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下学期期中阶段性教学评估考试语文试题

发布时间:2020-10-15 03:16: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下学期期中阶段性教学评估考试语文试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8分)

1. (2分) (2017七上·富顺月考) 下列词语中划线字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

A . 殉(xùn)职     干涸(gù)      抽噎(yī)     忧郁(yù)    

B . 狭隘(yì)      坍(dān)塌     哭泣(qì)     叮嘱(zhǔ)    

C . 热忱(chéng)   慷慨(kāi)     晕眩(xuàn)   嗔(zhēn)怪    

D . 纯粹(cuì)     恍(huǎng)惚   怂(sǒng)恿   蹒跚(shān)    

2. (2分) (2016·黄石) 下列词语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 真谛   烦燥   通霄达旦   一代天骄    

B . 隐密   陨落    眼花瞭乱   大庭广众    

C . 箫瑟    藩篱   来势汹汹   因地治宜    

D . 瓦砾   沉湎   相形见绌   一泻千里    

3. (2分) (2015七下·扬州期末) 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近来,菲律宾对中国南海黄岩岛主权的挑衅行为让中国人民义愤填膺。

B . 校运动会上,他借来的一身衣服很不合身,真是捉襟见肘。

C . 回到故乡,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 , 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D . 那些门和窗尽量工细绝不庸俗,虽然简朴却别有用心。

4. (2分)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 高考临近,某辅导站称有命题人员参加,互联网上甚至出现可以在高考前提供各科高考“试题”。

B . 我不禁怀疑这道题目是不是老师讲错了。

C . 学生能否取得优异的成绩,关键在于学习态度。

D . 目前,每个公民都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尽量避免不患“非典”。

5. (10分) (2017·江苏模拟) 古诗词鉴赏。

双调·雁儿落兼得胜令

(元)张养浩①

往常时为功名惹是非,如今对山水忘名利。往常时趁鸡声赴早朝,如今近晌午犹然睡。往常时秉笏立丹墀② , 如今把菊向东篱。往常时俯仰承权贵,如今逍遥谒故知。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徙流罪;如今便宜,课会风花雪月题。

【注释】①张养浩(1269—1329年),元代著名散曲家。曾任监察御史,因批评弊政而免官,复官至礼部尚书,又辞官,朝廷多次复召,他坚拒不出。②丹墀:宫殿的台阶。

(1)

“往常时狂痴,险犯着笞杖徙流罪”一句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性格及官场怎样的特点。

(2)

概括说明全诗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的,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6.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后面问题。

父亲的三句箴言

①父亲是位农民。他幼年失怙,家中贫穷,没有上过学,因而目不识丁。幸亏,“生活是本无字书,”他从生活中汲取了诸多人生经验和生活智慧,令我至今记忆犹新。

②30多年前的一个冬夜,父亲有事出门,母亲睡在牛屋里看牛。半夜里,窃贼把牛屋的后墙掏出一个大洞,偷走了牛。那时,牛是农家的“半边天”,耕地打场都指望着它。这下“半边天”塌了,母亲自责得吃不下饭。父亲回来,不但没怪她一句,反而微微一笑安慰她说:“不要气。大风刮走鸭蛋壳,财帛去了人安乐。”后来,父亲借钱又买了一头小牛。

③曾经,我家和二叔家共住一处老宅子。后来分家时,应一人一半,但二叔蛮不讲理地霸占了大半。父亲不和他争,母亲责怪他窝囊,他却淡淡一笑:“不要争。争名夺利是枉然,临死两手攥空拳。”过了几年,二叔因为和他儿媳妇争一点儿菜地,气出了脑溢血,匆匆离世。

④那年,父亲从集市上买回一棵核桃树栽在院子里,栽好之后摸着我的脑袋说:“桃三杏四梨五年,枣树栽上就卖钱。等着这棵核桃树给你结核桃吃吧。”可是,我在树下眼巴巴地盼望了好几年,却仍然一个核桃也没结。听人说,核桃树有公母之分,母的结果,公的不结果。年年失望惹得我一肚子怒火,我拿着一把锯子对父亲说:“这棵核桃树是公的吧?还不如锯掉算了!”父亲拿过我手中的锯子,呵呵一笑:“不要急。天地从容,万物从容。”

⑤我只好耐着性子又等了一年,它终于结出许多青青圆圆的核桃。秋天,核桃成熟了,敲破果壳,吃着清香的核桃仁,我想父亲的话是对的。天地从容,万物从容,人也要从容。

⑥如今,闲暇时,我爱细细品味父亲的这三句箴言。“不要气”,他教我做一个豁达乐观的人;“不要争”,他教我做一个宽容厚道的人;“不要急”,他教我做一个镇定从容的人。这三句箴言,虽然简短,却意义深远,每一次品味都促我反躬自省,让我受益匪浅。

(1)

联系全文,概括文章讲了关于父亲的三件事情。

(2)

说说下面加线字的表达效果:

①父亲不和他争,母亲责怪他窝囊,他却淡淡一笑。

②可是,我在树下眼巴巴地盼望了好几年,却仍然一个核桃也没结。

(3)

文中第一段画线句子有什么作用?

(4)

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父亲是个什么样的人?

(5)

生活中,父辈们留给了我们许多宝贵的财富,可能是一句富有哲理的话语,可能是一个包含期望的眼神,也有可能是一件意义非凡的物品。结合你的生活实践,说说生活中,你的父母给你了什么样的“宝贵财富”,让你获益良多!不少于80字。

7. (15分) (2019八上·眉山月考) 阅读文本,回答问题。

回忆我的母亲(朱德)

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特别是她勤劳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远回忆的。

我家是佃农。祖籍广东韶关,客籍人,在"湖广填四川"时迁移四川仪陇县马鞍场。世代为地主耕种,家境是贫苦的,和我们来往的朋友也都是老老实实的贫苦农民。

母亲一共生了十三个儿女。因为家境贫穷,无法全部养活,只留下了八个,以后再生下的被迫溺死了。这在母亲心里是多么惨痛悲哀和无可奈何的事情啊!母亲把八个孩子一手养大成人。可是她的时间大半被家务和耕种占去了,没法多照顾孩子,只好让孩子们在地里爬着。

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轮到就煮一年。母亲把饭煮了,还要种田,种菜,喂猪,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常见母亲在灶上汗流满面地烧饭,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我上午读书,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吃的是豌豆饭、菜饭、红薯饭、杂粮饭,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染了颜色,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勤劳的家庭是有规律有组织的。我的祖父是一个中国标本式的农民,到八九十岁还非耕田不可,不耕田就会害病,直到临死前不久还在地里劳动。祖母是家庭的组织者,一切生产事务由她管理分派,每年除夕就分派好一年的工作。每天天还没亮,母亲就第一个起身,接着听见祖父起来的声音,接着大家都离开床铺,喂猪的喂猪,砍柴的砍柴,挑水的挑水。母亲在家庭里极能任劳任怨。她性格和蔼,没有打骂过我们,也没有同任何人吵过架。因此,虽然在这样的大家庭里,长幼、伯叔、妯娌相处都很和睦。母亲同情贫苦的人--这是朴素的阶级意识,虽然自己不富裕,还周济和照顾比自己更穷的亲戚。她自己是很节省的。父亲有时吸点旱烟,喝点酒;母亲管束着我们,不允许我们染上一点。母亲那种勤劳俭朴的习惯,母亲那种宽厚仁慈的态度,至今还在我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

但是灾难不因为中国农民的和平就不降临到他们身上。庚子年(一九○○)前后,四川连年旱灾,很多的农民饥饿、破产,不得不成群结队地去"吃大户"。我亲眼见到,六七百穿得破破烂烂的农民和他们的妻子儿女被所谓官兵一阵凶杀毒打,血溅四五十里,哭声动天。在这样的年月里,我家也遭受更多的困难,仅仅吃些小菜叶、高粱,通年没吃过白米。特别是乙未(一八九五)那一年,地主欺压佃户,要在租种的地上加租子,因为办不到,就趁大年除夕,威胁着我家要退佃,逼着我们搬家。在悲惨的情况下,我们一家人哭泣着连夜分散。从此我家被迫分两处住下。人手少了,又遇天灾,庄稼没收成,这是我家最悲惨的一次遭遇。母亲没有灰心,她对穷苦农民的同情和对为富不仁者的反感却更强烈了。母亲沉痛的三言两语的诉说以及我亲眼见到的许多不平事实,启发了我幼年时期反抗压迫追求光明的思想,使我决心寻找新的生活。

我不久就离开母亲,因为我读书了。我是一个佃农家庭的子弟,本来是没有钱读书的。那时乡间豪绅地主的欺压,衙门差役的横蛮,逼得母亲和父亲决心节衣缩食培养出一个读书人来"支撑门户"。我念过私塾,光绪三十一年(一九○五)考了科举,以后又到更远的顺庆和成都去读书。这个时候的学费都是东挪西借来的,总共用了二百多块钱,直到我后来当护国军旅长时才还清。

光绪三十四年(一九○八)我从成都回来,在仪陇县办高等小学,一年回家两三次去看母亲。那时新旧思想冲突得很厉害。我们抱了科学民主的思想,想在家乡做点事情,守旧的豪绅们便出来反对我们。我决心瞒着母亲离开家乡,远走云南,参加新军和同盟会。我到云南后,从家信中知道,我母亲对我这一举动不但不反对,还给我许多慰勉。

从宣统元年(一九○九)到现在,我再没有回过一次家,只在民国八年(一九一九)我曾经把父亲和母亲接出来。但是他俩劳动惯了,离开土地就不舒服,所以还是回了家。父亲就在回家途中死了。母亲回家继续劳动,一直到最后。

中国革命继续向前发展,我的思想也继续向前发展。当我发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时,我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了,我和家庭完全隔绝了。母亲就靠那三十亩地独立支持一家人的生活。抗战以后,我才能和家里通信。母亲知道我所做的事业,她期望着中国民族解放的成功。她知道我们党的困难,依然在家里过着勤苦的农妇生活。七年中间,我曾寄回几百元钱和几张自己的照片给母亲。母亲年老了,但她永远想念着我,如同我永远想念着她一样。去年收到侄儿的来信说:"祖母今年已有八十五岁,精神不如昨年之健康,饮食起居亦不如前,甚望见你一面,聊叙别后情景。"但我献身于民族抗战事业,竟未能报答母亲的希望。

母亲最大的特点是一生不曾脱离过劳动。母亲生我前一分钟还在灶上煮饭。虽到老年,仍然热爱生产。去年另一封外甥的家信中说:"外祖母大人因年老关系,今年不比往年健康,但仍不辍劳作,尤喜纺棉。"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我在家庭中已经饱尝艰苦,这使我在三十多年的军事生活和革命生活中再没感到过困难,没被困难吓倒。母亲又给我一个强健的身体,一个勤劳的习惯,使我从来没感到过劳累。

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

母亲现在离我而去了,我将永不能再见她一面了,这个哀痛是无法补救的。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我用什么方法来报答母亲的深恩呢?我将继续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尽忠于我们的民族和人民的希望--中国共产党,使和母亲同样生活着的人能够过快乐的生活。这是我能做到的,一定能做到的。

愿母亲在地下安息!

(1) 母亲一生值得回忆的事件很多,作者为什么选择课文中的这些事件来写?这些事件是如何串联起来的?

(2) “母亲是一个平凡的人,她只是中国千百万劳动人民中的一员,但是,正是这千百万人创造了和创造着中国的历史。”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对表现文章的主题有什么作用?

(3) 本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三、 默写 (共1题;共8分)

8. (8分) 古诗文名句默写。

①子在川上曰:“________,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②日暮乡关何处是,________。(崔颢《黄鹤楼》)

③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杜甫《蜀相》)

④________,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浣溪沙》)

⑤比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为豁达的诗句当属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

⑥古诗文中有许多描写塞外风光的名句,请写出两句:________,________。

四、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67分)

9. (20分)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渑池道中,有车载瓦瓮① , 塞于路。属天寒,冰雪凌滑,进退不得。日向②暮,官私客旅群队,铃铎③数千,罗拥在后,无可奈何。有客刘颇者,扬鞭而至,问曰:“车中瓮值几钱?”答曰:“七八千。”颇遂开囊取缣④ , 立偿之。命童仆登车,断其结络⑤ , 悉推瓮于崖下,须叟,车轻得进,群噪而前。

【注释】①陶制的小口大腹容器。②向:将近。③铃铎:原系在牲口颈下铃,此处代指“牲口”。④缣:细绢。⑤结络:捆扎用的绳网。

(1)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题。

文中,两处加线词“于”的意思是   的;两处加点词“得”的意思是   的。

A.相同    B.不同

(2)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划线句,注意加线词的含义。

颇遂开囊取缣,立偿之

(3)

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载瓦瓮车“进退不得”的原因是、      和       。

(4)

从刘颇的言行中,可以看出他个性特征中的两大亮点:       、        。(分别用四字词语概括回答)

10. (22分) 阅读文言选段《范仲淹有志于天下》。完成题目。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及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

①或夜昏怠      ②辄以水沃面       ③既仕       ④后天下之乐而乐

(2)

下面各句中“而”的用法和“二岁而孤”用法相同的是( )

A . 夺而杀尉    

B . 黑质而白章    

C . 久而乃和    

D . 而吾以捕蛇独存    

(3)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妻 子 衣 食 自 足 而 已

(4)

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

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5)

短文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范仲淹“以天下为已任”?

11. (2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欧阳修,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①。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②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方贬夷陵时,无以自遣,因取旧案反覆观之,见其枉直乖错不可胜数,于是仰天叹曰:“以荒远小邑,且如此,天下固可知。”自尔,遇事不敢忽也。

学者求见,所与言,未尝及文章,惟谈吏事,谓文章止于润身,政事可以及物。凡历数郡,不见治迹,不求声誉,宽简③而不扰,故所至民便④之。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曰:“以纵为宽,以略为简,则政事弛废,而民受其弊。吾所谓宽者,不为苛急;简者,不为繁碎耳。”

(节选自《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嶷(yí])然有声:人品超群而享有声誉。②机阱:陷阱。③宽简:宽松简易。④便:安逸、安适。

(1)

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因 取 旧 案 反 覆 观 之

(2)

写出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①读书辄成诵

②晚更号六一居士

③虽机阱②在前

④或问“为政宽简,而事不弛废,何也?”

(3)

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得唐韩愈遗稿于废书簏中,读而心慕焉。

(4)

当有文人来访,欧阳修为什么不与他们谈论文章?请用文中语句回答。

(5)

阅读选文第三段,结合下面的链接文字,具体说说欧阳修具有怎样的从政思想。

【链接】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五、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 (5分) (2017·武昌模拟) 作文:

我们该在生命的两万天里做些什么呢?在读完了《生命的两万天该留点什么》一文后,你或许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要求:写一篇不少于的600字的文章。文中如果出现真实的姓名或校名,请以化名代替。请不要抄袭。



参考答案

一、 选择题 (共5题;共18分)

1-1、

2-1、

3-1、

4-1、

5-1、

5-2、

二、 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0分)

6-1、

6-2、

6-3、

6-4、

6-5、

7-1、

7-2、

7-3、

三、 默写 (共1题;共8分)

8-1、

四、 文言文阅读 (共3题;共67分)

9-1、

9-2、

9-3、

9-4、

10-1、

10-2、

10-3、

10-4、

10-5、

11-1、

11-2、

11-3、

11-4、

11-5、

五、 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2-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ad7f99d59fafab069dc5022aaea998fcd2240ed.html

《安徽省芜湖市九年级下学期期中阶段性教学评估考试语文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