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的标志性事件

发布时间:2014-09-15 22:23: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的标志性事件

九十年代中后期,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商用推广,用户数急剧增加,吸引了众多非科技主营的公司也蜂拥投资于科网项目上,造成了科技产业自我增强的循环。股市中,投资者疯狂购买科技股,只要名字以“e”打头或者“.com”结尾的公司都受到资金追捧。

2000 3 10 日,纳斯达克指数达到了 5048.6 的历史高点,相比 1995 年初的 743点涨幅达到 680%,到 2002 9 月份纳斯达克指数回到 1172 点,18 个月内跌幅达到78%,总计 4.4 万亿市值蒸发。

科网泡沫形成因素

1.互联网技术商业化--科网泡沫兴起的关键

随着社区开始通过线缆接入英特网,互联网商业化运作正式开始。超市、银行等商业

机构步入互联网,开始建立一种新的生活模式,人们可以在线订购必胜客的 Pizza 饼、

可以在线观看“超级碗”橄榄球赛。美国参议院和国会开始在互联网上办公,提供信

息服务。

互联网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传统的销售网络被打破,物流系统更加高效

便捷。由于网络的杠杆效应,促使企业在亏损的情况下也要先建立市场份额(至少建

立市场形象),之后利用市场份额的优势进行收费服务,所以最重要的战略目标就是

“快速变大”,“不变大就被淘汰”。

2. 1.1.2 政策扶持--美国政府功不可没

1992 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克林顿提出建立信息高速公路(即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同

年,美国政府颁布《国家信息基础设施行动计划》(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计划用 20 年投资 40005000 亿美元建立由通讯网络,计算机、数据库以及电子产

品组成的网络,为用户提供大量的、统一标准的信息服务。

1993 2 月,克林顿政府提出了“以技术促进经济增长——增强经济实力的新方向”

的技术政策报告。

1994 年,美 国政府提出 《全球信息 基础设施行 动计划》 (Glob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

1994 8 月,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发布了“为了国家利益发展科学”的科技白皮书。为

了切实实施政府的科技政策,一方面用政府干预手段狠抓“信息高速公路”战略的落实,

5 年内拿出 15 亿美元用于 60 项关键技术研究。另一方面,加大对信息产业研究与开

发的投资力度。在 1994 年到 1999 年期间,美国研究与开发总投人年均增加上升到

6%。从 1995 年起,信息技术产业的研究与开发投入在全部产业中所占的比重上升到

13 左右。1998 年,信息技术产业在研究与开发上的投资是 457 亿美元,几乎占了

除自身以外的所有产业在研究与开发投资上的一半。

1996 年克林顿签署了电信法案,取消阻碍电信市场竞争的管理法规壁垒.

1996 年底的 WTO 部长级会议上,美国提出的《信息技术协议》主张到 2000 年取消

信息产品的全部关税.

1996 年,克林顿提出建立“因特网-2(Intemetll)的倡议。同时,美国国家科技委员会

(NSTC)又提出了建设“下一代因特网’(NGI)

1997 年初,由副总统戈尔领导的跨部门的电子商务工作小组经 18 个月讨论后提出《全

球电子商务框架文件》(A Framework for Global Electronic Commerce),建议将互联

网宣布为免税区,凡无形商品经由网络进行交易的,无论是跨国还是国内跨州,一律

应于免税。

1998 5 20 日,美国又促使 132 WTO 成员国的部长会议通过了互联网零关税

状态至少一年的协议。美国已就电子商务问题与 OECD、欧洲、WTOAPFC 等地

区和组织不同程度上达成了协议或共识。

1999 7 月,白宫科技顾问委员会(OSTP)和总统信息技术顾问委员会(PITAC)出台了

《面向 21 世纪信息技术研发战略》,也称第二代信息技术(1T2)研发计划。IT2 研发

的目标在于推进信息技术基础研究,开发先进的信息技术,研究信息技术革命与经济、

社会发展的关系,努力造就一支训练有素的信息技术人员队伍。总统在 2000 年度财

政预算中为 IT2 增拨 36.6 亿美元,增幅达 18%

90 年代中期开始,美国财政状况持续好转,为政府投资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94

年开始,美国政府消费和投资总额加速增长。在经历了近 30 年的联邦财政赤字之后,

1998 年美国联邦财政首次出现盈余,达 692 亿美元。1999 年又盈余 1244 亿美元,比

原先估计的 l227 亿美元又有所增加,创造了美国历史上的最高记录,占当年美国国内

生产总值的 1.4%,是 1951 年以来的最大比例。

1.1.3 经济环境--创新应用的温床

90 年代,美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是历史上景气时间最长的阶段,GDP 平均增速达

4%;而且期间保持低通胀,平均通胀率只有 2.5%;失业率的不断走低,在 00

更是达到了 70 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 4%

1.3 股市结构--互联网上市公司较少

泡沫初期互联网、计算机、软件类上市公司较少,市值占比只有 29%,成为资金追捧

的对象,所以即使在高估值的情况下,由于卖空成本非常高,导致卖空机制失灵。

1.4 市场情绪--“前后缀投资”

泡沫过程中,市场情绪高涨,出现了所谓的“前后缀投资”。

普渡大学(Purdue University)的三位学者研究了在 1998 年和 1999 年更改名称加入网

络导向的 63 家公司。通过测算这些公司在名称变更之前 5 天(当更名的消息开始泄

露出去的时候)与宣布名称变更之后 5 天的股价变化,三位学者证实公司更名果然产

生了显著效果。已更名公司的股价在这 10 天的时间里上涨幅度比同类公司的股价多

125%。即使变更名称的公司在核心业务上与网络根本扯不到一起,仍然发生了这

种股价上涨的现象。三位作者后来撰写了一篇考察泡沫后时期的论文,他们指出把

dot-com 从公司的名称中删除后,公司的股价便会收益。

由于戴了“e”的帽子,在网上销售玩具的 eToys 在上市之后市场给予了网络股的溢

价。1997 6 月,eToys 网站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营。在 99 5 月上市前,eToys 已累

计亏损 3100 万美元,相当于在上市前刚结束的 98 会计年度全年的销售总额。由于玩

具销售的季节性特点,eToys 98 10-12 月的会计季度完成的销售额占整个 98

计年度销售总额的 75%以上,当年的圣诞假期销售额比上年增长了 45 倍。eToys 乘此

东风,在 99 5 20 日完成上市,以高盛为主承销商,首发 832 万股,每股 20

元,筹得 1.66 亿美元。挂牌上市的当天,eToys 的股价以 78 美元开盘,最高达到 85

美元,后以 77 美元收盘。按最高价位的股价计算,eToys 上市当天的市值高达 85 亿

美元,竟比当时全美最大的玩具经销商、已有 52 年经营史的 ToysRUs(玩具反斗

)的市值高出 52%

theGlobe.com 是康奈尔大学的学生 1994 年创办的 SNS 网站,他们看到了校园聊天系

统的商业价值,并成立了公共社交网站,并在经营过程中逐渐整合了网上游戏和电子

商务业务,意在盈利模式的丰富。利用当时大批量的访问他们得到了融资并走上上市

之路,1998 11 3 日上市当天便创下史上上市首日最大涨幅,股价从 9 美元一路

摸高到 97 美元,市值当天一举突破 10 亿美元,而它前三个季度的收入只有区区 270

万美元。但是上市之后,由于年轻的创始人和管理者迅速致富而无心公司经营,公司

从未实现真正盈利。

2 美国科网泡沫破灭的触发因素

1. 技术创新--换机潮的退却以及数据传输技术的创新性毁灭

99 年开始,由于担心“千年虫”问题的出现,计算机、通讯器材出现了大规模的更新

采购,市场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进入 00 年之后,换机潮退却,订单回归理性。

政策扶持--边际效应递减以及财政赤字制约政府投资

政策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是克林顿政府向布什政府的过渡。代表民主党的克林顿政

府主张将财政预算余额的大部分用来补充社会保障资金,大力发展社区福利,即政府

投资为主导。代表共和党的布什政府主张通过减税来减少财政预算余额,社会保障私

有化、发展灵活的职工养老金计划,即私人投资为主导。相比克林顿政府提出的 10

年减税 2500 亿美元,小布什竞选成功时,提出了 10 年减税 13000 亿美元的方案。对

应政府的财政盈余从 00 年开始急剧减少,见图 10

股票供给膨胀--大量的 IPO 和限售股解禁

1999 4 月到 2000 4 月,新股和增发募集资金达到了 536 亿元。1999 12 -2000

3 月,累计解禁市值超过了 2000 亿,占流通市值的比例达到 16%,融资加解禁占

流通市值的比例接近 20%2000 1 月,解禁市值达到了历史峰值 700 亿,相比 2000

年网络股的市值 1.2 万亿,解禁占市值比接近 6%。在大规模的股票供给之下,网络股

2000 3 月开始大幅下跌。

市场情绪--99 年年报再次低于预期导致情绪回落

。实证表明,美国市场情绪在科网泡沫前

一个季度就已经开始大幅下滑。

99 年中报的盈利同比下滑 57%令人失望,但三季度环比的增长让投资者心存希望,00

3 月份,到了揭开 99 年年度业绩面纱的时候,同比-34%的业绩再次让投资者大跌

眼镜,引发了股市资金外逃。

大量对高科技股的领头羊如思科、微软、戴尔等数十亿美元的卖单碰巧同时在 3 13

日(星期一)早晨出现。卖出的结果导致 NASDAQ 一开盘就从 5038 跌到 4879,整整跌

4 个百分点,是当年“盘前(pre- market)”抛售最大的百分比。大规模的初始批

量卖单的处理引发了抛售的连锁反应-投资者、基金和机构纷纷开始清盘。仅仅 6

时间,NASDAQ 就损失了将近 9 个点,从 3 10 日的 5050 掉到了 3 15 日的 4580

3.2 个股表现--tenbagger 仍然是来自科技行业

虽然整体行业而言,传统行业在泡沫破灭之后表现较好,但是表现最好的个股还是来

自于科技相关行业,00年以来纳斯达克市场的tenbagger共有8家,其中有6家是科技相

关行业的。苹果在消费电子方面的持续创新,市值不断增加,并在108月份一举超

越微软,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30959677bd64783e09122b90.html

《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的标志性事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