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山

发布时间:2013-10-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千佛山公园导游词
各位朋友: 你好们!
首先,我对各位光临泉城济南致以最诚挚的欢迎!非常高兴能有机会陪同各位一道欣赏千佛山秀丽的美景,领略“深山藏古寺”的意蕴。我衷心希望大家今天能乘兴而来,满意而当,度过一段美好的时光。
古语道:“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今天我们在场的每一位游客都可以成为仁者,因为我们今天要去参观的景点就是与趵突泉,大明湖并称济南三大名胜的千佛山。
千佛山古称历山,亦名舜耕山,至今算来,已有16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上古时期虞舜帝曾躬耕于历山之下,因称舜耕山,是人民祭祀舜耕的地方,每年都在搞迁祓(仪式,借以除恶。迁祓就是迁居高处,祓除不祥,因迁祓千佛谐音,后人就将此山称为千佛山了;还有一种说法是隋唐时期,山东境内佛教昌盛,善男信女在山的崖壁上雕凿了许多佛像,兴建了千佛寺,所以称为千佛山。千佛山是泰山的余脉,海拔285米,占地166公顷,距离市中心2.5千米,于1959年开辟为公园,形成了少有的“城中有山,山中有城”的壮丽景观。可以这么说如果泉城广场是济南的大客厅,那么重峦叠嶂的千佛山就是就是济南的一座巨大的屏风。清代著名小说家刘鹗在他的《老残游记》中这样描写到:千佛山仿佛宋人赵千里的一副大画,做了一架数十里长的屏风。形象的表现出千佛山在济南的独特地理位置。下面我就带大家做一回画中人,看看这大画到底画了些什么„„
沿着千佛山路往上走,现在我们来到了千佛山公园的北门北门为正门。迎面看到的是气势宏伟的四柱三楼石坊,千佛山三个字是1922年由本寺和尚行洹书字后募立而成。进门后,路两旁是石雕的十八罗汉罗汉是佛祖释迦牟尼的弟子,常住人间受人供养,为佛护法,为众生造福田。他们的本领很大,有的降龙有的伏虎,深受人们的敬仰。他们表情各异,姿态各异,有的怒目而视,有的笑容可掬,形象生动而丰富,我们可以边走边欣赏。这些罗汉依次为:1)宾度罗跋罗阇(2)迦诺迦伐跟蹉、3)迦诺跋厘堕阇、4)苏频陀、5)诺矩罗、6)跋陀罗、7迦哩迦、8 伐诺罗弗多罗、9)戌博迦、10)半托迦、11)罗怙罗、12)那伽犀那、13因揭陀、14)伐那婆斯、15)阿氏多、16)注荼半托 迦、17)嘎沙鸦巴、18)纳答密答喇。
我们面前这尊侧身卧佛像是佛祖释迦摩尼的涅槃像,(涅槃:佛家修证的最高境界。简单地说,涅盘就是经过修道,能够彻底地断除烦恼,具备一切功德,超脱生死轮回,入于不生不10米,50吨,正面看去,这座卧佛姿态款款,仪表雍容,胸部装有寓意祥瑞的 字符号,给人以慈祥的感觉。这座卧佛是山东省最大的卧佛,信佛的朋友可以拜拜,以祈求佛祖保佑。
好,继续往前走,我们右手边这个院子就是“观音园,我们都知道,观音菩萨,是古代东方最有名的慈悲菩萨,正所谓“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可以这么说,几千年来,观音信仰在我国民众中有极其深远的影响。进入园内,15米高的白衣观音菩萨立在水池中央,相貌十分亲近可亲,池周围是各种观音的化身,分别是:自在观音、送子观音、数珠观音、渡海观音、杨柳观音等26尊。
好了各位,拜完了观音菩萨咱们开始登山。登山有东西两条盘道,东路有石阶291级,西路有石阶341 级,我们从西路上山,东路下山。西路盘道是清道光年间一个叫乔朗斋富豪修建,当时千佛山的香火十分鼎盛,现在这条道是1952年修建的。
大家请看这座小亭子,它就是有名的唐槐亭,又叫做四面亭,它是1957年修建的。匾额上“唐槐亭”三个字是书法家舒同题写。这里的原址是秦琼庙,庙里供奉是唐朝大将秦琼和唐王李世明。秦琼是山东济南人,是唐王李世民的大将军。这里还有一个关于秦琼传说:据说当初,秦琼庙中供奉了秦琼一个雕像,但经过一夜,人们发现秦琼的雕像倒下啦,人们把它扶正,可经过


一夜,雕像又倒下了,接下来的几天都是如此,人们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后来一位长者指出,秦琼一生辅助唐王,并且忠厚耿直,现在将他独自供奉在这,却不供奉唐王,所以宁愿倒下。于是人们又在他旁边供奉了唐王像,他的雕像才不倒下。虽然这只是一个传说,但我们却可以从中了解秦琼的忠肝义胆,忠于职守,连死后都不忘自己的使命。现在这个庙已经不在了,在它的原址修建了唐槐亭。
旁边的这棵唐槐,又称秦琼拴马槐传说秦琼很孝顺,每年都来千佛山为自己的老母亲进香,为了表达对母亲的一片孝心,上山从来不骑马,而是将马拴在这棵树上。大家看,大家来仔细看一下这颗树,树的中心都空啦,但有一颗幼槐从中生长而出,所以,人们又叫他“母子槐”
再往上走,我们看这座牌坊这座牌坊前面刻有“齐烟九点”四个大字,这四个苍劲挺秀的大字,是清道光年间历城县令叶圭书写的。“齐烟九点”出自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梦天》诗中,他在诗中写到“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意思是说,他在梦中从天上远远高高地下望,中国辽阔的九州小的像九点烟尘(古代中国划分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这九州又总称为齐州),低处的海就像一杯水,众山就像九点轻烟漂浮在海中一样。清朝历城县令叶圭登千佛山在此处无意间回首,恰好看到城北有9座山头(卧牛山、华山、鹊山、标山、凤凰山、北马鞍山、粟山、匡山、药山,其中华山也叫华不注山,是最高的一座)飘浮在白色的云雾中,便误以为自己发现了李贺诗中的“齐烟九点”就在济南,欣喜之余便亲自督造了这座牌坊并题词。此后游人在此北望众山头,在烟云中若隐若现,也就信以为真,久而久之,这里便成为观看“齐烟九点”的圣地了。大家看一下“齐烟九点坊”的背面匾额,这“仰观俯察”四个字是引用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兰亭序》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的佳句来描绘这里的美景。而且这四个大字是从王羲之书写的《兰亭序》贴中勾勒放大后刻在坊匾上的。
大家在随我往上攀登,刚才我们看了齐烟九点坊大家知道历城县令叶圭看到的九点烟是哪九点吗?传说历山(千佛山)与明湖姑娘两情相悦,但历山的父亲不同意并用铁链把历山锁了起来,并说:“你若能把这铁链挣开,从此以后我再也不管你和明湖姑娘的事。历山是知道父亲的犟脾气的,是个说一不二的人。他望着粗粗的铁链子,不禁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就是九头牛一齐使劲也挣不断啊”!说到这历山和明湖姑娘是在去年的桃花会上认识的。那天是三月三,他独自去桃花岛赶会。赶会的人很多,一对对情人满脸喜悦地走在桃花林中。他如醉如痴地望着,中不尽惆怅起来。二十多岁的了,正是情窦初开、风华正茂的时节,却还被父亲关在家里读子曾经曰过,心里很惆怅。心乱如麻的想着,却又理不出头绪来,感到心情很压抑。他无精打彩地地走出人群,来到一个避静的高坡上,对着远方使劲地大吼起来。吼够了,浑身轻松了许多。这时,从远处隐隐约约地传来悠扬的歌声。
那歌声如小溪流水,又恰似陈酒飘香,历山听得如醉如痴,歌声停了他还在愣神。良久他才醒悟过来,清了一下嗓子对唱起来,在这一唱一和中,两人都对对方产生了好感。从那以后他俩经常相会,憧憬着幸福的未来。然而,固执的父亲坚决反对历山同明湖姑娘在一起,这让历山感到十分的痛苦。历山望着那粗粗地铁链子,牙齿咬得咯咯直响。突然,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声竭嘶底地吼叫着明湖姑娘的名字,这声音如山崩地裂、惊天动地般的在夜幕笼罩的大海上空回响。这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他挥动双臂又大吼一声。刹那,乌云滚滚,电闪雷鸣,随着一声巨响,铁链子发出一道金光断裂开来。历山腾空跃起,呼唤着明湖姑娘的名字,乘着微微地晨曦向济南方向飞去...... 他俩终于结合了。为了不忘桃花岛上的情结,他们在千佛山北麓种下了一片桃树。所以,每到桃花盛开的季节,情人们总爱去春游,就是从那时兴起的。秋天,当你从大明湖北岸轻轻走过,就能看到千佛山的倒影,到现在他们还形影不离。椐说,他们生了九个孩子:大儿子华山、二儿子鹊山、三儿子马鞍山、四儿子金牛山;大女儿药山、二女儿栗山、三女儿匡山、四女儿标山、小女儿凤凰山。不知多少年过去了,他们化成了九座秀丽的山峰,成了著名的“齐烟九点”



再往前走就来到了云径禅关坊此坊也是一木质牌坊,建于清朝乾隆年间,坊上正面刻有“云径禅关”,背面刻有“峰回路转”。相传原字为清道光年间王观成题写,1972年维修时“云径禅关”改为现代书法家黄立孙书写,“峰回路转”改为山东省博物馆姜守迁书写,两人是济南书法高手。“云径禅关”其含义是说,寺院高耸,云雾弥漫,风吹着清云,回绕禅门,到寺里拜佛,必须经过此坊,游人至此,已进入仙境,到达佛门净地,也就是到了大彻大悟的关键,需静静心,诚心诚意烧香拜佛。背面“峰回路转”则是出自宋代大散文家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借以形容此处地势峻峭,山峰曲回,道路弯转。而在此又一语双关,暗示人们要超脱红尘,走出苦海,回头是岸。
过牌坊,迎面墙壁上嵌有乾隆御碑。是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公元1748年)游览千佛山所题的一首风光诗,题作《千佛山极目有作》,诗中主要描绘了千佛山秀丽的景色和千姿百态的石佛造像。
爬上这段台阶,我们就来到了千佛山的主体建筑——兴国禅寺兴国禅寺最初建于隋朝,时被称作“千佛寺”后唐贞观年间扩建,改名为“兴国禅寺” 大家看寺门上额嵌有已故原中国佛教协会主席、书法家赵朴初题写的“兴国禅寺”石刻,寺门两侧有石刻楹联,它是由清末秀才杨兆庆所写,这上联是“晨钟暮鼓惊醒世间名利客”下联是“经声佛号佛号唤醒苦海梦有人”这幅对联的意思是说:人世间那些追求功名利禄的小人,来到兴国禅寺就会被寺中早晨的钟声和晚间的鼓声所惊醒,抛却那些名利欲望,僧人们吟诵的那些经文吧深陷人间苦海无法自拔的人唤回,从而使他们走上极乐的道路。它是由清末秀才杨兆庆所写。兴国禅寺分东西两院,西院的北侧有厅房三楹,厅东接走廊,廊东为殿宇三楹。廊北墙上分别镶有赵朴初的“齐鲁青末”,董必武的游千佛山诗《古寺云千佛》和郭沫若的《俯瞰齐州九点》七绝碑刻。
大家请看这个山崖就是千佛崖千佛山上的石佛雕刻大都集中在兴国寺后的千佛崖上。开凿于隋开皇七年到二十年间,共9窟,计130多尊。石窟造像源于印度,后来传入中国。那么隋朝为什么要在千佛山上建造石窟群呢?据说,公元581年,杨坚总揽朝政,取代北周,建立隋朝,由于政策的需要,重新恢复佛教,因为他的母亲是济南历城人,为了纪念他,于是便在济南大型佛事,从而建造林石窟群。这些佛像小的有20厘米,大的有3米多高。神态各异,栩栩如生,显示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精湛技术。
大家看到千佛崖下最西侧的这一洞窟就是龙泉洞。水深3米,面积约20平方米。洞内刻有20余尊佛像。也许大家会问为什么叫龙泉洞呢?因为此洞山风吹来洞口发出的声音犹如龙吼,故得此名。乾隆的御碑上写的其下有“空洞”就是指龙泉洞。洞中的泉水不是地下水,而是山上的渗水经石缝过滤后滴下来的。此洞水清见底,冷气森森,每当夜深人静时,便可听到滴水的声音,如同珠落玉盘,咚咚作响,更衬托了寺院的幽静,当年僧人们就吃这里的水,所以有人称之为“神水”。明代诗人刘敕曾在诗中写到:“洞中多法水,为客洗烦愁”。现在人们闲暇游山饮之,颇有成仙之感。有些佛教信徒到此,总想喝上一口来清心消愁。
看过龙泉洞,现在我们来到的是极乐洞。洞内有20余尊佛像,是千佛山上保存最完整的一组佛像,它有1400多年的历史,在修复洞口时发现的。大家请看洞内的这三尊佛像,中间的是阿弥陀佛(3米),左边的是观世音菩萨,右边的是大势至菩萨(各高2.5米),三者合称为“西方三圣”。我们都知道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人们将此洞叫做极乐洞。左边的观音菩萨,相比大家已经很了解啦,右边的大势至菩萨,佛经中记载它是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并且能使佛门弟子能够摆脱地狱,恶鬼,畜生的转生趋向。大势至是佛教的菩萨名,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观音是左胁侍,大势至戴的帽子是一个小佛像,观音戴的是插柳枝的小花瓶。这些造像原雕刻均极精致,神态生动各异,经风雨千余年,有些剥蚀。特别是在“文革”期间,佛像头部多遭击损,1979年园林部门重加修整,极乐洞中的阿弥陀佛像是照原型重塑的。
再往东走是黔娄洞。是为纪念战国时齐国的一个隐士黔娄。洞深数丈,转三个弯后,有一个20多平方米的空洞,高约2米,正中原塑有黔娄坐像,后被破坏了。现洞中有一石刻,记述着


黔娄子隐居在此的传奇故事。据史书记载,黔娄,春秋时人,是一个著名的隐士,一生安贫乐道,为人正直。相传,他在这里凿石为洞,隐居在此,终年不下山,并著书四篇,宣传道家主张,鲁恭王听说他非常有才能,曾聘他做相国,但他坚持不受;齐威王打了败仗,就来此向他请教。为了表示对黔娄恭敬,他在很远的地方就下马脱靴,徒步上山,黔娄传授秘语,齐威王便转败为胜,嵌在洞口上方的石刻就是记载这个传说的。黔娄家境贫穷,一生不慕富贵,清正廉洁,传说他在死时衣不蔽体,盖在身上的被子又短小,盖上头又露着脚,曾子劝说,将被子斜着盖就能盖上了,但黔娄的妻子持着“邪而有余,不如正而不足”的道理,就这样埋葬了他,所以后人对黔娄妻子的评价也是很高的,称之为“嫁与黔娄百事乖”
寺院东侧这座雄伟壮观的大殿就是大雄宝殿殿内正中莲花宝座上,供奉着佛祖释迦牟尼塑像,两侧菩萨、罗汉侍立,分别塑有普贤、文殊菩萨和阿难、迦叶等十大弟子。塑像个个端庄大方,面容生动。
出西寺东门,可见清代山东巡抚丁宝祯的“十二屏风”碑刻,体雄浑遵劲,端庄凝重。丁宝祯,清朝时任山东巡抚(相当于省长),曾以杀了慈禧的大太监安德海而闻名,也就是慈禧最宠爱的那个小安子而闻名。传说他当时在山东为官,有一次上朝廷拜见皇帝,磕头时不小心帽子掉在了地下,小安子过来,一脚给他踢走了,从此二人结下了一点私分。到后来,光绪皇帝非要杀掉小安子,慈禧下旨不让杀,这时小安子已逃到泰安,光绪皇帝来了一道旨意,让见到小安子就地杀了他,丁宝祯接旨后,立即派人把他抓,这时慈禧的懿旨也到了,他想慈禧肯定要赦免他,我干脆来个先斩后奏,杀了后再接旨,就这样把小安子给杀掉了。这块碑文已搞不清楚了。十年浩动劫中有人给泥上一层墙皮才幸免于难,保存下来。
在兴国禅寺东门20余米处是历山院,为纪念舜在历山耕稼而建。沿着石阶而上,迎面看到的是一座三开间的山门。门额上“历山院”三个大字是集乾隆皇帝的字而成,进了山门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这个院落和兴国禅寺紧密相连,相互对峙,具有同等的韵味,可谓珠联璧合。为了发掘大舜文化,所以将这上院落命名为“历山院”。如果说兴国禅寺为佛教之地,由于受大舜文化的影响,儒、道、佛三教先后影响这里,历山院便成了三教合居的寺院,这在全国其它地方是不多见的。
好,大家紧跟我的步伐,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大殿就是三圣殿大家请看,殿内正中所供奉的三座雕像就是三圣——尧舜禹。尧在中间,舜左禹右。尧帝,号陶唐氏,名字叫放勋。他的父亲帝喾(kù)死后,兄长继承王位,在为九年,政绩甚微。其兄死后尧帝统治天下。摄政70年,取得了卓越的成绩,令天下人心悦诚服;舜帝,号虞氏,名重华,61岁登基。关于他的故事,待会我们到舜祠再详细讲解;禹帝,号夏后氏,生下时脚底有花纹,所以名叫文命。世传尧帝善于选贤任能,将国政传位于耕于历山深受人民爱戴的舜。舜又举大禹制水,造福人类,禹即位后勤俭为政,天下太平大治。殿内的四周刻有壁画:南壁上是大禹治水,禹受封赏;西壁上后稷耕作,东壁是治理九州。两侧侍立的是:皋(gāo)陶、契、后稷、伯夷。皋陶制定刑罚,契主管民政,后稷主持农事,伯夷掌管祭祀。
看过三圣殿,我们现在来到的是舜祠。顾名思义,舜祠就是祭祀大舜的祠堂。舜祠,又叫重华殿、重华协帝殿,在历山院的东南隅,历史悠久,北魏郦道元《水经注》记载:城南对山,山上有舜祠。祠内塑像,衮冕执圭,双目瞑闭,须髯垂胸。左右是娥皇、女英二妃,另外四位是家臣。舜帝头戴冕冠,手捧镇圭,身穿黄龙袍,庄严肃穆,一派帝王形象。舜帝因为眼中有两个瞳孔,所以人们叫他重华,史称虞舜。他的父亲是个瞎子,人称瞽叟,善于鼓瑟。舜母早亡,瞽叟又续娶了妻子。继母生了弟弟、妹妹后百般虐待大舜。当时的尧帝年事以高希望找个德才兼备的接班人,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大臣们认为大舜德才兼备,心地宽厚、孝敬父母于是就举荐舜。为了考察大舜,尧又把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让自己的九个儿子伴随着他。结果在大舜的感召下,娥皇、女英不敢以帝女自娇,尧的儿子们懂得兄弟友爱。舜的弟弟象几次伙同母亲要害舜,多亏妹妹和妻子的帮助,舜才一次次躲过灾难。虽然弟弟、母亲多次陷害,但是舜依然对他们非常关


照,后来象被感化,以至于后来舜帝死于湖南九嶷山,象不计劳苦,亲自去祭祀大舜。舜61正式继承尧位,主持天下大事。晚年南方巡视,不幸去世,终年110岁。舜死后,他的两位妻子哭着去南方,并投入湘水而死。现在南方的湘水女神就是指的娥皇和女英。她们两人的眼泪滴到了一种竹子上,斑斑点点,就成了现在的湘妃竹。
看过舜词,我们现在来到的这个祠堂就是鲁班祠鲁班,姓公输,名班。是春秋时期鲁国人,因此又称鲁班,他是建筑和木器行业的祖师爷。这个祠堂约建于宋、元时期。相传他发明了曲尺,吊线的墨斗,攻城的“云梯”等许多木工工具,后来人们把他神化,说他是一个白发老翁,常隐形于民众之中,吸取智慧,总结经验,然后再指导大家,当众一旦认出他时,便骑着鹤飘然而去,后来历代建筑工匠都拜他为“祖师”并立庙祭祀。
看过鲁班词,我们现在来到千佛山的最后一个景点——文昌阁前殿供奉的是武财神关圣帝;绕过关圣殿就来到了供奉文昌帝君的文昌阁,平日里不知多少期盼金榜题名的虔诚者来叩拜祈祷。天上星辰司福禄,人间运数属文章,这是旧时在我国各地筑建的文昌阁楹柱上镌刻的最常见的一副楹联。正殿里供奉着文昌帝君,他的两侧分别是魁星和朱衣。他们都是中国神话中主管文运的神灵。文昌帝君又名梓潼帝君,相传姓张,名亚子,司文事,道家声称玉皇大地命其掌管文昌府及人间的功名利禄。朱衣始于宋朝,据记载,宋代欧阳修在主持举试时,每阅试卷,常常感觉后座有穿红衣者点头,凡点头的,皆为合格文章,因此便有“唯愿红衣一点头”的诗句。魁星,是中国天文学中28星宿之一,是主管天下文章兴衰的神,固有“魁星朱笔点状元”一说。
东西配殿分别供奉寿星和福星。福星、运星、寿星、三星同位;钟楼、鼓楼 ,钟鼓齐鸣;殿、廊、厅、坊,气势恢宏,文气十足。阁前平台有官带城墙护绕,台阶两侧扶手为两条雕刻巨大石龙,龙首均高昂东面,喻紫气东来之意,十分威风。
现在我们所在的亭子就是一览亭一览亭始建于清代,现在看到的是于1979年重建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站在这里泉城美景尽收眼底,一览无余。我们所说的齐烟九点,只有在此可以看得清楚。其中华山和鹊山最为突出。因过去济南有“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景色,从这里看北边一片碧水茫茫。华山就好像漂在水中的芙蓉花。正如古诗中描写到“亭势依山名未虚,齐州一览信无余,百层楼阁千层树,平展度郊绣不如”
千佛山三月三的传说
话说东汉初年,济南府有一位绅士,名叫旭照。他妻子先后生了两个儿子和一对双胞胎女孩,日子过得和和美美。 农历三月三这天,刚过午夜,乌云骤起,狂风袭来。一根被风刮断的粗枝正落到了旭照家的屋顶上,把屋顶砸开了一个大洞,灰尘撒了满屋,呛得人难以喘气,两子两女,嗷嗷惊哭,不多时间便没了声音。旭照夫妇即刻掌灯察看,只见四个小生命脸色紫青,休克了。 据传三月三这天,正是王母的生日,发生在人间的这场灾难竟然惊动了天庭。于是王母带上金龙、白花仙子赶赴人间救难。到了历山,金龙腾至山颠,施展出了法力,在历山北侧一峭壁下劈开了一个洞,洞内泉水碧绿,这也就是后人所称的龙泉洞。随后,王母手拈蘸了泉水的桃枝,来到了四个窒息的小生命面前,在每个孩子身上滴了一滴桃花水。水刚滴下,四个小生命就哇哇号哭,手脚抓蹬,苏醒了过来。 四个小生命得救后,山下还有不少受灾的老弱病残者。王母又手拈桃枝,向空中一挥。顷刻间,山下下起了一场桃花雨,雨滴洒落在地上,溢出阵阵清香,受灾者闻此清香个个苏醒,一场灾难全消。 临走时,王母将那束桃花留在了历山。 后来,山阴北坡插放桃枝的地方长成了一片繁花似锦的桃花林,这就是后人称其为桃花园的地方。 就因为王母农历"三月三"过生日时,在历山用桃枝蘸了龙泉洞的水,救活了历山下全城的遇难人。所以,为了消灾祛难避晦气,人们纷纷选择在这一天来到历山给王母过生日,到王母殿瞻仰王母的尊容。尔后,便游春踏青,看桃花品龙泉之水。 虽然这只是民间神话传说,但这种风俗却代代不息。 至隋朝,历山又称千佛山。元成宗时,"三月三"便正式成为千佛山的庙会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c98f7cc172ded630b1cb682.html

《千佛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