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观的一些看法

发布时间:2014-03-04 15:17: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西方爱情观的差异

学号:2013510118 姓名:许联林

爱情,无论中西,无可异议的是在人生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从政治学角度来说,爱情应该属于上层建筑。脱离衣食住行茶米油盐之外,可以说是属于一种精神享受。这种中西共有的精神享受,对人们来说不可或缺,无论是梁祝,还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或是杜丽娘和柳梦梅,这些众人皆知的情爱典故,都告诉我们爱情可比生命,由生及死由死及生乃至生死恋。

地域,经济,政治格局以及文化这些关键因素都会影响人们爱情观的发展。一方水土一方人,中西双方,不同的地域不同气候不同的生活方式,自然而然使得二者爱情观上会有偏差。而经济政治则对任何一种上层建筑都会产生影响,爱情亦是不可避免,所有因素当中,直接作用的因素,应该是属于文化无疑。

对于西方人来说,爱情至上,男人为了爱情可以牺牲一切,女人为了爱情也会舍弃一切。这就是爱情至上。两性的选择与婚姻,完全是以爱情为基础,而不论出身、门第、年龄、社会地位和其它考虑。如《简爱》中的男女主人公就是最好的例证。长相平凡,毫无背景的家庭教师简爱爱上了庄园主罗切斯特,罗彻斯特也深爱着简爱。他们的婚恋,是感情的需要。因此,我认为,在西方人看来,爱情是至上的,爱情是最神圣的,它是人类情感中最神圣的部分,决不能被玷污。它具有了与宗教偶像一般的神圣性与绝对性。同时,它也是人类情感的极致,具有高度非理性的品格。

如果说西方人的爱情是精神的,是浪漫的那么我们中国人的爱情则是物质的。自古以来,咱们中国人讲究的是“门当户对”。男方一定要比女方的家庭条件好,哪怕只好一点点;男的一定要比女的学历高;男的赚钱一定要比女的多,要不就有吃软饭的嫌疑甚至在身高上面也有要求,就是男的一定要比女的高,哪怕只高一点点也行。如果哪个女的找的男朋友比她的条件“差”,那么立马会遭到家长的强烈反对;即使是冲破阻力结了婚,亲戚朋友的指指点点也是少不了的。只有双方“门当户对”了,双方家长才会认为他们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他们考虑的是物质的“条件”,而没想到双方结合的基础应该是爱情,是志同道合的感情,所以我说中国的爱情里掺杂了许多物质的东西。我们知道爱情将最终走向婚姻。但对于中国男人们来说,事业高于爱情;对于女人来说,结婚不过是生存的保证。曾经有人形容过中国人的婚姻:爱情是精神的,婚姻则是物质的。婚姻是“经济共同体”,婚姻是“生活互助组”。看看身边的同事,哪个不是先打听清楚对方的工作单位,收入,家里有几套房子后才开始谈恋爱的呢?当然,每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权利,但是,我们不难从中看出中国的婚恋观。长期流行于民间的“嫁汉、嫁汉,穿衣吃饭”、“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更是有力地证明了中国人的爱情是物质多于精神的。还有,中国更是将爱情与孝悌、礼义相结合,而西方人更多的是讲究个人的感受。

古代的中国是极端的男权社会,女子在家从父,出嫁从夫,老来从子。因此妻子和丈夫之间是有从属关系的,在这种关系下,夫妻间的感情就是不平等的感情。没有离婚制度,只有男子能休妻。古代的中国是以农耕为主的社会,人口是家庭重要的资源,婚姻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繁衍后代。古代中国人的爱情,婚姻,家庭这几个概念是密不可分,相互重叠的。因此中国人崇尚终生不渝,长相厮守的爱情除了有主观意志外,也是有客观原因的

与此相对,古代西方的阶级等级制度也很森严,婚配也讲究门当户对,可是在爱情的追求上就相对大胆和自由的多。首先,在配偶的选择上,个人有相对的自由。青年成年后,可以进入社交圈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宴会舞会。以这些聚会为平台,男女青年可以选择自己配偶。当然,由于这些聚会大多是同一社会阶层的人参加,因此的对象也往往是同一阶层的。在婚姻制度上一般实行一夫一妻制,但是在贵族阶层,夫妻双方各有自己的情人也是常有并被默许的,这反映了贵族生活的糜烂,但也可以看出当时社会对于爱情的追求是在一定程度上是宽容的

在示爱方式上,中西双方亦有很大区别。中国人用含蓄话语表达自己的情愫,将感情化于生活之中,融于眼神交流里:而西方人则是用直白语言和直接的行动来表现自己的追求,举一个最为经典的文学对比来说。《罗密欧与朱丽叶》采用的典型西方语言表达特色,热情而直白。在舞会结束之后,罗密欧按捺不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顾不得危险,径自来到心上人家的花园里,看到朱丽叶的侧影之后,吟诵出了那段著名的台词:“轻声!那边窗子里亮起来的是什么光?那就是东方,朱丽叶就是太阳!起来吧,美丽的太阳……”而朱丽叶坐在窗口也抒发了自己对罗密欧的感情:“罗密欧啊,罗密欧!为什么你偏偏是罗密欧呢?否认你的父亲,抛弃你的姓名吧;也许你不愿意这样做,那么只要你宣誓做我的爱人,我也不愿姓凯普莱特了。”之后两人互诉衷肠,彼此明白了各自的心意,更进一步地升华了感情。由此观之,西方人喜欢用直白的语言表达爱意,用具体行动来表达感情。西方人表达爱情的方式就显得直露、开放,甚至异常狂热、不顾一切。人们可以公开谈论自己的感情,社会舆论对此也予以容忍和支持。人们在个人生活中对自己倾心的对象往往公开表露爱意,而没有太多道德上的顾忌。经常第一次见面,眼光就离不开对方,或者当夜就携琴在姑娘窗外弹奏,倾吐衷肠。显然,罗密欧就是受这种观念的影响

而中国人则相反,中国人用最含蓄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让感情化在生活中,表达于眼神的交流中。在《牡丹亭》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看的这韶光溅!”这段颇为出名的唱词是描写春光的,但却字字渗透着句中女主人公杜丽娘的怀春之情。在《牡丹亭》中始终是找不到像《罗密欧与朱丽叶》那样直接的表白,那样激情澎湃的话语,找不到那种赤裸裸萌生的爱意。中国男女表达爱情的方式都是含蓄、拘谨、谨慎的。文学作品中的男女经常用日用物品如绢帕、团扇、玉簪等求爱,或者用谐音寓意的东西来表达心意,如莲子(怜子)、青丝(思)、红豆等。

在现今这样一个日开放文化交流甚至交融的全球化社会,我们不能简单定义中西方情爱观孰优孰劣,离婚率渐渐上涨的现实也许正说明婚姻日愈自由的同时,责任感,家庭观念的慢慢消失,以及由此而带来的系列社会问题。或者,中国人那种赏花赏一生,牵手牵一世的美感正是浮躁的风气下所需要的吧。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73a3d74cf84b9d528ea7a67.html

《爱情观的一些看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