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乡怀人诗鉴赏技巧(精品资料)

发布时间:2015-01-26 10:11: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何人不起故园情

——思乡怀人诗鉴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思乡类诗歌的常见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把握思乡怀人诗词的特点,提高古诗鉴赏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 

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和诗所用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掌握鉴赏思乡类诗歌的鉴赏方法

教学设想

从分析情感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思乡怀人诗词的写法,从而学习思乡怀人诗词的鉴赏。

一、导入课题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封建社会里,为了生计,为了前途,为了理想,为了抱负,人们不得不离开家乡,转徙各地。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这一去,山长水阔,不知何时才能相见。敏感的诗人身在他乡,无处不起思乡之情。所以,表达游子浓郁的乡愁、乡情、乡思是古代诗歌常见的一种主题。

二、点击概念

古代文人可因在外做官,或游学赶考,或征战在外等原因,长久寄居他乡,加之交通、通信极其不便及其他的一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常常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羁旅愁绪、乡情乡思来表达自己的孤独寂寞或对亲人的思念,我们统统称之为思乡怀人诗。

三、考点解读

古今中外,“思乡怀人”是人类共同的情感,离愁别绪也就成了诗歌永恒的主题。尤其是在古代通讯落后的情况下,漂泊之苦与羁旅之思催生了“思乡怀人诗”这朵绚丽的奇葩。高考试题也多从这类诗歌中选材,如:2004年安徽卷张籍的《秋思》、浙江卷李白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广西卷晏几道的《鹧鸪天》(十里楼台倚翠微),2005年湖南卷柳宗元的《与浩初上人同看山寄京华亲故》、湖南卷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二) 》(琵琶起舞换新声)等。

对思乡怀人诗思想内容的评价,就是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和作者自身的生活处境,整体阅读全诗,把握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四、思乡怀人诗常见思想情感

①思亲念友——亲情挚爱之深。

逢入京使 岑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解析:这是一首七绝。第一句写眼前的实景,离开长安已经好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烟尘蔽天。第二句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对长安亲人无限眷念的深情神态。三四句一方面表现了诗人对亲人、故园眷念的亲情,又写出了诗人“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雄心和开阔豪放的胸襟。

②思念故乡——独居他乡之闷

杂诗 王维

(其一)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时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解析:这是两首五言古诗。第一首诗从家住孟津的女方落笔,她见有船从江南来,便急不可耐地问船家,是否捎来了漂泊在江南的人的信。写女方对男方的思念。第二首诗从在江南的男方立言,他见到孟津有人来,急问自己家中窗前的梅花开了没有。这是写男方对女方的思念,也是漂泊在外的人对故乡的思念。

③羁旅愁思。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解析:这是一首七绝。凉秋夜半,霜气逼人,月亮下去了,耳听几声乌鸦的惊叫,眼看江岸的丹枫和江中的渔火,船中的旅客不禁惹起了乡愁,久久不能成眠。而寒山寺的半夜钟声,又远远来叩旅人的心扉。这首诗描写了水乡秋夜的幽寂清冷的环境,抒发了羁旅者的孤孑清寥的感受和萦绕在心头的缕缕乡愁。

④边关思乡(征战不归,身不由己的天涯羁旅)——厌战思亲之切。

征人怨 柳中庸

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解析:这是一首七绝。前两句作者写道:年复一年,东西奔波,往来边城;日复一日,跃马横马,征战不休。自然地透出单调困苦、不尽无穷的怨情。后两句写征戍之地的寒苦与荒凉,写征人转战跋涉的遥远与苦辛。这首诗一方面以“岁岁”与“朝朝”写出怨苦无时不有,又以“青冢”、“黄河”、“黑山”表现出怨若无处不在。

从军北征 李益

天山雪后海风寒,横笛遍吹《行路难》。碛里征人三十万,一时回首月中看。

解析:这是一首七绝。第一句交代了行军的地域、季节、气候,渲染了行军的环境气氛。第二句借具有“离别悲伤之意”的《行路难》曲,创造了一个此吹彼和、响彻夜空的悲壮境界。第三四句用夸张的手法显示出这片笛声的哀怨和广大征人的心情。值得注意的是,这首诗摄取了一个回首看的动作,并将难言而不尽的思乡之怨完全包容于其中。

⑤闺中怀人。

闺怨 (王昌龄)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解析:这是闺怨诗、描写了上流贵妇赏春时心理的变化。诗的首句,与题意相反,写她"不知愁":天真浪漫,富有幻想;二句写她登楼赏春:带有幼稚无知,成熟稍晚的憨态;三句急转,写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柳树又绿,夫君未归,时光流逝,春情易失;四句写她的省悟: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的过错。诗无刻意写怨愁,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逾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解析: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 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知识小结:

1、思乡缘由:

内在——山长水阔,战乱频仍,久戍不归,宦游失意,贬官异地、宦游不归,仕途坎坷,友遭不幸(孤寂落寞);

外在——逢年过节、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孤灯,暮春残秋,日暮鸟归,子规夜啼,雁归故乡、杨柳青青,花开花落(感时触景)。

2、情感类型:

古代思乡怀人诗词一般表达客处异乡的孤寂、惆怅、落寞、凄清,厌倦战争,思念家乡,怀念亲友,渴望过安宁的平静生活。

五、表达思乡之情的方法(如何表达思乡之情)

1、触景伤情(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寓情于景、情景相生、情景交融)——何事吟余忽惆怅,村桥原树似吾乡。

诗人对某种景象或某种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 、表达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或借物抒情。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兰、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和微草等,常常是诗人借以抒情的对象。景和情的关系往往具有一定的固定性,如:

以“故乡明月”传达“乡思情”;

以“松风山月”传达“隐逸情”;

以“寒林残月”传达“诗人的忧愁”;

以“中秋圆月”传达“相思情苦”;

以“风雨落花,双燕孤飞,重阁玉枕”传达“闺怨情”;

以“长亭折柳”传达“惜别情”;

以“江湖扁舟,月落乌啼”传达“诗人的羁旅之苦”;

以“梦后酒醒,烟柳断肠,寒雨斜阳,残烛啼鹃”传达“悲欢离合情”;

以“昔荣今非,几度夕阳红”传达“对世事沧桑的感叹”;

以“空城落花”传达“对国势衰危的哀叹、一腔的爱国情”等等。

诗人在描摹细微婉曲、隐秘难言的情感或浓情密意时,往往通过景物来渲染衬托。一般情况下,是乐景写乐情,哀景抒哀情,但也有以乐景衬哀情哀景写乐情的写法。如唐代谢浑《谢亭送别》: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滿天风雨下西楼。”

解析:以“红叶青山”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2、感时(即事)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除夕思乡、伤春悲秋、日暮思归、看柳、登高、凭栏、闻笛、望月

3、托物传情:月、雁、笛、柳

4、因梦寄情:1)夜来有梦登归路,不到桐庐已及明;(2)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5、想象抒情——巧设空间错位。此类诗歌的共同之处在于诗人不直接写对家乡亲人的思念,而是借家中人对自己的思念含蓄写出,使得诗意曲折含蓄。如:

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解析:前两句写冬至之夜,羁留他乡的孤独冷清的生活画面,思乡之情,不言而喻。可诗人不说自己思念家人,却想象家人于冬至节之深夜还坐在一起念叨着自己。

6、虚实结合(化虚为实)

虚实结合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更加浓溢的情思。

塞上听吹笛(唐 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实)。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虚)。

解析: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了。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色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7、通过修辞传情 (比喻、拟人、夸张、双关、对比)等。

如妙喻传情——乡愁;余光中:乡愁是一枚邮票、船票、坟墓等。

六、鉴赏要诀

1、从作者的阅历及心境入手

《毛诗》中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於中而形於言。”诗人的境遇变化及这些变化触发的情感波动往往外化在诗文里。

以唐代诗人杜甫为例,他一生漂泊流离,用诗歌记载了自己一生的家国之愁怀乡之思。如他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烽火连绵、战事频仍的时局中,诗人既愁国家前途,亦忧家人的命运。“离乱人写离乱情”沉郁悲怆、撼人魂魄。他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月夜》)“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莫不是作者妻离子散、有家难归的痛彻肺腑的哀叹。了解了杜诗的这些背景资料,就能够比较快的把握住他的很多诗歌的情感基调与脉络,从而能较快地解读诗歌。

2、抓住诗词中的情感语言。

如思、想、恋、念、怀、归、孤、悲、无情、怜、空、独、故园、相思”等。2004年丙卷阅读晏几道的《鹧鸪天》,词中的“不如归”就是理解“作者思想感情”(试题第2问)的关键;2005年广东卷阅读寇准的《春日登楼怀归》标题中的“怀归”是解读诗歌的钥匙。

3、抓住诗词中的特殊意象。

这类诗词特有意象有月、雁、柳、笛、鹧鸪鸟、秋风、秋霜、衰草、夕阳、捣衣、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等。

1)意象解说:

猿啼——常象征漂泊之人的悲苦之情,如杜甫《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

鹧鸪鸟——

A、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B、鹧鸪的叫声还可用来婉转劝人不要远行,以此表达思念之情。 

“座中亦有江南客,莫向东风唱鹧鸪”(郑谷《席上贻歌者》),它借所谓“江南客”之不忍唱鹧鸪曲,表达诗人不愿继续游子行的思乡之情。

秋风、秋霜、衰草、夕阳——引发行人孤独、凄凉、惆怅之情。“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捣衣”和“砧声”—— 

A、关心家人冷暖,为全家人缝制衣服,是古代妇女的主要职责之一。在进行捣衣这种机械重复的劳作之时,她们有足够的时间用于思念远离家乡的亲人。单调悠长的砧声有助于摒除外虑,心志专一,对思念之情起到凝聚与强化的作用。正因为这些原因,捣衣的动作和与之相关的清砧的声响,成为古典诗歌中“思妇”主题下最为常见的意象之一:“晓吹 管随落花,夜捣戎衣向明月。”(李白《捣衣》)“不辞捣衣倦,一寄塞垣深。”(杜甫《捣衣》)“飞鸿影里,捣衣砧外,总是玉关情。”(宋晏几道《少年游》) 

B、月下捣衣,风送砧声这种境界,不仅思妇伤情,也最易触动游子的情怀,因此捣衣意象也是思乡主题的传统意象之一。 

杜甫的《秋兴》,就是以白帝城的砧声寄寓自己客居漂泊中对故乡的思念: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C、古典诗歌现了捣衣与砧声意象,也塑造了这种意象。它不仅感染、感动着置身情境之中的思妇与游子,即使平常诗人,也往往喜欢把这种声音作为自己诗歌的背景音乐,表达种种复杂的情感:

“深院静,小庭空,断续寒砧断续风。无奈夜长人不寐,数声和月到帘栊。”(十国南唐李煜《捣练子》)

“砧清秋巷迥,灯白夜堂凉。此意无人会,重城醉梦乡。”(林景熙《夜意》)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梧桐——民间传说,凤凰喜欢栖息在梧桐树上。古书上说,梧桐能知秋,“梧桐一叶落,天下皆知秋”。诗人体察梧桐叶落的飘零景象,咏叹身世的孤苦凄凉,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沙鸥——往往喻指漂泊不定,孤苦伶仃的形象。

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危栏——借人在楼、倚栏或登楼远眺表现思念之情,如范仲淹的《苏幕遮》:“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莼鲈之思——典出《晋书·张翰传》。传说晋朝的张翰当时在洛阳做官,因见秋风起,思念家乡的美味莼菜和鲈鱼,便毅然弃官归乡,从此引出了“莼鲈之思”这个表达思乡之情的成语。后来文人以“莼鲈之思”借指思乡之情。如马星野先生的《呈南怀瑾先生谢赠鲜味》诗:“拜赐莼鲈乡味长,雁山瓯海土生香。眼前点点思亲泪,欲试鱼生未忍尝。”

——诗人移情于月,月的圆缺象征人世间的聚散。月亮的别称:“蟾宫”“玉盘”“银钩”“婵娟”“桂宫” “玉盘”“玉轮”“玉环”“玉钩”“玉弓”“玉镜”“天镜”“明镜”“玉兔”“嫦娥”“蟾蜍”。

——折柳”富有惜别怀远之意。

笛、箫、笙——婉转悠扬的笛声常会勾起人们无限的思乡之情以及内心的孤寂之情。“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杜鹃——又名杜宇、子规、蜀鸟,叫声凄切哀伤,口角鲜红,故有“杜娟啼血”之说。传说蜀王杜宇(即望帝)因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常与哀怨、思归有关,它的啼叫容易触动人们的乡愁乡思。 

A、因它的叫声被老百姓摹拟为“不如归去”,其声凄惨,因而古诗词中的杜鹃常常是凄凉、哀伤的象征,诗人常常用以表达思亲之情、归家之念。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通过即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之情。 

“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吴融《简州归降贺京兆公》) 

B、传说杜鹃啼叫时嘴里会流出殷红的血,故杜鹃啼血常用以表现环境之凄凉。 

“杜鹃啼血猿哀鸣”(白居易《琵琶行》)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王令《送春》)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李白《蜀道难》) 

“蜀鸟吴花残照里,忍见荒村颓壁”(南宋文天祥《念奴娇》) 

C、也有用杜鹃啼血来比喻忠贞的。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南宋文天祥《金陵驿》) 

芳草——历来是思乡离别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范仲淹的《苏幕遮》:“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浮云、浮萍、沙鸥、孤舟、孤雁、落帆、断鸿、飞蓬、孤蓬、归蓬——因漂移不定,喻在外漂泊的孤独游子,表现“漂泊”之感等。如:“漂漂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相传鸿雁能够传书。李煜在《清平乐》中说:“雁来音信无凭”,春天大雁从南方飞归北方,主人公眼见南方的大雁飞来,心头顿时生出一线希望,兴许大雁会带来故国江南的音信。可等待半天,大雁飞过,音信全无,留下的只是更深的失望,他不禁莫名其妙地埋怨起大雁。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大雁的形象往往延伸出“雁阵”、“雁序”、“雁行”这些相应的形象来。强调的群体、共同飞翔的意义。

雁行谓相次而行,如群雁飞行之有序列。《诗经郑风大叔于田》中有“两服上襄,两骖雁行”的诗句。

雁序飞雁的序列。杜甫有诗《天池》:“九秋惊雁序,万里狎鱼翁。”更有用“雁序”来喻兄弟的。

雁阵雁飞行时排成的队形。汉代焦延寿的《易林二复之丰》:“九雁列阵,雌独不群。”这些诗文都是强调大雁和雁群的关系。

断鸿失群孤雁。柳永的《乐章集夜半乐词》有:“凝泪眼,杳杳神京路,断鸿声远长久。”张久龄云:“孤鸿海上来。”

因此,秋去春来的候鸟鸿雁,是触动诗人们乡思的重要媒介,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愁绪。“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青山——古人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山的静穆,山的宏远,对中国人有着永远的吸引力。 

A、青山意象在诗歌中频繁出现,它是诗人们借以栖息身心的家园。作为故乡的象征,雄浑沉稳的青山让游子感到无比亲切。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唐戴叔伦《题稚川山水》) 

远行之人看着他乡青山,遥想故园风景,远志之人独归青山,求得一片从容,十分自在。 

B、另一方面,人事往来成代谢,青山却容颜不改,万古长存。它不仅是一种空间意象,同时更暗含时间的因素,它代表一种压力,启示诗人对生命与历史进行反思;它提供一个坐标,让诗人得以定位自己在历史中的形象。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许浑《金陵怀古》),这种虚无之感在古典诗歌中得到反复表现,《三国演义》开篇一首《临江仙》词,即因浓缩了这种感慨而被誉为“千古第一调”。青山的宽广胸怀为人们提供居住地,让人留恋,令人向往。无论诗人是在青山的永恒中发现人生短暂而为之恐惧,还是因之而超脱,他们的身心都渴望归依青山。 

“性本爱丘山”的陶渊明在弃官之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把自己完全交托给自然。被排挤出朝廷的李白说:“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山中问答》)。 

C、同样,“青山”意象在诗歌中也经常被用于暗示浓烈的情感。 

远送从此别,青山空复情。几时杯重把?昨夜月同行。(杜甫《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 

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谁知离别情?(宋林逋《长相思》) 

D、青山的绵延不绝,给读者留下深刻的视觉印象和想象空间。诗人们很早就学会一项技巧,在诗的前半部分抒发某种特定的感情,而把“青山”意象安放在结尾。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刘长卿《饯别王十一南游》),友人的身影如飞鸟从泪眼中消失,青山依旧伫立眼前,以其恒定提醒人的分离,倍添伤感和惆怅。

唐代诗人钱起在考场上所作《省试湘灵鼓瑟》是以“青山”意象为结尾的最成功的范例。根据考官的要求,他在诗的前半部分描写湘水女神鼓瑟,音律之美为人世罕闻,而以下面四句收束全诗:“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曲终之后湘灵杳无踪影,悲风拂过一川江水、几座青山,呈现给读者一幅极其省净的画面,画面中隐藏着一颗哀怨的灵魂,一双追索的眼睛。“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的开放式结尾一直为人们所欣赏。

其他如寒山、烟、暝色、高楼、宿鸟、烟、日暮等。特别是暝色、日暮时分,妻独守空房,当会思念远方的游子;漂泊的旅人停泊休憩,羁旅愁思也会蓦然而生。与日暮、暝色相近的意象还有暮霭、落日、夕阳也可表现游子思乡。

2)重点留心四种意象——羁旅诗中使用频率比较高的意象有:

①“望月怀远”,如2001年春季上海卷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②“鸿雁传书”,如2003年春季北京卷比较鉴赏韦应物《闻雁》和赵嘏的《寒塘》;

③“折柳送别”,如2002年全国卷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④“杜鹃啼血”,如2004年全国卷丙卷晏几道的《鹧鸪天》等。

3)牛刀小试:

王建的《十五夜望月》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解析:诗中那皎洁的月亮将清辉洒满庭院,一片白茫茫的,很自然使人联想到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故园、故人之思自然蕴含其中。后两句转为写秋思,这个秋思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故园、故人、情人都可以包含其中。十五的月亮照在庭院,也照在家乡,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诗人正举头望明月,在这团圆之夜,我的家人,是否也和我一样,都在苦苦地思念着远方的亲人?结尾一句很有讲究,诗人要表达的意思是今夜我的秋思最为深长,但在表现形式上却采用了不知秋思落谁家的疑问句式。这种既非自问,也非问人,更非反问,充满伤感的话语,把读者带进了月明人远,思悠怨长的境界中去,显得意韵深邃,回味无穷。尤其是一个字,化虚为实,新颖妥贴,掷地有声,不同凡响。

温庭筠的《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问:“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的残月对表现乡思之情起到何种作用?请作简要的分析。

回答前应做这样的考虑:诗中的残月和该联中其他五个景物的描写共同构成一幅画面,极富羁旅行役的色彩,并联系学过的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即可作出正确的回答:诗中的残月既衬托出诗人羁旅天涯的孤苦伶仃的形象,又和鸡声等景物的描写共同熔铸出浓烈的乡思之情。

而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韦应物的淮南秋雨夜,高斋闻雁来,刘禹锡的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白居易的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李益的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等等,都是以达乡思的典范之作。

如陈均的《九江闻雁》:

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问题:“一声新雁”和“九江秋”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是否合情?为什么?请作简要的分析。

回答前可作这样的思索:可把这一句改造为一个复句:正因为有了一声新雁,所以人们才觉得九江秋来了。对于远离故乡的人来说,闻雁而思乡是带有普遍意义的。然后就能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一声新雁九江秋构成因果关系,看似很不合情,却是顺理成章,因为大雁南飞代表了秋天的到来,而这新雁一声最能触动人的乡思。

题例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早雁(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诗人是如何将早雁与乡思联系在一起的?

解析:诗人写早雁惊飞,四散逃难,将咏早雁和咏逃避战乱,背井离乡的人民切合在了一起。再写早雁南飞经过首都长安上空的情景,衬托出逃难的早雁孤飞时的悲凉情怀,加上“数声”悲啼,更显出境界之凄凉,情景妙合无垠。又写了诗人对鸿雁的深情叮瞩,同情它们惊飞离散,也怜悯它们有家难归,还为它们的将来做了打算,真是体贴入微,关怀备至,可以说整个乡思之情都笼罩在“雁”中。

4、抓住词中的梦境描写

俗话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境原虚幻,情真幻亦真”。记梦,也能抒发乡思之情。乡思的愿望在现实中难以实现,而在梦中却很容易实现,“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武元衡的《春兴》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简析:诗中的第三句写春风吹梦,第四句写梦逐春风,那和煦的春风仿佛正在为天涯漂泊者带来故乡春天的信息,圆了牵肠挂肚的乡思梦,飘飘荡荡,越大山,跨大河,回到了故乡。梦中的春风是那么的多情,又那么善解人意,似乎成了诗人回乡的引路者。这样,无形的梦境就变成了有形的现实,抽象的乡思就被形象化了,这里用的是化虚为实的表现手法。

题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后面的题。

听角思归(顾况)

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

问:就诗中作者怎样运用记梦来表达乡思之情做简要的分析。

答:诗人描写梦中的故园已经荒废,说明离家已久,思情更切,长夜漫漫,梦魂颠倒,梦醒时分更觉断肠,继续入梦已不可能,起看残月,顾影徘徊,复听晓角,更是悲从中来。

5、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在战火连年不断之时,人民是多么盼望得到家中亲人的信息,因此,家信可以抒发了杜甫对亲人的殷切思念之情。“鸿燕”、“雁书”、“雁字”、“雁足”、“鱼雁”、“双鲤”、“鲤鱼”、“鲤素”等都指书信、音讯。

岑参的《逢入京使》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问题:诗人出塞路上逢入京使者,想给亲人捎封信,但却苦于没有纸和笔,只好请他带个平安口信。诗人真的连纸笔都没有吗?这样表达妙在哪里?请从语言和风格上作简要的分析。

答前应作这样的思考:诗人说没有纸笔只是个漂亮的借口,而诗人出塞的目的自然是投笔从戎,豪情满怀,想立功边疆,封妻荫子,对故乡和亲人虽有思念之情,但并不太强烈,因此不知从何说起,倒不如不写更好些。

参考答案:诗人并非没有纸笔,这样写显得更为含蓄。从语言上看,诗人用的是“人人胸臆语”,朴素自然,不假雕饰,极平凡而极亲切感人;从风格上看,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襟。

题例:(2004年全国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

秋思(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问: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答: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6、抓住写作的特殊日子

把乡思之情放在节日这一特殊日子里写,情感可以表达得更为强烈。“每逢佳节倍思亲”,逢年过节,是家人团聚的好日子,自然也是身在异乡的天涯羁旅最想家的时候,所以诗人们喜欢把写思乡怀人诗词的背景放在节日的奥妙。

特殊日子有:除夕、重阳、元宵、中秋、寒食节等。

除夜作 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赏析:在新桃即将换旧符的除夕夜,诗人羁旅天涯,独自一人呆在旅馆里,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连唯一的一盏油灯也变得冷嗖嗖的,遥想家乡亲人们在灯火通明的大厅上欢聚一堂,自己又怎能睡得着呢?孤独寂寞的清凉之感油然而生。第三句诗人采用心已神驰到彼,诗从对面飞来的手法,不说自己思念家人,而说家人思己,把深挚的乡思之情表达得更为婉曲含蓄,其手法与杜甫的名篇《月夜》如出一辙。最后诗人还引发出明朝"霜鬓"还将增添几缕的无尽感慨,可谓言已尽而意无穷。倘若这首绝句不是放在除夕夜来表现,其效果则要大打折扣。

题例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除夜有怀(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尾联在诗中的作用上什么?诗人把乡思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案:尾联起点题、点眼的作用。表达了岭夜除夕,诗人正在飘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飘泊,这就把因飘泊而引发出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

7、懂得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是深入领悟乡思诗词的一大关键

“以超极表至极”,就是诗人把所要表达的感情推到了极点之后,并不就此打住,而是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超过了极点。而写诗抒情超过极限,可能有悖常规,但因其有特殊的道理,却形成“反常合道”的妙趣。如:

刘皂的《旅次书朔(suò)方》

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上故乡。

解析:这是首纯乡思诗词。诗人十年旅居并州,乡思之情强烈到了极点,然而,回乡的愿望不但不能实现,却"无端更渡桑干水",离家乡越来越远,其思乡之情则超出了极限,无奈之中只好把并州姑且当作自己的家乡。诗人想回乡却南辕北辙,则情何以堪。至此,乡思之情得到超强的表现,既微妙而又真实,所以成为不朽的名篇。再如:

李白的《客中作》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解析:诗显得深藏不露,人的故乡只有一个,即使有第二故乡之说,两三个也已经是极限了,而诗中处处是故乡之说则远远超出了极限,实属荒诞;但因为在醉乡之中,此说又颇为合理。而一旦酒醒后,其思乡之愁则肯定更为强烈,其所谓"举杯销愁愁更愁"者也。

题例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

乡思(李觏gou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这首绝句在构思上采用什么方法?并说说此法的妙处。

解析:解题前应做如下思考,极远的天涯尚可望到,而故乡却望不到,可见故乡比天涯更遥远;诗人恨极故乡被碧山所阻隔,而碧山又被暮云所遮,可见望乡之难超过了极点。能这样理解即可,至于懂不懂得"以超极表至极",倒在其次,做过这道题后也就会了。

答案: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运用此法可以使所要表达的乡思之情变得最为强烈,达到超越极限的地步。

8、思乡怀人诗词鉴赏还有注意用写声音来表达思乡怀人

常见的有笛声(羌笛、胡笳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

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

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d610e253c1ec5da50e270db.html

《思乡怀人诗鉴赏技巧(精品资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