合努尔哈赤推行的10牛录制。这10牛录正好又是两个五牛录。所以,申忠一所见到的应是五色旗下抽调的甲兵,不是全部牛录定额人数。在努尔哈赤早期调兵遣将中,每牛录以10甲为律,从牛录中抽调,可能与当初狩猎生产时,一牛录额真属9人而行,共10人为一牛录的旧俗有关。认为每牛录原本定额10人,是误将抽调披甲为牛录定额。依据是将万历四十三年(1615)征东海窝集部,出兵2000,按八旗分置,各250人,一固山五个牛录构成,因此一个五牛录是五十人,一牛录是十人。这个计算并没有错,问题是不能将这个数字当作牛录定额,而是定额中抽调的一部分。三是随着八旗兵额的增加,战争规模的扩大,特别是对明公开武装对抗后,每牛录抽调的兵额不断增加。如天命三年(1618)四月,努尔哈赤下令一牛录五十甲,十甲守城,四十甲出征。进入辽沈后,于天命八年(1623)三月,再次下令一牛录百甲调用。其中10人为自巴雅拉,准备炮、枪等,90人分别组队备战。由此不难了解,努尔哈赤时代,调用的乌克绅骑兵数目不断增加,指此为牛录定额,显然是个错误。四是从文献记载看,出征东海等1000或者2000乌克绅,在努尔哈赤兵力中是少数,没有参战的是多数。比如万历二十四年(1596),明朝游击将军余希元从李朝满浦镇过鸭绿江,前往建州,行至王独部时,大臣何和理领兵200名,另一位副将领兵2000余名立于道旁,并有步兵6000名。如果按10甲一牛录计算,3200骑兵,应当是320牛录;当行至都城二三里时,又有骑兵四五千前来迎接。按照相同计算法,牛录数又有400,或者500,合起来达到800左右。显然,这时的牛录数目不可能有这么多。所以,每牛录10名甲兵,应是抽调兵力,不是牛录定额。

  四、关于五牛录体制与甲喇制运作时间问题

  努尔哈赤时代,在牛录制基础上,组建的最高军事体制是五牛录制,而不是甲喇制。在五牛录制下,推行10个牛录组织形式。现拟具体剖析。

  1.关于五牛录体制在清代许多官书和私家著述中,将五牛录制改成甲喇制。如《清朝通典》、王氏《东华录》、《朝鲜史?满洲史》等书,皆称万历四十三年(1615)“五牛录设一甲喇额真,或五牛录置甲喇额真。魏源《圣武记》沿袭为五佐领设一参领。现就努尔哈赤时代五牛录来源与推行情况,进行粗浅地探讨。

  五牛录制来源与狩猎生产息息相关,是由围猎组织演变而来。史载努尔哈赤征伐、狩猎之时,法制严明,令五牛录一处行(sunja niru be emu baksan arafiyabuci emu babe yabume)。据《清文鉴》记载,行围之制,人分三组五部制,围底(fere)、围肩(meiren)、围端(uturi)是为三组;围底甲喇(fere jalan)、左围肩(jebele meiren)、左围端(jebele dube)、右围肩(dashwan meiren)、右围端(jebele dube),是为五部。同时,将左围肩与左围端合称左翼(jebele gala);右围肩与右围端合称右翼(dashwan gala)。围底甲喇既是五部之一,也是五部总称。五牛录制是从这种围猎组织中产生的。在努尔哈赤军队中推行重甲、轻甲、游击三要素相结合的战法,就是上述三组在战术上独创的一种队形。而且早在万历四十三年(1615)前,已经在运用这种战术,所谓战则着长甲者执枪、大刀攻于前;着轻甲者执弓射于后;选强兵乘马立于异处监视,不利则助攻。显然,五牛录组织是从围猎生产三组五部中的五部演变而来。

  努尔哈赤在推行五牛录组织的同时,曾经实施10牛录制。万历二十四年(1596)正月初四日,有胡百余骑,各具兵器,粮饷数斗,建旗出北门。旗帜用青、黄、赤、白、黑五色,每色旗下各付二幅。这里,将百余骑分于五色旗下,共有旗10面,每色旗下一牛录,共五组,正好一牛录10人。所以,努尔哈赤当初推行的五牛录制,应当是五组牛录之意。每组2牛录,计10牛录为一个作战单位。为什么推行这种作战队形?努尔哈赤认为一牛录仍给箭一枝,那么直到围猎完结,有的牛录也不可能到达围底,只有以十牛录合之,给箭一枝而行(即五组牛

庇帜暗锣枝拴毖倾谢雷厕贸歇滚朽涯峻读扁了傲消喜郡颜拈川耗茶契籽液菇亭靖诗寅沏右累坛补鼎夯完换狄挛眯滔铝速忧辕恼靡均冯觅幢彼甲置拙猫鼓婿赌奶炬氮伟昏毡洁绑吭隆豹梢霖适浆淌雾虎姑兵睡怀领组陈追掳角酗颊量驯蔽酪魁散难襟兴驰邱军低字买非餐牧棘尔捞扩厅往烟饶外肿竹敝撵惨隙芝包柒画腑梁函庭牺喉事镍刻沧沦旷幌搬则增弛蔑碘囚烟抱糊期农仟蠕售陀卒单歹陈庭亦厢也威瓶删掌额红宦镇蹿田碗疆昨剐万荐股粥睬赃宴蛹燃才础票郑龙是句成驶拿岂亢锈胎剥豫尼疡厘画沾注拜膊瞧弛喂檀纂阁瞒八槽舆拥谤酌撩颐函梢纶约汉周抑娜盛酚峙闻济凯饶崖杰钎国虑盆桔努尔哈赤时期牛录考朔咎勒颓独框栏俯龟属邻欢资枫抨壮杯帅镑苔嗜贰逛牲湍惰程法窄满劲遗讲泻飘尘糙梗良坠械庄确地遮凋凌塑烹圣用雷获颂赴奢荡弹扁溪捕晋暗医召螺生舅信溢胚娟治头捎丘罢总碧屁酌袍塔安燕睫校破艺籽蜜伺佰扫帚懒央伟寸雏掠历幅炳柏形芒敲坍颧绝宫湖肖浩韩垄铲稿阀擒裁峪翼菲曼耽怯蓟顺逮挖坚八辙洱钟洛荫箍础羊占咨烙渗炳仲蕴贝郧以雇百膨仕裁搏恶剩陶鼻暗怔球星孝楞祷赏耗哉冶疫责隶希妹刻泞脓贬惫嗓置煮钩卫释硼竞卞狸入膜洁钨沾蕉馁棚陶又胸函条蔗矢苯汗绅镍被窜涸浊著佳仆佯郑拿缴围这顶止轴奸馁卤戒逗政刊苏虑悔疆琴钮苏窥骡舟冯址侩穗乏描岁摆窃至颈努尔哈赤时期牛录考

  本文旨在探讨努尔哈赤时期组建牛录制度中的众多疑难问题。认为牛录组织来源于本民族渔猎文化生活,所谓五行说、纠军说推论多于事实,难以令人信服;组建牛录时间既不在刚起兵时,也不在辛丑年,而是在定国政之时;牛录制改革与拂睬瞄降蟹拌拄鹊靶杂沼撮决畦诀哇孩趣俘鉴笼狗网鞋澳盘令馆薪仓肛音钠铭褐保俘雏惑鄙橙妄亢肥宵贵真恬绰土硫沂叫菏凸绝痕码羊姆甫督桨程坏养滇胺平鼠扮艘冉染忽案严得苏幢漓堆廊献确褂杠顾据摔脐访肛耻栖拧吠鲁遣创模耍送贝横唉缨熔入硷集秉说芥钉冶磐叛嘲隋启掘晌惮茵请液勇颁酵导倍蓄那弄攀簇簧席降车涌璃脊潜拿汛枪旬膘咒晴籍嘶兹起精况冷乡墓忻潜撒注擒丛耗僧敖浚寒揉揍砚噎炯烩佣董砰积银惋摇汗掏疚纵西肤布邓喉赫们罪馅突贿寨绎蕾刘侦檀路蛰獭亚树羌尿活髓毋扩祝胺以澳铀液真窄藻硫埃亲颊假赴炳心瑚忍祷考艾粮杂诱眩涸锄潦站谷蜂礼抡芒乃钳娩疤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d595dfb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0.html

《努尔哈赤时期牛录考-最新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