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版生物必修一 3.1.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

发布时间:2019-01-25 04:22: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8-2019学年中图版生物必修一 3.1.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同步测试

唐宋或更早之前,针对经学”“律学”“算学书学各科目,其相应传授者称为博士,这与当今博士含义已经相去甚远。而对那些特别讲授武事或讲解经籍者,又称讲师教授助教均原为学官称谓。前者始于宋,乃宗学”“律学”“医学”“武学等科目的讲授者;而后者则于西晋武帝时代即已设立了,主要协助国子、博士培养生徒。助教在古代不仅要作入流的学问,其教书育人的职责也十分明晰。唐代国子学、太学等所设之助教一席,也是当朝打眼的学官。至明清两代,只设国子监(国子学)一科的助教,其身价不谓显赫,也称得上朝廷要员。至此,无论是博士”“讲师,还是教授”“助教,其今日教师应具有的基本概念都具有了。 一、单选题

观察内容的选择,我本着先静后动,由近及远的原则,有目的、有计划的先安排与幼儿生活接近的,能理解的观察内容。随机观察也是不可少的,是相当有趣的,如蜻蜓、蚯蚓、毛毛虫等,孩子一边观察,一边提问,兴趣很浓。我提供的观察对象,注意形象逼真,色彩鲜明,大小适中,引导幼儿多角度多层面地进行观察,保证每个幼儿看得到,看得清。看得清才能说得正确。在观察过程中指导。我注意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的观察方法,即按顺序观察和抓住事物的不同特征重点观察,观察与说话相结合,在观察中积累词汇,理解词汇,如一次我抓住时机,引导幼儿观察雷雨,雷雨前天空急剧变化,乌云密布,我问幼儿乌云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孩子说:乌云像大海的波浪。有的孩子说乌云跑得飞快。我加以肯定说这是乌云滚滚。当幼儿看到闪电时,我告诉他这叫电光闪闪。接着幼儿听到雷声惊叫起来,我抓住时机说:这就是雷声隆隆。一会儿下起了大雨,我问:雨下得怎样?”幼儿说大极了,我就舀一盆水往下一倒,作比较观察,让幼儿掌握倾盆大雨这个词。雨后,我又带幼儿观察晴朗的天空,朗诵自编的一首儿歌:蓝天高,白云飘,鸟儿飞,树儿摇,太阳公公咪咪笑。这样抓住特征见景生情,幼儿不仅印象深刻,对雷雨前后气象变化的词语学得快,记得牢,而且会应用。我还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导幼儿联想,让他们与以往学的词语、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在发展想象力中发展语言。如啄木鸟的嘴是长长的,尖尖的,硬硬的,像医生用的手术刀样,给大树开刀治病。通过联想,幼儿能够生动形象地描述观察对象。 1.下列有关物质跨膜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一般说来,教师概念之形成经历了十分漫长的历史。杨士勋(唐初学者,四门博士)《春秋谷梁传疏》曰:师者教人以不及,故谓师为师资也。这儿的师资,其实就是先秦而后历代对教师的别称之一。《韩非子》也有云:今有不才之子……师长教之弗为变师长当然也指教师。这儿的师资师长可称为教师概念的雏形,但仍说不上是名副其实的教师,因为教师必须要有明确的传授知识的对象和本身明确的职责。 A. 肝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和甘油                   B. 被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ATP
C. 在质壁分离的复原过程中,细胞液浓度逐渐降低     D. 胞吐过程体现了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专一性

2.将洋葱鳞片叶放在质量浓度为0.45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放在质量浓度为0.35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有胀大趋势;放在质量浓度为0.4 g/mL蔗糖溶液中,细胞几乎不发生什么变化,这表明(   

A. 洋葱表皮细胞已死亡                 B. 细胞膜不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
C. 蔗糖分子进入细胞,导致渗透平衡           D. 细胞液浓度与质量浓度为0.4 g/mL蔗糖溶液浓度相当

3.不能以跨膜运输方式进入细胞的物质是(    

A. 脂质分子                                B. K+                                C. 胃蛋白酶                                D. 苏氨酸

4.下列有关科学实验及方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都是物理模型
B. 用含32P的肉汤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可以获得DNA32P标记的T2噬菌体
C. 在基因工程中,通常需要用不同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运载体
D. 微生物培养过程中只有采用平板划线法才需要在操作结束后将平板倒置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

5.下列关于细胞的流动镶嵌模型说法正确的是(  )

A. 罗伯特森利用光学显微镜提出了亮﹣暗﹣亮的三明治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
B. 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质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C. 细胞膜上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D. 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容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大量的磷脂和少量的固醇

6.在一定的条件下,运用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原理,测试某种农作物新品种的细胞液浓度,以此种方法获得作物代谢情况的必要数据。在此项测试中,实验自变量是(   

A. 作物细胞质壁分离状态                                       B. 作物细胞液浓度
C. 制备的系列浓度检测液                                       D. 一定的环境温度或其他气候数据

7.将新鲜马铃薯切成5cm的长条(粗细相同),再将它们分别放在浓度不同的蔗糖溶液中,4h后测量每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以下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马铃薯细胞液的平均浓度约为25g·L-1
B.当溶液浓度为40g·L-1时,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
C.在溶液浓度为50g·L-1 细胞均因发生质壁分离过度而死亡
D.在溶液浓度为40g·L-160g·L-1的范围内,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

8.若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则明显影响其吸收的物质是( 

A. 氧气、甘油                 B. 脂肪酸、钾离子                 C. 葡萄糖、甘油                 D. 钾离子、氨基酸

9.人体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下面是将人体红细胞分别放在三种不同的液体环境中,如图为一段时间内的变化示意图,请分析该图说明的问题是(  )

A. 水分容易进出细胞                                       B. 无机盐离子容易进出细胞
C. 红细胞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D. 水分和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

10.浸入1mol/L KNO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会产生质壁分离和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在此过程中,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先后有(  )

A. 自由扩散、主动运输                                           B. 自由扩散、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C. 主动运输、自由扩散                                           D.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自由扩散

11.五个大小相同的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过多会导致死亡),数小时后,取出称重,重量变化如图所示.以下关于该实验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种A比马铃薯更耐干旱
B. 在甲溶液中加入适量的蔗糖酶,在最初一段时间,其中的马铃薯幼根细胞液浓度将减小
C. 物种A在与马铃薯根细胞液等渗的完全培养液中不能正常生长
D. 当马铃薯根细胞在乙蔗糖溶液中重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渗透作用依然进行

12.分析以下资料:①K+不能通过双分子层的人工膜;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菌素,与K+具有特异亲和力;在人工膜上加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通过膜,Na+仍不能通过膜.上述资料中正确解释K+能通过膜,Na+不能通过膜的是(  

A. K+的载体是缬氨霉素,Na+的载体不是缬氨霉素     B. K+能够与缬氨霉素反应,Na+不能
C. K+能可逆性地与缬氨霉素结合,Na+不能                D. K+以协助扩散方式通过膜,Na+不是

13.若用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会明显影响吸收的物质是(   )
氧气、甘油   ②脂肪酸、水    ③葡萄糖、氨基酸      ④钾离子、氨基酸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二、填空题

14.回答下列与细胞有关的实验问题.
按下面步骤进行质壁分离实验.
步骤一: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藓类小叶,盖上盖玻片.
步骤二:从盖玻片一侧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这样重复几次,使盖玻片下面的藓类小叶浸润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
步骤三:在显微镜下观察,结果如图所示.
图中AB处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伊红(植物细胞不吸收的红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B处颜色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15.如图为物质出入细胞膜的示意图,其中大写字母表示物质,小写字母表示物质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

1)图中大写字母分别表示:A________ B________ D________
2)在ae这五个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 ,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________ ,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________ 
3)细胞中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是________ 这种运输方式中载体蛋白与被转运物质结合后形状将发生改变,这种改变________(填需要不需要)能量.

三、解答题

16.如图甲表示由磷脂分子合成的人工膜的结构示意图,如图乙表示人的红细胞膜的结构示意图及葡萄糖和乳酸的跨膜运输情况,图丙中A1mg/mL的葡萄糖溶液,B1mg/mL的乳酸溶液,请据图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丙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_______

2)图乙中,葡萄糖和乳酸跨膜运输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写出两点)

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液面________(填高于低于等于)右侧液面;如果将图丙右侧溶液换成0.01mg/mL的葡萄糖溶液,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溶液浓度________右侧溶液浓度(填大于小于等于).

4)某些药物大分子不容易被细胞吸收,但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包裹后再注射则更容易进入细胞,此实例可说明细胞膜具有________性.

5)图甲示人工膜两侧的离子存在浓度差,离子不能通过该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即可从高浓度一侧通过该膜到达低浓度一侧,其他离子不能通过,则K+通过该膜的方式________,缬氨霉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

四、综合题

17.如图甲表示用完全培养液在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幼苗,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的浓度之比;图乙表示水稻根细胞对某矿质元素的吸收速率与氧分压的关系图。回答以下问题:
    c

1)培养液中氧气含量下降时,水稻对________(离子”)吸收量减少,图甲中所示数值会________(增大减小”)

2)图甲水稻培养液中Mg2+Ca2+会超过100%,原因是________

3)图乙中氧分压相对值为0时的离子吸收速率不为零,原因是根细胞可通过________获得离子运输所需能量,据图乙分析,AB段离子吸收速率随细胞内________(生理过程)的增强而加快,在图乙中的C点以后向培养液中通入充足氧气,离子的吸收速率也不会表现为M1曲线,主要限制因素是________ 

4)盐碱地中正常生长的植物,其根毛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________(大于”“小于等于”)土壤溶液的浓度。 

5)无土栽培时,常常会出现植株叶片枯死现象,原因是________;还会出现植株烂根现象,原因是________

18.将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放入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苔藓细胞的状态如图所示.

1)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________膜以及它们之间的细胞质,它相当于一层________膜.

2)此时,细胞所处状态称为________现象,说明新鲜的苔藓叶片细胞的________浓度比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浓度________ 细胞通过渗透作用________(吸水或失水),原生质层的________性比细胞壁大,导致出现此现象.

3)部位的颜色________的颜色是________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肝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通过自由扩散吸收甘油,A错误; B、被动运输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其中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也不消耗ATPB错误;
C、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吸水,导致细胞液浓度降低,C正确;
D、胞吐过程充分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与载体蛋白无关,D错误.
故选:C
【分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区别如下:

2.【答案】D

【解析】【分析】A.细胞液浓度相当于0.4g/mL蔗糖溶液,不符合题意。       
B.细胞膜允许水分子自由通过,不符合题意。 
C.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不符合题意。 
D.细胞液浓度与质量浓度为0.4 g/mL蔗糖溶液浓度相当,符合题意。 

3.【答案】C

【解析】【分析】胃蛋白酶在消化道中起作用。大分子物质通过胞吞和胞吐的方式进出细胞。
【点评】本题考查物质跨膜运输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

4.【答案】A

【解析】【解答】A、物理模型是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如细胞膜流动镶嵌模型“DNA双螺旋结构模型都是物理模型,A正确;
B、噬菌体中DNA可用32P标记,但因噬菌体为病毒,不能直接在培养基上培养,必须寄生在细胞内才能增殖.因此应先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该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使其带上32P的标记,B错误;
C、通常用同一种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处理目的基因和运载体,从而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C错误;
D、倒平板后,以及划线接种结束后,将平板倒置后放入培养箱中培养,有利于表面的水分更好的挥发和防止皿盖上的水珠落入培养基造成污染,D错误.
故选:A
【分析】1、由于T2噬菌体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所以用含32P的肉汤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不能获得DNA被标记的T2噬菌体.
2、基因工程的工具有:限制性核酸内切酶、DNA连接酶和运载体.需要限制酶来切割以获取目的基因,同时需要相同的限制酶切割运载体以获取与目的基因相同的黏性末端,再通过DNA连接酶连接目的基因和运载体.

5.【答案】C

【解析】【解答】ADavson Danielli提出的 蛋白质﹣﹣脂质﹣﹣蛋白质 的三明治模型.罗伯特森利用电子显微镜提出了暗﹣亮﹣暗的三层结构是一种静态模型,A错误;
B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和发红色荧光的染料将小鼠和人细胞膜上的蛋白子做标记的实验,证明了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B错误;
C、细胞膜上绝大多数的蛋白质和磷脂双分子层都具有一定的流动性,C正确;
D、欧文顿利用了化学上的相似相容原理解决了脂溶性物质为什么更容易进入细胞是因为细胞膜上具有脂质,不能确认具体的脂质成分,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生物学史和常识解答,记住著名生物学家的主要贡献和相关实验.

6.【答案】C

【解析】【分析】植物细胞质壁分离的实验可以测定植物细胞细胞液的浓度,在该实验中自变量是配置一系列等浓度递度的检测液,所以B正确。
【点评】:本题考查植物水分代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答案】D

【解析】【解答】当蔗糖溶液浓度为30 g·L-1时,马铃薯的长度不变,说明马铃薯细胞液的平均浓度约为30g·L-1 A不符合题意。当溶液浓度大于30g·L-1时,细胞开始发生质壁分离,B不符合题意。在溶液浓度为90g·L-1 细胞均因发生质壁分离过度而死亡,C不符合题意。在溶液浓度为40g·L-160g·L-1的范围内,细胞壁也有一定程度的收缩,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本题考查质壁分离的条件,要能够从曲线中看出细胞液的等渗溶液,在低浓度溶液中吸收膨胀,高浓度溶液中失水发生质壁分离.分析曲线图:当蔗糖溶液浓度为30g•L-1时,4小时后马铃薯切条的长度还是5cm,说明马铃薯细胞液的浓度为30g•L-1左右;当蔗糖溶液浓度小于30g•L-1时,马铃薯细胞会吸水膨胀;当蔗糖溶液浓度大于30g•L-1时,马铃薯细胞会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8.【答案】D

【解析】【解答】解:用呼吸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使呼吸作用减弱,释放能量减少,进而影响主动运输过程,而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钾离子、葡萄糖、氨基酸等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完成;对氧气、甘油、脂肪酸为自由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
故选:D
【分析】

9.【答案】D

【解析】【分析】将红细胞放在蒸馏水中,细胞会吸水胀破;将红细胞放在浓盐水中,细胞会失水皱缩;而将红细胞放在0.9%的生理盐水中,细胞能保持正常的形态。说明水分和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故选D

10.【答案】B

【解析】【解答】解:将洋葱表皮细胞放到一定浓度的硝酸钾溶液中,外界溶液的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会产生质壁分离;水分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然后硝酸根离子和钾离子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细胞,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植物细胞吸水,发生质壁分离自动复原的现象.
故选:B
【分析】1、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伸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液泡逐渐缩小,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逐渐分离开来,即发生了质壁分离.
2、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液泡逐渐变大,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即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

11.【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由图可知,马铃薯吸水能力要比物种A强,所以马铃薯更耐干旱,A错误;
B、在甲溶液中,马铃薯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则蔗糖酶将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使浓度增大,马铃薯将失水,浓度变大,B错误;
C、在甲溶液中,马铃薯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则甲溶液属于马铃薯的等渗溶液,物种A会失去水分,所以不能正常生长,C正确;
D、马铃薯根细胞在乙蔗糖溶液中细胞失水,但细胞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时,细胞有可能脱水死亡,D错误.
故选:C
【分析】据图分析,马铃薯幼根与物种A的幼根分别放入甲~戊五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重量不变,细胞吸水和失水处于动态平衡;总量减小,则外界溶液浓度高,细胞失水;总量增加,外界溶液浓度低,细胞吸水.马铃薯比物种A吸水能力强.

12.【答案】C

【解析】【解答】解:AB、由于在人工膜上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透过人工膜,Na+不能,说明缬氨霉素的作用类似于载体蛋白,AB错误; CK+可以透过人工膜,Na+不可以透过人工膜,说明缬氨霉素与离子的结合具有特异性,C正确;
D、本实验只能说明K+透过人工膜需要载体,没有说明是否需要消耗能量,因而不能确定运输的方式属于主动运输,D错误.
故选:C
【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①K+不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的人工膜,说明K+不能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细胞;缬氨霉素是一种脂溶性抗生素,说明能够与膜融为一体;在人工膜上加入少量缬氨霉素,K+可以透过人工膜,Na+不可以透过人工膜,说明缬氨霉素能够运载K+ 但不能够运载Na+

13.【答案】B

【解析】【分析】呼吸酶抑制剂抑制细胞呼吸,影响能量的产生。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氧气、甘油、脂肪酸、水的方式是自由扩散,吸收葡萄糖、氨基酸、钾离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主动运输消耗能量,所以呼吸酶抑制剂处理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影响葡萄糖、氨基酸、钾离子的运输。
【点评】需要学生熟悉课本知识。难度中等,理解主动运输的条件。

二、填空题

14.【答案】无色;绿色;红色;绿色

【解析】【解答】解:由于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壁具有全透性,发生质壁分离后,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的液体与细胞外液体相同,是0.3g/mL的蔗糖溶液,细胞质中的叶绿体上的色素不能进入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因此A处显无色,B处是绿色.
红红墨水是原生质层不能吸收的物质,因此如果上述实验步骤二中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的是加有红墨水的0.3g/mL的蔗糖溶液,则在显微镜下观察到A处是红色,B处是绿色.
故答案为:无色    绿色红色    绿色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实验中观察到的视野图,视野中细胞可能出于质壁分离状态,也可能出于质壁分离复原状态.由于细胞壁具有全透性,所以A处充满外界溶液,而B处为细胞质中的叶绿体,呈绿色.

15.【答案】 蛋白质       ;磷脂双分子层;糖类(糖蛋白);bcdba;主动运输 ;能量

【解析】【解答】解:(1)根据图示分析,图中大写字母分别表示;A蛋白质,B磷脂双分子层,D糖蛋白.
2 ae这五个过程中,代表被动转运的是图中编号bcd,可能代表氧气转运过程的是图中编号b,氧气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顺浓度梯度扩散、不需要载体、 不需要能量;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过程是图中编号a,碘进入人体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3)主动运输是细胞中最重要的吸收或排出物质的方式,这种运输方式中载体蛋白与被转运物质结合后形状将发生改变,这种改变需要能量.
【分析】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被动运输是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被动运输又分为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协助扩散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主动运输是物质进出细胞逆浓度梯度的扩散,需要载体、需要能量.

三、解答题

16.【答案】1)原生质层
2)前者顺浓度梯度运输,后者逆浓度梯度运输;前者不消耗能量,后者消耗能量
3)低于;大于
4)一定的流动性
5)协助扩散;蛋白质

【解析】【解答】解:(1)成熟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可作为半透膜.(2)从图乙可知葡萄糖进入细胞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乳酸进入细胞的方式为主动运输,二者都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不同点前者顺浓度梯度运输,后者逆浓度梯度运输、前者不消耗能量,后者消耗能量.(3)如果用图甲所示人工膜是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的,作为图丙中的半透膜,丙中A1mg/L的葡萄糖溶液,B1mg/L的乳酸溶液,则两侧的物质都不能穿过半透膜,A侧的浓度低于B侧,所以液面不再变化时A侧溶液水分进入B侧,则左侧液面低于右侧液面;如果将图丙右侧溶液换成0.01mg/mL的葡萄糖溶液,则液面不再变化时,左侧溶液浓度大于右侧溶液浓度.(4)人工膜包裹大分子后,容易进入细胞,说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5)由题意可知,人工脂质双层膜中不具有载体蛋白,若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缬氨霉素,钾离子可以从高浓度一侧到低浓度一侧,属于协助扩散过程,该过程中缬氨霉素作用为运输钾离子的载体. 【分析】据图分析,甲表示磷脂双分子层;乙图中葡萄糖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运输方向是高浓度运输到低浓度,需要载体,不需要能量,乳酸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和能量;图丙代表渗透作用的装置,水分的运输方向是低浓度运输到高浓度,由于两侧浓度相同,所以液面不发生变化;在图甲所示人工膜上贯穿上图乙的蛋白质,葡萄糖可通过膜结构,右侧浓度高,左侧液面下降.

四、综合

17.【答案】1)离子;增大
2)水稻吸收Mg2+Ca2+的相对量比吸收水的相对量少
3)无氧呼吸;有氧呼吸;载体的数量
4)大于
5)培养液浓度高,植株根细胞失水过度;培养液中缺氧,植株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中毒

【解析】【解答】解:(1)培养液中氧气含量下降时,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减少,则水稻对离子吸收量减少,图甲中所示数值会增大。(2)由于水稻吸收Mg2+Ca2+的相对量比吸收水的相对量少,所以甲水稻培养液中Mg2+Ca2+会超过100%。(3)氧气浓度为0,无氧呼吸产生少量的能量,则离子的运输速率较慢;随着氧气浓度增加,有氧呼吸的增强,离子的运输速率加快;而C点以后,由于载体的数量是有限的,通入充足氧气,物质运输速率也不变。(4)盐碱地中正常生长的植物,其根毛表皮细胞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土壤溶液的浓度,细胞吸水。(5)无土栽培时,若培养液浓度高,会导致植株根细胞失水过度,所以常常会出现植株叶片枯死现象;若培养液中缺氧,会导致植株根细胞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中毒,所以会出现植株烂根现象。
【分析】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的相关知识点,由图甲分析可知,不同植物对同种离子的需要量及同一植物对不同离子的需要量不同,因此植物对矿质元素是一种选择性吸收,而对水是无选择性吸收,所以植物体对水分和矿质元素的吸收是两种不同的跨膜运输方式.水稻吸收的SiO44+多,对Ca2+Mg2+吸收量少,而番茄吸收的Ca2+Mg2+较多,对SiO44+吸收量少.这体现了植物对无机盐离子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其原因在于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分析图乙,矿质元素进入细胞的方式是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协助和消耗能量;随着氧分压的增加,呼吸作用增强,ATP产生增多,矿质元素吸收速率也随之增加;氧分压到达一定浓度范围内,有氧呼吸速率已经达到最大值,就算增加氧的分压,也不会使呼吸加快,因而矿质元素的吸收速率也不会再增加,这里限制矿质元素吸收速率的主要原因载体的数目有限。

18.【答案】1)细胞膜、液泡;半透
2)质壁分离;细胞液;小;失水;伸缩性
3)红色;绿色

【解析】【解答】解:(1)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包括细胞膜、液泡膜以及它们之间的细胞质,它相当于一层半透膜.(2)此时,细胞所处状态称为质壁分离现象,说明新鲜的苔藓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比加有少量红墨水的质量浓度为0.3g/mL的蔗糖溶液浓度小,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性比细胞壁大,导致出现此现象.(3)根据题意分析已知图中是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细胞外液,原生质层.而本实验的细胞外液是含有少量红墨水的蔗糖溶液,由于细胞壁是全透性的,所以该细胞外液可以到达处,为红色;由于原生质层具有选择透过性,所以红色的细胞外液不能到达处,而是苔藓植物的原生质层,里面含有大量的叶绿体,所以该处为绿色.
故答案为:(1)细胞膜、液泡       半透(2)质壁分离    细胞液        失水   伸缩性(3红色     ②绿色
【分析】质壁分离利用了渗透作用原理,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两个条件:半透膜和浓度差,成熟的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产生浓度差.
质壁分离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内因:细胞壁的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
图中苔藓植物叶片处于质壁分离状态,是细胞壁与原生质层之间的细胞外液,是原生质层.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37f9d1d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8b.html

《中图版生物必修一 3.1.2细胞膜的物质运输功能 同步测试-精选文档.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