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卖炭翁》教案

发布时间:2020-06-24 22:19: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卖炭翁》教案

1、导入新课

在盛唐时代,曾涌现出李白、杜甫、白居易三位极富盛名的诗人,其中最接地气的当属白居易。他的诗语言通俗明了,连老婆婆都能听懂;他的诗反映民生疾苦。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欣赏他的《卖炭翁》。

2、教学过程

(一)师:我们常说文如其人,那你对诗人白居易了解多少呢? (生畅所欲言)

师:同学们搜集了这么多,真是一分辛苦一分收获,相信你已经在慢慢接近唐代诗人白居易了。现在老师将大家的信息进行了整合和补充。

(牵手作者) 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位,存诗将近三千首,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多媒体)

(2)了解背景

师:那作者当时是在一种怎样的形式下写下了这首诗?(请看大屏幕)

元和初年,正是宫市为害最深的时候。所以他有感而发写出了这首感人至深的《卖炭翁》

师:何为“宫市” ?

“宫”指皇宫,“市”是买的意思。自唐德宗贞元(785—805)末年起,宫中日用所需,不再经官府承办,由太监直接向民间“采购”,谓之“宫市”太监常率爪牙在长安东市、西市和热闹街坊,以低价强购货物,甚至不给分文,还勒索进奉的“门户钱”及“脚价钱”,百姓深受其害。韩愈《顺宗实录》一语道破:“名为宫市,其实夺之。”(多媒体)

(三)初读 入诗情

师:诗歌重点在读,从读中来理解诗歌,感悟诗情。接下来,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朗读诗歌。

(多媒体:初读 温馨提示:注意朗读的节奏,语气、语调,高低、快慢。)

生自由读 小组读 展示

师:哪位同学为大家展示一下你的风采?(抽生读)

(学生进行评价,评价完后再读)

师:这位同学声音洪亮 (字正腔圆 语速到位),但是缺乏感情(语调平平、语速过快)。下面让我们倾听名家诵读。(多媒体)

师:名家之所以读得好,是因为他们理解了诗歌,把握了诗人的情感。而要把握诗人的情感,首先要理解诗歌。

(四)译读 明诗意

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自主学习,有疑问的小组内合作完成,或者向老师请教。

(译读 有位卖炭的老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卖炭得到钱作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泥泞中休息。

 两个骑马的人轻快前来了,他们是谁?是穿黄衣服的太监和穿白衣服的差役。手里拿着公文,嘴里说是皇帝的命令,然后拉转车头,吆喝着赶牛往北面拉去。一车炭,一千多斤,宫市使者们硬是要赶走,老翁舍不得它,却也没有办法。宫市使者们将半匹红绡和一丈绫,朝牛头上一挂,当作炭的价钱。

1、解释下面词语

(被烟火熏的颜色) 卖炭钱(得到) 天寒 (希望)

文书 (拿) 叱牛(调转车头) (舍不得,又无可奈何。)

宫使(驱,赶。将,用在动词后,无意义。)

2、诗中刻画了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分别体现在哪些

句子上?

卖炭翁 ----- “可怜” 宫使 ----- “横”(霸道)

可怜: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宫使驱将惜不得

横:翩翩两骑来是谁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驱将”

(五)品读 明写法

师:是啊,对于如此可怜的卖炭翁和如此霸道的宫使,诗人又是如何将他们展现在读者面前的?

你能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赏一赏,读一读吗?

(多媒体) 示例:我感受最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它运用______描写方法,(或词语角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_____(人物)的_____________________(行为、心理等。)

(学生批注、思考、小组讨论 展示)

学生成果展示:

1、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明确:运用外貌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年岁已高、烧炭的艰辛,说明炭的来之不易。

师:“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老人如此艰辛烧炭,为的只是维持活下去的最低水准——“身上衣裳口中食”,即温饱而已。

2、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怨天寒。

明确:运用心理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人矛盾反常的心理,深刻地揭示了卖炭老人的悲惨处境。

师:老人是一种怎样的矛盾心理?

自己身上却“衣正单”,“衣单”总该盼天气暖和吧,可老人却“愿天寒”,希望天更冷些。因为老人知道:天暖,炭就贱了:天寒,炭价就会更高一些。为了炭价高一点,他宁愿自己受冻。

师:由此我们可以想到白居易的另两句诗,也写出了一种矛盾反常的心理。

它是《观刈麦》中的“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读的时候要声音缓一些,慢一些,才能读出矛盾的感情)

师:那老人的愿望是否得以实现呢?从哪些句可以看出?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碾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由于路途遥远,行路艰难,所以到“牛困人饥日已高”的时候,才到了“市南门外”,老人疲劳、饥饿交迫,只得坐下在泥中歇息。写出了运炭的艰辛

3、“困”、“饥”、“歇”三个字进一步形象地、准确地写出了运炭的艰辛。

4、翩翩两骑来是谁?

明确:运用神态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宫使轻快得意的姿态。

5、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明确:运用动作描写。(“把”、“称”、“叱”、“牵”。形象逼真地写出了他们蛮横无理的强盗行径。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惜不得”写出卖炭翁怎样的心理?

明确:写出了卖炭翁虽舍不得,却又无可奈何的心理。

师:烧炭难,运炭也难容易烧出一车炭、盼到一场大雪,此时占据他的全部心灵的,不是埋怨下面是冰、上面是一尺雪的道路多么难走,而是盘算着一车炭能卖多少钱,能换来多少衣和食,然而他的愿望随着那“叱牛”声,全都化为泡影!

千余斤的炭换回来的是什么呢?“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值。”

“ 半匹”“一丈”极言其少,与“千余斤”的炭形成强烈的反差。并且这些无用的绡、绫对卖炭翁来说,既不能充饥,又不能遮体。卖炭翁一年的辛苦就这样付诸东流。

师:“一车炭,千余斤”(物质之多)与“半匹红绡一丈绫”(价值少)形成对比。

师:除此之外,文中还有多处对比,试找出。

(1)卖炭翁烧炭(或送炭)的艰难与宫使抢炭的容易(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形成对比。

(2)卖炭翁的无可奈何(惜不得)与宫使的巧夺豪取、蛮横(驱将)形成对比。

(3)卖炭翁年老体衰、生活困苦、生活境遇(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与宫使的养尊处优、生活悠闲(翩翩 两骑、黄衣使者白衫儿)形成对比。

(4)“衣正单”与“愿天寒”形成对比。

师:通过这些对比,揭露了当时宫市掠夺的残酷。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对统治阶级的憎恨。

让我们带着对卖炭翁的同情和对宫使的憎恨再读这首诗。(多媒体)

(6)小练笔

卖炭翁很早就从终南山出发到长安城去卖炭,一路上,他会想些什么?(请写出卖炭翁的心理活动。)提示:快点把炭卖掉,天越冷炭就会越贵,心中充满希望

总结:真是一个可怜的人!面对烧炭的艰辛,他没有退缩;面对运炭的困苦,他毅然冒雪前行;然而面对宫使的掠夺,他心不甘却又无可奈何。这就是宫市制度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师:最后让我们带着感情,背诵这首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502619c961ea76e58fafab069dc5022abea460e.html

《《卖炭翁》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