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解读

发布时间:2020-05-02 07:44: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党课材料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解读

通过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我对党的性质宗旨,党在新民主主义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主要历程等均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党的性质和宗旨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在1921年的成立不是偶然的,它是近代中国社会发展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成立了共产党,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革命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胜利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会议确定了党的名称、党的纲领。自成立以来,党的纲领经多次修改完善,目前党的总纲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

二、新民主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1921年-1949年)

(一)奋斗目标。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确定的新民主主义时期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即党的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是要“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阐明了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策略、任务和目标,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革命的动力是工人、农民和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也是革命的力量之一;革命的策略是组成各阶级的联合战线;革命的任务和目标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中国的统一;革命的前途是走向社会主义、共产主义。

(二)奋斗历程。新民主主义时期,我党经历了第一次国共合作、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实现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打赢了伟大的全民族抗日战争。1945年以后,我党与国民党开展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建立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开展了解放战争,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国性胜利,召开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三)共同纲领。纲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政权属于人民”,“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为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各级政权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统一的军队,即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公安部队”等。共同纲领成为中国人民的大宪章,在一个时期内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主要任务(1950年-1976年)

(一)奋斗历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相继实现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新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两个历史性转变。1949年至1952年,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巩固人民民主政权而斗争,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三反五反”运动,基本上完成土地制度改革和其他民主改革任务,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迅速恢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为向社会主义转变进而实现工业化准备了条件。1953年党提出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到1956年,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也出现了曲折,如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干扰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重大事件。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6月15日,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提出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并经1954年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正式决议: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政治制度。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宪法明确了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依靠国家机关和社会力量,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步消灭剥削制度,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宪法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使中国人民的基本人权在新中国第一次获得了宪法的保障,宪法确立了国家体制的格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即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国务院即中央人民政府,是最高权力机关的执行机关,是最高国家行政机关。

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主要任务(1979年-2012年)

(一)奋斗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党的十二大以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而载入史册。以这次会议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全面展开。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党的十三大以后,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化改革开放,经受住国内外政治风波的严峻考验,完成治理整顿的任务。历史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三步走”发展战略、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必由之路。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高度评价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全会认为,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对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全会指出:“只有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解放思想,努力研究新情况新事物新问题,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我们党才能顺利地实现工作中心的转变,才能正确解决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具体道路、方针、方法和措施”。全会提出了改革开放的任务。全会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全会强调,根据新的历史条件和实践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重大的经济措施,对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管理方法着手进行认真的改革,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同世界各国平等互利的经济合作。由此,中国开始了从“以阶段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从僵化半僵化到全面改革、从封闭半封闭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转变。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概括起来说,它的主要内容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实践证明,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坚持这条基本路线不动摇,是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根本保证。

(四)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并把邓小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创之作。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新的实践基础上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它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深刻揭示社会主义的本质,把对社会主义认识提高到新的科学水平。

(五)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内容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体目标。党的十六大同时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具体目标: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力争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社会主义民主更加完善,社会主义法制更加完备,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全民健身和医疗卫生体系;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失去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七)科学发展观。2004年,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

(八)党的十八大。201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会议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习近平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会议确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即: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党的十八大还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布局。在21世纪上半叶,中国共产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再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新的辉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737b5ce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ff94eaa.html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解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