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

发布时间:2012-12-18 16:45: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摘要:我国自建国以来,在农业方面已取得巨大进步,人民温饱问题已经得到彻底解决,但在很多细节方面与发达国家有着不小的差距,有值得的改进的地方。以下为我国在粮食流通方面存在的问题,了解国外先进技术,以及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粮食 流通 国外技术 解决方法

一.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现状

由于各级党委、政府对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高度重视,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经过粮食系统干部职工的不懈努力,粮食流通各项工作有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

一是粮食行政管理职能得到转变和加强。按照《粮食流通管理条例》的要求,紧紧抓住依法管粮这一关键,基本实现了从部门性管理到行业性管理、从经营性管理到行政性管理、从一般性行政管理到行政监督执法的三大根本性转变。

二是稳步推进粮食流通监督检查工作。健全了粮食流通监督检查体系,实现了职能、机构和人员三落实,举办了执法人员资格培训班,出台了配套规章制度,统一了执法文本,统一了着装与标识,争取了专项经费,在开展粮食行政执法试点的基础上,组织了重点执法。

三是严把粮食收购资格审查关。按照有关规定,对从事粮食收购的经营者的资金筹措能力、仓储设施、保管和质检能力等进行严格审查,规范了粮食收购市场秩序。

四是开始推行新的粮食统计制度。加强对新的粮食统计制度的宣传和培训,指导全社会粮食经营者建立经营台帐,实行定期报告制度,初步掌握了全社会粮食流通的基本情况。

    五是加大粮食宏观调控力度。进一步完善了各级粮食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进一步健全了地立储备粮体系,开展了对中央和地方储备粮代储企业的资格认证工作,加快进行地方储备粮管理立法,严格执行粮食经营者的库存量规定。

    六是强势推进国有粮食企业改革发展。在各方大力支持下,初步解决了困扰国有粮食企业多年的老人、老粮、老帐问题;加快粮食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企业的改革改组,实施了粮食购销企业与加工企业的联合重组,许多区县组建了粮油总公司,对于偏远、小型、销售量少的粮食企业实施了兼并、租赁、出售和关闭;实施了龙头带动战略,组建了重庆粮油集团,按照整合直属企业、吸收区县企业、吸纳外部资本三步走思路,不断做大做强;实施了两头延伸战略,建立了一批优质粮油基地,大力发展订单收购,加大粮油加工技改力度,开展粮油精深加工,实施粮油品牌战略,强化粮油市场营销,扩大了粮油市场份额;启动了批粮食现代物流设施项目的建设,为我市粮食经济的持续发展增添了后劲。

二.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美国的粮食物流业

   美国的粮食生产量和人均占有量均居世界首位,粮食出口量占世界粮食出口量的一半,库存占世界粮食库存的30%,是粮食生产和出口大国,粮食物流体系发达。

   1.粮食仓储。美国粮食总仓储能力约5000亿公斤,粮仓多为立筒库,便于机械化作业,粮食的储存几乎全为散装,仓库设有中央控制室,通过显示器了解粮食进出库、仓内粮温和水分情况。美国鼓励私人储粮,仓库多为私人公司或农场主所有,国家不经营仓储设施,联邦储粮数量很少。国家储备粮食常寄存于私人储粮机构,按储备量向农场主支付仓管费和低息贷款,当粮价上涨,国家要求农场主归还贷款,迫使农场主抛售粮食,市场作用显著。

   2.粮食运输。粮食运输实行散运,从农场筒仓到中转库主要用散粮专用卡车运输,单车载重25吨。从中转库到加工厂或终端库,主要靠铁路和驳船运输。铁路运输采用专用散粮车皮,车皮通过拍卖方式分配给粮商,每节车皮可载小麦100吨。35%的谷物由驳船运输,驳船单船载重量1500吨,由单船链成方阵,总载重量达7万吨。出口主要用5万吨级以上的集装箱船运输,工具专业,衔接顺畅。

   3.组织化程度高。美国粮食生产以家庭农场为主,农场规模在700—800公顷以上,粮食生产品种相对单一,质量均匀,品质稳定。美国的五大粮商(ADM、邦基、嘉吉、路易?达孚和安德森公司)是美国粮食物流的实施主体,其粮食贸易量占全国的80%以上,控制着国际谷物80%的市场份额。各大粮商都承担从粮食收购、仓储、运输、进出口到加工等各个物流环节的组织运作,实现了物流上下游、产销加的有效衔接。 ()加拿大的粮食物流业

  加拿大每年可生产5500万吨粮食,谷物出口量仅次于美国和欧盟。该国非常重视小麦的质量管理,四散化有百年历史,已形成完备的销售、储运及质量控制等粮食物流体系。

  1.粮食储存和管理。加拿大的粮食储存有散存、分隔储存、周转快的特点。粮食总仓容6000万吨。全国有11.8万个农场,每家农场都建有散粮筒仓。仓储设施由农场主和私营公司投资建设,基本都是立筒仓,便于机械化作业。加拿大70%以上的粮食用于出口,政府不储备粮食。其非常重视储粮技术研究,主要用物理及生态方法储粮,较少使用熏蒸剂,保证了粮食品质。粮库采用智能化管理,配备有完善的散装流通设施和计算机信息网络系统。

  2.粮食运输。加拿大的国内粮食运输主要依靠公路和铁路,汽车与火车粮食运输量比例是1:6;出口采用船舶和集装箱,目前有5%的粮食通过集装箱装运出口。农场向初级转运站运粮采用专用的散粮运输汽车,载重20吨,加个挂车可达40吨。向终端库运粮则是用铁路公司的车皮,每节车皮载重100吨,一趟火车专列的粮食运量达到1.6万吨,是我国专列运量的5倍多。粮食从收购、中转到储运的各个环节都采用散装方式,技术先进,设施配套,相互衔接,装卸设备完全实现标准化、专业化和自动化。

()澳大利亚的粮食物流业

  澳大利亚年产粮食4000万吨,80%的粮食用于出口,出口量占世界粮食贸易量的15%,位居世界第4位。全国有13万家农场,规模化程度高。澳大利亚重视粮食仓储和物流技术的研究,其储粮和流通技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1.发达的四散网络。澳大利亚从20世纪初就开始发展粮食四散技术,目前已形成了成熟发达的散装粮食运输系统。粮食流通配有散装铁路运输车皮和散装汽车等设施,港口建有粮食专用码头并配有散粮装卸系统,整个粮食运输系统几乎完全实行散装散运(99%的粮食是散运,只有不足1%的粮食是包装的),效率高,成本低。70%的粮食通过铁路专用车辆运输,剩余30%由公路运输。其粮食收购站和港口中转站按照粮食种植区域和粮食的流向设置,通过铁路、公路连接形成网络,便于流通。

   2.仓储体系。澳大利亚的粮食总仓容为4200万吨。仓库布局和结构合理,内有现代的通风降温系统和测温测湿装置,以及配套的机械化进出仓设备,这些装置通过电脑控制,管理人员可以根据计算机系统提供的粮情参数,按需决定是否通风降温,确保安全储粮。澳大利亚的粮食储存期不允许超过一年,使其储存的粮食品质得到保证。由于粮食生产远大于国内需求,澳大利亚没有建立国家粮食储备体系。

   3.市场化的改革方向。澳大利亚于1989年完全放开国内粮食市场,农场主可以储存、自由销售粮食。但澳大利亚拥有全面、严格的粮食抽样检测制度,农场主售粮要凭质量证书,粮库留有记录,以便有问题时清查。1997年又进行改革,将粮食物流设施私有化,目前形成三大粮食散装公司,其物流量占据了90%的市场份额。同时,政府放开了对铁路的管制,铁路、汽车运输价格完全由市场确定。

三.我国粮食物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仓储设施陈旧,布局不均

我国先后于1992年、1993年和1998年三次大规模地兴建粮食存储设施,基本解决了仓容不足的问题。但我国粮食仓库设施落后,有60%储粮条件较差,有80%是平房仓,不利于粮食存储大型机械化和自动化作业,影响粮食中转调运和流通效率。同时,库容在产区与销区间分布不均,销区粮食仓容不足,仓储设施主要在粮食产区,主产区的粮食向销区运送常受交通制约,应急能力不足。

()粮食运输方式落后,运输成本高

 包粮运输占总流通量的85%,散粮运输比例小,物流通道狭窄。包粮难以实现机械化作业,使得粮食的调、运、接、卸效率低,多次搬倒,工人劳动强度大,既增加了成本,又影响了流通速度,损耗大。粮食流通费用占销售总成本的35%左右,撒漏损-失占3%—5%。因运输和装卸方式落后,我国每年要损失近800万吨粮食。

() )铁路运输能力不足,粮食跨区流通不畅

  我国粮食主产区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黄淮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主销区主要为京、津、沪及东南沿海等省,粮食跨省流通主要靠铁路和铁水联运。但铁路运能不足,粮食的跨区调运尤其是北粮南运严重受限,主产区的储备粮不能及时运到销区,销区的粮食需求不能及时满足。同时影响到产区存储粮不能及时出库,又因库容有限不得不压低新粮收购价格,进而影响农民利益。铁路运输能力不足,粮食跨区流通不畅

()体制原因影响粮食物流

2004年以来,我国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市场,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和市场主体多元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有很大进步。但粮食企业数量多、规模小、功能单一、分散经营、市场主体地位薄弱且吞吐量散而小,难以实行大批量的散运和厂库联运。物流资源分属不同地区和部门,在粮食跨区域、跨部门流动和资源共享方面存在障碍。

()没有形成现代粮食物流的完整系统,仓库、运输工具和中转设置之间不能有效衔接

粮食散运设施主要集中于东北地区,但受东南沿海销区港口散粮接卸能力的限制,东北地区港口散粮作业设施不能有效利用,存在资源闲置现象。在重要的物流节点和主要港口散粮接卸、中转能力严重不足。此外,不同功能的粮库比例不协调,资源闲置与不足情况并存。

四.解决方法

()认识粮食物流业的重要性

   粮食物流涉及粮食生产布局、粮食储运、粮食加工等环节,科学组织粮食物流对农民增收、粮企增效及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近年我国的粮食供给并未减少,但粮价却屡次上涨,与粮食流通不畅关系密切。效率低下的粮食物流业已成为危害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问题,建立发展现代化的粮食物流业是我们面临的紧迫问题。

()明确战略重点

   我国的粮食物流通道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北粮南下即东北粮食向东南沿海输送的通道,另一个是黄淮海地区粮食向周边地区扩散的通道。东北地区的粮食散运设施已具基础,但陆路受铁路运力紧张、运输费用高、通道狭窄等因素制约,今后要鼓励和增加海上运输运量,加强码头设施建设。黄淮海地区是小麦主产区,该地区运输距离短,以后要大力发展散粮汽车运输,想办法降低公路运输成本。

()建设物流节点

   应加快在基础条件好的交通枢纽建设粮食物流节点。今后重点应在东北地区的哈尔滨、长春、大连建设玉米和稻谷物流节点,在黄淮海地区的郑州、诸城、邢台、宿迁建设小麦物流节点,在长江流域的南京、武汉、长沙、九江建设稻谷物流节点,在浙江、福建、上海一带建设粮食港口中转库及专用码头。

()改进技术装备,推广散粮运输

   研制通用散粮火车、散粮集装箱和散粮汽车,提高粮食物流技术装备水平,实现粮食仓储设施、运输工具、装卸机械、信息编码和品质检测的标准化和现代化。第一,在枢纽站点继续建设中转性质的现代仓储设施,粮库机械化、自动化,提高中转能力;第二,在粮食主要物流节点建设现代化的粮食发放和接收设施,提高装卸能力及自动化水平;第三,购置粮食专用运输工具,优化运输网络,使各种运输方式衔接配套,提高运输能力;第四,建设物流信息系统,建立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和信息网络,实现信息的快速收集和传递,节约成本,提高效率。

()发挥大企业在粮食物流中的作用

  企业是现代物流市场的主体。我国大型粮食企业物流功能不全,物流资源难以整合和系统发挥作用。今后在粮食物流项目的规划、粮食流通中一定要注重发挥大企业的作用,培育大型粮食物流企业集团,整合现有的粮食仓储、加工、运输设施等粮食供应链资源,实现规模运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f18c75f4700abb68a982fb92.html

《我国粮食流通领域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5.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