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初稿

发布时间:2013-12-25 09:37: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市六小 黄山谷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学生能抓重点词句、发挥想象,揣摩人物内心世界,深入体会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展开想象、对比句子、情感渲染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并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帮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思想感情。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

阅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难点:

了解当时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具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温故知新导入:

课文写了那三件事?(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阅读质疑 自主探究

多媒体显示1

11)、周恩来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

2、潜心批读,自我探究

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或词语。

  明确:1)是在一次修身课上说的。

2)中华不振啊!(板书)

三、多元互动 合作探究

  1、小组合作学习自学课文:

⑴ 默读课文,思考你从哪里感受到中华不振的?

⑵ 把相关语句画出来。

⑶ 在学习小组里面交流。

2、研读课文:

⑴ 探究学习1~6段:分角色朗读,体会中华不振。

多媒体显示1

伯父指着一片繁华、热闹的地方,对他说:“没事可不要到那个地方去呀!”

 “为什么?”周恩来不解地问。

伯父对他说:“那是外国租界地,惹出麻烦来可就糟了,没处说理去!”

——我们从伯父的话语中读懂了中华不振

多媒体显示2

 “那又是为什么呢?”周恩来打破沙锅问到底。

 “为什么?中华不振啊!”伯父叹了口气,没有再说什么。

 师:抓住“打破沙锅问到底”体会周恩来对此事的关注,读出语气来该句子来。

不久,周恩来进了东关模范学校读书。他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

——我们又从周恩来一连串问题中读懂了中华不振

2)学习78段,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

多媒体显示3

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借。

——在中国人自己的地盘还要闯进来,说明这也是中华不振

多媒体显示4

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我们还从灯红酒绿、热闹非凡的租界里却看不见一个中国老百姓的影子中读懂了中华不振

多媒体显示5

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 通过哭诉着、得意扬扬的对比描写体会中华不振。

——从洋人欺侮中国人后趾高气扬的神情中感受到了中华不振。  

——从当时妇女的穿着“衣衫褴褛”体会中国当时的落后、人民生活的困难,体会中华不振。

反复朗读78自然段,读出同情,读出愤怒,读出无奈和懦弱。

多媒体显示6

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 通过“不但不…反而…”这组词语体会中国巡警仗势欺人、欺压百姓,对中国人的生命漠不关心,感受中华不振。

——体会这是在中国的地盘上,国人当时根本得不到最起码的公道,没有地方说理、没有地方申诉,感受中华不振。

多媒体显示7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从“紧握着”这个词语体会国人敢怒不敢言。只能把愤怒压抑在心中,想象他们当时是什么心情呢?

——从“只能”、“谁又敢怎么样呢?”看出在中国的土地上,中国人都没有能力去反抗,也不敢反抗,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以便感受中华不振。

多媒体显示8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都不敢怎么样,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通过对比句子体会反问句的语气更为强烈,进一步体会国人的无奈和懦弱进一步感受中华不振。

3)导读9—15段,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1)思考问题:从租界地回来以后周恩来他在想些什么呢? 中华不振的原因和立志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2)重点体会:

魏校长提问为什么而读书,同学们读书的理由或者是 为明理而读书 ;或者是 为做官而读书 或者为 为吃饭而读书····周恩来的回答是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又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3)观看视频深入感受中华不振,升华学生情感,并再次读“在外国的租借里,谁又敢怎么样呢?”

 四、训练检测 目标探究

 思考问题:

你从周恩来身上体会到了什么?

五、迁移应用 拓展探究

谈谈自己为什么而读书。

【板书设计】

   2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中华不振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5adfd3390c69ec3d5bb7543.html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初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