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3名大学生救人牺牲带来的争论……(整理精校版)

发布时间:2014-12-05 07:58:4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扬子:3名大学生救人牺牲带来的争论……

素材汇编

1026 1944

24日,为救两名落水少年,湖北长江大学10多名手拉手扑进江中营救,两名少年获救,而3名大学生不幸被江水吞没,英勇献身(本报今日A12版)。



  这是一条令人倍感沉重的消息。三个青春灿烂的生命以一种高尚的方式瞬间离我们而去,三个家庭却又势必因此而承受巨大悲痛。在网上,许多网友都对这10多名大学生特别是英勇献身的3人致以了崇高的敬意。不过也有一些人,基于所谓的理性视野和实事求是精神,进行了一番值得与否的探究和思考。



  类似的例子不少。最为典型的莫过于上个世纪80年代,第四军医大学的一位名叫张华的大学生,为了救一名掏粪老农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社会上由此而引发了激烈的大辩论:一名大学生牺牲自己而救一名掏粪,值不值得?



  这或许是一个永远都难有共识性答案的问题,毕竟每个人的生长环境及知识结构和价值取向都存在差异,不同的人会持有不同的观点,同一个人在不同的语境中可能也会做出不同的判断。就笔者自身而言,觉得有几个方面值得抛砖引玉。



  生命至上原则近些年时常被人提及,且被许多人拿来作为自己文章或的一个基石。这一原则具有许多合理性和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同时,却也存在过于泛化的倾向和表现,甚至被完全等同于个人至上个体生命至上,或直接成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个人中心主义的堂皇变种。



  不可否认,对自己生命保持起码的尊重和敬畏,也是生命至上的一种具体表现,但生命至上在本质上绝非全部指向自我。湖北这10多名大学生结人梯救落水少年的举动,未尝不是生命至上的体现,只不过指向的是他人而已。事实上也正因为如此,让其额外获得了另一种更为灿烂的道德价值。也就是说,我们不能笼统地把生命至上原则作为讨论值不值得的逻辑前提,更不能把不值得结论简单地建立在自我生命至上的基础之上。



  此外,有人认为,生命至上原则下还应科学施救,这固然没错。但在落水生命稍纵即逝的突发事件和危急情况里,更加彰显的是人的本能和个体固有的道德底蕴,何况结人梯的施救方法并非毫无科学和理性含量。



  事后通过各种模型去分析、去演绎、去总结、去深思熟虑,诚然对未来的类似情况具有一定的指导价值乃至警示意义,但过多的理性审视与技术解构,或许只会模糊已发事件的本来面目,偏离整个事情在当下的关键点。毕竟在不可逆的时间之箭上,任何东西和任何场景都具有不可还原性,即使再努力,也无法完全复制,特别是在大自然一次性赐予的生命上。



  因而,即使值不值得不是一个伪问题,但在面对三个英勇献身的生命和三个残缺的家庭时,我们还是少些这方面的争论,多些触手可及的关爱与温暖。不然的话,恐怕既是对三个已逝生命的打扰,也是对两名获救少年的残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022aadc90029bd64793e2c66.html

《扬子:3名大学生救人牺牲带来的争论……(整理精校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