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美术优秀教学论文

发布时间:2015-05-22 21:36: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小学美术优秀教学论文——山水皆乐

浅谈中小学美术教学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摘要

1996年,我国全面启动了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这一轮课程改革中其主要的任务时是实现教育培养目标的调整和培养模式的转变。而在2000年,教育部颁布了新课标,这标志了我国美术基础课程改革的前瞻性、普及性和深刻性。1学校美术教育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时期。身为教师的我们更加应该注重与时俱进、不断地加强创新教育理论的学习,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结合教学与实践的实施,加强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美术、创新意识、启发

1不做模具式教学

中小学时期的学生思维都还没有完全定下来,这个阶段的学生有着很好的可塑性,但是老师教学中对学生的启发是起着很关键的作用的。如果一位老师把学生教得像一个模具里面出来的产品一样,那么这样老师就已经是一个失败的老师了。中小学的学生在这个阶段还有着很强烈的好奇心,他们都喜欢新鲜的事物,如果让他们一直只是跟着课本学,书上要求画什么就让他们就画什么,要求用什么颜色就用什么颜色的话,那么,在他们的生活中将不会有什么新的、好的作品再出现了。就像现在很多大学做的课题研究一样,很多人都是在重复着前面的人所做过的实验、做着前面的人做过的课题,那样的研究还有什么意义呢?如果哥白尼一直都相信教会的地心说的话那么他就不可能创立日心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很多老师习惯按照课本的形式来教学,而很少有老师会根据学生的现实状况和知识程度来进行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容易出现学生无兴趣学习或学着学着觉得很茫然。其实这样的问题只要老师们略花一些时间即可解决。比如在给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上第六课名人漫画时,老师要做版面导览示意。有的城镇的孩子或许知道一些名人,他们或许见过这些名人的照片或剧照,但是不代表所有的人都对这些名人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把课程中涉及到的各个名人正常照片展示给大家看(通过视频、图片等均可以),并对各个人物加以介绍,在大家有所认识之后再展示漫画版名人,让他们从视觉上形成一定的对比,这样有助于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漫画的夸张性、艺术性。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启发者、引导者,需要从多方面启发、引导学生学习并创作,那样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而不能把自己当作一个模具把一些东西强制性的塞给学生,或把课本的东西直接复制给学生。如果老师成了知识的复制者那么也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

2做一个正确的引导者

在教学过程中很多老师容易以自己的观点去指导学生学习,而不会从宏观上引导学生。我们都知道,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理念,我们可以对他们予以引导而不是给他们强制性的指定和定位。曾记得有一个事例讲的是一位幼儿园老师因为一个孩子把太阳画成彩色的而批评孩子,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扼杀了孩子的创新思维。为什么孩子就不能把它画成彩色的呢?为什么非要以我们的眼光来看待孩子们眼中的事物呢?孩子们有他们自己的思维,有着自己独特的想法,如果我们一味地要求他们跟随老师的想法那么就相当于我们把自己当成了方向标,如果孩子跟随我们多年的话那么很有可能就是我们的又一个模板了,那么,这样的教学就已经失去了意义。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为孩子们提供参考的路线,但是不能强迫孩子们一定去走那条路,而可以更多的鼓励他们走自己的创新之路,把自己所想的画出来、做出来,鼓励他们要勇于实践。

记得在我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美术课上老师要我们每人画一幅画,老师并没有说画什么,可是要让这幅画有多层的含义。很多同学在画花、草、树甚至有的在画房子,但是当时的我画的是一只鸽子,鸽子的嘴里衔着一封信,虽然图画得不是很漂亮,但是我画此图是有一定的寓意的,第一鸽子代表着和平,第二则是那个封信了,信代表着友好。在那个时候电话还没有普及,写信是一种最好的交流方式了。那一节课轮到我为自己画的画解释时我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了,也许是老师觉得正好符合了他的意思,于是得到了老师很好的肯定。其实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只是在生活中我们的父母、老师在引导时习惯了用自己的经验去引导,甚至要求孩子按照他们的思维去做。其实那不是正确的引导,真正正确的引导是只提供学生思考的方向而不帮助他们思考。

3激发学习兴趣,启发创新思维

中小学时期的学生学习课程时在很大程度上是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的,如果一堂课不能激起他们的兴趣,那么他们就不会喜欢学甚至讨厌这们课程。可是如何激发学习兴趣呢?一是要让课上得风趣有味,让大家都觉得很开心。二则需要对学生予以肯定和赞赏,不管学生做得好坏都应该先予以一定的肯定和赞赏,然后再提出一些建议,让他们更有兴趣再实践和改进。笔者在教学中就曾经遇到过一位很特别的学生,他做出来的东西(剪纸)大家都觉得很丑,于是大家都取笑他,于是我走到其身边拿起他的作品向大家边展示边说到“其实这位同学做的也很好的,大家看这里原本是圆形的地方他剪成了菱角了,把他打开来看时是另外一种味道了,这也是一种创新的哦”同学们很快安静下来了,而这位被大家嘲笑的学生在后来却做得非常的好,甚至还在自己动脑筋尝试着剪一些东西出来而且剪得还很好。其三是需要教师把自己融入到学生群体中,参与他们的绘画和手工制作,那样可以让学生更加有动手的欲望,在适当的时候还可以让学生自己来主导,以此启发他们的创新思维。

学习美术其实跟学习其他的课程一样首先是兴趣,接下来是信心和勇气。很多学生在学习时开始也许很有兴趣,可是学着学着就不肯学了,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们缺乏信心和勇气,如果说兴趣是让学生喜欢的基础的话那么信心和勇气是让学生长久的学习和创新的条件。如果一个学生对他学习的课程都没有信心了那么他也就基本放弃了,这个时候再来挽救则已经很难了。而这里的勇气指的是学生学习和动手以及创作的勇气,这一点同样需要老师的鼓励和赞赏。实践证明,一般得到老师鼓励的学生会更加有勇气自己动手创作,他们会更加有信心且更加喜欢这门课程。

4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当我们给幼小的孩子穿上各种颜色的衣服的那一刻,孩子们就会对某一颜色感兴趣,只是在那个时候孩子根本不知道那是什么。当我们带着孩子到户外时他们也会被外面那各种各样的颜色吸引,他们会一直看着那物品。孩子对新物品总是充满好奇的,如果我们拿出彩色笔画出不同颜色的线条,他们也会学着去尝试的,这个时候的尝试其实就是一种实践。2当孩子们上学后对各种各样的东西都是充满好奇的,这个时候则需要老师们正确的引导,让他们参与实践,用实践去化解他们心中那强烈的好奇心,而只有先有了实践的能力才能够去创新。

斯托夫人说:“很多人都觉得孩子的听觉和视觉是自然形成的,因此不必在这方面花费太多心思”。 其实这种看法是不科学的,我们通常会发现刚睡醒的婴儿喜欢看着某一处发呆,其实婴幼儿一般的喜欢看鲜艳悦目的东西。色彩对孩子的视觉有着很大的影响,在孩子幼小时我们可以买些图片给他们看,让他们观察、感受每一种颜色的特点,了解颜色的不同之处。很多家庭在孩子幼小的时候不会注重这些的培养,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可以在美术教学中对孩子进行视觉、色彩的指导并在课堂中让学生进行实践。我们都知道创新是在原有的某一事物上进行的,因此要先了解清楚该事物,通过一定的实践之后才能再进行创新,因为没有谁可以凭空创新的。

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还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但是如果不注意方法的话也可能会导致学生进行过很多实践却还不会甚至不敢创新。这问题在哪里呢?首先,我们应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断鼓励学生实践并且不能给他们制定完整的套路,而是只给出一个大致的框架,让学生自己开动脑筋,让他们按照自己的思维、方法去进行一些实践。曾有人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其实可以说实践也是创新的唯一基础。但是,当我们在检验学生们的实践成果时一样要及时予以鼓励和肯定,以此更好的激发他们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结论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老师予以的肯定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但是在我们生活中很多家长甚至老师都觉得孩子不按套路做事情就是捣乱,觉得他们不守规矩,而且大多都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思维来做,长此以往也就慢慢地把孩子的创新思维给压下去了,甚至到后来孩子们有想法不敢提也不敢做,有什么事情或事物想到了却由于顾忌于某一些方面的原因而不敢去实践了,那么创新也就无从谈起了。因此一个好的老师应该是一个阔达的人,一个能容得下学生在实践中按自己的思维去做,且能懂得放手让学生大胆的去实践的人。3总结我们上面所说的也就不难看出培养实践能力其实也就是在培养创新能力,因为所有的创新都是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的。

参考文献

1)六年级下册《美术教学参考》

2)《斯托夫人的教育》

3)《教育心理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87df79b964bcf84b9d57bb6.html

《中小学美术优秀教学论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