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观摩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听课心得体会评课集

发布时间:2018-08-14 12:33: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学语文观摩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听课心得体会评课集;

这次袁老师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让我们收益很大。老师在教学时抓住中华不振进行教学,让学生很明白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抓重点来学习,直奔重点,让学生找到从哪儿看出中华不振后进行品读文章,在品读时利用补充材料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中华不振,特别是对于材料的解读当孩子们看到妇人的可怜、巡警的可恶、洋人的可恨、路人的可悲时胸中充满愤怒,从而找到其根源------中华不振。这样的教学对学生学习有很大的帮助,让教学落到实处,很值得我们学习。

袁老师清新的教学思路,与学生的和谐互动留给人深刻的印象。课堂上,袁老师始终以学生为主体,真正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在这节课中,袁老师精心设计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而问题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问题的设计上,袁老师考虑周全,做到了少而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袁老师能紧扣文章内涵,提炼了一个贯穿整堂课的问题──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了中华不振?同学们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自主学习,在探究交流中很好地领悟了文章的内在思想。

这次袁老师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在教学时抓住中华不振,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接着又抓重点来学习,让学生找到从哪儿看出中华不振后进行品读文章,在品读时利用补充材料让学生深深体会到中华不振,让教学落到实处,很值得我们学习。

模范小学

袁老师《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学值得我们学习。在教学时他抓住中华不振来组织教学文章从哪儿看出中华不振?根据这个问题,他让学生们查阅资料,让学生在品读中思考,从而找出中华不振的原因,这让教学落到了实处。袁老师紧扣文章内涵,在探究交流中很好地领悟了文章的内在思想。

xx小学

周一有幸学习了袁老师的一节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收获不小。袁老师精心备课,教学重点突出,教学过程中抓住两个中华不振为之一振。整节课紧紧抓牢伯父说的中华不振这句话体会,包括为了帮助体会而加入的课外阅读,最后又通过为之一振让学生更进一步地感受小小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抱负。而这个又正是生字表中要求掌握的,检查预习情况时,学生已经根据字典意义项理解掌握了。所以我想说,袁老师备课精细、设计巧妙。

学习生字词时,方法多样,效果好,如字在字典里有两种解释,救济和振奋,让学生选择,降低理解难度且效率高。对于租界地这个词,由老师给出资料,只需要学生大概了解一下意义即可,不必过于深入,而且对后来的补充资料阅读也奠定了基础。可谓精心设计,环环相扣。

理解课文时,直击重点,毫不拖泥带水,抓住文中重点词句切入,一是伯父沉重地说中华不振啊!一句解决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校长的为之一振则展示周情感的转折点。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课语言平实,层次清晰。袁老师的课也是如此,不娇揉造作,不刻意雕琢,体现了扎实中见收效,朴实中见功夫。

首先,课堂的目标十分清晰,第一课时主要解决的问题是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他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整节课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阅读,引导学生思考从课文的哪些地方你读出了中华不振呢?在一旁写下自己的点滴体会。第二,理解词语的方法多样。有比较法,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解释;有朗读法,为什么你读铿锵有力一词时这么有力量;有赏析法,欺辱欺负哪一个词更好?……灵活的理解之法突出了中年段的教学特教学特点,也体现出了教师指导的艺术性。第三,合理的补充让文本更厚重了。将文中的一句话读成了一个个画面,用课外资料的补充丰富了学生对那段历史的了解,让学生与周恩来一样感同身受,激发了学生对中华不振这一现象的愤慨、悲痛,为体会周恩来的沉思作了铺垫。

谢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deec754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8d52d52.html

《小学语文观摩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听课心得体会评课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