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画之境冷暖情怀 - 诗歌鉴赏色调分析

发布时间:2020-10-28 07:13: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诗画之境冷暖情怀——诗歌鉴赏色调分析-中学语文论文

诗画之境冷暖情怀——诗歌鉴赏色调分析

张 鹏

诗歌鉴赏是高考必考题型,在高考中所占分值在10分左右。它也是高考的一个难点,很多学生在做诗歌鉴赏题目时不知从何入手,答题时也无话可说。这是因为学生还没有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规律,加之训练得少,所以觉得解这一题型难度大,导致得分很低。

其实,诗歌鉴赏大体分为五个步骤:分析背景、分析题材、分析意象、分析手法、分析关键字词句。本文侧重说说如何分析题材。

题材大体可分为抒情诗和哲理诗。但是,最近几年的高考是以抒情诗居多。在我看来,抒情诗抒发的情感我们可以定义为积极的情感和消极的情感两类。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把积极的情感归类为暖色调,而消极的情感可以归类为冷色调,学生读完诗歌的第一感受就是要能够判断出这首诗歌属于冷色调还是暖色调。那么,诗歌怎么会与色调联系在一起呢?“色调”一词本属于绘画范畴,它不是指颜色的性质,而是对一幅绘画作品的整体颜色的概括评价,是指一幅作品色彩外观的基本倾向。通常可以从色相、明度、冷暖、纯度四个方面来进行判断。色调在冷暖方面分为暖色调与冷色调:红色、橙色、黄色——为暖色调。绿色、蓝色、黑色——为冷色调。缤纷的色彩构成了万紫千红的世界,作为反映客观世界的诗词,同样离不开色彩词的运用。王维既是诗人又是画家,他不仅能诗善画,而且还能把艺术中的诗与画巧妙融合,诗中时见画意,画中偶现诗情。苏轼曾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所谓“诗中有画”,是以诗为主体,吸取画的因素,融入诗境。“诗以情为主,而画以意为主。以情入景者,诗有境界;以意入画者,画乃超越,这都是诗人画家心灵之活动。情景遇合,于诗于画,其理一也”。王维常以画家的眼光摹色状物,在诗中采用了大量的色彩词,展现出独特的审美风格。

因此,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可以总体把握一下这首诗的冷暖色调。冷色调的诗歌抒发的是:伤感、惆怅、迷茫、凄凉等情感。暖色调的诗歌抒发的是:喜悦、欢乐、赞美、歌颂等情感。在这个基本框架下,我们就可以整体感知它的色调,使我们做题时不至于出现情感偏差,能够顺着这条主线正确答题。

王维的《新晴野望》:新晴原野旷,极目无氛垢。郭门临渡头,村树连溪口。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这是一首田园诗,描写初夏的乡村,雨后新晴,诗人眺望原野所见到的景色。诗的开头两句,总写新晴野望时的感受。中间四句具体写所见到的景色,随着目之所及,由远及近,又由近而远,有层次,有格局,有色彩,有亮度,意境清幽秀丽,俨然构成一幅天然绝妙的图画。这首诗基调明朗、健康,情感积极,属于暖色调诗歌,表现了作者爱自然、爱田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王昌龄的《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这是一首送别诗,读第一遍,可整体感知属于冷色调。前两句写在一个清秋的日子二人依依惜别,是“舟凉”更是“心凉”。后两句描写朋友远在异乡的惆怅心情,表达对友人的思念以及担忧之情。

柳中庸《听筝》:抽弦促柱听筝声,无限秦人悲怨声。似逐春风知柳态,如随啼鸟识花情。谁家独夜愁灯影?何处空楼思月明?更入几重离别恨,江南歧路洛阳城。众所周知,“筝”是一种拨弦乐器,发音凄苦,首联上句点出弹筝的特殊动作,下句渲染由听筝而引起的感时伤别、无限悲怨之情。颔联巧妙地把弦上发出的乐声转化为鲜明生动的形象,更加渲染了一片伤春惜别之情。颈联写世人的悲欢,更加真切感人。尾联意思是说,筝声本来就苦,更何况又掺入了“我”的重重离别之恨,岂不引起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整首诗基调愁苦凄凉,属于冷色调诗歌。学生在阅读第一遍时就可以在这个基调上进行赏析,不至于出现赏析方向偏离的现象。

总之,诗歌的情感是诗人所处特殊时刻的真切感受,这一抽象定义可以表现在具体的诗歌语言中,得以外化。我们可以把它当作一幅画作,这样更客观、直接。而画作的冷暖色调有助于我们理解赏析诗歌的情感,把握诗歌的色调,走入诗画之境,体味诗人的冷暖情怀。

作者单位:贵州安顺市第二高级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fe22481b5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e7.html

《诗画之境冷暖情怀 - 诗歌鉴赏色调分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