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发布时间:2011-12-26 10:40: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奥林波斯神系 : 是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居住在希腊北部的奥林波斯山得名。有 l2 位主神: 众神之主兼雷电神宙斯, 天后赫拉, 海神波塞东, 冥王哈得斯, 太阳神阿波罗, 智慧女神雅典娜, 爱与美之神阿芙罗狄式, 月神和狩猎女神阿尔忒弥斯,战神阿瑞斯,神使赫尔墨斯,火神与工匠神赫淮斯托斯, 大地女神得墨忒尔。 此外, 还有 9 位文艺女神和其他一些神。

文艺复兴: l4——17 世纪初首先在意大利发生, 并很快波及全欧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这个运动是在封建社会解体、资本主义萌芽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实际上是资产阶级利用古代文化作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武器, 以摧毁中世纪的神权统治, 摆脱封建思想的束缚, 建立资产阶级新文化。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的人文主义, 其目的是为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作舆论准备。

人文主义: 是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在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中形成的思想体系。它针对基督教所鼓吹的以神为中心, 贬低人的地位的反动神学, 提出了以人为中心的思想, 因此被称为人文主义。其基本内容是: 强调人权, 反对神权; 主张个性解放, 反对禁欲主义;崇尚理性、科学, 反对蒙昧主义;主张知识就是力量, 反对中世纪经验教育; 主张模仿自然、描写现实人生, 反对神秘梦幻文学; 主张中央集权, 反对封建割据。人文主义体现了新的时代精神, 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 在促进人类意识觉醒、科学文化的发展和社会历史的进步等方面, 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大学才子派: 16 世纪后期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都受过大学教育, 具有人文主义的新思想, 富有才华, 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大学才子派”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学团体, 他们的创作无论思想倾向和风格都不尽相同, 但都为英国戏剧作出了贡献, 为莎士比亚的创作奠定了基础。其代表作家是李利、格林、 基德、马洛,其中马洛的成就最大。

古典主义:指 17 世纪流行于欧洲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 由于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皆效法古希腊罗马文学而得名。其特征是: 政治上拥护中央王权, 主张国家统一, 宣扬公民义务, 歌颂贤君主; 思想上崇尚理性, 强调人的行为 应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 表现荣誉、责任战胜感情的过程; 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 重视规则, 遵守“三一律”。

三一律:古典主义戏剧的创作规则。它规定戏剧的情节、时间、地点必须保持一致, 即剧本的情节只能是一条线索, 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 剧情不能超过 24 小时。

狂飘突进运动:18世纪 70——80 年代发生在德国的一场文学运动。一大群文学青年在英法启蒙思想的影响下, 强烈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和压抑, 要求个性解放。他们崇尚天才和叛逆, 推崇自然和自我, 提倡民族风格。这一运动的名称源于克林格尔的剧本《狂枫突进》, 理论旗手是赫尔德尔, 代表作家是年轻时代的歌德和席勒。

浪漫主义文学: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普遍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学思潮。它是法国大革命、欧洲民主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时期的产物。其基本特征是: 强烈的主观色彩;着力歌颂大自然;重视中世纪民间文学;追求奇异的艺术效果。

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是诗歌, 其次是小说、戏剧。代表作家有拜伦、雨果等。

拜伦式的英雄:指拜伦《东方叙事诗》等作品中一系列具有非凡性格和鲜明特征的人物形象。他们不满现实, 敢于蔑视现存制度与丑恶势力, 表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但他们的反抗具有鲜明的个人主义性质, 目的不外是追求个人的绝 对自由和爱情幸福。他们倔强高傲, 脱离群众和社会斗争, 最后只能以失败或死亡的悲剧告终。因这些形象既表现了诗人的反抗精神, 又反映了诗人的高傲性格和忧郁、苦闷的情绪, 故称拜伦式的英雄。

批判现实主义:19世纪中期继浪漫主义文学之后出现的一种文学思潮, 它继承和发展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文学以来的现实主义传统, 揭露和批判了资本主义的黑暗现实, 广阔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和矛盾, 塑造了典 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属于资产阶级文学的范畴, 它的思想武器是人道主义, 它的社会政治主张是改良主义, 它创作理论的哲学依据基本上是唯物论的反映论, 它的主要成就是长篇小说。

人物再现法:巴尔扎克把《人间喜剧》连成一个有机整体而采用的方法之一 , 即让同一个人物在不同的小说中反复出现, 每一部小说只反映人物性格发展的某一阶段, 多部小说联系起来, 才反映出这一人物的全貌。《人间喜剧》大约写了2400 多人物, 其中约400多人物多次出现在不同作品中。“人物再现法”从情节和人物两个方面加强了《人间喜剧》这一宏伟大厦的内部联系, 深化了《人间喜剧》的主题。

托尔斯泰主义:是托尔斯泰晚年提出的所谓拯救俄国和人类社会的政治、道德主张。其基本内容是“勿以暴力抗恶”,“道德的自我完善”,“全人类的爱” “勿以暴力抗恶”主要是指解决社会矛盾,“自我完善”主要针对统治阶级上层的道德修养,“全人类的爱”主要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硬汉”形象: 指海明威小说中一系列具有“硬汉”性格的人物形象。他们多是拳击家、斗牛士、渔夫、猎人。他们有一种百折不挠、坚定顽强的性格。面对暴力和死亡, 面对不可改变的命运, 他们保持了人的尊严和勇气, 显示了 男性特有的生命力和意志力。《老人与海》中的桑提亚哥即是这种“硬汉”形象的代表, 他的名言“人尽可以被消灭, 但不能被打败”即是“硬汉”形象的精神境界。

冰山原则:是海明威在短篇小说《死在午后》中提出的创您主张。他以冰山比喻创作, 说“冰山在海里移动之所以显得庄严、宏伟, 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的部分露出水面” 。他认为作者只应写出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 , 而水下的八分之七是留给读者想象和再创造的。这一创造原则构成了海明威简约、含蓄、精练、深沉的艺术风格, 在散文文体上开一代新风。

、《荷马史诗》:
《伊利昂纪》(又译为《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又译为《奥德赛》)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欧洲最早的文学巨著,成书于公元前十二至八世纪,相传是盲诗人荷马所作,故又称“荷马史诗”。史诗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塑造了一批氏族英雄的形象,多方面地表现了古希腊人的社会生活和思想观念。史诗结构精巧,形象生动,语言优美,对后世西方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骑士文学:
骑士文学是中世纪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反映的封建世俗贵族的生活理想和情趣。骑士文学以表现“忠君、护教、行侠”、“知书达礼”的骑士精神为目的。骑士文学在1213世纪最为繁荣,在法洗衣粉放在红国最为发达。骑士文学的主要体裁是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骑士抒情诗发源于法洗衣粉放在红国南部的普罗旺斯,中心主题是骑士对贵妇人的爱慕和崇拜。《破晓歌》是其中的精华。骑士传奇发源于法洗衣粉放在红国北方,主要内容是写骑士冒险故事。骑士文学表现了世俗生活的追求,具有一定程度反教会的内容,其叙述形式对后来欧洲长篇小说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15、城市文学:
十一世纪,随着工商业的发展,西欧各国出现了城市和从事工商业的市民阶屋里,虽然还级。城市文学便应运而生。城市文学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对中世纪文学进行了革新。它描写市民的日常生活,讽刺僧侣和封建主的专横与愚昧,歌颂市民和农民的机智。它的风格生动活泼,语言通俗诙谐。城市文学的体裁多种多样,较有成就的是韵文故事、叙事诗、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感伤主义文学:
是指18世纪后半期英国出现的一个文学流派,因斯特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这个流派的作家对英国产业革对角绷着黑色命后的社会现实不满,又找不到出路,因此,表现出悲观、伤感的情绪。在创作中,他们多描写下层人民的悲惨遭遇,作品情调哀婉低沉,抒情气息浓郁。代表作家除斯特恩外,还有哥尔德斯密斯。感伤主义对后来浪漫主义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

、《人间喜剧》:
《人间喜剧》是巴尔扎克倾注二十年心血完成的一部文学巨著,内容浩瀚,气象万千。《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多部长、中、短篇小说。巴尔扎克受但丁《神曲》(《神圣的喜剧》)的启发,从1841年起采用《人间喜剧》的书名作为他的作品的总称。《人间喜剧》分为三个部分:《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分析研究》。其中,《风俗研究》是主体,它又分为六个场景:《私人生活场景》、《外省生活场景》、《巴黎生活场景》、《政治生活场景》、〈军旅生活场景〉和〈乡村生活场景〉。〈人间喜剧〉是一部法洗衣粉放在红国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法洗衣粉放在红国十九世纪上半叶的历史画卷。它是欧洲文学史上一座丰碑。

三联剧:又称三部曲,是古希腊悲剧中最早的固定格式。指情节连贯、内容相关的三部悲剧,它们既有各自的剧名,能单独成篇,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又由情节和人物的连续发展构成内在的联系,合成一组悲剧,冠以总的剧名,表达统一的主题。流传下来的完整的三联剧是埃斯库罗斯的《俄瑞斯特斯》,他也是第一个使用这种形式的悲剧诗人。后来三部曲就成为三部内容各自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文学作品的统称。

浮士德精神:德国作家歌德在诗剧《浮士德》中以艺术手段对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做出的一种提炼和概括。浮士德一生,历经知识追求、爱情追求、政治追求、美的追求和事业的追求五个阶段。根据赌约,浮士德输了,肉体毁灭,灵魂应该归魔鬼所有,然而他一息尚存,苦求人生,努力进取,永不满足,释放生命最大限值,升腾为一种不死的“浮士德精神”。所以结局是一群天使们护卫着浮士德的灵魂,升入天界,伴随合唱:“凡是自强不息者,到头我辈均能救”,体现了歌德对浮士德追求过程本身的肯定。歌德借此暗示了人没有追求的终极目标,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成就,正在于一种自强不息的创造性的生活本身;人类社会的进步,正在于人自身孜孜以求、代代传承的“浮士德精神”。“浮士德精神”为西方思想家对西方文明从宏观上进行思考和探索提供了某种途径。但歌德把社会发展的原因归于人类自强不息的精神,则带有历史唯心主义色彩。

美丑对照原则:雨果所倡导的美学观点和创作主张。雨果在《克伦威尔·序言》中提出,“万物中的一切并非都是合乎人情的美”,“丑就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粗俗藏在崇高的背后,恶与善并存,黑暗与光明相共”。雨果认为,古典主义只写崇高文雅的一面,而忽略了“丑怪粗野”的一面,这是违反自然规则的,艺术家有写丑的权利,因而力主通过美丑对照去表现艺术的真实。《巴黎圣母院》是美丑对照原则的成功实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df12f3e87c24028915fc37c.html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