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6例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浙江中医杂志2010年8月第45卷第8期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6例 


王伊莞 
浙江省临安市中医院 浙江临安311300 
关键词 顽固性呃逆
针刺疗法 穴位注射 临床观察 
呃逆俗称“打嗝”,是膈肌和肋间肌等辅助呼吸 
3.1 疗效标准:治愈:呃逆停止,1周内无复发。有 肌不自主的间歇性收缩运动,致使空气突然被吸入呼 
吸道内,同时伴有声带闭合产生一种短促奇特的声 音。呃逆发作持续时间不等,自数分钟至数日,若持 
续48小时以上不缓解,则称为顽固性呃逆。采用单 纯针刺或者药物治疗顽固性呃逆,效果并不理想。笔 
者于2008年9月至2009年9月,采用针刺配合穴位 注射治疗6例,获效满意,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6例患者均为我院住院男性患者,年 
龄I9~83岁,病程2天~3个月余。 
1.2诊断标准:根据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规划教材 《中医内科学》中顽固性呃逆的诊断标准:①呃逆以 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不能自主为主 症,其呃声或高或低,或疏或密,间歇时间不定。② 多有受凉、饮食、情志等诱发因素,起病多较急。③ 
除外干呕、暖气等与呃逆相似的症状。④呃逆症状持 
续48小时以上不缓解。 
1.3排除标准:①干呕:与呃逆同属胃气上逆的表 现,干呕属有声无物的呕吐,乃胃气上逆,冲咽而 生,发出呕吐之声。②嗳气:与呃逆亦同属胃气上逆 
之症,嗳气乃胃气阻郁,气逆于上,冲咽而出,发出 沉缓的嗳气声,多伴酸腐气味,食后多发。③合并有 肝、肾和心脑血管系统严重原发性疾病患者,精神病 
患者,恶性肿瘤,全身剧烈抽搐或痉挛,活动性肺结 核,极度衰弱,醉酒,过度疲劳,过饥,过饱,妇女 怀孕期,严重感染的患者。 
治疗方法 
采用针刺和穴位注射并用进行治疗。①针刺:取 上脘、中脘、内关、足三里、太冲穴,患者取仰卧 
位,穴位常规消毒,进针约0.5至1寸,中强度刺 激,得气后留针20分钟。②穴位注射:取双侧内关 穴,皮肤常规消毒,将注射器针头快速进针于皮下, 提插或捻转至有酸、麻、胀、重等感觉,经回抽无回 
血,一侧穴位各注射0.5ml苯妥英钠。每天1次,3天 为I疗程。好转但未愈者,治疗两个疗程后评估疗效。 
治疗结果 
效:呃逆停止,偶有复发或呃逆次数明显减少。无 效:呃逆症状无改善或治疗后有效,但随后复发。 
3.2 治疗结果:治愈5例,有效I例,无效0例,总 
有效率100 。 
4 典型病例 
患者,男,83岁。2009年1O月2日因呃逆不止 3天人院。患者入院前3天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呃逆不 
止,睡眠状态时可暂时消失。入院后予胃复安、非那 更等药物治疗后症状未见明显改善。10月4日请针灸 
科会诊,诊见呃声低微,短促不得续,口干咽燥,饥 不欲食。舌红、少苔,脉细数。诊为顽固性呃逆,胃 阴不足型。予以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先取上脘、 中脘,双侧内关、足三里,配以太冲穴,得气后留针 2O分钟。去针后取双侧内关穴各注射0.5ml苯妥英 钠。治疗后呃逆当即有所减轻,间隔时间延长。第3 天治疗后,患者呃逆停止,痊愈出院。 体会 
中医学认为,呃逆之证为胃气上逆引起,治疗应 以和胃、降逆、止呃为原则。上脘是任脉与足阳明、 
手太阳经交会穴,中脘为胃的募穴及八会穴之一的腑 
会,同时又是任脉与手太阳、少阳、足阳明经交会 
穴,两穴合用有疏通胃肠之气、降逆止呃之功。足三 
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具有和胃降逆之功;内关为手 厥阴络穴,亦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与阳维脉相通,善 治胃疾,还具有解郁作用;两穴配伍,宽胸利膈,和 
胃降逆。气机既顺,呃逆自止。太冲为肝经原穴,有 
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的功效。 
临床实验研究证实,针刺上脘、中脘穴可使胃蠕 
动增强,幽门迅速开放;针刺内关、足三里穴能缓解 
平滑肌痉挛;苯妥英钠有稳定细胞膜作用及降低突触 传递作用,具抗神经痛及骨骼肌松弛作用。穴位注射 
把针刺与药物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 
增强延续针刺穴位的治疗作用,从而调整和改善机体 的状态,恢复机体的正常功能,故于顽固性、反复发 作的呃逆患者,可收到良好的止呃效果。 
收稿日期 2O1O—O3~2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dd1caba0029bd64783e2c1e.html

《针刺配合穴位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6例.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