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三变

发布时间:2014-07-15 10:15: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三讲

奉旨填词柳三变

一,柳永的生平

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来因为生了一场病,为了祈求长寿,改名永,字耆卿。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关于柳永的生年和卒年,曾经有过多种说法,但是都没有确证,不能肯定。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就是他中进士时间是在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

根据宋人笔记的有关记载,以及柳永作品所描写的有关内容来看,他的年代与范仲淹、晏殊同时而早于欧阳修和张先,这是可以肯定的。

柳永中进士之后,做过睦州团练推官、晓峰盐场监官等地方官,都在今天的浙江境内。最后做到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柳永的词集名《乐章集》,现存213首。

二,关于柳永的个误解

第一个误解,是关于他的人品问题。过去有人讲到柳永的人品时,往往评价不高,说他“薄于操行”。

所谓“薄于操行”,就是品行不够端正。具体来讲,就是说他和歌妓的接触比较多,比较风流浪漫。这里需要澄清一下。

1,柳永的家庭出身

柳永出生在一个典型的书香门第,一个典型的“奉儒守官”之家。柳永的父亲柳宜在南唐时官至监察御史在北宋官至工部侍郎。善为文章,与著名文学家王禹偁交谊甚厚。柳永父辈六人,都是朝廷命官,其中有三个还是进士出身

柳永兄弟三人,都是进士出身,也都是朝廷命官

柳永的儿子也是进士出身,也是朝廷命官。

柳永的侄子、侄孙子中,还有两个进士。

也就是说,柳永家四代,一共出了八个进士,可以说是一个进士之家了。

书香门第有一个鲜明的特点,就是奉行儒家的处世原则,奉行“学而优则仕”的人生信条,奉行儒家的伦理道德。

据宋代著名文学家王禹偁的《建溪处士赠大理评事柳府君墓碣铭并序》介绍,柳永的祖父柳宜“以行义著于州里,以兢严治于闺门,乡人有小忿争,不诣官府,决其曲直,取公一言。诸子诸妇,动修礼法,虽从宦千里,若公在旁,其修身训子有如此者。

这个记载说明,柳家在家教方面是很严格的,是很重视道德修养的,是受到人们的普遍推崇的。

2,柳永的少年时代

柳永从小就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这就是读书做官。他小时候写过一篇《劝学文》:“父母养其子而不教,是不爱其子也;虽教而不严,是亦不爱其子也;父母教而不学,是子不爱其身也;虽学而不勤,是亦不爱其身也。是故养子必教,教则必严;严则必勤,勤则必成。学,则庶人之子为公卿;不学,则公卿之子为庶人。

据柳永家乡福建武夷山市五夫里的老百姓讲,柳永小时候,每夜必“燃烛苦读”,这成为激励当地后学的一段佳话,以至于人们把他曾经去读过书的那座山命名为“笔架山”。

3,柳永的青年时代

柳永成年之后,为了参加进士考试,到了当时的首都开封。在正式参加考试之前,到过一些歌舞场所,接触过一些歌妓。这是事实。

问题是,一个出生在“动修礼法”的家庭、从小就树立了“为公卿”的政治抱负的年轻人,为什么一到开封,就会涉足于歌舞场所就会接触一些歌妓呢?

我认为有三个原因:

一是柳永自身的音乐气质使然

柳永不仅是一位词人,还是一位音乐家。在同时代的词人中,柳永的音乐造诣是最高的。我们看他的词集《乐章集》,全都是按不同的宫调来编排的。这表明他的词,全都是可以供歌妓演唱的歌词

柳永不仅能作词,还能作曲。柳永现存213首词,一共用了127个词调。这127个词调中,属于柳永自创的词调,大约有55个。也就是说,柳永自己创作的曲子,在他的同时代人中是最多的。

柳永既然是一位音乐家,他怎么可能不去歌舞场所呢?怎么可能不去听歌呢?怎么可能不接触歌妓呢?

二是时代环境或城市环境的影响。

宋代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也是一个音乐文化高度发达的时代,也是一个提倡歌舞享乐的时代。柳永在开封这个当时最为发达的城市前后呆了将近三十年。他是一位词人,也是一位音乐家而当时的开封又个什么样的环境呢?

“是处楼台,朱门院落,弦管新声腾沸。”(柳永《长寿乐》)

“风暖繁弦声脆,万家竞奏新声。”(柳永《木兰花慢》)。

什么是“新声”?“新声”就是当时的流行音乐,就是燕乐。而柳永本人又是什么感受呢?

“坐久觉,疏弦脆管,时换新声”(《夏云峰》)。

可以说,完全陶醉了。

而“新声”的产生地、传播地,主要就在歌舞场所,在歌妓荟萃的地方。这么说吧,只要是喜爱流行音乐,就不可能不去歌舞场所;只要去了歌舞场所,就不可能不接触歌妓。

三是法律允许

古代的歌妓,也就是当时的歌舞艺人。她们是以卖艺为生的,她们和娼妓有很大的区别。

宋代的歌妓,就其身份来讲,可以分为三种:

一是“家妓”。这是士大夫家里的歌妓。宋代五品以上的官员,就可以自蓄“家妓”。例如欧阳修里就有妙龄歌妓“八九妹”苏轼家里“有歌舞妓数人”张炎祖父家里名妓数十辈”。士大夫家里有“家妓”,这是当时的法律允许的。

二是“官妓”,包括教坊的歌妓、军营中的歌妓、中央和地方官署的歌妓。这些“官妓”是官府置办的。官府有许多庆典、接待性质的文艺活动,在那里唱歌跳舞的艺人,主要就是官妓。宋代法律规定,政府官员可以欣赏官妓的歌舞表演,但不得与她们有亲密接触。否则就会受到处分。

三是“私妓”。这是指市井上的歌妓,也就是活动在社会上的那些歌舞场所的歌妓。这种人的成分比较复杂,有专门卖艺为生的,也有卖艺兼卖身的。生意不好的时候,有的人可能去卖身。宋代规定,青年“举子”在正式参加进士考试之前,以及在考取之后正式授官之前,可以接触私妓。

在宋代的词人当中,恐怕除了王安石这样的被称为“性情石板”的词人,还有李清照这样的女词人不接触歌妓,其他的词人没有不接触歌妓的。问题是,为什么别人接触歌妓没有落下一个“薄于操行”的名声,而柳永却落下了呢?原因有三:

第一,为举子的时间太长。柳永一直到五十岁左右才中进士,在这之前,他一直是个“举子”。而“举子”是可以接触私妓的。问题是,他接触私妓的时间,比别的“举子”都要长;

第二,他喜欢填词那个年代,接触私妓的“举子”不计其数,但是多数的“举子”并不填词。而柳永是喜欢填词的。他的许多作品就是为歌妓的演唱而填写的歌词,而这些歌妓,有许多就是私妓;

第三,他的作品影响太大,传播太广。在宋代,为私妓填词的词人远不只柳永一人,问题是,别人的词,都没有他的词影响大。叶梦得的《避暑录话》记载:“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可见他的作品的影响实在是太大了。

4,奉圣旨填词

柳永和私妓接触比较多,又为他们填写了许多词,这些词的影响又比较大,传播的又比较广,这样就给上流社会留下了一个不好的印象,以为他是一个轻薄之人,于是在他参加进士考试的时候就不录取他。

柳永由于这个原因落第,内心里就很不平,很悲愤,写了一首惊世骇俗的词,叫《鹤冲天》,最后两句甚至表示:“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意思是说,既然你们不让我当这个进士,我也就不要这个浮名了,我喝酒去!我唱歌去!

这本是年青人的一时激愤之言,但是没想到因此就闯了大祸。据吴曾《能改斋漫录》卷16载:

仁宗留意儒雅,务本向道,深斥浮艳虚薄之文。初,进士柳三变,好为淫治讴歌之曲,传播四方,尝有《鹤冲天》词云: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及临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至景元年方及第。

如果说,上一次落第,可能是知贡举的人排斥了他,那么这一次落第,则是皇帝排斥了他。把皇帝都激怒了,岂不是无路可走了吗?怎么办呢?严有冀《艺苑雌黄》载:

柳三变字景庄,一名永,字耆卿。喜作小词,然薄于操行。当时有荐其才者,上曰:“得非填词柳三变乎?”曰:“然”。上曰:“且去填词。”由是不得志,日与狷子纵游娼楼酒馆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你皇帝不是叫我“且去填词”吗?那么好,我就“奉圣旨填词”!

这说明柳永这个人还是有些反抗精神的,还是有些叛逆精神的。从反对封建礼教的角度来看,这种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5,与歌妓乐工合作的创作道路

柳永从此就走上了一条专业词人的道路。这是一条什么样的道路呢?可以说,是一条与乐工、歌妓合作的道路。叶梦得《避暑录话》一书载:

柳永,字耆卿。为举子时,多游狭斜,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宋翔凤《乐府余论》载:

耆卿失意无俚,流连坊曲,遂尽收俚俗言语,编入词中,以便伎人传习。一时动听,散布四方

一方面,是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就请柳永为他们填词;一方面,是柳永尽量收集当时的“俚俗言语”,也就是老百姓的口语,写进词中,以便歌妓们传唱。因此我认为,他这条道路,就是与歌妓乐工合作的创作道路。

这样的创作道路,使得柳永对歌妓的不幸人生有一个深切的了解和同情,使得他的创作能够尽量地满足歌妓的演唱需要,同时也是尽量地满足广大市民的审美需要。这就使得他的作品具有一种浓厚的市民意识和平民意识,具有一种为大众所喜闻乐见的风格特点。柳永的作品之所以传播得那样广,影响那样大,这恐怕是一个最主要的原因。

柳永的这条创作道路,对后来的关汉卿等人有着重要的影响。关汉卿与杂剧演员合作的道路,就是柳永与歌妓乐工合作的创作道路的一个继续。20世纪30年代以后,许多人提倡作家走与工农兵相结合的创作道路,其实最早与工农兵相结合的作家,应该是柳永。从这个意义上讲,柳永的这条创作道路也是应该予以充分肯定的。

6,柳永的晚年

柳永给歌妓写词,歌妓出名之后,就在经济上资助他。罗烨《醉翁谈录》记载:

耆卿居京华,暇日遍游妓馆。所至,妓者爱其有词名,能移宫换羽,一经品题,身价十倍,妓者多以金物资给之。

柳永主要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维持自己的生计,一直到五十岁左右,才中进士。

柳永中进士之后,先做睦州推官,然后做定海晓峰盐场的监官。正是在晓峰盐场,他写一首长篇七言古诗,名叫《煮海歌》,这个作品对海边盐民的痛苦生活有细致的描绘和深切的同情对如何改善盐民的生活,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这首诗,可以和杜甫的那些反映民生疾苦的新乐府诗媲美。柳永这种为民请命的精神,也正是儒家所倡导的以民为本的精神。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可以说是符合儒家思想要求的一个好官。

总之,柳永年轻的时候,虽然和歌妓接触较多,但是他对歌妓是很尊重的,对歌妓的命运是深表同情的。他曾经有过某些惊世骇俗的言行,但他绝对不是那种薄于操行”的人。真正的“薄于操行”的人不会对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歌妓深表同情,也不会对苦难中的海边盐民深表同情。

个误解,是关于他的词品问题长期以来,总有一些人说柳永的词俗。其实,俗是词的一个本质特点不俗就不可能流行。事实求是地讲,唐代、五代和北宋的词,都比较俗。南宋的词则比较雅。就柳永的词来讲,既有比较俗的,也有比较雅的。就他的多数词来讲,可以说是雅俗共赏。这个问题不需多讲,看看他的这两首词就明白了。

雨霖铃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梦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注释】

寒蝉:秋天的蝉。一说指蝉的一种,又名寒蜩。

②长亭:官道上供来往行人休息或换马之驿站。参见李白《菩萨蛮》注③。

③都门:首都汴京(今开封)的城门。帐饮:在城门外摆酒饯行。《海录碎事》:“野次无宫室,故曰帐饮。”无绪:没有心绪,心情不佳。

兰舟:木兰树做的船,这里作为船的美称。参见李珣《南乡子》(山果熟)注②。

凝噎(yē):哽咽,因伤心而说不出话。

去去:行行不已。

经年:一年或多年,年复一年。

⑧风情:情怀。有的选本把这里的“风情”二字解释为爱情,似不妥。一个人和自己的爱人告别时,怎么会说“今后纵有千种爱情,我又能对谁说?”这不合情理。

【导读】

这是柳永的名作,也是宋元时期十大名曲之一。全词由一个“别”字贯穿始终,结构非常完整。“寒蝉”三句写别时的时间、地点和天气;“都门”三句写饯别;“执手”二句写握别;“念去去”三句想象别后的行程;“多情”二句宕开,写天下人之别;“今宵”二句收拢,回到自身之别。此后一直到结尾,全是关于别后的想象之辞。先想象“今宵”,再想象“经年”;先想象一种风情,再想象“千种风情”。

他人写离别,往往欲说还休,含蓄蕴籍,柳永写离别,则是一气呵成,淋漓尽致。但是这样仍能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原因是,“念去去”以下,全是虚写,全是想象之词。事实上,词人这个时候,可能还没上船呢!

这首词,不但结构完整,想象丰富,而且善于描绘景色。如果说“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十四个字,是写傍晚时分的江上之景,给人以广漠、渺茫之感,那么杨柳岸、晓风残月”这七个字,便是写侵晓时分的岸上之景,给人以凄清、萧疏之感。柳永是懂画理的。清人刘熙载《艺概》卷四云:“词有点、有染。柳耆卿《雨霖铃》云:‘多情自古伤离别,更哪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上二句点出离别冷落,‘今宵’二句,乃就上二句意染之。点染之间,不得有他语相隔,隔则警句亦成死灰矣。”而所谓点染,就是绘画当中的常用之法。

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顒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注释】

凄紧:秋风凄厉,寒气逼人。

关河:关塞与江河。

红衰翠减:红花枯萎,绿叶凋零。李商隐《赠荷花》:“红衰翠减愁杀人。”

苒苒(rǎn)物华休:草木的生机渐渐地消失。苒苒:同冉冉,渐渐地。物华:草木的光彩、生机。

渺邈(miǎo):遥远。

淹留:滞留,久留。

顒(yōng)望:凝望。

天际识归舟:语出谢脁《之宣城郡出新林浦向板桥》:“天际识归舟,云中辨江树。”

⑨争:怎么。

【导读】

柳永在词的题材方面有重大拓展。在他的作品中,有怀古词,咏物词,游仙词,应制词,祝寿词,歌妓词,都市风情词,还有羁旅行役词。这首词,就是羁旅行役词的一个代表,也是柳词的名篇,历来受到人们的激赏。宋人赵令畤《侯鲭录》卷七载:“东坡云:‘世言柳耆卿曲俗,非也。如《八声甘州》云:“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此语于诗句,不减唐人高处。’”清人刘体仁《七颂堂词绎》甚至说:“‘关河冷落,残照当楼’,即《敕勒之歌》也。”这几句词,何以不减唐诗之高处?何以就像北朝民歌《敕勒歌》,就因为其形象博大、画面开阔,气势沉雄,给人以苍茫、悲壮的美感。其实这样的句子,在柳永的羁旅行役词里并不少见。通常人们只注意他的歌妓词,以为他只能俗,不能雅,只能柔,不能壮。这是一种偏见。苏轼的话是很有眼光的。

柳永作词,不仅长于写景,长于铺叙,还长于用领字。这首词中,像“对”、“渐”、“望”、“叹”等字,就是领字,领字是去声字,在一句词的句首,它所领起的,并不只一句词,而是一个句群,两句,或者三句,即一个意义片断。从音乐或格律上讲,领字,表示唱到这里、或读到这里时,有一个短暂的停顿,这在听觉上,会有一种“重起轻杀”的美感。用领字是柳永的一个发明,对后来的词人有深远的影响。

参考书

1,薛瑞生《乐章集校注》,中华书局

2,曾大兴《柳永和他的词》,中山大学出版社

3,曾大兴《唐宋词十八讲》,中山大学出版社

4,曾大兴《古今流行歌曲研究》,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5,曾大兴、刘庆华《中国古代词曲经典导读》,高等教育出版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da2cc0a3b3567ec112d8a3b.html

《柳三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