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整理初稿

发布时间:2015-04-22 23:29:0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一、名词解释

1、社会利益和谐论:

作为一种社会关系的利益和谐,是相对而言的,它并非指各主体的利益分毫不差的完全一致,而是指它们在追求各自利益的过程中,利益取向具有一致性,各自追求自身利益的行为能够并行不悖,某一主体实现自我利益的行为并不干扰或阻碍其它主体利益的实现。其主要代表人物有托马斯·阿奎那、亚当·斯密、巴师夏。

2、教会税:

又称为宗教税,是对教会成员征收的一种税。由于与宗教有着密切联系,在各国的税法体系中往往显得很独特,目前主要存在于部分欧洲基督教新教国家,如德国、瑞士及瑞典、芬兰等北欧国家。在德国、瑞士、奥地利,由于政府与天主教和新教教会签的条约有教会税。教会税是所得税的百分之九左右。而且,在弥撒可以捐款。别教会的会员通常自愿地付款。别的欧洲国没有教会税。例如,因为法国没有教会税,法国人只自愿地捐款,所以法国的教会很贫穷的。

3、政治自由:

指公民在国家政治生活中自由地发表意见、表达政治意愿的自由。

它通常表现为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但都必须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行使,自由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自由要受法律的制约,自由只能做法律允许的事情,超越法律许可的范围,就是违法行为,就要受到法律的限制或制裁。

4、排他性利益:

是指一种利益只能被某一特定的主体来占有或消费。排他性利益通常与对抗性(rivalry)联系在一起,当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或团体来享有或消费这一利益时就会发生零和性的对抗,一方所得即为另一方所失,某一民族对自身利益的追求是建立在排斥其它民族利益的基础上的。排他性利益最典型的例子是国际关系领域国家主权属下的自然资源,根据国际法的原则,它只能由当事国来开发、管辖,其他国家不能干预。

5、应然:

人们在追求世界的理性时,根据一定的标准来评判事物,探究事物应该如何,从而使人的主观努力趋向于某种特定的价值目标,即“求善”。

应然的意蕴是阐述事物依据其自身的特性应该是什么或者应该怎样,使人们基于理性对事物本身满足人类的客观需求的应有状态的判断。

6、实然:

人们在追求世界的理性时,追求的是事物内在的本质和规律,探究事物是什么,即“求真”。实然的意蕴是描述事物性征的各种现实表现以及事物的实际存在状态,是关于事实的判断。

7、宗教信仰自由:

公民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也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有信仰这种宗教的自由,也有信仰那种宗教的自由;在同一宗教里,有信仰这个教派的自由,也有信仰那个教派的自由;有过去不信教而现在信教的自由,也有过去信教而现在不信教的自由。即有信教的自由,也有不信教的自由,它是全面完整的政策。

8、三自教会:

三自教会又称为三自爱国教会,特指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及其执政党中国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不受国外教会的管理和干预的自治、自养、自传的中国基督教教会。三自教会接受国家宗教事务管理局的管辖,中国的教会不再从属于罗马教庭和国外的基督教教,是中国唯一合法的基督信仰教会,其他任何形式的基督教会都是违法的。目前全国性的三自爱国教会组织,基督新教有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以及中国基督教协会(通常合成“全国两会”);天主教有中国天主教爱国会、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和中国天主教主教团(即“两会一团”)。

9、三自原则: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新政府成立以后,中国的天主教和基督新教组织在中国共产党政府的影响下,改造旧教会,新的教会以“独立自主、自办教会”为方针,也可称作“三自”原则。三自,即“自治、自养、自传”。

自治:指教会内部事务独立于国外宗教团体之外,同意接受本国宗教事务管理局的管辖

自养:指教会的经济事务独立于国外政府财政和国外宗教团体之外

自传:指完全由本国教会的传道人传教和本国教会的传道人负责解释教义

10、拉斯特法里教:

伊斯兰教神秘主义派别或组织的统称。因坚持俭朴、虔敬的宗教生活而形成。是20世纪30年代起自牙买加兴起的一个黑人基督教宗教运动。该运动信徒相信埃塞俄比亚皇帝海尔·塞拉西一世是上帝在现代的转世,是圣经中预言的弥赛亚重临人间。 其教义体现了中美洲牙买加黑人在摆脱身体的束缚后,自我意识觉醒,开始摆脱精神上的枷锁,其信徒用黑人至高无上来瓦解白人至高无上,用极端对抗极端,用不平等来诉求不平等,以多元神学颠覆西方人所强加的殖民学说。

11、相对剥夺:

在社会的动态发展变迁过程中,当个体或群体将自身的处境与其参照的其他个体或群体比较并发现自己处于劣势地位时,就会感到自身受到了剥夺,这种剥夺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即使个体或群体本身的处境相对于以前的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如果这种改善的程度等于或是小于被参照的其他的个体或群体的改善程度,相对剥削感也会产生。这种相对剥削感会影响个体或群体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可能会导致自卑、压抑、排斥、抵触甚至暴力行为。

二、辨析题

1、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

辩:这句话是片面、不全面的。

析:

(1)马克思关于宗教有一句名言——宗教的苦难既是现实苦难的表现,又是对这种苦难的抗议,宗教是压迫生灵的叹息,是无情世界的感情,正像它是没有精神的状态的精神一样,宗教是人民的鸦片。列宁是如实转述了“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句话的,可是中文版的《列宁全集》却把这句话译为“宗教是麻醉人民的鸦片”,而之后又在竞相摘引中加入了“烟”,几字之差,却把马克思的原意给修改了,许多年来对于宗教的性质、功能,看法上偏颇也产生了。“鸦片论”的适用范围主要是指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条件下的宗教,而不应指一切社会条件的宗教。

(2)马克思是生活在19世纪的欧洲的,鸦片本是一种比较昂贵的镇痛剂,而他对宗教的比喻也正是说宗教是一种镇痛剂,类似鸦片、止痛片等,但这种镇痛剂多是对症不对因的,治标不治本,马克思对鸦片的态度并不是全盘的否定,而是一种全面态度。但人们把宗教翻译成麻醉人民的鸦片或是鸦片烟,它就成了毒品,等同于老百姓心目中的大烟土,对鸦片进行了全盘的否定

(3)宗教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当然是错误的,但问题不在于人们信教的表象,而在于为什么信教的本质,即宗教是人们面对一时无法或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侵袭干扰时,为摆脱身体或是精神上的痛苦困惑而使用的一种“代价昂贵的镇痛剂”。

(4)宗教具有群众性、复杂性、长期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特点,我们应当对宗教持一种全面的发展的观点,要认识到宗教对于不同的时代、对于不同的群体和个人具有不同的作用和意义。在承认宗教对人民的反抗意识起着麻痹作用的同时,也要承认其积极作用的存在。如宗教在阶级社会的历史上比较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但对于历史上被压迫的人民和进步阶层则更多的起着消极作用。要认识到,在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阶级对抗社会中,宗教主要表现为剥削阶级麻痹人民的鸦片;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则直接表现为信教群众的世界观问题。当今的中国,应当坚持继续实行有力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最大程度上的发挥宗教人士的积极作用和宗教对于政治经济文化的积极促进作用。

2、马克思主义与马列主义

辩:马克思主义不等于马列主义,马列主义是列宁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

析:

(1)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工人运动实践基础上而创立的理论体系,是总的思想大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包括三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分别是马克思、恩格斯受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创立的。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它包含了科学世界观、社会历史发展学说、无产阶级革命理论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建设理论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工人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一词作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学说的总称在马克思在世时已经出现。

(2)马克思列宁主义,一般简称马列主义或马列,严格地说是指由列宁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同俄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是一种思想体系,与之相似的还有我国的毛泽东思想等。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制定了关于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的学说。他总结了苏维埃俄国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许多不同的政治团体都使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词汇,并宣称以此作为理论体系的支撑,绝大多数共产党仍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尊为基本的意识形态。

(3)这些理论只是根据当时的社会现实所提出来的理论;各个国家必须要结合本国、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之;这些主义只是纲领性的指导理论而绝不是教条;并且它也必将根据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等等因素需要及时的发展、补充与继续进一步的完善。

三、简答题

1、越南、古巴社会主义政党处理宗教问题的政策

越南:

(1)政策历程:1945——1975年南北统一前,越共实行积极的宗教政策,尽力吸收宗教人士进入其阵营;1975年——1986年同意后革新前,越共实行反宗教运动;1986年革新开放后,越共实行解冻和渐趋积极地宗教政策。

(2)革新开放后,

A、越共认为宗教是长期存在的事务,信仰和宗教是一部分人民的精神需要,宗教提倡的道德与新社会的建设有许多共同点;

B、要克服对宗教信徒的狭隘态度、偏见和歧视,要禁止和制止破坏民族独立和团结的宗教活动,也要反对宗教信仰自由的任何侵犯,要反对宗教信徒行使公民权利的阻碍;

越南共产党提倡无神论,但并不排斥党员信教。越南共产党员可以自C、由参加各种宗教活动,越南人在申请加入越共时无须放弃自己的宗教信仰,前提是必须严格遵守国家法律和《党章》各项规定。此外,越共也积极在宗教信徒、专职僧侣和教会人士中发展共产党员。

古巴:

(1)坚持无神论,坚决实行强烈的无神论,驱逐教徒、关闭天主教学校、废除圣诞节等,但这引起了古巴政教关系持续紧张了数十年。

(2)然而在现实层面,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实中,宗教对古巴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都具有重大印象。宗教的社会影响广泛,很大部分古巴人受过天主教的洗礼;部分教徒在国家革命和建设中发挥过积极作用;

20世纪60年代以来,古巴天主教也开始改变对古共政府的态度,表示拥护政府,谴责美对古巴的封锁和造成的国家困境,此后古巴政府和天主教会的关系逐渐缓和。

各国共产党处理宗教问题的一些经验启示:

(1)通过“依法治教”,消除社会和谐的隐患。

(2)以宗教扩大执政党的社会基础,增强社会团结和凝聚力。

(3)以党的思想观念与宗教教义感化大众,促进社会和谐。

(4)以宗教抵御外部的和平演变,促进国内的社会稳定。

马克思主义的宗教观需要与时俱进,结合中国国情全面准确地看待“鸦片论”。

“宗教是人民的鸦片”这一论断是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对欧洲宗教的分析和批判,表明了马克思对宗教的基本态度和看法,揭示了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的宗教的一般特点和规律。我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之前,宗教也具有这样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即宗教不但是麻痹人民群众的精神鸦片,而且是压迫人民的工具。因此,“鸦片论”的适用范围主要指剥削阶级占统治地位条件下的宗教,而不应指一切社会条件下的宗教。

与越南共产党、古巴共产党、老挝人民革命党一样,中国共产党不能简单、生硬地以“鸦片论”套用宗教政策,也不能简单地将越南、古巴、老挝的做法简单复制到我国,而应善于理论创新,实事求是地赋予宗教在当下社会发展阶段的内涵。

2、宗教产生的原因(宗教功能:整合、道德教化、社会控制、心理调节)

(1)自然原因:

自然力造成的危机。

如果没有自然界的各种现象,雷鸣电闪、地震、狂风暴雨,宗教的产生难以想象,整个世界就只是温和的发展顺利的,自然力造成的危机成了宗教产生的温床;由于原始社会人们在残酷的自然灾难面前显得软弱和无力,人的生存依赖与自然的恩赐,他们认为在现实物质世界以外,还存在着超自然力量,他们对于这种异己力量产生了盲目信仰和崇拜。

(2)社会原因:无力对抗现实,作为对现实的逃避、拒绝,试图转移注意力,幻想弥赛亚出现,期待伟人。

社会力造成的危机。如果没有社会的进步、等级的分化、战争和瘟疫的蔓延,神学宗教的产生亦难以想象,当命运不再掌握于自己手中,对社会力的恐惧必然产生相应地屈从和崇拜,宗教应运而生;

宗教是一个历史现象,又是一个社会现象,它必须流行于人群之中,并代代相传,所以人类的白崇拜和信仰心理是宗教产生的必要因素之一。

(3)个人原因(认识根源、心理根源):认识原因,认识不足;个人的特殊经历(洪秀全)

认识根源:宗教是人类所特有的思维活动的产物,是人类在生产劳动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结果,人类的认识水平和历史局限性以及认识论上的错误是宗教产生的人是根源。思维程度不高

心理根源:人类形成宗教观念的认识过程,不是纯粹抽象的,而是伴随着人们十分具体的情绪、情感等方面的心理活动,是认识根源的基础。

宗教发生在人们存在危机四伏或陷入危机的时刻,人产生对超自然的物的崇拜和归依,它是一种完全的投顺与服从。在人类社会初期,由于社会生产力的低下,人们的认知能力和水平较低,不能对客观事物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理解和认识,思想容易片面和偏激,再加上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人们的目的和特殊经历,往往依从了一定的超自然力量或是借助于一定的超自然力量,麻痹被统治之人,使其甘愿被统治。

(3)总之,宗教的产生一定是在人们危机四伏或陷入危机的时刻,它可以说是人们在危机中的一剂心灵的慰藉,它是人类危机意识的产物,同时也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必要阶段。但是,若仅仅把宗教视为对现实的逃避还是将问题简单化了,很多生活很好的人也信教,而且信教也确实使许多人有很大改变,不仅有心理寄托,而且在现实方面如家庭关系、个性发展方面都有体现。如信教培养了读书写字的兴趣爱好甚至成就。

四、论述题

社会主义政党和党员应该如何看待和处理宗教徒试图加入社会主义政党的行为

(1)按照党的性质、纲领和党员条件,共产党员不能信仰任何宗教,我们党宣布和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但并不是说共产党员可以自由信奉宗教,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是对我国公民而言的,并不适用于共产党员,一个共产党员,不同于一般的公民,而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成员,是马克思主义唯理论的坚定持有者,杜绝唯心主义的任何思想和行为,毫无疑问应当是无神论者,因此,从理论上讲,一名中国共产党员不得信仰宗教、不得参与宗教活动一旦信教,就会影响党的纯洁性,削弱党组织的战斗力,降低党在群众中的威信,一旦笃信宗教或是成为宗教职业者,就应当被清除出党的队伍,绝不能有半点含糊。

(2)但是宗教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历史现象,它具有很强的历史继承性和延续性,它的传承往往是那些信教群众聚集的少数民族地区“全民信教”的重要原因。生活在这里的各民族,从民族文化、心理、习俗乃至整个生活方式,无不打上宗教的烙印。少数民族地区的农牧民党员,生活在有神观念积淀深厚的环境中,多多少少已将信教当成了他们与生俱来的义务,不信教就意味着背叛民族祖宗,这种环境中的中国党员难免会有“双重信仰”,作为民族成员,有着盲目的宗教观,但其积极努力学习党的思想,向党靠拢,是允许加入共产党的,作为共产党员,又接受党的教育,信仰共产主义。

(3)积极稳妥的解决好共产党员宗教信仰的问题,对待少数民族地区党员中的“双重信仰”问题,既要立足于教育,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在思想上同宗教信仰划清界线,又要严格掌握不同性质的矛盾,区别不同情况,认真谨慎对待。在少数民族聚居区要根据本地区不同宗教的特点,明确界定信仰宗教和民族风俗习惯的区别。如果不做这样的划分,不但难以解答困扰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而且会将现实中的大多数少数民族党员(其中不少为优秀分子)化为不合格党员,出现打击一大片的局面,更重要的是不利于今后在少数民族优秀分子中发展党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要求要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加强党与少数民族群众的密切联系,中央对处置不合格党员也要求防止出现打击一大片的局面。所以,区分少数民族党员参加宗教活动与随顺民族风俗习惯的界限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完全可能的。这一划分,会将一大批少数民族党员从信教党员的范畴中解放出来,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建设先进文化的包容性。因此,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和信教群众聚居地区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必须注重研究解决好特殊性问题,认真研究和正确处理政治信仰和宗教信仰的关系,公民宗教信仰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关系。注意把参加宗教活动与信仰宗教区别开来,把参与宗教内部事务管理与信仰宗教区别开来,把党员信教与随顺民族风俗区别开来,把宗教活动与封建迷信和反动邪教区别开来。即使对参与宗教活动的党员,基层党组织也要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使他们逐步摆脱宗教的束缚。

(4)所以,基层党组织一定要从宗教的长期性、民族性特点出发,制定相应措施,坚持不懈地对广大共产党员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教育,不断渐进地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文化武装党员。民族地区的基层党组织要坚持不懈地对党员进行唯物论和无神论教育,用马克思科学世界观武装党员头脑,使其懂得不信仰宗教是做一个合格共产党员的起码要求,不但自己不信教,还要义无宣传无神论,帮助群众提高思想觉悟,并且要抓好少数民族信教党员实用技术的培训,让广大党员掌握脱贫致富技能,引导其靠自己的努力致富,而非上天的恩赐。

(5)(信教者入党后)对待少数民族地区党员中的“双重信仰”问题,那些利用宗教谋取私利,甚至支持、策划违法活动的党员,一定要按照党纪国法严肃处理。对极少数搞宗教狂热,甚至利用宗教反对四项基本原则、制造民族分裂的党员,必须开除党籍;对丧失共产主义信念、笃信宗教或成为宗教教职人员的党员,要劝其退党,劝而不退的,予以除名;对理想信念动摇、热衷于组或参加宗教活动,经过批评教育,有转变决心和实际表现,本人要求留在党内的,可作限期改正处理,不改的,应劝其退党;对受宗教观念影响或迫于社会、家庭的压力,参加一般性宗教活动,但本人能够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党的纪律,积极为党工作的党员,要对他们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帮助他们从思想上和行动上逐步摆脱宗教的束缚。对参加宗教活动的党员处理要做实事求是的具体分析:要看是否违背了党的大政方针和根本原则;要看是否用宗教谋取个人私利,影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要看其基本信仰是共产主义还是宗教;要看他能否完成党交给的任务;要看在突发事件发生时,是站在党和人民一边还是站在宗教一边;要看参加宗教活动的实际效果是否有利于凝聚群众、团结群众,发展生产力;要看参加宗教活动有没有影响党的形象和威信。

补充借鉴:

中国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

(1)对于经典作家的宗教观,要历史地去考察,不能完全套用

(2)将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我国的国情和教情相结合

(3)盲目人为地消灭宗教不可取

(4)有国际性视野

(5)坚持唯物辩证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中国宗教问题

如何处理好我国宗教问题:

(1)全面实施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2)依法管理宗教事务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抵御西方宗教渗透

(4)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5)坚持“四个维护”的原则处理宗教方面的矛盾

维护法律尊严、人民利益、民族团结、祖国统一

(6)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宗教

越南等社会主义国家处理宗教问题的经验教训:

越南:

政策

(1)建国统一后,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进行无神论宣传

(2)南北统一后,宽容但还偏左的宗教政策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的宗教围攻以美国为首的外国势力借机插手越南宗教。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苏联、东欧的解体进一步加剧了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种族冲突和宗教矛盾。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中,宗教和种族问题往往被看作是一个进攻的突破口。披着宗教外衣的西方基督教(新)组织,在少数民族地区宣传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思想,加强宗教渗透,扩大教会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宗教问题成为促进越南和平演变的重要工具。越南革新开放后,许多美国宗教组织开始在越南投资、建立教会办事处等,越南福音派宗教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关系愈加密切。这种关系使得美国可以假借民主之名、人权问题、宗教问题等对越南的民族宗教问题等说三道四,并在政治和经济领域进行干预。若干年来,美国的《国际宗教人权报告》一直把越南列为最受关注国家”,对越南宗教问题频频施压,使越南政府在处理国家宗教问题时,必须充分考量美国的态度,增加了其解决民族宗教问题的障碍和难度。

(4)1990年代至今的宗教政策与宗教立法

目前越南政教关系呈现以下特点:越南自近代以来就是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今天的社会主义越南,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为指导,这就决定了在社会生活中宗教的地位不可能超越政治,越南宗教发展受政治因素的重要制约。越南共产党和越南政府非常重视宗教问题,政府设有宗教委员会,制定了国家管理宗教活动的各项政策法规,旨在执行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保证群众的正当的宗教需求得到满足,粉碎反动宗教势力的反革命罪恶活动。越南政府设立国家级重大课

题,就有关越南宗教信仰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组织专家学者进行探讨和研究,特别是研究革新开放新时期下越南宗教的特点及其作用。越南政府允许开展宗教活动,允许出版宗教经文和印刷品,保护和修建宗教场所,鼓励宗教进行国际交往以及参加文化、教育和慈善事业。.

越南经验教训:

1、处理好政教关系是处理好宗教问题的关键

2、发展民族经济是处理好民族宗教问题的重要支点

3、处理好美和教关系是处理好宗教问题的重要问题

4、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管理

5、加强科学世界观教育和巩固核心价值观

6、用群众观点看待和处理宗教问题

社会主义国家总的经验教训:

1、正确认识宗教的本质愚与功能

2、正确处理宗教与社会主义的关系问题

3、正确处理宗教信仰与马克思主义信仰之间的关系

4、正确处理中国的政教关系问题

5、正确处理中美、中关系,防止西方宗教渗透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2adbdeb6bec0975f565e268.html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整理初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