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金元文论重点问题解析

发布时间:2013-03-27 23:47: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CyberArticle 遭到破坏,您可能不能正常保存图片, Flash等等... 宋金元文论重点问题解析 欧阳修诗文论选录   学习提示:欧阳修是北宋前期的著名诗文作家和诗文论评论家。晚唐以来,文风卑弱不振、华丽骈偶,需要在思想内容和语言上进行全面革新,虽宋初已经有人倡导革新,但成绩不大,一直到欧阳修,宋代古文才真正确立了自己的风格。这与欧阳修的创作实践和古文理论不无关系。学习欧阳修的古文理论和诗歌理论,请注意以下几点:一、欧阳修的文道关系论;二、对道的实践性内容的论述;三、“诗穷而后工”说;四、欧阳修的诗歌意境观点;五、影响。   一、在文道关系上,欧阳修承嗣韩愈的观点,重申道对文的重要性,认为“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答吴充秀才书》),反对片面追求文辞。他主张以道作为作家的基本修养,充道以为文。但他不重道轻文,他对吴充文章评论说是“辞丰意雄,沛然有不可御之势”,立论的着眼点主要还是在文。   二、欧阳修更注重道的实践性。他认为道并不是要远离人,而是人“弃百事不关于心”,不能在实践中“充道(使本身道得以充实)”。他从生活实践方面谈论创作主体的修养,影响了后代的古文理论。   总之,对文道关系的解释,欧阳修形成了自己以道充、事信、理达、辞易为中心的古文理论。   三、“诗穷而后工”说: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认为“诗人少达而多穷”,“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愈穷则愈工”。提出了“诗穷而后工”说。“诗穷而后工”,是说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这种思想司马迁、钟嵘、韩愈等人的诗文论中也有类似观点,大体都是讲创作主体的生活与创作潜能之关系。欧阳修则进一步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一是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二是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这是对前人思想的深入发展。   四、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引梅圣俞(梅尧臣,字圣俞)的话说:“必能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然后为至矣。”这其实代表了欧阳修自己的看法,这是上继唐人提出的诗歌意境理论,结合具体作品,深入分析了意境的两大相互关联的审美要素:所措写的境象一定要真切生动,抒写的情志则要深微高远。   五、影响:1.欧阳修在人道关系上注意创 作主体的修养影响了宋代经术派(如王安石)、议论派(如三苏)等的古文理论;2.他的“诗穷而后工”说成为后代诗歌评论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为后人所乐道和运用;3.其关于意境的观点引发了宋代诗话中关于诗歌意境问题的深入讨论,并对明清一些诗论家的意境论有所影响;4.欧阳修的《六一诗话》是最早的一部诗话著作,开了这一诗论体裁的先声,影响了后代许多诗话的写作。 苏轼诗文论选录   学习提示:苏轼是宋代最著名的作家之一,诗、词、散文在有宋一代均称大家,而且在诗文理论批评中也卓有建树。因为他的诗文论均散见于他的一些诗文著作中,因此,应该认真阅读教材选录的这些诗文,认真体会其诗文理论的内涵,并掌握以下几点:一、注重文艺的自然本质,讲求创作的自然天成;二、关于创作中主客关系的思想;三、苏轼“传神”理论观点;四、诗歌创作风格上的“枯淡”说。   一、苏轼文艺思想的一个突出方面是注意文艺的自然本质,讲求创作的自然天成。就文而言,他要行文自然,反对务奇求深和雕琢经营。反映在具体的形象描写上便是“随物赋形”,就是说根据事物本身自然地描绘出其形状,强调主体创作时与对象的一种顺应自然的关系。就诗而言,推崇“苏李之天成,曹刘之自得,陶谢之超然”。也是讲诗歌要自然天成,冥于造化。   二、苏轼采用佛教的“空静”观说诗:“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认为“空静”能使主客体构成一种最佳精神状态。他在“知”与“能”、“道”与“艺”的关系上有着十分可贵的见解,认为创作的实现是道与艺的结合,即:“有道有艺。有道而不艺,则物虽形与心,不形于手”。并把“道”与“艺”的关系转化到实际创作时的“心”与“手”的关系。在艺术思维的的过程中,外界的客观物象转化为主体心中的审美形象和意象,并最终表现为物态化的图象和语言文字。这种体察精细深微,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观点。   三、“传神”论:他从诗与画的共通关系入手,探讨形似与神似的关系,强调要以典型化的“形”来集中表达出客体之物的生命内涵“神”。艺术家的天才在于通过“形”的描写表现出内在的“理”,从而达到传神的目的。他的形、神关系的见解和他对言意关系的见解是相通的。他追求“意在言外”、“言不尽意”的审美意趣。   四、在诗歌创作风格上,他推崇“枯淡”。所谓“枯淡”,意指在平淡中包含有丰富的意味和理趣,是“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评韩柳诗》)“发纤浓于简古,寄至味 于淡泊”(《书黄子思诗集后》)。   总之,苏轼的主要贡献,是他总结了自己丰富的诗文创作实践和取得的巨大成就,具体地探讨了创作过程中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并加以规律性的概括、总结,构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对后代也有一定影响。 李清照《论词》   学习提示:李清照是两宋之际著名的女词人,不仅在词的创作实践中自成一家,而且在词的创作理论上也有独特的见解,写作了专门性的词论著作《论词》。学习李清照的《论词》应注意以下几点:一、词“别是一家”的著名观点;二、提出了对词创作的一些审美要求。   一、李清照在《论词》中提出的一个著名观点是词“别是一家”说,力主严格区分词与诗的界线。她认为两者区别主要在于:诗、词声律要求不同。诗的声律要求简单粗疏,而词的音律、乐律规则要求严格;反对以诗的粗疏的格律来破坏词之音乐美。   二、对词创作的其他一些审美要求:1.勿“破碎”。这是在《论词》中对张先、宋祁等人的词的批评中表现出来的。即要求词作品就有美整的、浑然的意象结构,给人以整体的完美审美感受。2.词要“铺叙”。她主张词要展开些,要写得曲折、细腻,有渲染,讲层次,起伏跌宕,要前后呼应。3.讲“故实”。她说秦观词专讲情志,而少有典故,主张词中要运用前代前人的文化掌故。4.词的格调要高雅、典重。她批评柳永词“词语尘下”,贺铸词“苦少典重”。她追求词的典雅之美。   李清照的词学观点有的比较偏激、保守,她对秦观等人的批评也不见得完全公允,但她的《论词》毕竟是词学史现存第一篇词论专文。她的一些观点也毕竟是一家之言,对后代词学理论和词的创作有一定的影响。 严羽诗论选录   学习提示:严羽的诗论著作,主要集中在他的《沧浪诗话》中,学习他的诗论,应该掌握,一、对宋诗学古的批评;二、强调学诗要以“识”为主;三、以禅喻诗的“妙悟”说;四、“兴趣”说;五、“诗有别材、别趣”说;六、对盛唐气象的认识;七、影响。   一、宋人十分注重学古,但宋人学古对象和方式往往不尽相同。就学古对象而言,宋诗各家各派的创作风格因此而得以分目;而就学古方式而言,涉及到如何从学习古人而转化为自己的创作。江西派学杜而不得其法,江湖派、四灵派学习晚唐贾岛、姚合等则流于苦吟、纤巧或怪异杂驳。严羽也从学古对象和方式入手,批评了这些倾向,提倡学习盛唐,从而辨析了诗歌创作的一些根本问题。   二、严羽强调学诗要以“识”为主,就是说诗人要有高度审美识见 ,即审美判断力。有“识”方可言辨,方可分出前人诗歌的高下,说“作诗须要辨尽诸家体制,然后不为旁门所惑”(《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他要求熟读汉魏古诗,次参李、杜等盛唐名家,“酝酿胸中,久之自然悟入”。   三、严羽的诗论观点最重要的是“以禅喻诗”,提出“妙悟”说。他说:“大抵禅道,惟在妙悟,诗道亦在妙悟。”“妙悟”是严羽以禅喻诗的核心。“妙悟”本是佛教禅宗词汇,本指主体对世间本体“空”的一种把握,《涅盘无名论》说:“玄道在于妙悟,妙悟在于即真。”就诗而言,“妙悟即真”当是指诗人对于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的一种真觉,一种感悟。他说:“惟悟乃为当行,乃为本色。”由于“悟有浅深”,各个诗人悟的深浅不同,因而形成各人各派诗歌的审美价值的不同,亦即形成诸家体制的高下之别。   四、“妙悟”是就诗歌创作主体而言,“兴趣”则是“妙悟”的对象和结果,即指诗人直觉到的那种诗美的本体、诗境的实相。“兴趣”是“兴”在古典诗论里的一种发展,它与钟嵘所说的“滋味”、司空图所说的“韵味”有着直接的继承关系。都概括出了诗歌艺术的感兴直观的特点及其所引起的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   五、宋诗所缺少的正是唐诗那种丰富隽永的审美趣味,往往“以文字为诗”、“以议论为诗”、“以才学为诗”,严羽以“妙悟”和“兴趣”为其理论基础,提出了“诗有别材、别趣”之说,批评反对宋诗的这一倾向。所谓“别材”,就是诗人有体现在“妙悟”上的特别才能,他以韩愈、孟浩然相比较,说明妙悟这样“别材”不同于学力。韩愈学问高出孟浩然,但严羽却认为其诗远逊于孟,这就是“诗有别材,非关书也”的注释,所谓“别趣”,是就诗的审美特征讲的,这里的“趣”便是“兴趣”,便是“尚意兴而理在其中”,便是“兴致”,是一种理趣,而不是宋诗里充斥着的道理、性理。   六、在盛唐诸家中,严羽推崇李杜,认为李杜之诗已达“入神”和“极致”。对盛唐气象的认识,他力图全面,他总结了用以衡量诗歌的五个方面的特征:“体制”、“格力”、“气象”、“兴趣”、“音节”。但又没有严格的界定,对后代诗论有消极和积极两方面的影响。   七、严羽诗论对后代有极大的影响:他的以禅喻诗,开了后世诗论以禅喻诗的先声,后世许多诗论家都有以禅喻诗的论述;其次,他的“兴趣”说继承钟嵘“滋味”说、司空图“韵味”说,影响了清代王士禛的“神韵”说、王国维的“境界”说。另外,他的“体制、格力、气象、兴趣 、音节”的论述,是对古代诗歌的总结,但又没有严格的内涵界定,给后人造成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一方面有益于对诗歌审美特征的探讨,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后代诗论里复古思想的蔓廷。 元好问《论诗三十首》   学习提示:元好问是金代诗坛上最杰出的诗人,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诗论家,《论诗三十首》是他诗论的代表作,由于这是用绝句形式写成的诗论著作,可能会给理解带来一定的困难和歧义,因此,我们必须借助教材中的注释,认真阅读,细心理解。学习《论诗三十首》应注意掌握以下几点:一、写诗必须要有真情实感;二、崇尚自然请清新之美;三、崇尚雄浑、刚健的风骨之美;四、影响。   一、元好问在《论诗三十首》里主张写诗必须要有真情实感。首先是真情,他认为好诗必定是真情诚意的抒发,第五首(“纵横诗笔见高情”)借评阮籍诗,肯定其中饱蕴着真情郁气,给阮诗以高度评价。从诗主真情论出发,第九首他批评陆机诗“斗靡夸多费览观”,只要“心声”传达到,何必“斗靡夸多”写得太多太长呢?也是从主真情论出发,他反对诗说假话,言不由衷,第六首说:“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高情千古《闲居赋》,争信安仁拜路尘!”批评潘岳做人做诗的二重性格,针砭十分深刻。其次是实感,他认为真情必须来自切实的生活感受,第十一首说:“眼处心生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强调诗要抒写诗人的亲身真实感受,只在心中暗中摸索,临摹前人作品,就想画出秦川长安的真实图景那是不可能的。   二、元好问还崇尚清新自然之美,出于对当时诗坛雕琢粉饰、矫揉造作诗风的反感,他由衷赞扬陶诗的自然之美,第四首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南窗白日羲皇上,未害渊明是晋人。”陶诗的自然纯朴、铅化落尽、坦露胸怀是元好问认为的诗的最高境界。同样因为崇尚自然的审美标准,第七首他赞美北朝民歌《敕勒歌》的“天然”品性,第二九首推崇谢灵运名句“池塘生春草”是“万古千秋五字新”,批评陈师道闭门觅字,以拗朴取胜是“可怜无补费精神”。   三、元好问论诗还崇尚雄浑、刚健的风骨之美。第二首、第三首都赞扬曹植(或说指曹操)、刘桢等建安诗人的雄浑、刚健的建安风骨,批评张华诗“风云恨少”和温庭筠、李商隐诗的儿女情多,第七首赞扬北朝民歌《敕勒歌》的“慷慨”风格,第二十四首批评秦观诗情多而力少,赞美韩愈《山石》诗雄浑刚健,有阳刚之美。当然,他的褒贬虽有他的标准,却不一定 公允,秦观、韩愈诗代表两种不同的风格,都应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四、元好问的《论诗三十首》上承杜甫《戏为六绝句》的论诗体裁,对后代有很多影响,清代王士禛、袁枚等人都有用这种形式论诗的作品。 张炎《词源》选录   学习提示:张炎是由宋入元的词人和词论家,他的词论著作《词源》提出了一些有深远影响的词学理论。学习《词源》应掌握其主要的三个词论观点:一、“雅正”说;二、“清空”说;三、“意趣”说 。   一、《词源》首先确立了“雅正”的审美标准。《词源序》说:“古之乐章、乐府、乐歌、乐曲,皆出于雅正。”这里所说的“雅正”指的是典雅和醇正。典雅,就是文辞要有蕴藉,有典据,而且雅驯不俗;醇正,当主要就内容而言,指内容正当而不淫邪。他肯定周邦炎词 “浑厚和雅,善于融化诗句”,元好问词“深于用典,精于炼句,有风流蕴藉处不减周、秦”。但不满辛弃疾、刘过的“豪气词,非雅词也”,这当是“雅”的注脚。他又说:“词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音。耆卿、伯可不必论,虽美成亦有所不免。”可见,“志为情所役”,是内容上的不醇正。   二、张炎《词源》还提出了“清空”的审美要求。《词源》中专设“清空”一节,可见其对“清空”的重视,其开篇即说:“词要清空,不要质实。清空则古雅峭拔,质实则凝涩晦昧。”什么是“清空”呢?从他对一些词人词作的评论看,主要有这样几个层面的内涵:在构思上,想象要丰富,神奇幻妙;所撷取或自造的词之意象要空灵透脱,而忌凡俗;由这些意象所构成的意象结构整体,构架要疏散空灵,不能筑造得太密太实。这样的词作表现出来的风貌就会自然清新、玲珑透别,使人读之,神观飞越,产生丰富的审美联想。《词源》推崇姜夔词,如《疏影》、《暗香》、《扬州慢》、《一萼红》等,都被推为清空、骚雅之作。   三、《词源》也专设了“意趣”一节,提出了“意趣”的审美要求:“词以意为主,不要蹈袭前人语意。”并说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洞仙歌》(冰肌玉骨)、王安石《桂枝香》(登临送目)、姜夔《暗香》、《疏影》等词“皆清空中有意趣”,但却批评周邦彦词“惜乎意趣却不高远”。从他的论述看,意趣当是指词中要蕴含着的丰富的审美情趣。但意趣有各种各样,张炎所指则是偏重于蕴含在作品中的超脱高远的情趣,其实它与诗论中的意境很有相同之处。   总而言之,张炎的“清空”主要是指词的自然清新、玲珑透剔的风格;而他的“ 意趣”则主要是指词中的意境美。“清空”、“意趣”之说是张炎词论的主要贡献,而不是他的“雅正”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e1dfb06ba1aa8114431d9d6.html

《宋金元文论重点问题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