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边城-南崁高中-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由宿命到道義-沈從文《邊城》探義
投稿類別:文學類
篇名:

由宿命到道義—沈從文《邊城》探義


作者:

王詩婷。桃園縣立南崁高級中學。高一X



指導老師:

白金銑老師




1
由宿命到道義-沈從文《邊城》探義
壹●前言

沈從文(1902-1988A.D.,原名沈岳煥,生於中國湖南省鳳凰縣(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他的祖母是苗族,母親是土家族。二○年代起,以小說創作崛起文壇,與現代詩人徐志摩(1897-1931)雜文家魯迅(1881-1936、散文家周作人(1885-1967)齊名。

一、研究動機

二○○○年前後,國內學者關於沈從文《邊城》的研究甚多,重要碩士論文如:錢佩霞(1993、董淑玲(1994、紀志賢(2000、盧文惠(2003、馮玉婷2003)等(註一);期刊論文方面,如:陳健宏(20002002張新穎(2005、關偉(2006)等(;前從「鄉土意識」「小說框架」「城鄉衝突」「湘西」……等做過探討與發揮,為後人鋪下繼續研究的平坦大道。透過學者的研究成果,筆者對《邊城》有了初步的理解與認識,從而產生進一步探究之動機。

二、研究目的

筆者從《邊城》一書以觀,發現沈從文的文藝描寫其實隱含著特殊的「由宿命到道義」之轉折意境。因為,《邊城》一書的背景是沈從文在描寫懷念中的鄉土—湘西小鎮茶峒,字裡行間隱含著一層層湖南茶峒區「苗/漢」文化、「現代/傳統」「都市/鄉村」等二元對立的矛盾與衝突,對於「宿命」的無法改變與無奈,沈從文都是慢條斯理的,用他那敏銳的眼睛、溫厚的文筆,透過了人物象徵、湘西水、心理刻畫、情節對比、事件因果等角度與手法,表現出他對湘西茶峒的深層思考、真情變異與傳統文化的憂慮,成為異於徐志摩、周作人、魯迅等而獨樹一格的鄉土小說作家。楊昌年教授早就說過,沈從文的心路歷程應是『由宿命到道義』。宿命是心理,道義是人格。邊陲小鎮茶峒的文明落後,形而下的『以為如此,果然如此』的宿命陰影猶然強大籠罩。(註三楊昌年的觀點甚為正確,此種「由宿命到道義」的文學意境,正是筆者想要深入探究的。

三、研究方法

職是,筆者以學者的研究為基礎,以《邊城》為主要探討對象,對《邊城》中的文史情懷、人物描寫與文學意境進行理解與分析,以由宿命到道義—沈從文《邊城》探義」為題目,分四小節論述之:「一、翠翠父母殉死的必然宿命二、以端午節為核心的宿命愛情三、茶峒鄉土人物的內在道義四、由宿命到道義的矛盾擺渡。最後「結論」部分,再據做統合性的歸納。

2
由宿命到道義-沈從文《邊城》探義
貳●正文

一、翠翠父母殉死的必然宿命

《邊城》是一本樸實真摯的鄉土之作,細讀全文,小說圍繞著翠翠的婚事與祖父的心事二大路線,在無數「幫人渡河」的「過渡」發展中,祖孫二人都莫名的迎向因緣條件下的必然「宿命」

當然,沈從文是用湖南茶峒的自然風光與質樸人性對比呈現的,如《邊城》開篇云:小溪流下去,繞山岨流,約三里便匯入茶峒大河,人若過溪越小山走去,則只一里路就到了茶峒城邊。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故遠近有了小小差小溪寬約二十丈河牀為大片石頭作成靜靜的河水即或深到一篙不能落底,卻依然清澈秀明,河中游魚來去皆可以計數。(註四

多美的湖南山水啊!沈從文筆下的茶峒,溪清水澈,石活魚肥,動靜自然,生機活現,令人感覺像是陶潛(約365-427)的〈桃花源記〉一樣,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註五)這樣的桃花源地,老百姓的心境應是在老子(約600-470A.D.之後)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小國寡民理想世界。(註六)但是,湖南茶峒的古老傳統、風俗習慣與純樸人心,在滿清覆亡、國共戰爭與外國勢力入侵的民國初年,並無法真的像「桃花源地」「小國寡民」裡的人民一樣,與外界的人物隔絕,將傳統文化固守的完好;相對的,在諸多「現代文明」的強勢衝擊下,純樸自在的性情如江上煙霧般漸漸消失無蹤。

小說裡,翠翠的父親,是屯戍茶峒的一位軍人;母親,則是老船夫的女兒。在中國人的倫理觀念裡「父母」原本象徵著「天地」「乾坤」;但在沈從文的《邊城》裡,翠翠的父母已進一步象徵了湖南茶峒傳統文化異變,翠翠父母在錯誤觀念下產生了令人鼻酸的必然宿命。茶峒軍人與老船夫的女兒在唱歌相熟後,秘密的背著那忠厚爸爸發生了曖昧關係,有了小孩子後,軍人便想約了她一同向下游逃去。但從逃走的行為上看來,一個違悖了軍人的責任,一個卻必得離開孤獨的父親。軍人心想:一同去生既無法聚首,一同去死應當無人可以阻攔,首先服了毒。」老船夫的女兒「一面懷了羞慚,一面卻懷了憐憫,依舊守在父親身邊,待到腹中小孩生下後,卻到溪邊故意喫了許多冷水死去了。」(註七

翠翠母親生下她後,「故意喫了許多冷水死去」,說得多委婉,但這種委婉,正是無可奈何的宿命造成的。屬於「現代文明」的「民主」「自由」,湖南茶峒來不及正確的接受,老百姓也不知道背後蘊藏的破壞力;傳統文化中被曲解過的倫理觀念,卻在現代社會中不斷自我束縛。楊昌年說,那是一場不該發生的情
3
由宿命到道義-沈從文《邊城》探義
船夫的獨生女與過客軍人相戀有孕既是命定的不能結合就只好雙雙殉死,去另一個天地相依。(註八所說的正是這種悲劇性的宿命。

在《邊城》的第七節中,沈從文從祖父的角度這樣描述:這些事從老船夫說來誰也無罪過,只應『天』去負責。翠翠的祖父口中不怨天,心中卻不能完全同意這種不幸安排。說是放下了,也正是不能放下的莫可奈何容忍到的一件事。攤派到本身的一份,說來實在不公平!(註九)」對祖父而言,確實一點也不公平;對翠翠而言,當然也不公平;對翠翠的雙親而言,同樣也不公平;但,命運中真正的公平又在何處?所謂的「天」,無疑是沈從文對「宿命」的抗議!

這種悲劇性的「天」之宿命,不但發生在翠翠的雙親上,也因歲月的更迭,船隻的往來,又發生在長大後的翠翠身上。長大後的翠翠,跟她母親簡直是一個模樣:眉毛長、眼睛大、皮膚紅紅的,乖得使人憐愛。」(註十)但小說在湖南茶峒每年一度的端午節龍舟賽與泅水捉鴨的慶祝活動中讓翠翠因為找不到祖父而遇到天保、儺送兩兄弟;(註十一)又因為天保、儺送兩兄弟的參入,帶出了翠翠的婚姻大事與祖父的長久心事,另一個灰灰濛濛的悲劇宿命便悄悄蘊釀發生。

小說中,沈從文多處安排「翠翠長大像個大人」及祖父「欲言又止」的話語,表現出一位七旬祖父對翠翠婚事的擔憂。第七節中,天保說要娶一個既能聽他唱歌又能照料家事的女人祖父這樣說「大老也有這種事兒!你瞧著吧究竟是什麼事,祖父並不明白說下去。……祖父又愁又喜。翠翠若應當交把一個這個人是不是適宜於照料翠翠?當真交把了他翠翠是不是願意?(註十二)祖父對翠翠婚事的擔憂,顯然是源自女兒十餘年前的殉情事件。但站在翠翠的立場,自己的婚姻與祖父的親情倫理,都是翠翠無法當下作主的生命大事。生命大事本是可以純樸無邪與自由自在的但湖南茶峒這個「小國寡民」式的純樸鄉鎮,因為外來因緣條件的入侵,心亂如麻,變了原樣。

小說最後安排祖父的好友楊馬兵安頓翠翠,沈從文如是描述:楊馬兵想起自己作馬夫時,牽了馬匹到碧溪岨來對翠翠母親唱歌,翠翠母親不理會,到如今自己卻成為這孤雛的唯一靠山唯一信託人,不由得不苦笑!(註十三)這又是另一種宿命的安排。翠翠母親原本可以得到、可以託付的愛情,因為過客軍人的邂逅,為人間宿命枉送兩條冤魂,留下孤雛翠翠給父親;楊馬兵原本的心境是要照料翠翠母親一輩子,無料竟是照料了翠翠的孤雛!

這不為什麼,改朝換代,皇帝不再穩坐江山,「上天」無法「順順」的「保佑」翠翠及與翠翠有關的人時空環境改變,社會人心擺盪遷移,宿命隨身而來。

4
由宿命到道義-沈從文《邊城》探義

二、以端午節為核心的宿命愛情

端午節中秋節過年等週期性的節日原本是中國人用來聯繫親情友情、愛情、社會、倫理、人心的重要象徵。沈從文巧妙的用端午節、中秋節、過年等週期性的節日記錄時間,隱含著漢族的改朝換代對湖南茶峒人沒有什麼影響,但進一步以觀,中秋、過年似乎只是沈從文用來烘托端午「五月五日」冷熱交替、不上不下的宿命愛情悲劇。

當初,翠翠母親「故意喫了許多冷水死去」,這與二千年前屈原含冤被謗「投江而死」的故事不就是一種歷史文化的宿命?戰國屈原(約340-278B.C.盡忠職數度解決楚懷王(約328-299B.C.的政治危機但還是得不到楚懷王的信任;楚懷王客死秦國後,頃襄王(約304-278B.C.)又聽信讒言,貶屈原至江南;屈原寧赴湘流,葬於江魚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註十四)湖南茶峒附近人們用端午節龍舟賽與泅水捉鴨的慶祝活動,弔唁屈原的實質味道恐怕不多,但弔唁翠翠與湖南苗族的宿命味道似乎是很強的。

當然對湖南苗族而言龍舟賽與泅水捉鴨的慶祝活動本身是純樸至真的,是老子「小國寡民」那種「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的民俗表現。但城鄉衝突一直隱含在故事情節裡,若沒有「戰爭」,怎會有屯戍軍人的出現?若沒有屯戍軍人的出現,怎會讓翠翠母親因固陋觀念「喫了許多冷水死去」?若沒有都市文明的入侵,怎會有天保、儺送兄弟的事業?若沒有天保、儺送兄弟,純樸至真的翠翠,怎麼無法順利的獲得幸福圓滿的一生?《邊城》書中,祖父多次向翠翠表達了「我死了呢」「我不在呢」的話語,早就看到翠翠的必然坎坷。

龍舟賽與泅水捉鴨的因緣,天保、儺送兄弟與翠翠間的愛情便擺蕩在茶峒江邊,愛情的魔力同時激起了多人情感的波浪。天保、儺送兩個年輕有為的兄弟,同時愛上了翠翠。大哥託人向老船夫探口風,祖父心裡既歡喜著孫女的將來,又怕這婚姻不是翠翠想得著的,於是對那被託付的人說:車是車路,馬是馬路,各有走法大老走的是車路應當由大老爹爹作主請了媒人來正正經經同我說;走的是馬路,應當自己作主,站在渡口對溪高崖上,為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註十五 天保、儺送兄弟也希望能夠公平競爭,來得到翠翠的芳心。

他們決定要一起唱歌看誰能夠打動翠翠?兩人輪流唱下去誰得到回答,誰便繼續用那張唱歌勝利的嘴唇,服侍那划渡船的外孫女。大老不善於唱歌,輪到大老時也仍由二老代替。兩人憑命運來決定自己的幸福,這麼辦可說是極公平的了。(註十六)不過最後大老知道自己比不上二老,於是想離開,沒想到坐船到茨灘出了事,而使二老對於他們有些誤解,天保當真死了!二老生了我們
5
由宿命到道義-沈從文《邊城》探義
的氣,以為他家中出這種事情,是我們分派的!」(註十七)大老在茨灘不慎淹死,可以說是屈原魂魄的複製,也是翠翠母親魂魄的接續,更可視為漢族與苗族魂魄的飛散、傳統與現代的莫名交會。情節至此急轉直下,天保、儺送兄弟原本極有可能的希望,此後便船過水無痕,成為另一件悲劇。

在無數次細雨綿綿的無聲悲泣背景下,沈從文寫下了屈原的端午靈魂;最後的雷雨,寫下祖孫二人無法從端午節慶中自我得渡的宿命。

三、茶峒鄉土人物的內在道義

湖南茶峒,不止是溪清水澈、石活魚肥等自然景觀很美而已,人物的性情更沈從文不斷的重複寫出當地人民的一種不必經過禮樂薰陶就亙古自存的內在道義之美。

翠翠的祖父,是湖南茶峒傳統的古老象徵,他雖然知道女兒談了一場不應該發生的戀愛,不過他卻:不加上一個有分量的字眼兒,只做為並不聽到過這事情一樣,能然把日子很平靜的過下去。(註十八活了七十年,從二十歲起便守在這小溪邊,五十年來不知把船來去渡了若干人。他從不思索自己的職務對於本人的意義,指是靜靜得很忠實的在那裡活下去。(註十九這理由很簡單,祖父只希望翠翠能夠有個好歸宿,能讓他無後顧之憂,所以他說:要安排的對一點,方合道理,一切有個命。」(註二十)終其一生,道義擺心頭,邪念放水流。

翠翠則是傳統純潔少女心的代表,從書裡可看出他的情緒和感覺,就是很真摯的表現出來,翠翠抱膝坐在月光下,傍著祖父身邊,問了許多關於那個可憐母親的故事。間或吁一口氣,似乎心中壓上了些分量沉重的東西,想挪移的遠一點,才吁著這種氣,可是卻無法把那種東西挪開。(註二一翠翠似乎有點忌諱自己父母親的事,而且她也是在不被祝福的情況下所生下來的。但小說本身,從頭至尾,沈從文一直寫出她的天真純厚: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註二二)這是原本自存的純樸人心,外在的現代文明是無法取代的。

掌水碼頭的順順,為人既明事明理,正直和平,又不愛財,是個講道義的實在人。他的兩個兒子大老和二老,也是聰明、正直、勇敢、耐勞的年輕人。」(註二三)大老和二老分別都喜歡上了翠翠,我要個能聽我唱歌的情人,卻更不能缺少個照料家務的媳婦。」大老的意思就是: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註二四但大老不善於唱歌,他自認比不上二老,於是想坐船離開,沒想到在茲灘出了事,大老的死使二老對於祖父有些誤解,大老之死雖說是行船意外,但在道義上卻使二老不能釋懷。(註二五


6
由宿命到道義-沈從文《邊城》探義
在湖南茶峒,處處可見勇敢的人,他們「也愛利,也仗義,不拘救人救物,卻同樣在一種愉快冒險行為中做得十分敏捷勇敢使人見及不能不為之喝采(註二六)

沈從文在《邊城》「題記」中所說的:樸質、勤儉、和平、正直(註二七)正是所有茶峒人的共同特色。

四、由宿命到道義的矛盾擺渡

沈從文寫湖南茶峒鄉下祖孫二人替人擺渡的宿命故事,祖父「渡」他人,也「渡」自己的女兒、女婿、孫女,乃至「渡」天保、儺送等。最後,道士再為祖父超渡。超渡的過程裡,在「苗/漢」文化、「現代/傳統」「都市/鄉村」等二元對立的矛盾與衝突過程中,沈從文留下了湖南茶峒的古老道義。

小說裡的「祖父」,宛如就是「湖南茶峒」的代言人;而「祖父」的代言人,不就是「沈從文」嗎?在沈從文而言,他一方面細膩的配合湖南風俗人情來描寫人物性格與命運的矛盾發展,一方面托出了「現實宿命」通往到「純樸道義」的路線,始終都是一種無解的矛盾擺渡。所謂「矛盾」,是不擺不行,擺了又渡不了,一種無可奈何的心理過程。

翠翠父母的橫死,使得鄉人相信翠翠必然承昭噩運,是個不祥的女子。(二八而這件事從茶峒地區的人看來是一種宿命,只要接近翠翠的,必然沒有好結果。但筆者認為這只是茶峒人傳統自身價值觀的問題,在我們現代文明的社會,很多人通常都沒有在刻意去討論什麼「宿命」的意義,不過在古老、封閉的湖南茶峒卻是深深的囚禁著他們。沈從文的安排,其實正是在慢慢擺渡湖南茶峒傳統文化不得不然的擺向現代化,回去傳統已無路,擺向未來也矛盾,一股難以排解的抑鬱真情不斷的在水面上泛來泛去,去了又來,來了又去……。

祖父心中一直無法為翠翠的婚姻大事作決定翠翠心中一直無法放下養育她的祖父;失去祖父,翠翠不知如何是好;翠翠沒有幸福的婚姻,又與女兒的悲劇一樣。小說的安排,正是這種無法如人意的必然宿命;天保本想退出而來離開這個傷心之地,沒想到竟然意外的在坐船過程中淹死,再次變成另一形式的悲劇;對儺送而言,心裡當然受到很大的打擊,雖然說是意外,但道義上卻使儺送無法釋懷。至於祖父,卻在一場大雷雨之中,悄然死去。(註二九)祖父的死去,用雷雨中白塔象徵,讀來真像是灰白的喪禮一般。沈漎文的細膩觀察與抑鬱文筆,讓人感受到這種灰白氛圍之同時,說出了親情倫理的無上價值,也說出了平凡百姓在現實戰爭中的無奈與無助。


7
由宿命到道義-沈從文《邊城》探義
在佛教裡,度己度人似乎是大乘菩薩才做得到的功夫;在道教裡,透過儀式的進行可以幫人作部分心理療治;但翠翠與祖父二人,似乎是渡人容易渡己難。祖父的渡人,在茶峒是有口皆碑的,價錢合理公道,態度積極樂觀。翠翠跟在祖父身邊,耳濡目染,效率與精神較祖父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祖孫二人都純樸,都積極樂觀,但都擺脫不了必然的國共戰爭等歷史現實及人民莫名付出的代價。

宿命雖然存在,傳統雖然必然要調整,但天真純樸的道德人心不能因此而隨意丟棄,對翠翠、祖父、天保、儺送,沈從文都寄寓了極深的人文情懷。這不僅僅是沈從文的人文情懷,即使是二○○九年的今日,我們仍有很多歷史包袱難以擺渡得盡但祖孫二人的積極精神與湖南茶峒的根本道義仍然是人間難得的無上珍寶。

楊昌年說:了解《邊城》,要由宿命、鄉土的『表』,通過色塊沉黯而又亮麗閃爍的氛圍,歸結抵達到人格、道義的『裡』(註三十)極為精準的說出沈從文的心事。

參●結論

透過上面四小節的論述,筆者再簡要歸納為如下:

首先,筆者發現,沈從文建構的《邊城》,宛若陶潛的桃花源地,也像是老子「小國寡民」的理想世界。但是,民國初年的板蕩不安,讓不少「現代文明」滲進純樸的茶峒,以翠翠與祖父為主的相關人物,都圍繞在必然宿命的氛圍下,成為戰亂時代的犧牲品。

其次,沈從文巧妙的以端午節為核心,以中秋、過年為陪襯,細膩多元的在茶峒鄉下開展了翠翠與天保、儺送的三角愛情。雖然中間有祖父的理性安排,但情節就像戰國屈原投江自盡一樣,天保步上魂魄難招的舊路,儺送因道義而離開翠翠,祖父未完成心願,也在雨絲白塔下斷魂,整體小說場景是飄然冷肅的。

其三,沈從文的人物性格與故事情節之發展,慢條斯理,細膩婉約,讓讀者如詩如畫的品味了湖南茶峒鄉土人物的內在道義。對沈從文而言,湖南茶峒不止是山水清美而已,人物的性情更美,當地人民的美,除了共同的「樸質、勤儉、和平正直」之外更涵蘊著一種不必經過禮樂薰陶就亙古自存的內在道義之美。

其四,筆者認為,沈從文筆下的「翠翠」,是茶峒「翠之又翠」旺盛生機的象徵;翠翠的天真純樸,是湖南「翠之又翠」鄉土本質的象徵;翠翠的坎坷宿命,是湖南受現代文明衝擊後「翠之又翠」的必然改變。必然的宿命是「現實」,透
8
由宿命到道義-沈從文《邊城》探義
「不擺不行,擺了又渡不了」的矛盾擺渡,沈從文通往到「純樸道義」的境界。他希望,世間不要有戰爭,天真純樸的道義仍是價值連城的無上珍寶。

肆●引注資料

註一、錢佩霞(1993。沈從文小說研究。國立臺灣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董淑玲(1994。沈從文小說中鄉土意識之分析。國立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紀志賢(2000。小說的框架:論沈從文邊城研究。國立政治大學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盧文惠(2003。從「邊城」重評沈從文的文學史地位。南華大學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馮玉婷(2003。沈從文小說的城鄉衝突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 註二、陳健宏2000。沈諷。28:12=33641-107、余2002應用心理研究,16211-217、張新穎(2005。從解「,從中國語文,97:5=58185-9397:6=58282-89、關偉(2006。湘西國文天地,21:9=24910-15 註三、楊昌年(1999。鄉土與氛圍—沈從文和他的《邊城》水晶簾外玲瓏月—近代文學名家作品析評。臺北:里仁,136 註四、沈從文(1934邊城。臺北:臺灣商務,9 註五、康熹版(2009高中國文(一)。第九課桃花源記。臺北:康熹,101 註六、魏.王弼。老子注。臺北:藝文,155 註七、邊城11-12
註八、水晶簾外玲瓏月—近代文學名家作品析評126 註九、邊城55 註十、邊城55
註十一、邊城37-39 註十二、邊城56 註十三、邊城132
註十四、翰林版(2008高中國文(五)。第三課漁父。臺北:翰林,32 註十五、邊城74 註十六、邊城90 註十七、邊城108 註十八、邊城12-13 註十九、邊城11 註二十、邊城115 註二一、邊城94

9
由宿命到道義-沈從文《邊城》探義
註二二、邊城13
註二三、邊城2567 註二四、邊城56 註二五、邊城99-108 註二六、邊城18 註二七、邊城8
註二八、水晶簾外玲瓏月—近代文學名家作品析評136 註二九、邊城125-127
註三十、水晶簾外玲瓏月—近代文學名家作品析評137


1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c9dc368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be.html

《沈从文边城-南崁高中-.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