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备课的有效性》专题讲座摘要

发布时间:2014-08-28 13:51:2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中地理备课的有效性》专题讲座摘要

一、研究课标

课标是教材编写的依据,也是教学的依据。本节课所涉及到的课标是:运用地图和有关资料归纳出某一大洲的地形。本条课标行为动词是归纳,属于理解层次的知识水平,地图主要是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有关资料,比如亚洲最高峰与最低处海拔高度的数值等。课标要求学生要掌握分析某一大洲地形的方法,引导学生从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地势起伏状况,主要地形类型,地形分布、特殊地形等等方面,概括一洲的地形特征。教师应在研究课标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实际,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例如:《亚洲的地形》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资料,概括亚洲地形特征。

2、通过对亚洲地形的学习,以此为案例,学会说明一个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

3、通过对亚洲及欧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分析教材

分析教材是地理备课的重要环节,教师不仅要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重点与难点,而且要突出做好以下几个环节。

1、做好湘教版与其他版本的教材分析,密切联系厦门地理及福建地理,做好课程资源的整合。

例如:湘教版教材呈现亚洲地形图,以文字的形式归纳亚洲地形的特征,而人教版教材不仅呈现了地形图、还呈现了地形剖面图,设计“活动”,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得出亚洲的地形特征。

2、领会教材的编写意图

地理课程目标中“过程与方法”是核心,为了落实过程与方法目标,教材设计了“活动”栏目。例如,湘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六页安排活动栏目,意在引导学生在学习亚洲地形的基础上,运用所学分析亚洲地形的方法,分析欧洲的地形特征,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活动”功能,在引导学生活动的基础上,得出欧洲地形特征,而不能直接以讲授的方式,讲解欧洲的地形特征。这样,才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把“过程与方法”目标落在实处。

三、揣摩教法

教法要灵活多样,符合学生实际,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符合教育科学有关理论等等。教法的选用,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准确分析学情。学生在初一上学期《世界的地形》一节中已学过有关地形基础知识,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但学过的时间较久,且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缺乏学习区域地形的学习方法,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本节课学习难度中等。

2、符合教育教学有关原理。如根据建构主义有关理论,学生的学习是在原有基础上的,也就是在最近发展区上进行主动的建构知识,因此教师应该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实现学生有意义的建构。脑科学认为新知识必须与以往旧的知识相加,已有的知识相连,才能进行有意义的建构,只有学生自己加工的经验,这样的学习效果最好,才是有效的。根据课程改革有关理论,学生必须参与课堂教学。脑科学认为,学的慢的学生没有更多的时间去分类、概括总结,区分现在的知识与过去的知识的关系,提高学习效率的关键是将所学的知识做成图标的形式,这样经过学生自我加工的记忆才不会产生记忆的误差。

3、掌握地理教学方法与模式。了解各种教学方法与模式的优点与缺点,当前要处理好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的关系,接受式学习学习效率较高,过度使用,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探究式学习有利于“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实现,但学习效率较低,因此选择哪一种方法或模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而且各种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要实施到位,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例如,讲到亚洲地形剖面图时,采用以下的教学步骤:⑴、读一读:请同学们沿北纬30度,从东向西做旅行,沿途记录所经地形区及其海拔高度。⑵、演一演:教师课前准备好以上地区的名称卡片,平原、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分别采用不同的颜色。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学生上台,站成一排,以腰部为海平面,头部为3000,将地形卡片举放在最合适的位置,让学生说出亚洲的地形特征。⑶、读一读:利用课件展示“亚洲大陆沿30°N的地形剖面图”引导学生读图进一步明确亚洲的地势特征。以上教学过程采用探究式学习活动,通过生生、师生互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高效完成学习目标。

4、符合地理学科的特点。例如亚洲地形特征,不能直接讲给学生听,让学生记背结论,而应教会学生从地图上获取有用地理信息的能力。讲地理位置不仅要分析海陆位置,也要分析纬度位置,体现地理学科的综合性。

四、设计练习

课堂中的练习设计,要面向全体学生,难度要求不能太高,应是所有学生必须达到的能力。课堂练习的题型可多样,如拼图、读图、填图、画图等图表练习,也有讲故事、回答问题等表达能力练习等。可选择“地理填充图册”相关练习,并做好练习题的编制。

例如:读《亚洲地形图》,回答以下问题

1、亚洲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请从图上找出证据。

2、找出亚洲主要河流发源地,并说明与亚洲地形的关系?

《亚洲的地形》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1、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通过读一读、演一演、做一做等活动板块的设计,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2、注重过程性评价。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赞美、发现闪光点,树立自信心,从而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愿望,敢于大胆质疑,发表观点。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亚洲与欧洲地理位置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其地形。本节课所涉及到的内容标准是“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归纳某一大洲的地形、气候、河流特点及其相互关系。”标准中的行为动词“归纳”属于理解水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不仅为下面学习亚洲与欧洲的有关知识打下基础,也为后面有关区域地理的学习做好铺垫。本节课富含智能培养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识图用图能力,以及从各种资料中提取相关地理信息的能力。

三、学情分析

学生在初一上学期《世界的地形》一节中已学过有关地形基础知识,这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但学过的时间较久,且本节课是学生第一次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缺乏学习区域地形的学习方法,给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的障碍。本节课学习难度中等。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分层设色地形图、地形剖面图等资料,概括亚洲与欧洲地形特征。

2、通过对亚洲地形的学习,以此为案例,学会说明一个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

3、通过对亚洲及欧洲自然风貌的学习以及用歌曲强化氛围,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五、教学重点

学会阅读分层设色地形图及地形剖面图

六、教学难点

掌握分析一个大洲地形特征的方法。

七、  教学过程

㈠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亚洲雄风》,老师讲述:这首歌曲非常有力量。听完之后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感觉。感觉亚洲的山脉很高,很雄伟,大江大河气势磅礴……创作来源于生活,我们亚洲的地形是否像歌曲描述的那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亚洲地形图》

㈡尝试回答,自主学习

读一读:请学生读“亚洲分层设色地形图”,让学生说一说“从亚洲地形图上可得出哪些关于亚洲地形的地理信息”。

说一说:组织学生上台把所发现的地理停息,板书在黑板指定的位置上。

理一理:组织学生对各种看法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读课本第6页图1-5及图1-6,然后小结如下:

海拔高度:海拔高度高,除南极洲以外海拔高度最高的大洲。

相对高度:地面起伏小,高低悬殊。

地势起伏状况:地势中部高、四周低。

主要地形:高原、山地为主。

地形分布:高原山地分布在中部,平原多分布大陆周围。

㈢任务驱动,合作学习

㈣问题探究,迁移运用

做一做:请学生读“欧洲地形图”及课本图1-5及图1-6,完成课本上的活动题,引导学生从海拔高度、相对高度、地势起伏状况、主要地形、地形分布及特色地形等几方面概括欧洲的地形特征。

㈤课堂总结

理一理:请学生谈谈如何分析一个大洲的地形特征,说说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㈥练习反馈

练一练: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关练习,或自选非洲、北美洲、南美洲中的一个大洲分析其地形特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d3babfdf524ccbff121847a.html

《《初中地理备课的有效性》专题讲座摘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