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理科综合(B卷)生物试题

发布时间:2018-10-26 16:07: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www.ks5u.com

2018-2019学年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温馨提示:多少汗水曾洒下,多少期待曾播种,终是在高考交卷的一刹尘埃落地,多少记忆梦中惦记,多少青春付与流水,人生,总有一次这样的成败,才算长大。高考保持心金榜题名,高考必胜!蝉鸣声里勾起高考记忆三年的生活,每天睡眠不足六个小时,十二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加上早晚自习,每天可以用完一支中性笔,在无数杯速溶咖啡的刺激下,依然活蹦乱跳,当我穿过昏暗的清晨走向教学楼时,我看到了远方地平线上渐渐升起的黎明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很多考生失利不是输在知识技能上而是败在信心上,觉得自己不行。临近考试前可以设置完成一些小目标,比如说今天走1万步等,考试之前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我一定行”!

金榜题名,高考必胜!蝉鸣声里勾起高考记忆三年的生活,每天睡眠不足六个小时,十二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加上早晚自习,每天可以用完一支中性笔,在无数杯速溶咖啡的刺激下,依然活蹦乱跳,当我穿过昏暗的清晨走向教学楼时,我看到了远方地平线上渐渐升起的黎明充满自信,相信自己很多考生失利不是输在知识技能上而是败在信心上,觉得自己不行。临近考试前可以设置完成一些小目标,比如说今天走1万步等,考试之前给自己打气,告诉自己“我一定行”!

平气和,不要紧张,像对待平时考试一样去做题,做完检查一下题目,不要直接交卷,检查下有没有错的地方,然后耐心等待考试结束。

一、选择题

1.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含有核酸和蛋白质

B. 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三种RNA的参与

C. 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

D. 健那绿染液可用于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线粒体与叶绿体的成分和功能、基因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生物膜的成分及功能、观察线粒体实验、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等知识,要求考生识记并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能判断出线粒体与叶绿体的成分,能根据蛋白质合成过程判断出三种RNA在翻译过程中的作用,能识记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以及观察线粒体、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等实验中染色剂的名称。

叶绿体和线粒体中均含有核酸和蛋白质,是两种能半自主遗传的细胞器,A正确;蛋白质的合成过程需要三种RNA的参与,即mRNA作为模板,tRNA作为氨基酸的搬运工具,rRNA参与核糖体的组成,作为蛋白质合成的场所,B正确;生物膜的功能主要取决于膜蛋白的种类和数量,C正确;健那绿染液可用于线粒体染色,观察DNA在细胞中的分布所用的是甲基氯吡罗红混合染液,D错误。

2. 下列关于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的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外溶液浓度越大,发生质壁分离的时间越短

B. 海水中的海藻细胞通过积累溶质以防止质壁分离的发生

C. 神经传导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作用,不需要消耗能量

D. 农作物根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矿质元素的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渗透作用及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等知识,要求考生理解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特点,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并得出正确的结论。

细胞外溶液浓度越大,细胞失水速率越高,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时间越短,A正确; 海水中的海藻细胞通过积累溶质以增大细胞液浓度,防止质壁分离的发生,B正确;神经传导过程中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的方式是胞吐作用,需要消耗能量,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C错误;农作物根部细胞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矿质元素的过程属于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D正确。

【点睛】易错知识点拨:

1.成熟的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过程,其细胞失水或吸水的速率取决于细胞液浓度与外界溶液浓度差的大小,细胞液浓度越大,细胞吸水能力越强,失水能力越弱。

2.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均属于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其中主动运输能逆浓度梯度进行物质的跨膜运输,该方式需要消耗能量,也需要载体蛋白协助;而胞吞和胞吐过程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需要消耗能量,但不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且跨膜的层数为0层。

3. 1、图2表示两个染色体组成正常的哺乳动物(均为二倍体)体内的细胞分裂图像,细胞分裂过程中没有突变的发生。下列关于图1、图2中两细胞的分析正确的是

A. 两细胞代表的动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B. 两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均发生了基因重组

C. 两细胞中均含有2个染色体组

D. 两细胞所代表动物的性別无法确定

【答案】A%%...

【解析】本题结合细胞分裂图像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生殖隔离等知识,要求考生能根据所学知识判断图中细胞所处的分裂类型及时期,进而判断出生物的种类及性别;图1中两组染色体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每一极的4条染色体中均不含有同源染色体但含有染色单体,故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又细胞质均等分裂,因此该细胞是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初级精母细胞;图2中两组染色体分别向细胞两极移动,每一极的4条染色体中均含有同源染色体但不含染色单体,故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可据此分析答题。

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1细胞产生的生殖细胞内含有4条染色体,故其对应的体细胞内含有4对共8条染色体;图2细胞产生的子细胞(体细胞)中含有2对共4条染色体,因此两细胞代表的动物不是同一种生物,两者之间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图1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了基因重组,而图2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错误;根据上述分析可知,图1细胞内含有2个染色体组,而图2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C错误;图1细胞所代表的动物性别为雄性,图2细胞所代表动物的性別无法确定,D错误。

【点睛】解题方法点拨:

1.染色体组是物种的特征之一,同一种生物的染色体组相同,其不同个体的体细胞内所含的染色体数与染色体组数均相同,但不同种生物的体细胞内所含的染色体数一般不同,每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在形态、大小、数量上存在差异,因此不同种生物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2.基因重组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内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交叉互换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两种类型,都只能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3.精子形成过程中两次分裂其细胞质都是均等分裂,而卵细胞形成过程中两次分裂其细胞质都是不均等分裂,可据此判断细胞(或生物)的性别,但需要注意的是第一极体的细胞分裂中其细胞质也是均等分裂。

4. 早春时天气阴晴不定,气温变化大,人体抵抗力下降,感冒病毒容易乘虚而入从而使人患上感冒。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 从感冒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机体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调节

B. 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其膜内电位变化是由正变负

C. 寒冷环境中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会上升

D. 若人的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受损伤的部位最可能是垂体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体温调节及免疫的知识,要求考生明确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寒冷时,机体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汗腺分泌减少,降低散热量;寒冷时与产热有关的激素是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二者均能促进机体增加产热;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钠离子内流,其膜内电位由负变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室内外温差较大时,人体易受病原体入侵而感冒发烧,此时需要通过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恢复正常。

从感冒发热到体温恢复正常,机体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A错误; 寒冷刺激冷觉感受器产生兴奋,钠离子内流,其膜内电位变化是由负变正,B错误; 寒冷环境中人体内的甲状腺激素含量会上升,促进机体增加产热,以维持机体体温相对稳定,C正确;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若人的体温调节能力下降甚至丧失,受损伤的部位最可能是下丘脑,D错误。

5. 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同时受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的制约

B. 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相同

C. 喷施赤霉素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原因是赤霉素能促进细胞分裂

D. 乙烯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均可以合成,其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明确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生长素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运输,只受内部因素的制约;不同植物、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对生长素敏感性不同;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生长,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细胞分裂,而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乙烯能促进果实成熟等知识,进而正确答题。

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只受内部因素的制约,不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A错误;同一浓度的生长素对同一植物的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不一定相同,B错误; 喷施赤霉素能明显促进矮生豌豆的生长,原因是赤霉素能促进细胞伸长,而不是细胞分裂,C错误;乙烯在植物的各个部位均可以合成,其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D正确。

6. 如图为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其中深色代表的个体是该遗传病患者,其余为表现型正常个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致病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

B. 若为伴X隐性遗传,则致病基因频率等于该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

C. 若为常染色体遗传病,12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

D. 该致病基因有可能位于XY的同源区段

【答案】B

【解析】本题结合系谱图遗传病类型的判断与发病率的计算、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XY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遗传规律差异等知识,要求考生能根据各类单基因遗传病的遗传特点,结合系谱图准确判断图中遗传病的类型,结合孟德尔遗传定律计算图中遗传病的发病率,能正确区分XY同源区段和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遗传规律差异,掌握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相关的计算。%%...

分析系谱图可知,该单基因遗传病可能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或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的遗传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A正确;若为伴X隐性遗传,则所有人群中该致病基因频率等于女性人群中该致病基因的频率,也等于男性人群中该致病基因的频率,该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女性人群中该致病基因频率的平方,B错误;若为常染色体遗传病,则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时,12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两者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为1/2;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时,12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两者再生一个正常孩子的概率也为1/2C正确;若该单基因遗传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或伴X隐性遗传病,则该致病基因有可能位于XY的同源区段,D正确。

【点睛】解题方法点拨:

1.该系谱图中的遗传病可能原因有多种:1)若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时,则1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3号和4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2)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时,则1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3号和4号的基因型分别为aaAa3)若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时,1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3号和4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4)若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时,1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3号和4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5)若该致病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则可能是显性遗传,即1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a3号和4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aYaXAXa;也可能是隐性遗传,即12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AXaXaYa3号和4号的基因型分别为XAYaXaXa

2.以红绿色盲为代表的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其致病基因在所有人群中的基因频率等于女性人群中该致病基因的频率,也等于男性人群中该致病基因的频率,则该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等于女性人群中该致病基因频率的平方,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男性人群中该致病基因频率;即若所有人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p,则女性人群中Xb的基因频率为p,男性人群中Xb的基因频率也为p,该病在女性中的发病率为p2,该病在男性中的发病率等于p

二、非选择题

7. 研究人员在密闭广口瓶中用二氧化碳缓冲液培养小球藻,在适宜温度条件下,先给予6小时适宜光照然后再置于黑暗条件下6小时,溶液pH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AC段与CE段比较,小球藻细胞中直接产生ATP的不同部位是________________

2ABBC段的斜率不同,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两种,外因 ______________,内因是pH的变化会影响______________

3)在小球藻的叶绿体基质中,ABBCCD对应的时间段内______________,时间段内C3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多。

4)研究人员增大二氧化碳缓冲液的浓度(仍将pH调到7),结果发现小球藻的光合速率并没有提高反而降低,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

5)如果继续延长实验时间,最终细胞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场所是______________

【答案】 (1). 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 (2). 二氧化碳浓度 (3). 酶活性 (4). CD (5). 二氧化碳缓冲液的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 (6). 细胞质基质

【解析】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及影响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的因素,要求考生明确二氧化碳缓冲液的作用是维持瓶内二氧化碳浓度不变,但缓冲液pH值的改变会影响酶的活性;同时停止光照也会对光合作用产生影响、细胞呼吸产生二氧化碳都会导致缓冲液pH值发生改变;缓冲液的浓度过大会导致细胞失水,进而影响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再结合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过程可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密闭广口瓶中用二氧化碳缓冲液能维持瓶内二氧化碳浓度不变,AC段光照条件下缓冲液的pH值升高,说明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此时小球藻细胞中直接产生ATP的部位是叶绿体中类囊体薄膜和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与线粒体内膜;CE段暗黑条件下小球藻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其细胞中直接产生ATP的部位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与线粒体内膜。

2ABBC段的斜率不同,说明其光合速率不同,但光照条件和环境温度都适宜,因此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两种,外因是二氧化碳浓度,内因是pH的变化会影响酶活性。

3)在小球藻的叶绿体基质中,ABBC段都有和ATP的供应,消耗C3生成糖类,而CD段内没有光照,没有和ATP的供应,不消耗C3,因此CD时间段内C3化合物的相对含量最多。

4)增大二氧化碳缓冲液的浓度(仍将pH调到7),即增大二氧化碳的供应量,结果发现小球藻的光合速率并没有提高反而降低,可能是二氧化碳缓冲液的浓度过高,导致细胞失水,光合速率下降。

5)如果继续延长实验时间,随着密闭装置内氧气消耗,有氧呼吸减弱,无氧呼吸出现并逐渐增强,故最终细胞中产生二氧化碳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8. 如图所示为人体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的部分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维持机体的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主要功能是_____________

2)器官甲为_____________。下丘脑、器官甲、肾上腺三者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调节关系:其中①②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④⑤属于_____________调节,它们均属于体液调节的重要调节方式。

3)过程产生的细胞因子为免疫活性物质,能刺激其他细胞的增殖、分化,它很可能是由_____________细胞产生。

4)研究表明,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工作状态的人,癌症发病率较髙,分析图示可知原因是________

【答案】 (1). 防卫、监控和淸除 (2). 垂体 (3). 分级 (4). 反馈 (5). T (6). 高度紧张状态下,糖皮质激素分泌较多,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免疫系统的功能、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与反馈调节、淋巴因子的来源与功能等知识,要求学生理解人体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图形,判断出图中①②③过程为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④⑤过程为(负)反馈调节,以及高度紧张状态下,糖皮质激素分泌较多,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进而分析回答问题。

1)人体的免疫系统在维持机体的稳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具有防卫、监控和淸除三大功能。

3)根据题意,过程产生的细胞因子为免疫活性物质,能刺激其他细胞的增殖、分化,因此这种免疫活性物质是淋巴因子,它是由T细胞产生。%%...

4)分析图形可知,高度紧张状态下,糖皮质激素分泌较多,会抑制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因此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工作状态的人,癌症发病率较髙。

9. 1是某农场三种生物之间的数量变化关系曲线图(甲是生产者),图2是该农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对应图2第二营养级的是____________,图2中各营养级生物和分解者共同组成___________

2)图2中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示),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_(用字母表示)。

3)若该农场发生火灾,则火灾后该农场发生的演替类型为____________演替。

【答案】 (1). (2). 群落(或生物群落) (3). a1+a2+a3+r1+r2 (4). b2/a2+r1×100% (5). 次生

【解析】本题结合曲线和图形考查捕食关系、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及群落演替等知识,要求考生明确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具有你死我活的非同步性变化特点,进而判断图i中的食物链组成;根据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判断出图2中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并能计算出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根据次生演替的特点判断出农场发生火灾后的演替类型,从而分析回答问题。

1)分析图1可知,图中三种生物间存在捕食关系,即丙捕食乙,乙捕食甲,构成的食物链为甲丙;因此对应图2第二营养级的是生物乙;图2中各营养级生物和分解者共同组成生物群落。

2)图2中流入该农场的总能量是第一营养级(生产者)生物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以及人工投放的饲料中所含的能量之和,即a1+a2+a3+r1+r2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 b2/a2+r1×100%

3)若该农场发生火灾,则火灾后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因此该农场发生的演替类型为次生演替。

【点睛】解法指导:

1.具有捕食关系的两种生物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中,具有你死我活的非同步性变化的特点,即先增加者(被捕食者)先减少,后增加者(捕食者)后减少,因此可判断出图1中存在的食物链为甲丙。

2.自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固定的能量就是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流经人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除了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外,还有人工投放的饲料(或其它物质)中所含的能量。

3.能量传递效率=后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前一营养级生物的同化量x100%,所以图2中能量在第二营养级和第三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是 b2/a2+r1×100%

10. 某种一年生的二倍体植物进行闭花传粉,其茎叶表面生有茸毛(简称有茸毛),茸毛的存在不利于一些害虫幼虫对茎叶的取食。研究人员将大量该植物种子用60Co照射后进行种植,第一年发现了一株茎叶表面生有浓密茸毛的植株(简称多茸毛),第二年种植第一年所有植株的种子后,除多茸毛植株和有茸毛植株外,还发现了少量无茸毛植株。根据题意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育种实例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两个明显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发现,控制有茸毛、多茸毛、无茸毛性状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这三种基因之间的根本区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一年出现的多茸毛植株自交产生的F1的表现型及比例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已确定(2)中的可能比例成立,则将第二年中出现的多茸毛植株与无茸毛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低频性 (2). 不定向性 (3). 碱基(或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 (4). 多茸毛:有莺毛=3:1 (5). 多茸毛:有茸毛=2:1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及其特点、基因的结构及分离定律的应用等知识,要求考生能利用所学知识解读题干的材料,判断出基因突变的类型是显性突变,具有低频性和不定向性的特点;明确基因间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基因中碱基(或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并能熟练运用分离定律进行相关的计算。

1)分析题意可知,将大量该植物种子用60Co照射后进行种植,第一年仅发现了一株茎叶表面生有浓密茸毛的植株(简称多茸毛),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低频性的特点;第二年种植第一年所有植株的种子后,除多茸毛植株和有茸毛植株外,还发现了少量无茸毛植株,说明基因突变还具有不定向性的特点。

2)根据题意,控制有茸毛、多茸毛、无茸毛性状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则这三种基因之间的根本区別是碱基(或脱氧核苷酸)序列不同。根据题意,该一年生的二倍体植物进行闭花传粉,其茎叶表面生有茸毛,故第一年出现的多茸毛植株最可能是显性突变的结果,即由aA,因此第一年出现的多茸毛植株基因型为Aa,其自交产生的F1的表现型及比例是多茸毛(A :有莺毛(aa=3:1

3)若已确定(2)中的可能比例成立,则第二年中出现的多茸毛植株(AAAa=12)与无茸毛植株(aa)杂交,得到的子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多茸毛(A :有莺毛(aa=1-2/3x1/2):(2/3x1/2=2:1

11. 丁酸梭菌,又名酪酸梭菌,是存在于人和禽畜肠道中的一种厌氧细菌,能抑制肠道中有害菌的生长并促进有益菌的生长,可用作禽畜饲料添加剂。某科研人员从断奶仔猪的盲肠内容物中分离培养丁酸梭菌,进行了一系列相关实验。配制丁酸梭菌增殖培养基,培养基的成分如表中所示。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培养基中的主要物质有碳源、氮源、水和______________。若要制备固体培养基,除上述成分外,还需加入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为了保证无菌操作,调节pH后应对培养基进行处理,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2)除了保证无菌操作外,培养丁酸梭菌时还需要提供______________环境,于37℃下培养36 h左右。

3)为统计丁酸梭菌的数目,将分离得到的一个丁酸梭菌菌落置于1L无菌水中,搅拌均匀后,取0.1 mL上述液体用____________法接种在一个培养皿上,重复操作,共制成三个带菌培养皿,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统计三个培养皿中的菌落数分别是236227242,则该菌落中丁酸梭菌的数目大致为_______个。

4)用上述方法测得的丁酸梭菌的数量____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小于)菌落中实际丁酸梭菌的数量,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无机盐 (2). 琼脂 (3). 高压蒸汽灭菌法 (4). 无氧 (5). 稀释涂布平板 (6). 2.35×l06 (7). 小于 (8). 两个或多个丁酸梭菌连在一起时形成一个菌落

【解析】本题考查微生物培养与分离计数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能根据所学知识分析表中培养基成分,明确培养基灭菌的方法,明确稀释涂布平板法的操作和作用,并能根据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误差分析,进而正确答题。

1)分析表中培养基成分可知,丁酸梭菌培养需要培养基提供生长繁殖所需的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若要制备固体培养基,除上述成分外,还需加入凝固剂琼脂;为了保证无菌操作,调节pH后应对培养基进行高压蒸汽灭菌法处理。

2)根据题意,丁酸梭菌是一种厌氧细菌,因此除了保证无菌操作外,培养丁酸梭菌时还需要提供无氧环境,于37℃下培养36 h左右。

3)培养基中微生物计数的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因此为统计丁酸梭菌的数目,将分离得到的一个丁酸梭菌菌落置于1L无菌水中,搅拌均匀后,取0.1 mL上述液体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接种在一个培养皿上,重复操作,共制成三个带菌培养皿;继续培养一段时间后,若统计三个培养皿中的菌落数分别是236227242,则该菌落中丁酸梭菌的数目大致为236+227+24232.35×l06个。

4)统计微生物数量时,当两个或多个丁酸梭菌连在一起时会形成一个菌落,故用上述方法测得的丁酸梭菌的数量会小于菌落中实际丁酸梭菌的数量。

12. 乳铁蛋白是乳汁中一种重要的非血红素铁结合糖蛋白,它不仅参与铁的转运,而且有调节免疫的功能,被认为是一种新型抗菌、抗癌药物,同时还是极具开发潜力的食品和饲料添加剂。科研工作者利用基因工程将人乳铁蛋白基因导入牛的受精卵中,从牛分泌的乳汁中提取乳铁蛋白。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人的乳铁蛋白基因导入牛的受精卵之前,需先构建基因表达载体,这一过程需要的工具有_______酶、______________酶和运载体,基因表达载体上的位于基因首端的启动子是_____________酶识别和结合的部位。

2)所使用的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__。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精卵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牛受精卵,经检测后需要进行早期胚胎培养,所用的培养液中除了含有各种无机盐、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外,还要添加激素和______________等物质。通常培养到_______时期的胚胎可以进行胚胎移植。

4)欲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大量的能生产人乳铁蛋白的牛,可利用上述转基因牛的乳腺细胞,通过_____技术来实现。

【答案】 (1). 限制(或限制性核酸内切) (2). DNA连接 (3). RNA聚合 (4). XX (5). 显微注射法 (6). 动物血清 (7). 桑椹胚或囊胚 (8).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或克隆)

【解析】本题考查基因工程、胚胎工程和细胞工程等知识,要求考生能掌握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准确判断要从牛分泌的乳汁中提取乳铁蛋白,所使用的受精卵必需发育成雌性;明确胚胎早期培养的培养液成分及胚胎移植的胚胎发育程度;明确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可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大量的能生产人乳铁蛋白的牛,进而正确答题。

2)要从牛分泌的乳汁中提取乳铁蛋白,所使用的受精卵必需发育成雌性,故其性染色体组成是XX。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动物受精卵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法。

3)将基因表达载体导入牛受精卵,经检测后需要进行早期胚胎培养,所用的培养液中除了含有各种无机盐、维生素、氨基酸、核苷酸等营养成分外,还要添加激素和动物血清等天然成分;通常培养到桑椹胚或囊胚时期的胚胎可以进行胚胎移植。

4)欲在较短时间内培育出大量的能生产人乳铁蛋白的牛,可利用上述转基因牛的乳腺细胞,通过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或克隆)技术来实现。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ad93d78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3815709.html

《2019届普通高招全国统一考试临考预测押题密卷理科综合(B卷)生物试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