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受欢迎”的女护士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一个不受欢迎的女护士
作者:徐
来源:《视野》2004年第01
很多人赞美她是带来光明的天使,但是对另外一些人来说———这个26岁女孩的出现则提示着即将到来的死亡。
中国的职业劝捐工作是从这个素面朝天、表情顽皮的女孩开始的。很难想像,面对即将离世的病人,她如何开口。
1996年,陈淑莹从广州护校毕业,来到深圳市眼科医院。做护士的第六年,她参加了深圳狮子会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白内障复明手术医疗队,随队出行三次,在内蒙古和西藏参加了数百例手术。在这期间,她与深圳狮子会眼库执行主任姚晓明博士熟识起来,后者动员她开始角膜捐献的工作。
200358日,陈淑莹正式成为该会眼库惟一的专职工作人员。她的岗位,叫做劝捐。从那之后,她成了一个四处碰壁的人。在谩骂声中成长
记者:你是怎样正式成为职业的劝捐人员的?
陈淑莹:以前眼库没有专职劝捐人员,是姚晓明博士自己兼职做的。我最早也是听姚博士说这些事情,后来就越来越感兴趣,跟着他去跑。
去年从西藏回来以后,姚博士开始在护士中招收劝捐员。刚开始有不少人报名,后来说明了具体的职责和要求,很多人就退出了,最后剩下五六个人,经过公开投票确定是我。记者:这样的一个选择是不是彻底改变了你的生活?
陈淑莹:是啊,我现在工作就是到各个医院了解危重病人的情况,随时准备做病人家属的工作。如果他们同意,我们就要在病人去世后6小时内把角膜取下来。然后我要帮他们联系殡仪馆、办火化手续、参加追悼会、去红十字会办荣誉证书送到家里。每个病人去世我都要忙一个礼拜。
其实每次处理完病人的遗体,当天晚上我都睡不着——总想着帮他(穿衣服的场景,那些影像总在脑袋里晃。有一次半夜听见对面楼里有人在哭,我的第一反应是:是不是有人去世?我得赶过去看一下,顺便做点动员工作——简直有些神经质了。
记者:劝说病人的工作是不是有很大的随意性?毕竟每个人对这个事情的认识不同。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陈淑莹:每次接到医院的电话,我心里就开始打鼓:又要面对什么样的家属呢?怎么跟他说呢?晚上睡觉也在想:明天会怎么过呢?去哪家医院呢?会不会有收获呢?
很多东西不是你努力不努力所能决定的。比如上次有一个癌症病人已经昏迷了,医院打电话给我,说可能挺不过中午了,我马上赶去。我还什么都没说,他的妻子就啪啪地掉眼泪,说:定要救他回来。他根本不会死!”中午11点病人去世,她已经哭得快要晕倒了,后来要求一定要留全尸,不让人动她丈夫一根毫毛。我没成功,但我完全可以理解,人处在那种状态下,谁还有心情听你说?家属有过激反应,我都不会生他们的气——换了我也可能会这样,人之常情啊。
记者:这份工作是不是注定了别人对你的不欢迎?
陈淑莹:是啊,有一次我正给家属做工作,旁边病床的人竟然感叹:这个社会上怎么什么人都有,做这份工作的人也会有———这是什么世道呀!”有一次,我被病人家属推出门去,地一声把门关上,还说:我不希望再见到你!你给我马上走!”
有时候心情特别低落,人经常挨骂会没信心的。有段时间我心里压抑,怕跟人说话。我就跟姚博士说:我这个人可能特别笨,达不到你的要求。他训我:这么点困难你就坚持不下去?你的脸皮就是要被骂得厚起来,你就要在骂声中成长!记者:你的家里人是怎么看这件事情的?
陈淑莹:家里当初很反对我做这份工作,但我还是想去,慢慢跟他们讲道理,现在我爸我妈都愿意将来把角膜捐出来。我最感荣耀的就是把身边朋友都打动了,好多人让我拿捐献卡给他们填。
流泪最多的日子
记者:去年参加视觉第一中国行动,在内蒙古和西藏的经历是不是给你印象很深?陈淑莹:那算是到目前为止我最独特的人生体验,那些天是我流眼泪最多的一段日子。不光是我,像姚晓明博士这样40多岁的大男人也忍不住在哭。
对母子给我印象特别深。妈妈是双眼青光眼,已经贻误治疗时机,双眼都已经没有光感了。因为眼压高,一直眼睛疼、头疼。儿子30几岁了直打光棍,因为这个妈妈,没人肯嫁给他,他也不敢出去打工。当地残联跟我们说:这家最穷了,除了一张床、一床棉被,什么都没有。
她儿子每天来给我们下跪,求医生救他妈妈。但是当地连最基本的降眼压的药都买不到,我们努力跟他解释,但我当时特别后悔:为什么不带点药过去,起码可以帮她缓解一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88abf9a80eb6294dd886ce7.html

《一个“不受欢迎”的女护士.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