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建议

发布时间:2019-01-22 05:06: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厦门港海沧角美航道整治一期工程

海洋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

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所

二〇一四年



1. 项目概况

1.1. 项目建设地点及工程内容

厦门港的主要港区位于厦门湾的西海域,其中海沧港区位于厦门湾内九龙江口的北岸。随着海沧港区自东向西的发展和建设,集装箱干线港区已初具规模;远期规划人工岛的实施,将使海沧港区形成大型国际化、专业化的集装箱港区,同时也为东渡港区的搬迁转移创造条件。但随着港区不断向西推进,西部港区的淤积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影响港区泊位的正常运营,制约了港区的发展。因此,结合港区规划对海沧港区港池航道水域进行整治,维持相对稳定的深水水域,以满足港口生产运营的要求,确保船舶通航安全是十分必要。

本工程新建挡沙堤总长9315m,其中AB 段长2245m、顶高程5.0mBC段长1725m、顶高程5.0mCD 段长830m、顶高程4.0mDE 段长3965m、顶高程4.0mEF段长550m,顶高程3.0m项目施工期约18个月。工程总投资96360.53

1.2. 项目与规划、功能区划的相符性

根据《福建省海洋功能区划(2011-2020)》,本工程1.4km长的防沙堤位于海沧港口航运区内,其余工程位于厦门湾保留区内。

《厦门港总体规划(修编)》于20127月通过了省交通厅和省发改委联合组织召开的审查会,待批。海沧港区功能定位为以集装箱干线运输为主,发展保税、现代物流服务,并兼顾液体散货和干散货运输;嵩屿作业区的油品储运功能近期保留,中远期视城市发展需要,在条件成熟时进行功能转移。工程的建设能够适应地区经济发展、港口吞量增长和船舶大型化的需要;更好地发挥海沧港区的作用,带动临港产业发展;解决港区淤积问题,维持深水港区,确保通航安全。因此,本工程能够为改善厦门港海沧港区运输条件、优化投资环境,促进港口发展提供基础条件,工程的建设符合《厦门港总体规划》及《厦门港总体规划(修编)》

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本工程属于“第一类 鼓励类”“二十五 水运”“2沿海深水航道和内河高等级航道及通航建筑物建设”,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 环境质量现状的评价结论

福建海洋研究所于201341~2日(小潮期)和2013111516日(大潮期)在工程附近海域进行了二次采样调查。调查共布设水质调查站位27个、沉积物15个、生态15个,潮间带调查站位3条。

2.1. 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2013年春季

涨潮期:调查海域水质中pH值、石油类、铜、锌、铅、镉、砷、总铬含量均能满足海水水质二类标准。COD1#~3#站位出现超标,超标率为9.1%DO1#2#站位出现超标,超标率为6.1%;无机氮在29个水质样品中出现超标,超标率为87.8%;活性磷酸盐在17个水质样品中出现超标,超标率为51.5%;汞在19#站位的表层样品出现超标,超标率为3.0%

落潮期:调查海域水质中pH值、石油类、铜、锌、铅、镉、汞、砷、总铬含量均能满足海水水质二类标准。COD5个站位出现超标,超标率为15.2%DO3调查样品中出现超标,超标率为9.1%;无机氮在所有水质样品中出现超标,超标率为100%;活性磷酸盐在27个水质样品中出现超标,超标率为81.8%

22013年秋季

低潮期:调查海域水质中pH值、石油类、铜、锌、铅、镉、砷、总铬含量均能满足海水水质二类标准。COD4#站位出现超标,超标率为3.45%DO1#5#站位出现超标,超标率为17.24%;无机氮和磷酸盐在29个水质样品中全部超标,超标率为100%

高潮期:调查海域水质中pH值、石油类、铜、锌、铅、镉、汞、砷、总铬含量均能满足海水水质二类标准。COD1个站位出现超标,超标率为3.0%DO2调查样品中出现超标,超标率为6.1%;无机氮和磷酸盐在33个水质样品中全部出现超标,超标率为100%

2.2. 沉积物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各测站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碳、硫化物、石油类、汞、镉、砷、均能满足《海洋沉积物质量》中的第一类标准的要求,铜、锌、铅、铬在个别站位超出一类沉积物质量标准的要求,但均能满足二类沉积物质量标准的要求。

2.3.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调查与评价

1、浮游植物

20134月调查海域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54102种,硅藻的种类和数量占绝对优势,各站表层采水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44213/L,处于厦门附近海域浮游植物数量一般范围。各站表层采水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平均2.07;均匀度平均0.56

201311月调查海域共鉴定记录浮游植物548110种,硅藻的种类和数量占绝对优势,各站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为104.74×104/m3处于厦门附近海域浮游植物数量一般范围。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平均2.68;均匀度平均0.52

2、浮游动物

20134月监测共记录各类浮游动物44种,占优势的种类有小拟哲水蚤、长额象鼻溞、太平洋纺锤水蚤、拟长腹剑水蚤和蔓足类幼体。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104.50mg/m³,总个体密度平均值4450.37/m³,数量处于厦门湾本季节的正常范围,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平均值分别为2.640.63,海域环境处于轻度污染状态。

201311月监测共记录各类浮游动物53种,包括水母类9种,枝角类4种,桡足类30种,糠虾和毛颚类各2,轮虫、介形类、磷虾、十足类、多毛类和被囊类各1种,另外还有若干类阶段性浮游幼虫和鱼卵、仔鱼。占优势的种类有火腿许水蚤、厦门矮隆水蚤、中华异水蚤、强额拟哲水蚤、针刺拟哲水蚤。浮游动物平均生物量207.54mg/m³,总个体密度平均值6720.35/m³,数量处于厦门湾本季节的正常范围,浮游动物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平均值分别为2.600.62,海域环境处于轻度污染状态。

3、底栖生物

120134

调查海域底栖生物种类,潮间带出现936种,其中环节动物出现最多;潮下带出现772种,其中环节动物出现最多。

潮间带各测站出现的底栖生物种类在0~15种,平均为7种。各测站底栖生物生物量波动在0g/m231.91/m2,平均生物量为9.40g/m2。各站的密度范围为0/m2228/m2之间,平均值为81/m2

潮下带各测站出现的底栖生物种类在1~21种,平均为10种。各测站底栖生物生物量波动在0.01 g/m48.97 g/m2范围内,平均生物量为6.39 g/m2。各站的密度范围为5/m26620/m2之间,平均值为959/m2

从生态特征指数来看,潮间带多数测站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H)属于中等范围,丰富度d属于中等偏高范围,均匀度J属于较高的水平。潮间带底栖生物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287,属于轻度污染的潮间带区域,三条断面中以C3断面受人类扰动影响最为严重。潮下带绝大多数测站底栖生物均匀度指数属于中等偏高范围,丰富度属于中等偏高水平,多样性水平一般。底栖生物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043,总体属于轻度污染的海域。

2201311

调查海域底栖生物种类,潮间带出现725种,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类出现最多;潮下带出现659种,其中环节动物多毛类出现最多。各测站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2.97g/m2,各站的密度平均值为31/m2

潮下带各测站出现的底栖生物种类在2~23种,平均为9种。底栖生物平均生物量为57.96g/m2。各站的密度平均值为146/m2

从生态特征指数来看,潮间带多数测站底栖生物多样性指数(H)属于中等范围,丰富度d属于中等偏高范围,均匀度J属于较高的水平。潮间带底栖生物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031,属于轻度污染的潮间带区域,三条断面中以C3断面受人类扰动影响最为严重。潮下带绝大多数测站底栖生物均匀度指数属于较高范围,丰富度属于中等偏高水平,多样性属于中等范围。底栖生物平均多样性指数为2.731,总体属于轻度污染的海域。

2.4. 渔业资源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于20134月和11月在工程附近海域进行了渔业资源现状调查,共布设13个调查站位

1)根据20134月的调查鉴定结果,厦门海沧航道及邻近海域春季鱼卵、仔稚鱼种类共有21种,隶属15科,其中鱼卵14种,仔稚鱼9鱼卵和仔稚鱼的种类组成均以底层和近底层鱼类占多数。垂直拖网鱼卵以青鳞小沙丁鱼和黄姑鱼占优势,仔稚鱼以鰕虎鱼科种类占优势;水平拖网鱼卵以黄姑鱼和青鳞小沙丁鱼占绝对优势,仔稚鱼优势种不明显。垂直拖网采获的鱼卵以鲱科最多;仔稚鱼以鰕虎鱼科居多。垂直拖网鱼卵各站平均密度为0.48 ind/m3;仔稚鱼各站平均密度为0.25 ind/m3。水平拖网采获的鱼卵以石首鱼科和鲱科居多;鱼卵各站均有渔获,以Y11站最高,整个海区平均密度为107.7/网。水平拖网采获的仔稚鱼共5尾,整个海区平均密度为0.38/网。

根据201311月的调查鉴定结果,厦门海沧航道及邻近海域秋季垂直拖网采获的仔鱼1种,未采到鱼卵;水平采到的鱼卵4种,未采到仔稚鱼。秋季调查海域的鱼卵、仔稚鱼都较少,未有明显优势种。秋季垂直拖网仅在Y8站采到1尾大黄鱼仔鱼,密度为0.29 ind/m3,水平拖网采集的鱼卵以Y13站最高,为9/网。

2)经调查鉴定,20134月拖网定点调查作业渔获的游泳动物种类共有56种,其中鱼类占总种数的53.57%;虾类占19.64%;蟹类占17.86%;口足类占5.36%;头足类占3.57%鱼类有30种,隶属于92028属,其中硬骨鱼类有26种,占86.7%,软骨鱼类仅4种。鱼类区系组成,以其适温性看,该调查海区的鱼类以暖水性种类居优势,占70.0%;暖温性种类较少,占30.0%;从生态类型的分布看,底层鱼类种类数占大多数,占56.67%;其次为近底层鱼类,占33.33%;岩礁性鱼类占6.67%;中上层鱼类种类最少,仅占3.33%。从渔获重量组成来看,鱼类渔获比例最高,占总渔获物的61.04%;蟹类次之,占23.45%;再次为虾类,占7.92%,口足类第四,占5.06%,头足类最少,仅占2.53%。从渔获数量组成来看,以虾类最高,占总渔获物的34.50%;鱼类次之,占30.03%;蟹类占24.30%,口足类占9.22%,头足类最少,仅占1.96%

201311月拖网定点调查作业渔获的游泳动物种类共有54种,其中鱼类占总种数的46.30%;虾类占20.37%;蟹类占24.07%;口足类占5.56%;头足类占3.70%。从渔获重量来看,鱼类占总渔获物的50.51%;虾类占22.60%;蟹类占21.70%;头足类占2.91%;口足类占2.28%。从渔获数量来看,虾类最高,占总渔获物的63.46%;鱼类占18.23%;蟹类占12.46%;口足类占4.46%;头足类占1.38%

3)春季调查海区游泳动物的平均小时渔获重量为7.95kg/h,游泳动物的平均小时渔获尾数为330ind/h。秋季调查海区游泳动物的平均小时渔获重量为12.68kg/h,平均小时渔获尾数为600ind/h

42013年春季渔获物个体平均体重为24.0g,其中鱼类为48.9g,虾类为5.5g,蟹类为23.2g,口足类为13.2g,头足类为31.1g;秋季渔获物个体平均体重为21.1g。其中鱼类为58.5g,虾类为7.5g,蟹类为36.8g,口足类为13.2g,头足类为10.8g

52013年春季调查海域游泳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252.297kg/km2,平均资源密度为10491 ind/km2,海沧航道港区游泳生物的生物量和资源密度要低于偏外海海域。

2013年秋季调查海域游泳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402.489 kg∕km2,平均资源密度为19048 ind∕km2

3. 环境影响预测的评价结论

3.1. 对水动力环境的影响

工程实施后涨落急时刻,鸡屿岛与挡沙堤连线北侧的海沧港区和浒茂洲北侧水道内流速表现为减小,鸡屿岛与挡沙堤连线以南至海门岛水域、南门岛南侧水域以及挡沙堤与浒茂洲之间的通道流速表现为增大。其中,涨急时海沧港区流速减小0.1-0.8m/s,挡沙堤C-E段北侧的条形水域减幅较大;本工程南侧水域流速增大,其中挡沙堤C点至鸡屿岛南侧的水域流速增幅为0.1-0.6m/s,增幅最大为0.5-0.6m/s,位于C-E段南侧水域;挡沙堤拐点B外侧水域流速也表现为增大,增幅最大为0.5-0.6m/s。落急时海沧港区流速减小0.1-1m/s,挡沙堤C-E段北侧的条形水域减幅较大;本工程南侧水域流速增大,其中挡沙堤C点延至湾口连线南侧的水域流速增幅为0.1-0.8m/s,其中挡沙堤E点外侧增幅最大为0.7-0.8m/s,挡沙堤拐点B外侧水域流速也表现为增大,增幅最大可达1m/s

本工程的实施阻隔了归槽水流,导流效果明显,同时在潜堤拐角处也引起一定的挑流现象。

由工程建设引起的流速、流向变化分析可以看出,涨、落急时刻工程建设引起的流速变化趋势相同,影响范围基本位于工程所在的厦门湾海域,对湾外的其他水域没有明显影响。

3.2. 对水环境影响预测

综合考虑施工区的悬浮物影响范围,大于10mg/L浓度的悬浮物影响范围最大约为16.4km2,将会影响到九龙江口红树林海洋保护区和厦门珍稀海洋物种海洋保护区。由于防波堤紧邻厦门珍稀海洋物种海洋保护区,一旦施工高浓度悬浮物将会对其产生直接影响。施工期悬浮物还将影响到九龙江口红树林海洋保护区,最大影响浓度约20-30mg/L,影响范围约0.2km2,影响时间为施工期,随着工程施工的结束其影响也将消失。

3.2-1 作业区疏浚悬浮物影响分析 单位:km2

10100

mg/L

100150

mg/L

150

mg/L

合计

(≥10mg/L

对敏感目标的影响(≥10mg/L

作业点1

2.01

0.06

0.14

2.21

作业点2

0.46

0.02

0.01

0.49

作业点3

0.35

0.03

0.01

0.39

厦门珍稀海洋物种海洋保护区

区域包络

12.1

1.9

2.4

16.4

九龙江口红树林海洋保护区

3.2-1 施工区域悬浮物最大影响范围包络图

本工程的施工船舶包括起重船、基槽开挖淤泥船塑料插板船、运石船充灌袋装砂船等,船员生活污水发生量约为19.2m3/d,施工船舶油污水发生量约为4.8m3/d,均送海事部门认可的有资质的船舶服务公司接收处理,对水环境影响不大。

3.3. 对九龙江污水扩散能力的影响

工程建设后工程以北的海沧港区内COD浓度大幅降低,降幅可达10mg/L以上,位于防波堤内的西部区域,越往东减幅逐渐减小。本工程以南至海门岛以北的区域以及厦门湾湾口位置处COD浓度显著增加,增幅大于1mg/L,招银港区以东以及厦门岛以西的水道内COD浓度也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增幅多为0.1-1mg/L。由于厦门湾内及外侧区域生态环境较敏感,建议对九龙江上游水质进行处理后排海。

3.4. 海域生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本工程的建设将造成底栖生物总的损失量约为738t本项目产生悬浮物造成的鱼卵、仔鱼生态损失折算为商品鱼苗约为5.94×105尾,成体的损失量约为1.59t

3.5. 对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3.5.1. 工程建设对厦门珍稀海洋物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根据福建省野生动植物与湿地研究中心201311月编制的《厦门港海沧港区航道整治一期工程对自然保护区及湿地生物多样性影响评价报告书》,挡沙堤AB段距离中华白海豚较为经常出现的外围保护地带鸡屿海域5 km,距离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约有9 km,工程施工对中华白海豚外围保护地带影响较小,对中华白海豚自然保护区环境质量和生态功能不易造成明显影响;挡沙堤DE段距离鸡屿岛仅400 m,工程施工对中华白海豚外围保护地带影响较大。为安全起见,要求建设单位在施工期间在施工区下游1000 m处设白海豚了望点,一旦发现白海豚出现立采用声驱法将白海豚驱逐到1000 m以外。

项目评价区域所在的位置历史上人为活动比较频繁,鸟类的种类和数量较少,大部分是一些广泛分布的种类,在九龙江河口区域属于常见物种,且多数属于轻微或者中度受干扰的种类,由于周围的保护区保护得比较好,生境优越,这些鸟类的主要栖息地分布在保护区内。虽然在项目评价区域没有发现鸟类在此营巢繁殖,但鉴于噪音对鸟类营巢繁殖行为影响较大,为尽量减轻施工对项目评价区域周边鸟类繁殖的影响,建议合理选择施工期,高噪声施工作业尽可能少安排在春夏季节进行,并尽量少在鸟类晨昏觅食活动的时间作业。因此,施工期虽然对项目评价区域鸟类的觅食、活动将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减少了一些觅食、活动地域,但受影响的物种及其数量有限。项目评价区域附近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可以容纳其继续生存,有效缓解这些负面影响,其影响是可以接受的。

红树林植被是白鹭等鸟类主要栖息地,不得在繁殖期在占用红树林等湿地。选在每年12月至次年的2月份的时间段里,实施对红树林的作业,减少对蛋、幼鸟的影响和破坏,减少对鸟类种群数据造成明显影响;在施工作业前应人工驱赶破坏区域内的鸟类。

每年的4~6月份是鹭类的主要繁殖季节,建设单位要合理安作业时间,在这敏感时间,尽量避开进行高桥梁桩基等高噪音的施工作业,减少施工量,避免噪声对鸟类生活和繁殖的影响。因此,只要合理规定施工作业时间,项目建设对鸟类的繁殖影响比较小,是可以接受的。

3.5.2. 工程建设对龙海九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分析

项目建设区占用红树林面积约0.45 hm2,占项目区域红树林面积的0.17 %,减少了项目区域内红树林资源。拟采取就近恢复红树林植被的办法,待挡沙堤工程建设结束时对占用红树林带实行就近补种,新植本地红树林苗种。由于本工程施工期红树林植被破坏面积及其植株破坏数量较小,对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效能影响不大。施工中只要严格限制施工作业范围,尽量减小临时占用红树林带面积,并严格禁止强砍滥伐红树林植被,挡沙堤建设对湿地和红树林生态的影响可以接受。

施工期项目评价区域距最近保护区甘文片625 m。由于距离较远,对陆生野生动物、水生生物、植物、珍稀濒危动物等影响较小,因此施工期对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红树林沼泽和滨海盐沼、珍稀动物物种和其他物种的影响很小,是可接受的,不会对保护区的整体功能和完整性构成威胁。

在采取一定措施的情况下,项目建设对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和生物多样性影响是可以接受的,项目建设不会对保护区的基本功能和完整性构成威胁。

3.5.3. 工程建设对龙海九龙江河口湿地自然保护区影响分析

项目区距最近保护区甘文片625 m。主要保护对象为:河口湿地、红树林、水禽、鸟类等,由于本保护区甘文片与龙海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甘文片重叠,保护对象类似,因此项目建设对其影响与对龙海九龙江口红树林省级自然保护区影响一样,在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下,影响可接受的。

4. 环境事故影响评价

4.1. 预测结果

报告结合施工船舶发生溢油事故进行预测分析,计算中外溢物取船舶燃料油,油品外溢量取为250t预测情景包括静风、常风向以及不利风向,其中常风向取全年平均风速5.5m/s,不利风速取最大允许作业风速10m/s

涨潮期发生溢油事故时,油膜向西朝九龙江口方向漂移扩散,转潮后折回,随涨落潮流在厦门湾海域呈振荡性往复漂移扩散,约2小时到达九龙江口红树林海洋保护区,10小时到达海门岛旅游休闲娱乐区,11小时到达厦门珍稀海洋物种海洋保护区,23小时到达鼓浪屿旅游休闲娱乐区,28小时到达东屿湾旅游休闲娱乐区,34小时到达厦门岛东部海域旅游休闲娱乐区,主要影响范围为工程所在的厦门湾海域以及湾外的局部区域。常风向ESE向风作用下,油膜在涨潮初始漂移速度加快,1.5小时到达九龙江口红树林海洋保护区,48小时内油膜的影响范围基本在厦门湾海域内。

落潮期发生溢油事故时,油膜向东部外海方向漂移扩散,转潮后折回,随涨落潮流在厦门湾海域呈振荡性往复漂移扩散,2小时到达厦门珍稀海洋物种海洋保护区,3.5小时到达鼓浪屿旅游休闲娱乐区,10小时到达东屿湾旅游休闲娱乐区,12小时到达九龙江口红树林海洋保护区与海门岛旅游休闲娱乐区,14小时到达厦门岛东部海域旅游休闲娱乐区,影响范围主要为厦门湾以及湾外厦门岛周边海域。常风向ESE向风作用下,油膜约2.5小时到达厦门珍稀海洋物种海洋保护区,4小时到达鼓浪屿旅游休闲娱乐区,9小时到达东屿湾旅游休闲娱乐区,10.5小时到达九龙江口红树林海洋保护区,16小时到达海门岛旅游休闲娱乐区,影响范围基本为工程所在的厦门湾海域。

考虑油膜对敏感目标的最不利影响,选取落潮期WNW向风作为不利风向进行预测分析,风速取常年平均风速5m/s。预测结果表明,不利风况作用下,油膜在潮流和风的共同作用下漂移速度加快,影响范围加大。1.5小时到达厦门珍稀海洋物种海洋保护区,3小时到达鼓浪屿旅游休闲娱乐区,5小时到达厦门岛东部海域旅游休闲娱乐区,48小时后油膜的影响范围约为309.7km2



4.1-1 溢油事故分析表

潮时

风向

时间

h

扫海面积

km2

最大距离

km

对敏感目标的影响

涨潮

6

20

16

2小时到达九龙江口红树林海洋保护区,10小时到达海门岛旅游休闲娱乐区,11小时到达厦门珍稀海洋物种海洋保护区,23小时到达鼓浪屿旅游休闲娱乐区,28小时到达东屿湾旅游休闲娱乐区,34小时到达厦门岛东部海域旅游休闲娱乐区

6-24

78.7

-

24-48

127.8

-

ESE

6

19.5

17.3

1.5小时到达九龙江口红树林海洋保护区,10小时到达海门岛旅游休闲娱乐区,11小时到达厦门珍稀海洋物种海洋保护区,24小时到达鼓浪屿旅游休闲娱乐区

6-24

66.3

-

24-48

81.6

-

落潮

6

14.6

15.2

2小时到达厦门珍稀海洋物种海洋保护区,3.5小时到达鼓浪屿旅游休闲娱乐区,10小时到达东屿湾旅游休闲娱乐区,12小时到达九龙江口红树林海洋保护区与海门岛旅游休闲娱乐区,14小时到达厦门岛东部海域旅游休闲娱乐区

6-24

87.8

-

24-48

180.6

-

ESE

6

11.5

13.3

2.5小时到达厦门珍稀海洋物种海洋保护区,4小时到达鼓浪屿旅游休闲娱乐区,9小时到达东屿湾旅游休闲娱乐区,10.5小时到达九龙江口红树林海洋保护区,16小时到达海门岛旅游休闲娱乐区

6-24

75.9

-

24-48

98.3

-

WNW

6

19.2

19.7

1.5小时到达厦门珍稀海洋物种海洋保护区,3小时到达鼓浪屿旅游休闲娱乐区,5小时到达厦门岛东部海域旅游休闲娱乐区

6-24

79.6

-

24-48

309.7

-

4.2. 风险事故防范和应急措施

4.2.1. 溢油风险事故防范措施

1)本项工程施工船舶将会进出厦门港海沧港区船舶的航行造成一定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和施工船舶必须根据厦门港地区船舶动态,合理安排施工作业面,在有船舶通过时,提前采取避让的措施。

2)施工作业期间所有施工船舶须按照交通部信号管理规定显示信号。

3)施工作业船舶在施工期间应加强值班和了望,施工作业人员应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

4)施工作业船舶在发生紧急事件时,应立即采取必要的措施,同时向海上交管中心报告。

5厦门海事局海上交管中心在施工期间,加强对进出港船舶秩序的管理;

6)严禁施工作业单位擅自扩大施工作业安全区,严禁无关船舶进入施工作业水域,并提前、定时发布航行公告。

7施工船舶污染的控制措施

根据2007年交通运输部发布了《沿海海域船舶排污设备铅封管理规定》(交海发[2007]165号),施工船舶船舶产生的污水不得在海域内排放。

施工船舶需排放的污水经船舶业主向海事局申请批准后,由陆域接收后海事部门认可的有资质的船舶服务公司接收处理

船舶垃圾应严格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的要求,船舶垃圾应做好日常的收集、分类与储存工作,由陆域接收后海事部门认可的有资质的船舶服务公司接收处理

4.2.2. 溢油风险事故应急措施



4.2-1 船舶溢油事故风险应急对策和措施清单

序号

对策措施

备注

1

事故报告

当发生或发现海上污染事故或事故隐患时,应立即向海事和搜救主管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报告。报告内容包括:船舶的名称、国籍、呼号或者编号;船舶所有人、经营人或者管理人的名称、地址;发生事故的时间、地点以及相关气象和水文情况;事故原因或者事故原因的初步判断;船舶上污染物的种类、数量、装载位置等概况;污染程度;已经采取或者准备采取的污染控制、清除措施和污染控制情况以及救助要求等。

2

监视监测

确定事故发生的位置、性质和规模,现场取证调查、水面巡逻监视、空中遥感监视、环境污染监测。

3

围控清除

采取防止发生火灾爆炸的风险控制措施,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利用港区自备的应急设备对溢油进行围控,同时进行必要的清除作业,防止溢油扩散,听从海事部门指挥;协助船方对溢油船舶进行堵漏、倒舱、围控和拖带转移等应急行动。

4

溢油回收

对于回收上来的溢油,进行必要的岸上接收,并妥善处置。

5

事后处理

清洗应急器材及防护用品,人员也应彻底清洗;协助有关部门调查事故的事因;事故处理结束后,应进行总结,写出事故报告。

5.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建议

5.1. 施工期船舶污水措施

施工船舶在水域内定点作业。施工船舶油污水、船舶生活污水禁止向海域直接排放。

船舶油污水处理方案

施工船舶产生的含油污水应按海事部门的有关要求,禁止在施工海域排放,应由油污水接收船或靠岸后由油污水槽车接收,交海事局认可的有资质单位接收统一处理。

船舶生活污水处理方案

施工船舶需排放的污水经船舶业主向海事局申请批准后,委托海事局认可的有资质单位接收统一处理

③船舶垃圾处理方案

对于船舶垃圾应严格执行《船舶污染物排放标准》(GB3552-83)的要求,禁止在海域排放,应由垃圾接收船或靠泊后垃圾接收车定期给予回收运至岸上的陆域垃圾处理场接收处理。

5.2. 生态补偿措施

为了缓解和减轻工程对所在的海区生态环境水生生物的不利影响,建设单位应按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农业部令第20号,2009.3)的要求实施生态补偿工作。建议采用增殖放流的方式进行,配合当地海洋渔业部门对施工期水生生物进行恢复与补偿

6. 综合结论

厦门港海沧角美航道整治一期工程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工程建设有着突出的社会、经济效益,项目部分用海与海洋功能区划的定位存在一定出入部分位于保留区内),但项目性质属于港口交通建设项目,与功能区划中保留区的预留发展目标总体相符项目建设对区域海洋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可通过增殖放流等方式进行生态补偿。项目施工期作业可能对保护区内的保护物种产生一定的影响,须按照环评报告书的要求优化施工方案和时段,加强施工期环境监理和监测工作,做好保护区动物的观察和保护工作。在严格执行有关环保管理制度和本报告提出的各项污染防治措施的前提下,本工程的建设从海洋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是可行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1d10c44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bef1034.html

《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建议.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