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桐城出土秦十九年上郡守逪戈考

发布时间:2012-02-29 18:21: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安徽桐城出土秦十九年上郡守逪戈考

劉釗

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

江小角

安徽大學歷史系

19965月,安徽省桐城市孔城鎮崗頭村一村民在蓋房時,發現一座戰國墓葬。經桐城市文物管理所專業人員發掘,清理出戰國有銘銅等文物數件。蒙桐城市文物管理所提供照片並指示為之考釋,故撰此小文,公佈此戈並向方家請教。

墓中所出戰國銅通長165釐米,欄高8釐米,戈援狹窄,中長胡三穿,有欄。內上下有刃,中有一圓形穿(見附圖一)。这是一件典型的秦国兵器。铜戈內上有刻款銘文三行共18字(摹本見附圖二):

十九年上郡守逪造,高工師竈,丞造,工隸臣渠。

戈铭的十九年當為秦昭王十九年。據陳平先生研究,凡秦昭王末年以前的秦戈均有一共同形制特點——中長胡三穿。這一點十九年上郡守逪戈與其相合。“高”為高奴之省,下引【7】號戈中的“高 字用法相同。據統計,戰國時秦兵器以上郡漆垣、高奴兩地所造最多。隸臣為秦漢時期刑徒專名,為服刑期一歲之刑徒名稱。這表明工匠的身份為刑徒。

董珊先生研究,可以據形制、監造者名字系聯及年代確定為秦昭王世的上郡守戈共有如下一些:

【1】 六年上郡守閒之造高奴工帀蕃鬼薪工臣(內正)·陽城·襄□(內背)·□□(胡正)·博望(胡背)。

【2】 七年上郡守閒造漆垣工師嬰工鬼薪帶·高奴·平周·平周。

【3】 十二年上郡守壽造漆垣工師乘工更長·洛都·洛都·□□廣衍。

【4】 十三年上郡守壽造漆垣工師乘工更長

【5】 十五年上郡守壽之造漆垣工師乘丞鬹冶工隸臣·中陽·西都。

【6】 □□年上郡守□造漆垣工師乘工更長·定陽。

【7】 廿四年上郡守造高工師竃丞申工隸臣渠·上(陽文)·徒

【8】 廿五年上郡守厝(?)造高奴工師竃丞申工鬼薪詘·上·武·郡庫·洛都。

【9】 廿五年上郡守周造高奴工帀竃丞申工隸臣□(內正面下層)·陽城(內正面上層加刻)·囟(?)…(內正面上層加刻)·上(內背面陽文鑄款)·□□·平周(內背)。

【10】 廿七年上守造漆工師豬丞恢工隸臣頹·□(邯?)丹。

本文公布的十九年上郡戈內上有一圓形穿,而上引【7】號戈在內上也有一不大的圓形穿,這一點兩者相同卻與眾不同。十九年戈“高奴”省为“高”,工师为“竈”,工匠為隸臣渠,這幾點也皆與上引【7】號戈相同。這充分說明了兩者年代的相近。這也證明將十九年戈定為昭王十九年是沒有問題的。这两件戈一出于安徽桐城,一出于安徽潛山,兩地相距不遠,很可能是一次軍事活動遺留下來的兵器。

十九年戈與上引【7】、【8】、【9】三戈的工師皆為“竈”,而這四件戈的紀年也正好距離最近,正說明互相可以系聯。

十九年戈记载的郡守逪与上引【8】號戈中的“厝(?)”很可能为同一个人。关于“逪”这个人,陈平先生认为就是见于《史记·秦本纪》中的秦国名将司马错。这是非常正确的。據《史記·秦本纪》,司馬錯歷仕秦惠王、秦武王、秦昭王三王。從秦昭王十六年至二十七年,司馬錯一直在與魏相鄰的上郡一帶任秦將,所以十九年戈加上上引【8】、【9】、【10】三戈,應分別是于秦昭王十九年、二十五年、二十七年司馬錯在上郡郡守任上時鑄造的兵器。

上引【8】號戈因“厝”字不是很清楚,還一時難以確定其郡守就是司馬錯。但從其工師為“竈”來看,顯然其年代與明確的司馬錯為郡守的戈應該很近。

上郡為秦之大郡,北防匈奴,東御六國,處于軍事前沿,所以鑄造兵器很多。擔任上郡郡守的人都是赫赫有名的大將。如據兵器銘文所示,像秦惠文王后元五年、六年曾任上郡守的樗里疾,秦昭王十二年、十五年曾任上郡守的向壽,秦昭王十九年、二十五年、二十七年曾任上郡守的司馬錯就是。

最后附帶說一下,本文介紹的秦昭王十九年戈與上引的戰國式秦戈,絕大多數都內上有刃。這種內上有刃的戈,其實應當是戟上的戈的部分,是與矛分離后的戟所余的戈。所以實際上這種戈應該稱為戟刃。仍舊稱為“戈”只是為了適應習慣。

附圖一

附圖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8ec2de29b89680203d8257f.html

《安徽桐城出土秦十九年上郡守逪戈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