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义务教育后职业教育发展困境与化解对策:一种人力分流的视角

发布时间:2019-08-07 14:15:24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农村义务教育后职业教育发展困境与化解对策:一种人力分流的视角
作者:李崇爱,向文洪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2年第42

        摘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是农村义务后教育人力资源分流的平衡器,可以缓解普通高中教育的压力,推动农村教育的改革,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农村义务教育后人力分流下中等职业教育要确定面向农村、建设农村的功能和目标,创新教学内容,建立发展五位一体互动的管理模式,优化教育资源才能办出特色,办出品牌。

        关键词:义务教育后;中等职业教育;人力分流

        中图分类号:G718.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12-0199-03

        农村义务教育后是指农村地区已经完成国家规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后的青少年,在我国其平均年龄大致在1516岁。义务教育后人力分流是指国家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与学生个人意愿及家庭条件,把完成了义务教育的青少年有计划、分层次、按比例地引导并配置到不同的渠道,其目的是使每个义务教育后的青少年获得最佳的学习环境,得到最佳的发展机会。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国家财力有限,教育能力整体较弱,义务教育后特别是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后优质教育资源依旧稀缺,实行农村义务教育后人力分流十分必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急需大量不同结构层次的具有一定文化素养和娴熟劳动技能的应用型人才,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显然难以满足这一要求。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能够培养农村青少年文化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缓解社会劳动力结构性矛盾。

        一、农村义务教育后人力分流现状不容乐观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有50.32%生活在农村,全国有95.1%的小学、87.3%的初中、71.5%的高中设置在县镇和农村。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使得农村城市二者经济包括教育呈非均衡发展,而中小学重点学校教育制度使得农村基础教育雪上加霜,农村学生义务教育后升入高中并顺利升入大学的渠道近年来越来越狭窄,农村青少年在义务教育后面临一次大的人力分流,而且这种分流正在日益异变为一种强制性分流。第一,这种人力资源分流更多的是以社会发展需要与现实安排为导向,具有社会性的特征。第二,这种人力资源分流以家长和社会为主导,以学生成绩和家庭条件而非学生的兴趣与能力为标准,具有替代性特征。第三,这种分流当下有四种渠道:升入普通高中、进入中等职业学校、在家务农、外出打工。据有关统计,2008年全国约2000万初中毕业生中约有825万能够升入普通高中,有560多万人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两者的比例接近6∶4。此外还有700万左右的初中生未接受任何培训进入社会。整体而言,近年来升入高中与进入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比例起伏不大,外出打工比例剧增在家务农比例剧减,呈明显非均衡化态势。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4416d3b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9fb3932.html

《农村义务教育后职业教育发展困境与化解对策:一种人力分流的视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