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深圳备考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广东深圳备考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
备考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
考点扫描☆名师点拨
考查知识分析考点一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
考点二理解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考点三划分句子朗读节奏
考点四翻译、理解文言句子
考点五理解文章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考点六分析人物形象考点七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考点八对比分析,展迁移
课内课外文段各一个,对比阅读。试题特点分析
复习建议
背诵理解文言文经典篇目,掌握文言文答题方法技巧。
1.识记文言实词、虚词应注意结合有代表性的语句进行记忆,重点识记书上注释;还要善于联想,类记忆。
2.划分句子节奏注意规律,借助句式特点、虚词和常见语气词断句。
3.理解翻译文言句子要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注意增、删、调、留、换力争使译文完整、准确、得体。4.分析人物形象
可以通过具体事件;通过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通过侧面描写;通过议论性语句分析。
5.对比分析,拓展迁移要注意“异中求同,同中求异”。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和不同点。6.注意有课内向课外拓展,勤加练习。
考点剖析☆聚焦高频
考点:文言文阅读1:(2018深圳中考)文言文阅读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孙叔敖疾,将死,戒其子曰:“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楚越之间有寝之丘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荆人畏鬼,而越人信机。可长有者,其唯此也。”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孙叔敖之知,知以不利为利矣。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舜发于畎亩之中(_______2)困于心,衡于虑(_______3)王数封我矣(_______4)而子辞_______8.翻译句子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
9.问答题:写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是什么?结合甲文进行解释。【答案】
7.(1.发:起,指被任用(2.衡:通“横”梗塞、不顺(3.数:多次(4.辞:推辞,谢绝
8.1)这样来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2)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
9.接受肥沃的土地,一定会是兵家必争,没办法长期占有,而寝之丘是一块不吉利的土地,楚人和越人都很忌讳,所以能够长期占有,孙叔敖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懂得甲文中的居安思危的精神,不仅在位之时不倨傲,多次拒绝大王的封赏,在将死之时也告诫儿子只能接受

不吉利的土地。【解析】
7.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发”::起,指被任用。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辞”在现代汉语中也有“推辞”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所以”“动”“曾益”“以”“恶”等字词的翻译。
9.试题分析:比较阅读。要求结合甲文来解释乙文孙叔敖之子“请寝之丘”为封地的原因。属于文言文要点的提取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孙叔敖在将死之时也告诫儿子接受不吉利的土地。其原因是楚人和越人都很忌讳,所以这样他的儿子才能长期占有。而肥沃富饶的土地会招致战争。
【甲】翻译: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傅说从筑墙的劳作之中被起用,胶鬲从贩鱼卖盐中被起用,管夷吾被从狱官手里救出来并受到任用,孙叔敖从海滨隐居的地方被起用,里奚被从奴隶市场里赎买回来并被起用。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使他的每一行动都不如意,这样来激励他的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的能力。
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就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
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翻译:孙叔敖患了(重)病,临死的时候告诫他的儿子说:“大王多次赐给我土地,我都没有接受。如果我死了,大王就会赐给你土地,你一定不要接受肥沃富饶的土地。楚和越国之间有个寝丘,这个地方土地贫瘠,而且地名很不吉利。楚人長惧鬼,而越人迷信鬼神和灾祥。所以,能够长久占有的封地,恐怕只有这块土地了。”孙叔数死后,楚王果然

把肥美的土地赐给他的儿子,但是孙叔敖的儿子谢绝了,请求赐给寝丘,所以这块土地至今没有被他人占有。孙叔敖的智慧在于懂得不把世俗心目中的利益看作利益懂得把别人所厌恶的东西当作自己所喜爱的东西,这就是有智慧的人不同于世俗的人的原因。2:(2017深圳市中考)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甲】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选自《陋室铭》)
【乙】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选自《世说新语》)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
1)斯是陋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惟吾德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无案牍之劳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孔子云:何陋之有?

2)何可一日无此君!

9.刘禹锡居陋室不觉其陋,王子猷寄居不可无竹,两人所处的环境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他们的看法。【答案】
7.(1.斯:(2.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3.鸿儒:博学的人(4.牍:官府的公文。
8.1)孔子说:“这有什么简陋的呢?”

2)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
9.共同点:所居的屋宇都很简陋,但所居之人志向高远、品性高洁,故而陋室不陋,空房不空,因所住之人而显得幽静雅致。看法:与广厦华服等外物相比,更重要的是对高尚的情操与高洁的志趣的追求。【解析】
7.试题分析:本题文言文阅读,一篇选自八年级上册刘禹锡的《陋室铭》,篇幅短,主旨也很明确,表达作者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及高洁傲岸的节操,题中的词语释义都在课本的注释中给出,难度较低。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斯”:这。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关键。
8.试题分析:第一句句子翻译在课本的注释中给出,难度较低,第二句根据文章内容也不难作出翻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何”“君”等字的翻译。“何陋之有”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9.试题分析:《世说新语》故事的内涵只要抓住一个细节,即寄居不可无竹,而“竹”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中,向来被尊为君子的象征。代表这高洁的操行,那么文段的深刻含意就出来了。所以他们的共同点:所居的屋宇都很简陋,但所居之人高尚品质都“不陋”,空房因所住之人而显得幽静雅致。可以联想当前的生活实际谈看法,也就是两人品质的现实意义。3:(2016深圳市中考)文言文阅读。
【甲】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己,君谓计将安出?”
(节选自《隆中对》【乙】蜀赵云,字子龙,身长八尺,姿容雄伟。居刘备前锋,为曹公所围,乃大开门,

偃旗鼓。曹公引去,疑有伏兵。云于后射之,公军大骇,死者甚多。备明日自来,视昨日战处,曰:“子龙一身都是胆也。”
(选自《赵云别传》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时人莫之许许:(2由是先主遂诣诣:(3欲信大义于天下信:(4曹公引去去:8.把文申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2公军大骇,死者甚多。
9.结合甲、乙两文内容,回答问题。
(1从乙文中,你可以看出赵云的什么性格特点?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自己的朋友圈,却没有关系特别好的朋友。甲文中徐庶对诸葛亮的评价为我们维系朋友关系提供了怎样的启示?
【答案】:7.(l承认,同意(2拜访(3通“伸”,伸张(4离开8.(1然而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说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2曹操的军队受到大的惊吓,死的人有很多。9.(1胆大,多谋。
(2略。(从对待朋友要真诚、信任等角度回答即可【参考译文】
【乙】蜀国的赵云,字子龙,身高八尺,外貌雄健魁伟。任刘备军队的前锋,(有一次被曹操(的军队包围,(他)就大开城门,偃旗息鼓。曹操怀疑有伏兵就率领军队撤离。赵云在(曹操的军队后边射箭,曹操的军队受到大的惊吓,死的人有很多。刘备第二天来了,视察前一天的战场,说;“子龙一身都是胆啊。”

【总结】
解答文言文阅读题工夫放在平时,学习课内文言文时要扎实认真,重点实词虚词含义用法要熟记。古今异义字、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通假字要注意分类归纳识记,理解内容分析人物形象要注意答题方法技巧。课内外比较阅读,要注意两篇文章的异同点,要养成勤做练习的好习惯。
考点过关☆专项突破
1.2019深圳押题卷一)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7——10题)
(一)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二)登南昌滕王阁,赣大水西来注北,阁与水称,杰然大观。然不若武昌黄鹤楼。虽水与滕王来去不殊,而楼制工巧奇丽,立黄鹄矶上,且三面临水,又西对晴川楼、汉阳城为佳。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君山一发,洞庭万顷,水天一色,杳无际涯,非若滕王、黄鹤眼界可指,故其胜为最,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
(节选自王士性《广游志》)
(注)①杰:高大。②殊:差别。③眼界:视力所能看到的范围。7.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语①去国怀乡________②长烟一________③宠辱偕________④赣大水西来注北________
8.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9.语段(一)迁客骚人的“悲”从何而来?请简要分析。




10.语段(二)是怎样写岳阳楼的?它写岳阳楼的目的与语段(一)有什么不同?
【答案】7国都;全;一起;从西边8.浮动的光像跳动的金子,静静地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
9.迁客骚人的“心”是从不同的自然景物引发出的不同的感触,即“悲”与“喜”两种不同的心境。通过文中的“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登斯楼也,则有忧谗畏讥……”他们受自然风物好坏的影响,即“以物喜,以己悲”。与下文中的“古仁人之心”中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作对比。
10.语段(二)中运用对比手法,通过膝王阁,武昌黄鹤楼与岳阳楼对比,突出强调了岳阳楼“洞庭万顷水天一色、香无际涯”“岳阳更雄”的特点、语段(二)通过描绘,表达作者对岳阳楼的赞美之情。语段(一)通过迁客骚人的悲喜观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进行对比,突出下文“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凸现了文章的主旨。
【解析】10本题考查比较阅读的能力。“然不若武昌黄鹤楼”“总之有不如岳州岳阳楼”“三楼皆西向,岳阳更雄”可知,文段(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岳阳楼之雄壮。文段(一)写岳阳楼是为了引出迁客骚人的悲喜之情,并与古仁人的“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引出自己的政治抱负。文段(二)除了写岳阳楼,还写了膝王阁和黄鹤楼。写后两者,是为了与前者形成对比,从而突出岳阳楼的景色更加雄奇壮丽的特点。(二)【参考译文】:
登上南昌滕王阁,水自西边来注入洞庭湖,阁与水相互映衬,实在雄伟的景象。却不像武昌黄鹤楼。虽然水与滕王阁并没有什么区别,然而楼的工艺非常巧妙,三面临水,西面对着晴川楼和汉阳城。总之是不如岳阳楼。水天一色,宽阔无边,并不是滕王、黄鹤可以看到的景象。所以它的景色是最好的。三座楼都向西,岳阳楼更为雄奇。2.(2019深圳押题卷二)文言文阅读(710题)
【甲】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谚曰“艺多不养身”,谓不专也。吾掘井多而无泉可饮,不专之咎也。诸弟总须力图专业。如九弟志在习字,亦不必尽废他业。但每日习字工夫,断不可不提起精神,随时随事,皆可触悟。四弟、六弟,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若志在穷经,则须专守一经;志在作制义,则须专看一家文稿;志在作古文,则须专看一家文集。作各体诗亦然,作试帖亦然,万不可以兼营并鹜,兼营则必一无所能矣。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写信来,诸弟各有专守之业,务须写明。且须详问极言,长

篇累牍。使我读其手书,即可知其志向识见。凡专一业之人,必有心得,亦必有疑义。诸弟有心得,可以告我共赏之;有疑义,可以问我共析之。
——节选自《曾文正公全集》
(注释)①制义:明清时期科举考试的文字程式,又称制艺,即八股文。②古文:唐代时称秦汉之文为古文,即以文言写成的散体文。③试帖:唐以来科举考试中采用的-种诗歌体载。多用五言六韵,有一定的程式。
【乙】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诚子书》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亦不必尽废他业(________2)吾不知其心有专嗜否(________3)非宁静无以致远(________4)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
8.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C.凡专一业之人
9.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求业之精,别无他法,曰专而已矣。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10.这两篇文章都告诫了我们治学之道,【甲】文重在强调,【乙】文重在强调【答案】
7.(1)放弃、抛弃2)喜爱,爱好3)达到4)放纵8B
9.(1)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就是要“专一”研究罢了。2)不恬静寡欲就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10专一(日专而已矣)静心(夫学须静也)
【甲】译文:
B.可以告我共赏之D.诸弟各有专守之业

寻求学业之精深,没有别的办法,说的就是要“专一”研究罢了。常言道:“技能多并不能维持一个人的生计”,说的就是技艺要专的道理。我掘井很多却没有水可以喝,是不专的过失在起作用。各位弟弟无论如何都应当致力于专深一门学业。如九弟立志练书法,也不必完全抛弃其他方面。只是每天练习字帖之时,决不可不提精神,随时随事,均可接触体会。于四弟和六弟,我不知道你们心里究竟有专一门学业的爱好没有?如有志于探寻古代经典之学,就必须专守一经;如有志于作八股文,就必须专读一个人的文稿;如有志于作古文,就必须阅看一家的文集。作各种体裁的诗词也是如此,作应付科举考试中的试帖诗也是如此,千万不可以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心志不专,如果各门学问同时进行,则必定一无所成。
切嘱切嘱!千万千万!此后你们写信给我,对于各人专守之学业,务必详细写明。而且须向我详细询问到深处,文字多篇幅长也不要紧。以使我读了你们的信后,就可以知道你们的志向见识如何。凡是专攻一门学业的人,必定有所心得体会,也必定存在着需要解决的疑难问题。各位弟弟有什么心得体会,可以告诉我,让我与你们共同欣赏;有什么疑难问题,可以向我提出来,我们共同分析。【乙】译文:
君子的行为操守,从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以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学习。所以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无法使学习有所成就。放纵懒散就无法振奋精神,躁冒险就不能陶冶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而流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坐守着那穷困的居舍,其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3.2019·深圳龙岗联考)阅读下面文段,完成79题。
【甲】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愚公移山》)
【乙】陨石于宋五,是月六鹢退飞过宋都。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戊申朔,陨石于宋五。先陨而后石何也?陨而后石也。于宋四境之内曰“宋”。后数,散辞也。耳治也。“是月”者,决不日而月也。“六鹢退飞过宋都”,先数,聚辞也,目治也。子曰:石,无之物,鹢微有之物。石无知,故日之;鹢微有之物,故月之。君子之于物,无所苟而已。石、鹢且犹尽其辞,而况于人乎?故五石六鹢之辞不设,则王道不亢矣。民所聚曰都。(《五石六鹢》)

注释:鹢,读yì,鸟名。亢:高举也。7.解释下列加点的字。1)惩山北之塞2)始一反焉(3)十有六年春(4)无所苟而己(8.翻译句子。
1)以君之カ,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译文:
2)陨石于宋五,是月鹢退飞过宋都。译文:
9.问答题:甲乙两文都涉及到人与自然的关系,它们各告诉我们么道理?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想法?答:
【答案】
7.塞:阻塞反:同“返”,往返。
有:古同“又”,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苟且,马马虎虎
8.1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丘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关键词:曾,如……何)
2)有五颗陨石降落在宋国境内。这同一个月,鷁鸟退着飞过宋国的都城。(关键词:五,宋都)
9.甲文人定胜天,天遂人意。乙文天人感应,天呈异象,必是人间反常,社会失序。
对自然界的反常事件,奇异事件要有科学的认识,既不能迷信,也不能不信;不但要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尊重自然存在,遵守自然规律,建设和谐社会。4.2019深圳押题卷三)文言文阅读(710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⑴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

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
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左传》)
【乙】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与士卒分劳苦。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魏置相田文,吴起不悦,谓田文曰:“请与子论功,可乎?”田文曰:“可。起曰:“将三军,使士卒乐死,敌国不敢谋,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治百官,亲万民,实府库,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守西河而秦兵不敢东乡,韩赵宾从,子孰与起?”文曰:“不如子。”起曰:“⑵此三者,子皆出吾下,而位加吾上,何也?”文曰:“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起默然良久,曰:“属之子矣。”文曰:“此乃吾所以居子之上也。”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
(《吴起传》)
【注释】①乡:同“向”。②主少国疑:国君年轻,国人疑虑。③属:同“嘱”,委托。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或短语。
小惠未徧公与之乘..敌国不敢谋大臣未附..8.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12
9.【乙】文中“吴起乃自知弗如田文”的理由是什么?
10.选出下列对两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
A.【甲】文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其抗敌的责任感和爱国的热忱,以鲁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老到的军事素养。
B.【乙】文重点不在于刻画田文的治国功劳,而在于突出吴起的将帅才能与大局意识。C.【甲】文“战则请从”与乙文“韩赵宾从”的两个“从”意思相同。
D.【甲】【乙】两文都以叙述与描写为主,在对话描写中推进情节发展,表现人物个性。

【答案】
7.⑴没有遍及。⑵乘战车。⑶图谋。⑷没有赞同与依从。
8.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⑵这三方面您都不如我,可是您的职位却在我之上,是什么道理呢?9.“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都要靠田文去解决。10C
5.(2018·深圳市宝安区第二次调研)文言文阅读能力
【甲】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鶵(yuānchú,子知之乎?夫鹓鶵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鶵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庄子》
【乙】客有好佛者,每与人论道理①,必以其说驾之,欣欣然自以为有独得焉。郁离子②谓之曰:“昔者鲁人不能为酒,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鲁人求其方,弗得。有仕于中山者,主酒家,取其糟粕,以鲁酒渍之,谓人曰‘中山之酒也。’鲁人饮之,皆以为中山之酒也。一日,酒家之主者来,闻有酒,索而饮之,吐而笑曰:‘是余之糟粕也。’今子以佛夸耀,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刘基《窃糟》
【注释】①道理:这里指宋元道学、理学。②郁离子:原为刘基所著的书名,这里借为作者自称。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搜于国中(_____
(2唯中山之人善酿千日之酒(_____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2今子以佛夸耀,可也;恐真佛之笑子窃其糟也。
9.【甲】【乙】两文都用巧妙的比喻来表意。请你说说,【乙】文中的“糟粕”比喻什么?这个故事讽刺了什么样的人?

【答案】
7.(1)国都(2)擅长,善于
8.(1)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2)现在您可以用佛理向我炫耀;但恐怕真佛会笑您窃取了他的糟粕。
9.【乙】文中的“糟粕”比喻佛理中废弃无用的东西这个故事讽刺了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的人。【解析】
7.试题分析: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有古今异义词,如“国”:国都。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善”现代汉语中有“善于、擅长”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止”“练实”“醴泉”“子”“糟”等字词的翻译。
9.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乙】文中的“糟粕”比喻的是佛理中废弃无用的东西。这个故事讽刺了有了一知半解就自以为了不起而夸夸其谈的人。第二问要仔细分析郁离子所讲故事的意图。
【甲】译文:惠施在梁国做国相,庄子去看望他。有人告诉惠施说:“庄子(到梁国)来,是想取代你做宰相。”于是惠施非常害怕,在国都搜捕三天三夜。庄子前去见他,说:“南方有一种鸟,它的名字叫鹓鶵,你知道它吗?那鹓鶵从南海起飞飞到北海去,不是梧桐树不栖息,不是竹子的果实不吃,不是甜美的泉水不喝。在此时猫头鹰拾到(一只腐臭的老鼠,鹓鶵从它面前飞过,(猫头鹰仰头看着,发出‘喝!’的怒斥声。现在你也想用你的梁国来吓我吗?”
【乙】译文:有位喜好佛学的客人,每次和人谈论道理时,一定搬出佛学来压倒对方,得意洋洋认为自己有十分独到的见解。郁离子对那名客人说:「以前,鲁国人不会制酒,只有中山国的人擅于制千日之酒。鲁国人向他们请教方法,但无法获得。有个鲁国人到中山国当官,住宿在酒店,偷取店家的酒糟,回到鲁国,用鲁国的酒浸泡,然后对人说:「这是中山国的酒。」鲁国人喝了,也认为是中山国的酒。一日,那酒店的主人来访,听说有本国的酒,要来喝看看,才一入口就忍不住吐了出来,笑道:『这是用我家的酒糟泡出来的漕汁啊!』现在您是可以用所学的佛理向我炫耀;恐怕真佛会笑您不过是学到一些糟粕罢了。

6.2018·深圳市龙华区第二次调研)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选自《世说新语》
【乙】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无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者过门,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德行》
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太丘舍去(2下车引(3元方入门不顾(4又尝同席读书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有乘轩冕者过门,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
9.“如何交友”一直是一个热门话题,在【甲】文中,从元方的对答中,提醒我们交友时应做到哪两点?【乙】文中管宁与华歆割席断交,在交友方面给我们怎样的启示?【答案】
7.(1)舍:舍弃2)引:,牵拉3)顾:回头看4)尝:曾经8.(1)与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就离开了。
2)有个坐着华丽车辆带着官帽的人从门前经过,管宁还像原来一样读书,华歆却放下书出去观看。(轩:指有篷的车,也可译华丽的车,《公输》里有原句“舍其文轩”。冕:指中国古代帝王及地位在大夫以上的官员们戴的礼帽,我们现在也常说“冠冕”,所以“冕”就是官帽。这前半句也可以翻译为“有个坐着华丽车辆的官员从门前经过”。故:原来的,旧的。如《狼》里有原句“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9.【甲】文中提醒我们交友时要做到诚信、有礼。【乙】文从交朋友要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来谈启示即可。

【解析】
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顾”是“回头看”的意思。
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委”意思是“舍弃、放弃”的意思,“故”是“旧的、原来的”的意思。
9.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融入自己的阅读体验、阅读感受。仔细阅读两篇文章,通译全文,比表分析可知,甲文中提醒我们交友时要做到诚信、有礼;乙文提醒人们交朋友要与志同道合的人交往。从这两个角度来谈启示即可。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管宁、华欣在菜地锄菜,挖到了一片金子,管宁挥动锄头,与见到瓦砾石头没什么不同,华欣拿起看看又扔了。又有一次两人在一席读书,有人驾着马车从门前过,管宁仍然专心读书,华欣却出门看。管宁把草席割成两半,说:“你不是我的朋友。”7.(2018深圳南山区二模)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小题。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对曰"惠未,民从也"曰:"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情。"曰:"忠之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注释】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教化张:乐器上弦。修:设置。⑥饬:谨慎、恭敬。⑦使:任用。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小惠未徧,民弗从也。(3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4期年而有扈氏服。..
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固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9.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答案】
7.(1)参与2)通“遍”,遍及,普遍3)案件(4)满一年8.(1)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2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9(1政治上取信于民;2)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3)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和建议;(4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解析】
7.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本题需要注意的词语是:徧:通“遍”,遍及,普遍。
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我们在翻译的过程中,只要字字对译,不丢关键字,然后语句通顺,意思明确,就可以拿满分了。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切忌漏翻关键词语。重点词语:故:所以。胜:战胜。
点睛: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
9.本题考查学生从文中筛选有效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应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即挑选的范围和标准,其次要对原文语句进行加工概括,用凝练准确的语言来作答。可以概括为:政治上取信于民,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善于听从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想要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乙】译文:
夏后伯启和有扈在甘泽大战儿没有取得胜利。大臣们要求再战,夏后伯启说:“不可以,我的领地不小,我的人民不少,但是却作战不能取得胜利,这是(因为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的缘故。”于是坐卧时不用多重席子,吃饭时不吃几种菜肴,不弹琴瑟,不设钟鼓之娱,亲近亲属,敬爱长辈,尊敬贤人,任用能人。满一年有扈氏就归顺了。
所以想要战胜别人,就一定要先战胜自己。想要评定别人,一定要先评定自己。想要了解别人,一定要先了解自己。
8.(2018·深圳市多校初三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相委而去②下车引③强者绥之以德
④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①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
9.两篇选文中的元方表现出了什么共同的特质?请回答。

【答案】
7.(1)舍弃。(2)拉、牵拉。(3)安抚、平定。(4)效法
81您与我父亲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您正午不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失礼。(2)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
9.思维敏捷、能言善辩。年纪虽小悟理却深。能坦然与长辈讲道说理。【解析】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委”:舍弃;“引”:拉、牵拉。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居”现代汉语里有“居住”的意思。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期”“至”“则”“异”“周旋动静”等字词的翻译。
9.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概括文章人物形象特点的能力。两篇文章都是以语言描写为主,结合远方的语言和他人的衬托,从中可以看出陈元方识礼节,聪明,能言善辩,率真。9.2018深圳市福田区八校联考)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节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兵法·军争篇》)
7.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1)公将驰驰:_____________2)望其旗靡靡:_____________3)三军可夺气气:_____________4)朝气锐锐: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9.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答案】
7(1驱车(追赶(2倒下(3士气(4锐利(饱满
8(1他们的士气消失了而我军的士气正旺,所以战胜了齐军。(2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用兵方法。(意思对即可
9.第一问答案要点: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掌握士气,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第二问答案要点:1)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2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等。参考:我们在平时的生活和学习中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满腔的热情;遇到困难时,要善于分析,并多听听别人的意见,这样才能更好的克服困难。【解析】
7.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驰”是“驱车追赶”;“靡”是古今异义词,“倒下”的意思。
8.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彼(他们)、竭(衰竭)、盈(满)、克(战胜)”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击(攻击)、堂堂(整齐)、治(掌握)、者也(表判断)”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9.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第一问可结合语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和“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概括作答。第二问可结合学习和生活从“善于分析问题、随机应变、接纳建议”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参考译文:
【乙】对于敌方三军,可以挫伤其锐气,可使丧失其士气,对于敌方的将帅,可以动摇他的决心,可使其丧失斗志。所以,敌人早朝初至,其气必盛;陈兵至中午,则人力困倦而气亦怠惰;待至日暮,人心思归,其气益衰。所以善于用兵的人,敌之气锐则避之,趁其士

气衰竭时才发起猛攻。这就是正确运用士气的原则。用治理严整的我军来对付军政混乱的敌军,用我镇定平稳的军心来对付军心躁动的敌人。这是掌握并运用军心的方法。以我就近进入战场而待长途奔袭之敌;以我从容稳定对仓促疲劳之敌;以我饱食之师对饥饿之敌。这是懂得并利用治己之力以困敌人之力。不要去迎击旗帜整齐、部队统一的军队,不要去攻击阵容整肃、士气饱满的军队,这是懂得战场上的随机应变。10.(深圳市南山区2018届九年级四校联考)阅读【甲】【乙】两个文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节选自《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其
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何为中止?”对曰:“有所失复得。”其母引刀裂其织,以此诫之。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①诵:背诵。②方:正在。③辍然:突然中止的样子。辍,停止,废止。④喧:因分心而遗忘。7.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人恒过____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________(3)出则无敌国外患者(________..(4)其母引刀裂其织(________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2)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9.阅读【甲】【乙】两文,回答下列两问:1)两文在表达方式上有何不同?
2)乙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何独特之处?你从这个故事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答案】
7.(1)犯错误(2)通“横”,梗塞,不顺(3)势力、地位相等的国家4)拿起

8.(1)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9.(1)甲文以议论为主,乙文以记叙为主。(2)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启示: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解析】
7.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的意思。课外文言文的词语解释既要充分调动知识积累,回忆该词的常用义,还要结合上下文来判断。其中“衡”是通假字,通“横”,梗塞,不顺的意思。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其中“于”“在”的意思,“喧”通“谖”,忘记的意思。
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表达方式和主题思想的掌握能力。仔细阅读两篇文章,通译全文,理解文意,根据问题分析作答。表达方式上,甲文以说理为主,是议论的表达方式;乙文以讲故事为主,是记叙的表达方式。乙文中孟母用“断织”的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做事要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告诉人们,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持之以恒。
【甲】译文: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别人愤怒表现在脸色上,怨恨吐发在言语中,然后你就会知道。一个国家,如果在国内没有坚守法度的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的贤士,在国外没有与之匹敌的邻国和来自外国的祸患,常常会有覆灭的危险。这样,就知道忧愁患害足以使人生存,安逸享乐足以使人灭亡的道理了。
【乙】译文:孟子年少的时候,背诵诗文,他的母亲在一旁纺织。孟子突然停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再背。他的母亲知道他忘记了,叫住了他并问他说:“为什么要中间停下来了?”孟子回答说:“有些忘记了,又记起来。”孟子的母亲拿起刀子就割断她的织物用来警告孟子,说:“这些丝断了,能再继续织吗?”从此以后,孟子不会再遗忘了。11.(2018深圳中考模拟八)(一)文言文阅读
【甲】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选自《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④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节选自《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在今四川奉节县东北。②笃(dǔ):病重。③股肱(gōng):大腿,用以比喻辅佐之臣。④敕:告诫,嘱咐。
6.解释加点的词语。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2永安病笃3)事之如父7.翻译句子(4分)
1)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2)若嗣子可辅,辅之。
9.用“/”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标三处)
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10.【甲】文段中提出的建议是什么?用一句话概括【乙】文所叙写的故事。【答案】
7.1)确实,实在2)在3)侍奉
8.1)不应当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向您竭诚进谏的道路。关键词“妄自菲薄”“引喻失义”“塞”翻译准确,意思对即可。)
2)如果嗣子(他)可以辅佐的话,请辅佐他。(关键词”“若”“嗣子”“辅”翻译准确,意思对即可。)
9.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
10.广开言路(开张圣听);刘备临终托付诸葛亮辅佐刘禅。(白帝城托孤)意思对即可。12.(2018深圳中考模拟一)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第79题。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里之马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②而捐③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选自《战国策•燕策一》
注释:①涓人:宫中主管洒扫清洁的人。②安事死马:要死马做什么。③捐:白白费掉。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之不能尽其材2)执而临之
(3古之君人4)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以报君。8.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手?
9.《马说》与《千里之马》两文中“千里马”的命运截然不同,请简答它们的不同之处。【答案】
7.(1喂养;(2)马鞭子。3)听说;4)同“返”(返回
8.(1即使是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2死马尚且花五百金购买,何况活马呢?
9.《马说》中的“千里马”因为不能得到统治者的赏识、任用,最终不能“以千里称”。《千里之马》中的“千里马”因为君主渴求并能够采纳正确的建议,而得以脱颖而出。(思接近即可
13.(2018深圳市育才二中一模试卷)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完成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选自《孟子》)
【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陵②上犯禁,敢陵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选自《管子》)
【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②陵: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6.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①环而攻之而不胜:②亲戚畔之:③必先富民:④是以善为国者:7.翻译下面句子含义。①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②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8.【甲】【乙】两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了什么的重要性?【甲】【乙】两文分别从什么角度来论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答案】
6.环:围。畔:通“叛”,背叛。富:使……富裕。善:善于。
7(1能施行“仁政”的君主,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
(2所以说治理得好的国家通常是富裕的,而经常动乱的国家总是贫困。8.以民为本(或人的重要性)
【甲】从“施仁政”的角度,【乙】从“富民”的角度【解析】
6.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

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畔”通“叛”,背叛;“富”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富裕”的意思。
7.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1)句中的“得道者(施仁政)、寡(少)”几个词是赋分点;(2)句中的“故(所以)、治(治理)、乱(动乱)、贫(穷)”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
8.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语段内容的感知与理解,通过对句意的疏通来概括作答。两段选文都论述了治国之道,都强调以民为本,但甲文是从“施仁政”的角度,乙文是从富民的角度来论述的。参考译文:
【甲】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士兵的人心所向、内部团结.三里的内城,七里的外城,包围着攻打它却不能取胜。包围着攻打它,必定是得到了有利于作战的天气,这样却不能取胜,这是因为有利于作战的天气条件比不上有利于作战的地理形势.城墙不是不高,护城河不是不深,武器装备不是不精良,粮食不是不多,但守城者弃城而逃走,这是因为对作战有利的地理形势比不上作战中的人心所向、上下团结。所以说:使百姓定居下来,不能依靠疆域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威慑天下不能靠武器装备的强大.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人,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少。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兄弟骨肉都会背叛他。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人都归顺他。凭借天下人都归顺他的条件,攻打兄弟骨肉都背叛他的人,所以施行仁政的人要么不作战,作战就一定胜利。
【乙】大凡治国的道理,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人民富裕就容易治理,人民贫穷就难以治理.凭什么知道是这样的呢?人民富裕就安于乡居而爱惜家园,安乡爱家就尊敬皇上而畏惧刑罚,尊敬皇上、畏惧刑罚就容易治理了。人民贫穷就不安于乡居而轻视家园,不安于乡居而轻家就敢于对抗皇上违犯禁令,抗上犯禁就难以治理了。所以,治理得好的国家长久富裕,乱国必然是穷的。因此,善于主持国家的君主,一定要先使人民富裕起来,然后再加以治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b228585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d8.html

《广东深圳备考2019中考语文专题复习文言文阅读训练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