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

发布时间:2016-05-10 21:09: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

(一)齐宣王使人吹竽

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湣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1.解释加点的词: ①处士请王吹竽:

②宣王

2.译下边句子

①齐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 译文

②湣王立,好一一听之。 译文

3.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故事:

(二)邹孟轲母(节选)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踊跃筑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乃去,舍市傍。其嬉游为贾人⑴炫卖⑵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也。”复徙舍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⑶,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居吾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⑷。

注:(1)贾人,商人。(2)炫卖,叫卖。(3)俎豆,古代祭祀用的礼器。(4)渐化,逐渐濡染。

1.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乃,舍市傍 2孟子长

2. 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复徙舍学宫之旁。 译文:

3. 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然后谈谈这个故事给你的启示。

  内容:

  启示:

(三)鲁人徙越

鲁人身善织屦①,妻善织缟②,而欲徙于越。或谓之曰:“子必穷矣!”鲁人曰:“何也?”曰:“屦为履③之也,而越人跣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选自《韩非子·说林上》)

   【注释】①屦:麻鞋。②缟:白绢,周人用缟做帽子。③履:鞋,这里用作动词,指穿鞋。④跣:赤脚。

   1.解释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1谓之曰 2)以子之长

   2.翻译

   屦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缟为冠之也,而越人被发。

3.请用短文中的原句回答鲁人不可徙越的原因。

4.你认为鲁人可不可以徙越呢?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5.本文告诉我们的道理是什么?

(四)黄琬巧对

黄琬幼而慧。祖父琼,为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日食。京师不见而琼以状闻。太后诏问所食多少。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琬年七岁,在旁,曰:“何不言日食之余如月之初?”

琼大惊,即以其言应诏,而深奇爱之。

【注释】①建和:汉桓帝年号。建和元年为公元147年。②京师不见: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的情况。

1 解释:①诏 ②奇

2、翻译:①琼思其对而未知所况

②即以其言应诏

3、选择:“琼以状闻”有以下理解,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①黄琼因此听说了这情况;②黄琼把这情况报告皇上;

③黄琼把这情况让皇上听到。

4、理解:黄琬说的日食后的样子到底是怎样的?

(五)颜回好学

颜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死。孔子哭之恸,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

【注释】①蚤:同“早”。②鲁哀公:鲁国国君。

1、解释:①恸( ②对( ③亡(

2、翻译:①门人益亲

②弟子孰为好学?

3、这则故事给你的启示有哪些?

(六)陆元方卖宅

陆少保,字元方,曾于东都卖一小宅。家人将受直矣,买者求见。元方因告其人曰:“此宅子甚好,但无出水处耳。”买者闻之,遽辞不买。子侄以为言,元方曰:“不尔,是欺之也。”

【注释】①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1、解释:①直( ②但(

③遽 ④辞(

2、翻译:①子侄以为言

②不尔,是欺人也

3、卖宅一事可看出陆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七)和氏璧

楚人卞和,得璞于楚山中,奉而献之于厉王。厉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及厉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献诸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为诳,而刖其或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尽而继之以血。王闻之,使人问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宝玉而视为石,忠贞之士而视为诳。”王乃使玉人理其璞,果得宝玉也,遂命名为“和氏璧”。

【注释】①玉人:雕琢玉器的工匠。②薨:古代诸侯王死叫“薨”。③剖开。

1、解释:①璞( ②奉( ③相(

④诸 ⑤泣( ⑥夫(

2、翻译:①王以和为诳

②子奚哭之悲也?

3、这珍贵的玉璧为什么命名为“和氏璧”?

(八)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yè)者操之以入。中射之士(警卫官)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大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是客欺王也。夫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王也,不如释臣。”王乃不杀。

1、解释加点字。

谒者之以入( 夺而食之(

中射之士使人王曰

2、下列句子中的“而”表转折的是(

A.因夺而食之 B.是臣无罪,而罪在谒者也

C.臣食之,而王杀臣 D.面山而居

3、“楚王不杀中射之士”的原因是什么?

4、中射之士“使人说王”的主要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1

2

(九)啖菱

北人(北方人)生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或曰:“啖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注释】①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②坐:因为。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仕南方( 2)席上

3曰:“啖菱须去壳。”( )(4)欲以热也

2、从这则故事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3、下列句中加点的“食”与“席上食菱”中的“食”意思相同的是(

A.衣食所安 B.谨食之,时而献焉 C.设酒杀鸡作食 D.退而甘食其土之有

4、下列句中加点的“去”与“欲以去热也”中的”去”意思相同的是(

A.今日存,明日去 B.去死肌,杀三虫

C.乃记之而去 D.俸去书来

5、翻译句子:夫菱生于水而日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6、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十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给下列句中黑体字注音并释义。

粥而读 音:( 义:

以水沃面 音:( 义:

③食不 音:( 义:

④乃至被受贬 音:( 义:

2、“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每天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的责任。

B.常常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C.常常把天下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任务。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3、翻译句子: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4、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①

5、“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 》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的作用。

课外文言文阅读训练参考答案

(一)《齐宣王使人吹竽》答案

1、(1)替 \ 2)通“悦”,愉快 \ 高兴 2.滥竽充数 

3、滥竽充数  无真才实学又混入行家里面充数的情景。

参考译文: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齐闵王继位。齐闵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独奏,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二)邹孟轲母(节选)答案

 1.①离开     ②等到,至。

2.再一次把家迁到一所学堂旁边。

3.①叙述了孟母三迁的故事。②环境对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翻译】(鲁国)邹邑人孟轲的母亲,人称孟母。(当初)她的家靠近(一片)墓地。(因此)孟子小时候,游戏玩耍的都是下葬哭丧一类的事,特爱(学)造墓埋坟。孟母(见了)说到:“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于是(领着孟子)离开了这里,迁住在了(一处)集市的近旁。孟子(又)学玩起了奸猾商人夸口买卖那一类的事。孟母又说:“这里(也)不是我应该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就)再次把家迁到了一个公学学校的旁边。(这时)小孟子所学玩的,才是祭祀礼仪、作揖逊让、进退法度(这类仪礼方面的学问)了。孟母说到:“(这里才)真正是可以让我(带着)儿子居住的地方啊!”于是,(长久)把家安在了这里。等孟子长大成人,(便很顺利地)学(精)了《易》、《书》、《诗》、《礼》、《乐》、《春秋》等六艺(的学问),最终成就了儒家大师的大名。(后来的)君子贤人都说孟母(很)善于利用(环境)渐染教化(孩子)。

(三)【参考答案】

1.①有的人 凭、用

2.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妻子擅长编织白绢,但是想搬到越国去。

3.履为履之也,而越人跣行

4.本题答案较为开放。如:

①不可徙。鲁人没有从实际出发,越国人不穿鞋,不戴帽,如果徙越,不能发挥自己的特长,以后的生活肯定会走投无路。

②可徙。鲁人可以引导越国人穿鞋戴帽,随着鞋帽用途的不断宣传推广,就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日后的生活会越来越好。

5.(1)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做事要切合实际,实是求是,人实际出发,分析客观条件,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2)要学会换一种思路考虑问题,要善于对同一对象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进行思维,从而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样才会创新,才能更好地把握时机。

道理

1.做事要从多方面去考虑,若永远循规蹈矩,就不会有创新。

2.凡做一事,制定行动计划,必须先做调查研究,从实际出发,万不可纯凭主观,心血来潮,莽撞从事。做生意特别要了解顾客的需要。

3.要做好一件事情必须调查研究,分析客观事实,使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专长适合客观实际的需要;否则,弃己之所长,就会把事情办糟或者遭受“所长无所用”的困苦。

4.任何技术,如果没有社会需要,就会失去它的价值。

5.只凭才能和主观上的愿望、热情,而不顾客观条件是不行的,必须是自己的主观愿望和专长适合实际需要,依据客观可能条件来制定计划、安排工作。

译文:鲁国有个人自己擅长编织麻鞋,妻子擅长编织白绢,但是想搬到越国去。有人对他说:“你搬到越国去必定会没有出路。”鲁国人问:“为什么呢?”这个人回答说:“麻鞋是为了(人们)穿它(来走路的),但是越国人光脚走路;白绢(做成帽子)是为了(人们)戴它,但是越国人披散着头发。凭借你们的专长,跑到用不着你的国家里去,要想不穷困,怎么可能?” 。鲁国人就反问他说:“到了不用我们专长的地方,我们可以引导他们穿鞋戴帽,随着用途的不断推广,我们怎么会受穷呢?”

(四)【参考答案】

1.①皇帝命令 ②认为与众不同

2.①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但又不知怎样说清。②就按照黄琬说的回答。3.4.如初升的弯月。

【参考译文】 黄琬小时候就聪明。祖父黄琼是魏郡太守。建和元年正月发生日食,京城里看不到那次日食情况,黄琼把他听到的情况报告朝廷,皇太后询问他日食的情况。黄琼思考该如何回答太后的询问却又不知道当时的情况。黄琬当时7岁,在旁边,说:“为什么不说日食剩下的像刚出来的月亮?”黄琼恍然大悟,立即按照黄琬说的回答皇太后,觉得黄琬与众不同并十分喜爱他。

(五)【参考答案】

1恸:极度的哀伤。 对:回答。 亡:通“无”,没有。

2、a门人益亲:学生更加亲近。益:(副词)更,更加。b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呢?

3、启示:(1)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的身上。我们很多人心里有事,憋闷往往把别人当作出气筒。颜回通过学习,以人为鉴,提高自我修养,真是难得。

(2)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在一个地方跌倒两次的人是世界上最愚蠢的人,很不幸,很多人都在此列。而颜回能吸取教训,避开同样陷阱。可见他学习是多么的有效。

【翻译】  颜回二十九岁的时候,头发全都发白,死的很早。孔子哭得很悲伤,说道:“自从我有了颜回这样好学的弟子,学生更加亲近我了。”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学生最喜欢学习,他不把怒气发泄到别人头上,不犯第二次同样的错误。但他命太短而死,现在就再也没有听说有好学的人了。”

(6)【参考答案】

1.①直:通“值”价值,钱财。②只③遽:急,赶快,立即,立刻。

④拒绝

2.①子侄们以此怒怨陆少保②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了

3、【启示】

4、“卖宅”一事反映出陆元方坦诚、诚信的品质,诚实交易,不惟利是图。

【注释】

1)陆少保:字元方,唐朝人,曾任少保(太子的老师),故又名陆少保。  (2)于:在。   

3)直:通“值”价值,钱财。(4)因:于是。(5)但:只是。(6)之:指代陆元方说的话。(7)遽:急,赶快,立即,立刻。(8)辞:推辞。(9)置:置办,买 10 以为言:因此说了埋怨的话。“以”的后面省略了“之”。 (11) 奇:稀奇。(12)诳:欺骗。

【译文】陆少保,字元方,曾经在洛阳城卖一栋房子,家里人要把房子卖了换钱,买者要求拜见。于是元方告诉那人说:“这房子非常好,只是没有排水的地方罢了。”买者听到(他说的话)后,立即找借口推辞不买房了。他的子侄们因此埋怨他。陆元方说:“不这样,这是欺骗别人。”

(7)【参考答案】

1、解释:①璞 ②奉 ③相 ④诸 ⑤泣 ⑥夫

2、翻译:①王以和为诳 ②子奚哭之悲也?

3、这珍贵的玉璧为什么命名为“和氏璧”?

答案:

1.①玉石②同“棒”③看④之于⑤泪⑥那

2.①楚王认为卞和在欺骗他②你为什么要哭得那么伤心?

3.因为发现它的人叫“卞和”。

【注释】奉:双手敬捧。

  相:鉴别,察看。

  刖:即砍掉足。

  薨:周代诸侯死称做薨。

  泣尽而继之以血:眼泪哭干了而直到流出血来。继之以血,即以血继之,以血来接着泪。

  【翻译】楚国人卞和,在楚山中获得了美丽的玉璧,把它奉献给了厉王。厉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雕琢玉器的人说:“这是石头。”厉王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左脚。等到厉王驾崩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玉璧献给那位武王。武王让雕琢玉器的人鉴别它,又说:“这是石头。”武王又认为卞和在说谎,而砍去了他的右脚。武王驾崩了,文王即位,卞和抱住他的玉璧在楚山下哭,三天三夜,眼泪流尽而代替它的是血。文王听到后,派人问他原因,说:“天下受到刖刑的人很多,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卞和说:“我不是为被刖伤心,我是因为它是宝玉而被看为石头,忠贞的人被看为说谎的人,这(才)是我悲伤的原因。”文王于是派雕琢玉器的人剖开他的玉璧,果然得到宝玉,于是命名是“和氏璧”。

(八)【参考答案】

1 操:拿着 说:对···说;劝说。 因:于是

2B

3、中射之士揭露了谒者的骗局,同时将“吃”的罪名推给了谒者。

4(1)罪在谒者 (2)臣食之而王杀臣,是死药也。

译文:有人给楚王献长生不老的药,负责传达的官员拿着药走入宫中。有个宫中卫士看见后问道:“这东西可以吃吗?”答说:“是可以吃的。”卫士于是抢过来吃了下去。楚王为此甚为恼怒,要杀死这个卫士。这个卫士托人向楚王解释说:“我问传达人,他告诉我说是可以吃的,所以我才拿过药来吃下去,这事我没有罪,有罪的乃是传递人。况且客人所献的是长生不死药,我吃了药大王就杀我,这岂不成了丧死药,是客人欺骗大王。大王杀死一个没有罪的臣子,就证明有人在欺骗大王。不如把我放了吧。”楚王就不杀他了。

(九)【参考答案】

   1、在;吃;有的人,有人;去掉,去除

2启示:答:①人人都有缺点,但不要掩饰缺点。②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要虚心学习,不要不懂装懂。③要听取他人的正确意见。

3B4B

5菱是在水中生长,而他说是在土中生产,这是本来不知道的事情却硬说自己知道.

6这个故事讽刺了做事不注重实际,不懂装懂的人。告诉我们知识是无穷无尽的,不要不懂装懂,否则会出丑。或:世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个人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于不懂的东西,要实事求是,虚心向人请教,只有虚心好学,才能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译文:北方有个自从出生就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有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的人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短处),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菱角生长在水中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勉强地把不知道的东西当做知道的东西。

(十)【参考答案】

1.dàn;吃。zhé;往往,总是。jǐ;供应。Chán;说别人坏话 2.B

3.①有时夜里疲惫困倦,常常用冷水洗脸。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仅自足罢了。

4.①年少家贫而胸有大志。做官后因直言而遭谗降职。刻苦自励而心忧天下。

5.岳阳楼记,揭示主题。

【译文】范仲淹两岁的时候就失去父亲,家中贫困无依。他年轻时就有远大的志向,常常用冷水冲头洗脸。经常连饭也吃不上,就吃粥坚持读书。做官以后,常常谈论天下大事,奋不顾身。以至于有人说坏话被贬官,由参知政事降职作邓州太守。范仲淹刻苦磨炼自己,吃东西不多吃肉,妻子和孩子的衣食仅自保养罢了。他经常朗诵自己作品中的两句话:“读书人应当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b57e233aef8941ea66e051e.html

《八年级语文下册课外文言文阅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