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分析)苏科版.doc-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 2015-2016 学年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a2+a2=a4 B 2a a=2 C.( a2 3=a5 D.( ab 2=a2b2 2.不等式 x 5 4x 1 的最大整数解是(
A.﹣ 2 B.﹣ 1 C 0 D 1

3.若 am=2 an =3,则 am+n的值为(

A 5 B 6 C 8 D 9

4.当 x= 6 y= 1 时, x2015y2016 的值为(




6

A 6 B.﹣ 6 C
1 D
1



6

6

5.若一个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是 135°,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 9
B 8
C 6
D 5 6.现有四根木棒,长度分别为 4cm 6cm 8cm10cm,从中任取三根木棒,能组成三角形
的个数为(

A 1 B 2 C 3 D 4
7.如图,在△ ABC中, D BC延长线上一点,∠ B=40°,∠ ACD=120°,则∠ A 等于( A60° B 70° C80° D90°
8.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所示,若∠
3=50°,则∠
1+ 2=
A90° B 100° C130° D180°
二、填空题(本题共有 8 小题,每空 3 分,共 24 分)
1















9.某种生物细胞的直径约为

0.00056 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______米.
10.方程 x+2y=7 的正整数解有 ______组.


11.如果 x+y= 1x y= 3,那么 x2 y2=______
12.已知方程组


ax by 4 ax by 0 的解为
x y 2 1 ,则 2a+3b 的值为 ______
13.如图所示是用一张长方形纸条折成的,如果∠ 1=100°,那么∠ 2=______
14.如图,已知 AB EF,∠ C=90°,则
α +β﹣γ =______°.
15.某班组织 20 名同学去春游,同时租用两种型号的车辆,一种车每辆有

8 个座位,另一
种车每辆有 4 个座位.要求租用的车辆不留空座,也不能超载.有

______种租车方案.
16.利用图形中面积的等量关系可以得到某些数学公式.


例如,根据图甲,我们可以得到两
______
数和的平方公式:( a+b 2=a2+2ab+b2.你根据图乙能得到的数学公式是
三、解答题(本题共有 9 小题,共 92 分)



17.( 1)计算:(﹣ 2 0+(﹣ 1 2016﹣( 1
2)解方程组


x y
8
3x y
12 18.先化简.再求值:(
a+b)( a b +a 2b a),其中 a=1.5 b=2
2



3( x 1 5x
4 19.解不等式组
x 1 2x 1
,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
3 20.分解因式:
1 a3 4ab2
2 x4 18x2y2+81y4
21.如图,将方格纸中的△ ABC向上平移 4 个单位长度,然后向右平移A1B1C1
1)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线段 AA1 BB1 的关系是 ______
3)如果每个方格的边长是 1,那么△ ABC的面积是 ______
22.填空并完成以下证明:
已知,如图,∠ 1=ACB,∠ 2= 3 FH AB H,求证: CD AB
证明: FHAB(已知)
∴∠ BHF=______
∵∠ 1= ACB(已知)
DE BC______
∴∠ 2=______.( ______
∵∠ 2= 3(已知)
∴∠ 3=______.( ______
CD FH______
∴∠ BDC=BHF=______.°( ______
CD AB
6 个单位长度,得到
3



































23.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

a b,都有 a?b=a a b +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
减法及乘法运算,比如:

2?5=2×( 25 +1=2×(﹣ 3 +1= 6+1= 5 1)求(﹣ 2 ?3 的值;

2)若 4?x 的值等于 13,求 x 的值.




24.在矩形 ABCD中,放入六个形状、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所标尺寸如图所示.试求图中阴 影部分的总面积(写出分步求解的简明过程)
25.( 1)如图①,把△ ABC纸片沿 DE折叠,使点

A 落在四边形 BCED的内部点 A′的位置,
试说明 2A= 1+2

2)如图②,若把△ ABC纸片沿 DE折叠, 使点 A 落在四边形 BCED的外部点 A′的位置, 此时 A 与∠ 1、∠ 2 之间的等量关系是 ______(无需说明理由);

3)如图③,若把四边形 ABCD沿 EF折叠,使点 AD 落在四边形 BCFE的内部点 A′、 D 位置,请你探索此时∠ A、∠ D、∠ 1 与∠ 2 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你发现的结论并说明理

由.



4





2015-2016 学年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七年级(下)期末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

8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24 分)

1.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A a2+a2=a4 B 2a a=2 C.( a2 3=a5 D.( ab 2=a2b2 【考点】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合并同类项.

【分析】 根据合并同类项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积的乘方,等于把积的每一


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即可得解.


【解答】 解: A a2+a2=2a2,故本选项错误; B 2a a=a,故本选项错误; C、( a2 3=a2×3=a6,故本选项错误;


D、( ab 2=a2b2,故本选项正确. 故选 D
【点评】 本题考查合并同类项、 幂的乘方和积的乘方, 熟练掌握运算性质和法则是解题的关键.


2.不等式 x 5 4x 1 的最大整数解是( A.﹣ 2 B.﹣ 1 C 0D 1 【考点】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





【分析】 先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在取值范围内可以找到最大整数解. 【解答】 解:不等式 x 5 4x 1 的解集为 x<﹣



所以其最大整数解是﹣

2
故选 A


【点评】 考查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整数解,

解答此题要先求出不等式的解集, 再确定最大整
数解.解不等式要用到不等式的性质:

1)不等式的两边加(或减)同一个数(或式子),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2)不等式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不变;



5



3)不等式的两边乘(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改变.
3.若 am=2 an =3,则 am+n的值为(
A 5
B 6
C 8
D 9 【考点】 同底数幂的乘法.
【分析】 am+n=am?an,根据同底数幂的乘法的运算法则求解即可.
m+n 【解答】 解: a =2?3 =6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同底数幂的乘法,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该知识点的运算法则.
4.当 x= 6 y= 1 时, x2015y2016 的值为(
6

A 6B.﹣ 6 C
1 D
1

6
6

【考点】 代数式求值.
【分析】 逆用积的乘方公式求解即可.
【解答】 解:原式 = xy 2015y =(﹣ 6× 2015× = 故选: D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求代数式的值,逆用积的乘方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5.若一个多边形每一个内角都是
135°,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A 9 B 8 C 6
D 5 【考点】 多边形内角与外角. 【分析】 已知每一个内角都等于
135°,就可以知道每个外角是 45 度,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是 360 度就可以求出多边形的边数.
6




























【解答】 解:多边形的边数是: n=360°÷( 180°﹣ 135°) =8


故这个多边形是八边形.

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通过本题要理解已知内角或外角求边数的方法.


6.(现有四根木棒,长度分别为 形的个数为(

4cm6cm 8cm 10cm,从中任取三根木棒,能组成三角
A 1 B 2 C 3 D 4 【考点】 三角形三边关系.
【分析】 取四根木棒中的任意三根, 共有 4 中取法, 然后依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将不合题意的方案舍去.

【解答】 解:共有 4 种方案:


①取 4cm6cm 8cm;由于 84 6 8+4,能构成三角形;

②取 4cm8cm 10cm;由于 10 4 8 10+4,能构成三角形;

③取 4cm6cm 10cm;由于 6=10 4,不能构成三角形,此种情况不成立;

④取 6cm8cm 10cm;由于 10 6 8 10+6,能构成三角形.

所以有 3 种方案符合要求.故选


C
【点评】 考查三角形的边时,要注意三角形形成的条件:


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
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当题目指代不明时, 一定要分情况讨论, 把符合条件的保留下来, 不符


合的舍去.


7.如图,在△ ABC中, D BC延长线上一点,∠ B=40°,∠ ACD=120°,则∠ A 等于(
A60° B 70° C80° D90° 【考点】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
【分析】 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知∠
ACD= A+ B,从而

求出∠ A 的度数.



7





【解答】 解:∵∠ ACD= A+B

∴∠ A= ACD﹣∠ B=120°﹣ 40°=80°.

故选: C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答的关键是沟通外角和内角的关系.


8.一个正方形和两个等边三角形的位置如图所示,若∠ 3=50°,则∠ 1+ 2=
A90° B 100° C130° D180°
【考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分析】 设围成的小三角形为△ ABC,分别用∠ 1、∠ 2、∠ 3 表示出△ ABC的三个内角,再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列式整理即可得解.

【解答】 解:如图,∠ BAC=180°﹣ 90°﹣∠ 1=90°﹣∠ 1 ABC=180°﹣ 60°﹣∠ 3=120°﹣∠ 3 ACB=180°﹣ 60°﹣∠ 2=120°﹣∠ 2



在△ ABC中,∠ BAC+ ABC+ACB=180°,

90°﹣∠ 1+120°﹣∠ 3+120°﹣∠ 2=180°, ∴∠ 1+2=150°﹣∠ 3

∵∠ 3=50°,

∴∠ 1+2=150°﹣ 50°=100°.故选: B



【点评】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用∠


1、∠ 2、∠ 3 表示出△ ABC的三个内角是解
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


8





二、填空题(本题共有 8 小题,每空 3 分,共 24 分)



9.某种生物细胞的直径约为 0.00056 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5.6 ×10 4 米.


【考点】 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

【分析】 绝对值小于 1 的正数也可以利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般形式为 的科学记数法不同的是其所使用的是负指数幂, 0 的个数所决定.


a× 10 n,与较大数
指数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








【解答】 解: 0.00056=5.6 ×10 4 故答案为: 5.6 × 10 4


【点评】 本题考查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一般形式为 为由原数左边起第一个不为零的数字前面的


a× 10 n,其中 1 |a| 10 n

0 的个数所决定.

10.方程 x+2y=7 的正整数解有 【考点】 二元一次方程的解.
3 组.
【分析】 采用列举法求得方程组的解即可.

【解答】 解:∵当 y=1 时, x=5,当 y=2 时, x=3,当 y=3 时, x=1

∴方程 x+2y=7 的正整数解有 3 组.

故答案为: 3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二元一次方程的解,列举法的应用是解题的关键.


11.如果 x+y= 1x y= 3,那么 x2 y2= 3 【考点】 平方差公式.

【分析】 利用平方差公式,对 x2 y2 分解因式,然后,再把 x+y= 1xy= 3 代入,即可


解答.


【解答】 解:根据平方差公式得,


x2y2= x+y )( x y), x+y= 1 x y= 3 代入得,原式 =(﹣ 1)×(﹣ 3),

=3

故答案为 3


9





【点评】 本题考查了平方差公式,熟练掌握平方差公式是解题的关键.公式:(

a+b)( a b =a2 b2



12.已知方程组

ax by 4 ax by 0 的解为
x y 2 1 ,则 2a+3b 的值为 4
【考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分析】


代入方程组可得到关于 a b 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可求得 a b 的值,可求
得答案.


【解答】 解:∵方程组


的解为



,解得
2a+3b=2× 1+3×(﹣ 2 =2 6= 4

故答案为:﹣ 4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掌握方程组的解满足方程组中的每一个方程是解
题的关键.


13.如图所示是用一张长方形纸条折成的,如果∠ 1=100°,那么∠ 2= 50°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 由于长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 1=100°由此可以得到∠


3 的度数,再由折叠的性
质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 解:∵长方形的对边是平行的,∠ 1=100°,


∴∠ 3=180°﹣∠ 1=180°﹣ 100°=80°,

22=180°﹣ 80°=100°,


∴∠ 2=50°.

故答案为: 50°.


10





【点评】 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熟知图形折叠的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4.如图,已知 AB EF,∠ C=90°,则 α +β﹣γ= 90 °.
【考点】 平行线的性质.
【分析】 分别过 C D AB的平行线 CM DN,再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可得到 α、β、γ 之间的关系.


【解答】 解:

如图,分别过 C D AB 的平行线 CM DN

AB EF

AB CMDN EF

∵∠ BCM=α,∠ MCD= NDC,∠ NDE=γ,

∴∠ NDC=β﹣γ,

∴∠ BCD=α +β﹣γ,

∵∠ BCD=90°,

∴α +β﹣γ =90°,

故答案为: 9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性质, 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即①两直线
平行 ? 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


? 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 ? 同旁内角互补.
11





























【解答】

15.某班组织 20 名同学去春游,同时租用两种型号的车辆,一种车每辆有
8 个座位,另一
种车每辆有 4 个座位.要求租用的车辆不留空座,也不能超载.有
2 种租车方案.
【考点】 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 设租用每辆 8 个座位的车 x 辆,每辆有 4 个座位的车
y 辆,根据车座位数等于学生
的人数列出二元一次方程,再根据
x y 都是正整数求解即可.
【解答】 解:设租用每辆 8 个座位的车 x 辆,每辆有 4 个座位的车 y 辆,
根据题意得, 8x+4y=20
整理得, 2x+y=5
x y 都是正整数, x=1 时, y=3
x=2 时, y=1
x=3 时, y= 1(不符合题意,舍去), 所以,共有 2 种租车方案.
故答案为: 2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在于车辆数是正整数.
16.利用图形中面积的等量关系可以得到某些数学公式.
例如,根据图甲,我们可以得到两
数和的平方公式:( a+b 2=a2+2ab+b2.你根据图乙能得到的数学公式是
a b 2=a2
2ab+b2
【考点】 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 【分析】 观察图形可得从整体来看(
a b 2 等于大正方形(边长为 a)的面积减两个边长
分别为 a b 的图形面积,其中最小部分被减了两次,因此应重新加上一次,即:(
ab2=a22ab+b2
解:用两种方法表示出边长为( a b)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a b 2=a2 2ab+b2






12





【点评】 本题考查对完全平方公式几何意义的理解,


应从整体和部分两方面来理解完全平方
公式的几何意义;主要围绕图形面积展开分析.


三、解答题(本题共有 9 小题,共 92 分)



17.( 1)计算:(﹣ 2 0+(﹣ 1 2016﹣( 1
2)解方程组


x y
8
3x y
12 【考点】 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
【分析】 1)原式利用零指数幂、负整数指数幂法则,以及乘方的意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2)方程组利用加减消元法求出解即可.【解答】 解:( 1)原式 =1+1 2=0



2



+②得: 4x=20,即 x=5

x=5 代入①得: y= 3



则方程组的解为



【点评】 此题考查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利用了消元的思想, 消元的方法有:代入消元法与加减消元法.


18.先化简.再求值:( a+b)( a b +a 2b a),其中 a=1.5 b=2
【考点】 整式的混合运算—化简求值.
【分析】 先根据整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把原式进行化简,再把

a b 的值代入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 解:原式 =a2b2+2ab a2

=2ab b2
a=1.5 b=2 时,原式 =2×1.5 × 24=2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整式的混合运算,熟知整式混合运算的法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3



3( x 1 5x 4 19.解不等式组x 1 2x 1 ,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
3

【考点】 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在数轴上表示不等式的解集.
【分析】 分别解出两不等式的解集再求其公共解.
【解答】 解:解不等式①得 x<﹣
2 分)
解不等式②得 x≥﹣ 1 4 分)
∴不等式组的解集为﹣
1 x<﹣
.( 7 分)
其解集在数轴上表示为:如图所示.(
9 分)
【点评】 求不等式的解集须遵循以下原则:同大取较大,同小取较小.小大大小中间找,大大小小解不了.
20.分解因式:
1 a3 4ab2
2 x4 18x2y2+81y4
【考点】 提公因式法与公式法的综合运用. 【分析】 1)首先提取公因式
a,再利用平方差进行二次分解;
2)首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分解,再利用平方差公式进行二次分解即可.【解答】 解:( 1)原式 =aa2 4b2
=a a+2b)( a 2b).
2)原式 = x2 9y2
2 =[ x+3y )( x 3y ] 2 = x+3y 2?x 3y2
【点评】 本题考查了用提公因式法和公式法进行因式分解,
一个多项式有公因式首先提取公因式,然后再用其他方法进行因式分解,同时因式分解要彻底,直到不能分解为止.
































14





21.如图,将方格纸中的△ ABC向上平移 4 个单位长度,然后向右平移

6 个单位长度,得到
A1B1C1

1)画出平移后的图形;

2)线段 AA1 BB1 的关系是 平行且相等

3)如果每个方格的边长是



1,那么△ ABC的面积是 4
【考点】 作图 - 平移变换.


【分析】 1)利用网格特点和平移的性质画出点 A BC 的对应点 A1 B1 C1 即可得到△ A1B1C1

2)根据三角形面积公式,用一个矩形的面积分别减去


3 个三角形的面积可计算出△
ABC 的面积.

【解答】 解:( 1)如图,△ A1 B1C1为所作;


2 AA1 BB1AA1=BB1


3)△ ABC的面积 =3× 3 × 3× 1 × 3×1 ×2× 2=4


故答案为平行且相等,


4
平移方向、 平移
【点评】 本题考查了作图﹣平移变换:确定平移后图形的基本要素有两个:


距离.作图时要先找到图形的关键点,

分别把这几个关键点按照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确定对应
点后,再顺次连接对应点即可得到平移后的图形.


15





22.填空并完成以下证明:

已知,如图,∠ 1=ACB,∠ 2= 3 FH AB H,求证: CD AB


证明: FHAB(已知)

∴∠ BHF= 90°


∵∠ 1= ACB(已知)

DE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2= BCD .(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2= 3(已知)

∴∠ 3= BCD .( 等量代换




CD FH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BDC=BHF= 90 .°(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角相等


CD AB


【考点】 平行线的判定.

【分析】 先根据垂直的定义得出∠ BHF=90°,再由∠ 1= ACB得出 DE BC,故可得出∠ 2= BCD,根据∠ 2=3 得出∠ 3= BCD,所以 CDFH,由平行线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解答】 证明: FHAB(已知),

∴∠ BHF=90°.

∵∠ 1= ACB(已知),

DE 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2= 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 2= 3(已知),

∴∠ 3= BCD(等量代换),

CD FH(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BDC=BHF=9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角相等)

CD AB


16





故答案为: 90°;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BCD;等
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90;两直线平行,同位角角相等.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平行线的判定,熟知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3.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有理数
a b,都有 a?b=a a b +1,等式右边是通常的加法、
减法及乘法运算,比如:
2?5=2×( 25 +1=2×(﹣ 3 +1= 6+1= 5 1)求(﹣ 2 ?3 的值;
2)若 4?x 的值等于 13,求 x 的值. 【考点】 有理数的混合运算;解一元一次方程.
【分析】 1)原式利用题中的新定义计算即可得到结果;
2)利用题中的新定义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
x 的值.
【解答】 解:( 1)根据题中的新定义得:(﹣
2 ?3= 2×(﹣ 23 +1=10+1=11
2)根据题意得: 4?x=4 4 x +1=13
解得: x=1
【点评】 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24.在矩形 ABCD中,放入六个形状、大小相同的长方形,所标尺寸如图所示.试求图中阴 影部分的总面积(写出分步求解的简明过程)
【考点】 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
【分析】 设长方形的长和宽为未数,根据图示可得到关于
xy 的两个方程,可求得解,从而
可得到大长方形的面积,再根据阴影部分的面积
=大长方形的面积﹣ 6 个小长方形的面积求解即可.
【解答】 解:设小长方形的长为
x,宽为 y,如图可知,
x+3y=14,①
x+y 2y=6,即 x y=6,②
①﹣②得 4y=8 y=2,代入②得 x=8


























17





因此,大矩形 ABCD的宽 AD=6+2y=6+2×2=10


矩形 ABCD面积 =14×10=140(平方厘米),

阴影部分总面积 =140 6× 2×8=44(平方厘米).


【点评】 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以及学生对图表的阅读理解能力. 解题关键是要
读懂题目的意思,根据题目给出的条件,找出合适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组,再求解.


25.( 1)如图①,把△ ABC纸片沿 DE折叠,使点 A 落在四边形 BCED的内部点 A′的位置,试说明 2A= 1+2

2)如图②,若把△ ABC纸片沿 DE折叠, 使点 A 落在四边形 BCED的外部点 A′的位置,

时∠ A 与∠ 1、∠ 2 之间的等量关系是

2 A= 1﹣∠ 2 (无需说明理由);
3)如图③,若把四边形 ABCD沿 EF折叠,使点 AD 落在四边形 BCFE的内部点 A′、 D




位置,请你探索此时∠ A、∠ D、∠ 1 与∠ 2 之间的数量关系,写出你发现的结论并说明理 由.
【考点】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多边形内角与外角;翻折变换(折叠问题).

【分析】 1)根据翻折的性质表示出∠ 3、∠ 4,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

2)先根据翻折的性质以及平角的定义表示出∠


3、∠ 4,再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
整理即可得解;

3)先根据翻折的性质表示出∠


3、∠ 4,再根据四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列式整理即可得解.
【解答】 解:( 1)如图,根据翻折的性质,∠ 3=


180﹣∠ 1),∠ 4= 180﹣∠ 2),
∵∠ A+ 3+4=180°,


∴∠ A+ 180﹣∠ 1 + 180﹣∠ 2=180°,


整理得, 2 A= 1+ 2


18



2)根据翻折的性质,∠
3= 180﹣∠ 1),∠ 4= 180+ 2),
∵∠ A+ 3+4=180°,
∴∠ A+ 180﹣∠ 1 + 180+2=180°,
整理得, 2 A= 1﹣∠ 2
3)根据翻折的性质,∠ 3= 180﹣∠ 1),∠ 4= 180﹣∠ 2), ∵∠A+ D+ 3+4=360°,
∴∠ A+ D+ 180﹣∠ 1+ 180﹣∠ 2=360°, 整理得, 2(∠ A+ D = 1+ 2+360°.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多边形的内角与外角,
想的利用是解题的关键.
翻折的性质,整体思
19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e23c59f09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b4.html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七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分析)苏科版.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