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话的特点与教学策略(新提纲)

发布时间:2020-05-26 23:48:3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话的特点及教学策略

浙江外国语学院 汪潮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编的童话课文大

约有 47 篇,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 人物童

。如《去年的树》 《卖火柴的小女孩》 《两

只狮子》 《丑小鸭》 《小白兔和小灰兔》 等,

这类童话主要是揭露黑暗,同情善良,歌颂

勤奋勇敢的精神。一类是 动植物童话 。动植

物童话又有两种: 一种是通过一个故事说明

一个道理,可以称为 说理童话 。如《棉花姑

娘》《纸船和风筝》《七颗钻石》《小猴子

下山》《巨人的花园》等。另一种是通过一

个故事介绍一些自然科学知识, 这种童话又

科普童话 。如《我是什么》《小壁虎借尾

巴》《回声》等。

童话指的是在 现实生活 的基础上, 以符

合儿童 想象力 的情节,采取 拟人、夸张、象

等表现方法编织而成的一种富于 幻想色

彩的故事。

1. 幻想是童话的核心和灵魂。

2. 表现方法:拟人、夸张、象征

3. 想象的情节。

4. 艺术与现实的关系。主题

一、童话的基本特点

1.艺术幻想。

幻想是童话的基本特征, 也是童话用以

反映生活的特殊艺术手段。

幻想是创造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艺术幻想是一种创作手段, 是作家 不满

足于模仿现实的本来形态, 而按自己的需要

虚构形象的一种创作方法。

作者利用幻想手段作折光的反射, 借以

寄托自己的情感和理想, 表达对真、 假、善、

恶、美、丑的审美评价。

幻想中的事物比真实情况下的更活跃,

更富色彩。

可以说,没有幻想就没有童话。丹麦童

话作家安徒生写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就是

幻想的典范。读了《卖火柴的小女孩》我们

脑中就会浮现出小女孩手抓一把火柴,被

活活冻死的画面。而文中小女孩五次擦火

出现的幻想就是创造想象。 作者根据小女

孩身边燃尽的火柴梗, 展开了丰富而又合理

的想象: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先后看到了

火炉、烤鹅、圣诞树和慈爱的奶奶。小女孩

的幻想充满着温暖、食物、欢乐和爱抚,最

后跟着奶奶飞到了没有寒冷,没有饥饿,

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些都是借助想

象虚构出来的,表现了穷人渴望摆脱黑暗,

追求光明和幸福的强烈愿望。

2.拟人、夸张、象征。 童话 通过幻想

把动植物和没有生命的物体拟人化, 具有人

的思想感情, 会说话会思想会行动。 一方面,

这些主人公具有人的某种性格特征, 另一方

面,又具有它自身的内在特性。例如《小猫

钓鱼》,小猫天真活泼,顽皮好动,做事不

专心的性格, 和绝大多数儿童的性格有相似

之处。同时,小猫爱吃鱼爱捉蜻蜓,又是猫

这种动物的真实本性。 这篇童话通过描写一

只淘气的小猫, 表达了做事不能三心两意的

主题。

童话常把动植物和无生物人格化

描写的物体会说、 会做、 会想, 有感情。《小

壁虎借尾巴》 文中的壁虎被蛇咬断了尾巴以

后,觉得没有尾巴多难看哪 是人的情感,

它去借尾巴时说话很谦虚有礼貌, 是人的行

为、语言。拟人化的表现方法符合儿童的心

理特征。

夸张是对所要表现的对象或某种特征,

故意地夸大或缩小。 如果童话里幻想的内容

没有夸张就会失去光彩; 童话形象如果没有

夸张的修饰就会显得暗淡。 童话往往具有讽

刺性,但如果没有夸张就会失去锋芒。童话

的话言如果缺少夸张,就会缺乏感受染力。

如《丑小鸭》里的那只丑小鸭,在现实生活

中是不可能有的,但我们相信这个故事。因

为现实中就有这种事情,原本丑的变美了,

验证了人不可貌像的道理。所以这种

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具有象征的意义

3.故事情节。 童话故事大多数是按事

情发展的顺序叙述,有头有尾,故事情节完

整。不少童话在叙述过程中使用 反复的手

,就是相同的情节和语言往往稍加变动反

复出现,便于学生阅读、记忆、讲述。

例如《小壁虎借尾巴》反复出现了三次

,三次对话,但每次的地方、

对象不同, 所要介绍的动物尾巴的作用也不

同。第一次在河边向河里的小鱼借尾巴,小

鱼不借,要用尾巴泼水。第二次在树上向地

上的黄牛借尾巴,黄牛不借,要用尾巴赶蝇

子。第三次在房檐下向燕子借尾巴,燕子不

借,要用尾巴掌握方向。鱼是水里游的,黄

牛是地上走的,燕子是天上飞的,三种动物

尾巴的作用也各有不同。故事反复三次,读

起来却无重复罗嗦之感,反而觉得趣味无

穷。童话的这种特点,便于进行 复述教学

二、童话的教学策略

(一)总体思路

文学作品的三个层次 :语言符号 文学形

文学蕴含

三个环节是 :

1)识别语言符号,学习语言,感受文

语言美

2)再现文学形象,培养想象,体悟文

形象美

3 )挖掘文学蕴含,培养思维,理解文

意蕴美

(二)具体环节

1.学习语言。 童话的语言浅显、生动,

保持了口语的特点 。这对于发展小学生的语

言有积极作用。

1)听说。

《春雨的色彩》 《美丽的小路》 《地球爷

爷的手》《风娃娃》《巨人的花园》等

说比听更能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它让

学生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

2)朗读。

一是学生的读。

读的过程应是语言、 情感与思想和谐交

融的过程。

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

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二是教师的读。教师以生动活泼、饱含

情感、富有儿童色彩的语言为学生读童话,

充分展现文学的语言美及其蕴含在语言之

中的情感美。这样不仅能吸引学生的注意

力,更能 以真情牵引情感, 以情感激发想象

朗读童话,要用接近口语的语气,速度

应放慢一点,要读得亲切,表达出应有的情

感。

三是分角色朗读。

3)习作。

童话的幻想趣味及情节的离奇曲折性

会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故事情节的设计。

一是仿写

在一、二年级的时候,学生就接触到不

少课本里的童话故事。这为写的训练提供了

模仿的机会。如可以以《小壁虎借尾巴》来

仿写《小兔子借耳朵》 。情节可以有所改动,

但要把事情的四大要素 (时间 、地点、人物、

事件)交代清楚。一段时间的训练,基础中

上的同学就能利用掌握的知识开始自编一

些童话了。

二是改写

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 教师可以先引导

学生复述学习的童话, 然后鼓励学生对童话

进行改写。

鼓励学生给童话改写结尾, 更改人物的

角色,从另外一个角度来重新写童话。

三是续写

一位教师在教学《丑小鸭》一文时,设

计了两个想象习作练习: 一是在丑小鸭被迫

离家出走时,给家人写一封告别信。二是在

丑小鸭变成天鹅之后,让学生写一封报喜

信。然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想象续编童话

故事。

2. 再现形象。

1)复述。

由于童话是故事类文体, 又保持了口语

的特点, 这对于发展学生的口头复述有积极

作用。

如《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与小鱼、

黄牛、燕子的对话,非常符合低年级小学生

的口语特点。

又如《去年的树》一文中的 4 次对话,

有情节、有想象,课堂教学时可以安排

的环节。

一般认为, 童话是训练学生复述能力的

好文体。

2)想象、幻想。

应该着重于童话想象、幻想性在人物、

情节、环境等叙事文学要素上的反映和体

现,关注童话如何通过幻想手段实现对现实

生活的表现、审视和评价。

想象为主线展开教学

《去年的树》中的想象

A.第一次。第一部分时,可以重点让

学生边读边想象大树和鸟儿在一起的幸福

时光, 为后面理解鸟儿与树分别的牵挂和经

历千辛万寻找不到的悲伤情景埋下伏笔。

B.第二次。作者描写鸟儿和树根、大

门、小姑娘的三次对话,是为了表现鸟儿寻

找树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再次让学生想

象,鸟儿在途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学生在想

象中激活了思维, 有的学生想到了鸟儿可能

遇到猎人的捕杀, 有的学生想到了鸟儿可能

遇到狂风暴雨等, 但是这一切都不能阻挡它

寻找朋友的脚步。 这一想象让学生充分地体

验到小鸟对友谊和诺言的忠诚。

C.第三次。课文最后一部分,鸟儿和

化身为灯火的大树告别的情景, 引导学生第

三次想象,想象鸟儿盯着灯火看时 , 可能在

想些什么 ?想象分别重逢 , 却不是原来的好

朋友大树时,鸟儿又会说些什么 ?这样的想

象将学生带到一个独特的场景中去, 学生仿

佛身临其境, 真切地感受到了鸟儿和大树之

间生死不渝的友谊,使学生的情感产生共

鸣。

想象把学生带进童话的意境, 而童话的

神奇意境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

3)演。

带有幻想性的童话对学生有天然的吸引

力,各个年级的学生对根据课本内容开展戏

剧表演有强烈的兴趣。

读,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而只有演,才

能使故事情节、故事语言、故事寓意得以内

化。

澳门的一位老师来大陆上课就是在课本

剧的表演中学完《去年的树》的。

《小猴子下山》的

教师先准备好玉米、桃、西瓜等模型教

具和小猴子、小白兔的头饰,然后找两个学

生分别戴上小猴子和小白兔的头饰扮演小

猴子和小白兔。 小猴子按照书上的五幅

图画的情景, 表演扛玉米——扔玉米摘桃

扔桃摘西瓜——扔西瓜追 小白兔

白兔小猴子的追赶下迅速跑回作为

并摘下头饰。小猴子东张西望,什么也

没找到,最后垂头丧气地回家了。

儿童之所以喜爱童话, 是因为童话的幻

想性和强烈的游戏精神最能满足儿童的审

美心理和审美情趣的需求。

童话教学切忌进行过多的理性分析。

4)辨。 童话最基本最突出的特点就

是幻想、 虚构,教学时要处理好幻想与真实、

虚构与现实的关系。 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

上恰当引导分清幻想、虚构部分和真实、现

实部分。

如《小壁虎借尾巴》讲小壁虎想借尾巴

是虚构的,写动物的对话是虚构的,写妈妈

告诉小壁虎的话也是虚构的。 但写小壁虎能

到处爬是真实的, 小壁虎的尾巴有再生功能

是真实的,还有小鱼、黄牛、燕子等尾巴的

作用也是真实的。这样,不但引导学生领悟

了童话的特点, 而且可以培养其观察事物的

良好习惯。

5 )比。

把原作与课文进行比较。 原作在成为教材

文本的修改过程中可能会丢失一些具有幻

想艺术特殊趣味的细节, 并在一定程度上影

响童话作品的文学性和艺术价值。

3.理解意蕴。

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童话内容和寓意, 使

他们能通过语言透过形象认识到童话所传

达出的文学意蕴。与此同时,逐步养成 由表

及里、由感性到理性 地认识生活的习惯。

寓意理解的主要教学思路是:( 1)从分

析故事情节中揭示寓意。 如《小蝌蚪找妈妈》

《丑小鸭》《七颗钻石》 《去年的树》 《渔夫

的故事》等课文。( 2)从分析人物语言中

揭示寓意。如《小壁虎借尾巴》 《自己去吧》

《酸的和甜的》 《陶罐和铁罐》等课文。 3

从分析关键性的词语中揭示寓意。 《酸的和

甜的》《我是什么》 《小鹿的玫瑰花》 《巨人

的花园》等课文。

1)儿童学视野。

对寓意的理解,要从社会学视角

儿童学视野

《卖火柴的小女孩》结语: 谁也不知

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 她曾经多

么幸福,跟着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

去。两个幸福给我们留下了思考与想

象的空间。

2)个性视角。

面对同一篇作品, 不同的心理基础与生

活经验会导致学生解读方式的不同, 从而获

得的体验和感悟也就不同。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不应以教师

的分析来剥夺学生的阅读实践。

《两只狮子》

《三个儿子》

《小白兔和小灰兔》的教学片段: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大家说说你是喜

欢小白兔呢还是喜欢小灰兔呢?

(同学们纷纷举手)

1:我喜欢小白兔, 因为他自己种菜,

有吃不完的菜。

2:我也喜欢小白兔,他自己种的菜

吃不完,还送给老山羊。

3:我喜欢小白兔,他不像小灰兔那

样懒惰,老向别人要菜吃。

(大多数学生都放下手,表示赞同,有

几个还在举手, 于是老师又叫了几个学生回

答。)

4:我喜欢小灰兔, 老山羊来送白菜,

小灰兔就去帮忙,他也是爱劳动的。

5:我喜欢小灰兔,小灰兔有礼貌,

老山羊送给他白菜,他说:谢谢你

6:我也喜欢小灰兔,小灰兔知道自

己错了,就开始自己种菜了,他知错能改,

应该表扬。

师: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有很多优点,那

我们应该喜欢谁呢?

生(齐):我们喜欢小灰兔,也喜欢小

白兔。

从这个教学片段可以看出, 教师充分尊

重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独特的见解, 学生进

行个性化的阅读。 前面三个学生都说喜欢小

白兔,理由相当充分,符合编者的意图。但

这位教师又叫了另外三个同学发表自己的

见解,他们都是喜欢小灰兔的, 理由也充分。

最后教师因势利导: 小白兔和小灰兔都有

很多优点,那我们应该喜欢谁呢?学生齐

说:我们喜欢小灰兔,也喜欢小白兔。

教师在教学中尊重了学生对课文的独特理

解和感受,还渗透了一个人生哲理:世界上

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也没有一无是处的人,

要全面去看待一个人和一件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534d4cb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88f41f0.html

《童话的特点与教学策略(新提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