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MTI)研究生相关信息概况

发布时间:2019-04-28 10:43:5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声明:以下信息均摘自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网站,无侵犯任何人或组织利益之意,如有侵权,烦请告知,本人将立即删除侵权内容。

简介

翻译学院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是适应我国对外交流合作的日益频繁以及经济、文化诸行业的迅猛发展对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遵循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相适应的规律,于2006年成立的一所旨在培养高质量、多层次口笔译翻译人才的教学机构。

凭借北京第二外语学院四十多年翻译教学经验的沉淀和积累,雄厚的师资力量、丰富的学术资源、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和培训方式,以及与国际上80多所大学开展合作与交流的基础,翻译学院将为学生提供系统化的专业教育。

翻译学院拥有全国知名翻译学教授,长期从事口笔译教学与理论研究,部分教授为中国翻译协会专家会员,并担任中国译协对外传播翻译委员会、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委员会的专家,并聘请外交部翻译室主任、中国译协副会长等担任兼职教授。

翻译学院目前招收:1)翻译专业本科生;2)三年制应用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3)两年制国际会议传译硕士研究生。

翻译学院的办学以笔译为基础,以口译为重点,以培养多语种(三个以上语种)传译能力为特色,以吸纳国际生源为办学亮点;侧重培养具有较强口笔译翻译技能,具有复合型知识结构,能够担任国际会议传译和文件翻译工作,或承担外交、外贸、企业、新闻媒体、金融、法律等部门口笔译工作队高质量翻译人才。

翻译学院教学设施先进、齐全,包括同传实验室、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多媒体教学实验室、丰富的中外文图书音像资料、翻译教学语料数据库,这些都为学生提供了优越的学习条件和环境。

翻译学院与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建立有合作交流关系,有长短期学生交流项目,并与境外多所高校有合作意向。翻译学院与全国外事、旅游及经贸等行业和部门有着广泛的联系,与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英华博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成立了教学实习基地。学生培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与用人企事业单位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和实践教学模式,并组织学生为各种大型国际会议服务。翻译学院积极鼓励学生在学期间取得全国翻译专业资格证书并为之创造条件。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北京的国际化程度将不断加强,各种国际性活动日趋频繁,对高级翻译人才的需求量很大。据业内人士分析,从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速度以及在世界上应有的影响力来看,专业化翻译人才的缺口在90%以上,尤其是高水平、专业化的口、笔、同传翻译人才。因此,翻译(特别是高水平的口笔译、同传翻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很好。

联系方式:翻译方向、国际会议传译方向、翻译硕士(MTI)招生咨询;

本科生招生及就业;

翻译学院行政管理办:

翻译学院院长

学校拥有一支既有丰富的口、笔译实践经验又从事翻译理论研究的翻译专业师资队伍。他们活跃在翻译教学、研究、实践领域中,在诸如北京市翻译协会中国译协对外传播翻译委员会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专家委员会等译界最高学术团体内担任职务,经常出席各种翻译学研究和翻译教学会议及研讨活动,举办各种类型的翻译学术会议等。我校各语种与翻译界有广泛的联系和业务来往:有的和中国外文局、中央编译局、《中国翻译》杂志社、外文出版社、新华社、北京周报、中国日报等的翻译机构有长期的学术和业务来往。这些联系,不但为学校提供了与翻译人才培养相关的重要信息,而且也为学校较好地了解社会和翻译研究的动态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还有,翻译学院与美国蒙特雷高级翻译学院建立有合作交流关系,有长短期学生交流项目,并与境外多所高校有合作意向,注重翻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和与国际接轨。翻译学院聘请外交部翻译室主任、中国译协副会长等担任兼职教授,并与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英华博译(北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等联合建立了翻译教学实习基地。学生培养走产、学、研相结合的道路,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培养模式,重视教学与实践的紧密结合。

最后,从近三年国家各部委(如外交部、商务部、国家旅游总局、国家体育总局、卫生部等)到我校招聘学生所需要的专业来看,绝大多数招聘单位迫切需要的是具有较高口、笔译翻译能力的学生。此外,商贸、法律和企事业单位到我校招聘毕业生时大都也强调学生的口、笔译翻译能力。因此,翻译(特别是高水平的口笔译、同传翻译)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前景很好。

总之,翻译学院将秉承二外的优良传统,利用优越的设施设备,整合全校的外语资源与优势,为学者和学子创造良好的教学和研究条件与环境。

人员构成:

鲍春运、黄有义、陈明明为客座教授

廖崇骏

20106月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高级翻译学院,获文学硕士学位

人事部全国翻译资格二级口笔译证书、全国高校翻译专业师资证书

曾获第二届全国高校口译邀请赛英语同传组二等奖

长期为政府和国际组织提供口译(同传和交传)和笔译服务。客户包括:亚洲开发银行、联合国计划开发署、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重庆市人民政府等。

TASNER SAM CURRAN

EDUCATIO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Beijing, China
August 2006-July 2007
Studied courses in Chinese literature, history, and culture. Developed a high intermediate skill level in written Mandarin Chinese and now speak Mandarin Chinese at an advanced level.

Southern Illinois University, Carbondale, Illinois
B.A. in Spanish, Graduated Spring 2006
Dean’s list honors, Spanish. Graduated Summa Cum Laude.

Language Skills: Advanced skills in Mandarin Chinese, Advanced skills in Spanish, intermediate skills in Italian.
Computer Skills: Microsoft Office (Word, Excel, PowerPoint).

EXPERIENCE:

District 112, Highland Park, Illinois, Substitute Teacher
February 2009- current
Work as a substitute teacher in a wide variety of subjects. These ranged from Math to History to English.

P.A.D.S. Crisis Services, North Chicago, Illinois,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June 2008- January 2009
Worked as an administrative assistant to Safe Haven program coordinator. P.A.D.S. Crisis Services is a non-for- profit agency giving emergency services to people experiencing homelessness in Lake County, IL.

刘津
2009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 英语同声传译方向 文学硕士
2007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 外国语学院 英语专业 文学学士

所授课程: 研究生视译, -中同声传译

陈明明1950年生,美国弗莱彻外交法律研究院硕士

现任外交部翻译室主任(司长)

社会兼职:外交部翻译协会副会长, 中国翻译协会副秘书长,外交学院兼职教授, 中国翻译出版公司顾问

主要研究领域:英语口译、笔译

主要科研成果:八十年代为邓小平,赵紫阳,胡耀邦,李先念等领导人作口译;笔译以中翻英为主。参加翻译《我的父亲邓小平》传记英文版(美Basic Books Company出版);参加编篡《中国外交大辞典》,《汉英外交政治经济词汇》,《江泽民主席访美讲话集》, 翻译《澳门基本法100问》,《2006年中国外交》英文版主要定稿,胡主席2006年访美讲话稿等领导人出访演讲以及中非论坛我领导人讲话及文件定稿,参加2006年,2007年温总理政府工作报告英文版定稿,2006年国防白皮书英文版定稿。

黄友义: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副局长兼任外文局总编辑。

社会兼职: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理事;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秘书长;

中国翻译工作者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国际翻译家联盟副主席;

全国高级翻译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委员会主任;全国翻译资格(水平)考试委员会英文专业委员会主任等。

主要研究领域:翻译实践研究 英语笔译

主要科研成果

2005’ 中国改革评估报告》(中译英、合译)、《全景中国――广东――潮声中的先行者》(核定)、《全景中国――浙江――钱塘江潮涌天下》(核定)、《中国制造》(核定)等;参加过《中国人民共和国宪法》等法律文件的中译英工作。

主要文章

《外文图书出版向对象国靠岸》、《总统流下了眼泪》――赵启正回忆克莱斯蒂尔总统访沪旧事、《在上海机场劝说阿拉法特》、《美国白宫新闻发布厅里的故事》(连载)、《叶列钦访问上海豪爽幽默》等。

Professor Chuanyun Bao studied and taught at Xuzhou Normal University, Nanjing University and the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and graduated in 1985 from the United Nations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Program (now the Graduate School of Translation & Interpretation), Beijing Foreign Studies University. He began to work for the United Nations Office in Geneva after successfully passing all the UN exams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first as a contract interpreter, then as a staff interpreter. He joined the MIIS faculty in 1990. He is a member of the Association Internationale des Interpretes de Conference (AIIC) and serves on the Editorial Board of Translation Digest, Tsinghua University. Prof. Bao continues to work freelance as a translator and interpreter for private corporations, the United Nations and other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

鲍川运,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高级翻译学院院长,

曾于徐州师范大学外语系,南京大学外文系和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国译员训练部就读和任教。1985年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国译员训练部,后赴日内瓦联合国欧洲总部任同声传译,1990年受聘于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历任教员、中文系主任、院长。国际口译协会会员(AIIC),清华大学翻译文摘海外编委。除担任行政,教学和研究工作外,现继续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担任合约同声传译。

汪福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1952年生于北京。1973年考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学习英语专业。1977年留校任教。1981年获澳大利亚政府奖学金(ADAP)赴澳攻读硕士学位。1983年底获硕士学位回国。1987年应教育部邀请赴北朝鲜为其培训国家级同声译员,1988年底回国。是国内第一个将西方人体语言学研究系统介绍给中国读者的人。

研究领域: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教育心理学、语言哲学等。

主要科研成果:汪福祥教授著述颇丰,在他出版的52种作品中在国内均有不小的影响。其中《奥妙的人体语言》为国内第一本系统介绍该领域研究的畅销书,原创作品《国际音标与语音》,连续五年被列为国内同类畅销书之首。此外,汪教授主持过多种课题研究,参与了很多重要的学术和社会活动。

所授主要课程:《英译汉》《汉译英》《谈判技巧》《无声语言与交际》《语言与思维》等。

张文: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现任亚太旅游教育理事会(APac-CHRIE)主席,《Tourism Management》等多部学术刊物的审稿人,《中国旅游研究》的编委。先后访学于美国夏威夷大学旅游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主要研究领域:跨文化交流、翻译理论与实践、旅游影响研究、旅游文化。

主要科研成果:著作有《英汉、汉英高级口译教程》《英语高级口译教程》《口译理论研究》《旅游与文化》等多部,译著《美洲精神》、《景区开发与管理》等10余部,在《Tourism Management》、《旅游学刊》、《Current Issue of Tourism》等学术刊物上发表中英文论文30余篇。主持北京市、泰国国家基金、洛克菲勒基金等项目10余项。

所授主要课程:《旅游影响研究》、《旅游文化研究》(研究生);《跨文化交流与管理》、《英汉口译》(本科生)等。

程维 讲师

1999年毕业于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获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学士学位

2002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获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学位

2002年进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任教。

2007年至今北京外国语大学博士生在读。

研究领域:美国社会与文化,美国历史及政治,文体翻译等

科研成果:

参加翻译教科书《国际事务与伦理》《商务旅游》《饭店业国际法律实务》《旅行社经营实务》《活动策划完全手册》等;参加英语教材《旅游营销英语》的编写工作;发表《价值取向和宗教观——美国人权外交中的文化因素(1993-2000)》《试论媒体对美国第二次妇女运动的负面影响》等论文。

教授课程:英语精读,英语泛读,英语听力。

韩常慧: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讲师。

主要研究领域:翻译理论与实践、应用语言学、教学心理学。

主要科研成果:著作及译作包括《商务旅游》、《西班牙旅行指南》、《口译理论研究》、《北京饭店英语等级考试指南》、《饭店英语等级考试口语教材》,发表论文《中国节日文化翻译技巧》等,主持北京市口译理论研究项目。

所授主要课程:大学英语精读,大学英语泛读(本科生)等。

 

魏子杭  管理学学士,理学硕士,工程师

 主要职责:学院计算机辅助翻译课题研究与语料库建设,开设本科及研究生班的机辅翻译课程。

学院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规划与申报、信息系统项目开发管理、系统运营管理等。

学院外事管理,涉外合作交流,交换留学等项目的开拓、协议洽谈及项目实施。

学院内电子设备的应用与办公电子化规划设计。

学院内及相关学科的科研项目管理。

学院图书及音像资料管理。

刘丽梅,工程师,1995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

主要职责:翻译学院日常行政管理。

方光荣,讲师,2000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英语专业,毕业论文《英诗汉译的艺术形式》

20007月至20069月在中国石油大学外语系任英语教师,主讲主要课程包括大学英语精读、泛读、英语写作、商务口语、旅游口语、报刊阅读、新闻口语、四六级考试辅导等十几门课程。讲学激情投入、幽默生动,深受学生喜爱。

教学期间发表书籍和论文

2002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教程(阅读、翻译、简答)》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3 100件你应该知道的事古埃及》 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年在《重庆工学院学报》发表论文《多媒体辅助教学于大学英语精读课的适用性》

20069月至20087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高渝,人事部英语翻译资格口译二级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欧高级译员培训中心欧盟同传项目暨英语系口译方向研究生曾任,中央对外联络部口笔译联络;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人事部口译考试培训教师;同交传翻译(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美国驻华使馆中国经济联络中心美国礼来制药公司等

20087月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同声传译专业

获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硕士学位

接受过同声传译,交替传译,笔译以及翻译理论的一流系统培训

具有全面扎实的知识结构,良好的人文素养。

曾担任过国际会议口译,同声传译,辞典翻译以及各类文件翻译工作,领域涉及法律,贸易,新闻,政府,重工业,生物化工,计算机程序等。

王永秋

女,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副教授

学历:

香港中文大学 翻译学博士学位

东北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学位(口译方向)

吉林师范大学 英语语言文学学士学位

研究领域: 同声传译,口译理论,当代西方翻译理论,翻译史,跨文化交流

一直从事高校口笔译理论与实践、西方文化和英语专业课的教学与研究。2003—2007年在香港中文大学翻译系攻读翻译学博士学位,师从著名翻译家、计算机辅助翻译领域著名学者陈善伟教授,并于2008获得香港中文大学翻译学博士学位。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系统学习了口笔译理论,尤其是同声传译的理论,有较强的口译理论和翻译理论研究基础。

王永秋副教授还曾多次获得香港和国内外奖学金的资助,访问过多所外国大学的翻译学院。曾任加拿大渥太华大学(University of Ottawa)翻译学院访问教授,师从著名翻译理论家Jean Delisle;奥地利维也纳大学(University of Vienna)翻译学院访问学者,师从著名口译理论家Franz Pöchhacker;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高级翻译学院访问学者;英国巴斯大学和加拿大蒙特利尔参加国际会议等。

多次担任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国际会议同声传译和交替传译。口译领域涉及教育、经济、科技、海洋、服装、桥梁、文学、经贸洽谈会等。口译工作语言为中英互译、广东话到普通话或英文。

主要论文

“Norms in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A Case Study”, Cambridge Scholars Press, 2008

“Omissions in Cantonese-English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presented at Marie Curie EU High Level Scientific Conference Series “Multidimensional Translation—LSP Translation Scenarios”, 30 April—4 May 2007, Vienna, Austria

“A Review of Quality Assessment in Conference Interpreting”, presented a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of 21st Century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 September 9-11, 2005, Monterey, California, U.S.A.

“口译听说技能训练”,《中国科技翻译》,2001

“几个口译术语翻译不统一的问题”《上海科技翻译》,2001

讲授主要课程:

西方翻译理论;笔译基础知识;文体与翻译;跨文化交流;同声传译;交替传译等

E-mail: wangyongqiu@bisu.edu.cn

石荟颖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翻译学院教学秘书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英语语言文学硕士

工作职责:
协助全系教学工作的组织、安排和调整。落实教学场所、教学设备。
协助组织本系的考试和补考工作。管理学生试卷,负责考试成绩的录入和上报。
负责本系教师教学和学生上课的考勤工作,以及教学工作日志的整理。
定期征求学生对学院教学和教学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教务处汇报。

沈小燕 讲师

20017月获西安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
20085月获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 (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高级翻译学院会议口译硕士学位。

为多次国际会议提供同声传译及交替传译,客户包括:陕西省卫生厅、陕西省环保厅、陕西省文物局、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高新区管委会、交通部第一公路勘察设计院、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中国道教协会、全球妇女基金会、宝马(中国)有限公司、美国Autodesk公司、美国马里兰州交通署、德国法兰克福机场、英国大英博物馆等。

笔译作品有《莎士比亚戏剧故事集》、陕西省文物局与美国亚特兰大等五家博物馆"始皇帝"展览全部合作协议,另有法律文书、学术论文、说明书、产品推介书数篇。

研究领域:同声传译、交替传译、视译、东西方文化比较

培养计划: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应用翻译方向、国际会议传译方向)培养方案

一、学科概况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应用翻译方向是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背景下,研究翻译作为沟通的桥梁和媒介,如何从理论上揭示其规律,如何从实践上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学科方向。主要研究对象包括国内外翻译理论研究的发展、现状、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翻译研究的领域、方法,国内外翻译研究的热点问题。本学科方向以翻译理论及翻译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理论为指导,培养具有翻译理论水平,掌握翻译研究方法,具备较强口笔译能力的高级翻译人才。

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国际会议传译方向是在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跨文化交流日趋频繁的背景下,研究翻译作为沟通的桥梁和媒介如何发挥其重要作用的学科方向。本方向为应用型研究方向,主要研修内容包括掌握翻译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将翻译理论及技巧熟练地应用于翻译实践的能力。本学科方向根据翻译实践的需要,按照国际会议同声传译译员知识结构要求,培养目前国内外急需的应用型高级口笔译(包括同声传译)翻译人才。

二、研究方向

本学科现阶段在翻译学院开设应用翻译方向、国际会议传译方向2个方向。

三、培养目标与学习年限

1.应用翻译方向:

学制为三年,其中两年用于课程学习,一年用于撰写论文和论文答辩。

本方向培养具有较高翻译理论水平,掌握翻译研究方法,具备较强口笔译能力,集翻译理论研究、口笔译实践和翻译教学于一体的高级翻译人才。毕业生能够胜任口译工作及文献翻译,具备扎实的翻译理论研究基础,能够从事高校翻译教学工作。具体目标如下: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具备扎实的汉英双语语言功底、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掌握口笔译、同声传译的基本技巧,具备从事口笔译工作的职业素质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掌握口笔译、同声传译的基本理论,了解翻译研究的发展动态,掌握翻译研究方法,具备从事翻译科研和进行翻译教学的能力;

具有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理论方法解决翻译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国际会议传译方向:

学制为两年,主要是课程学习,论文撰写时由学院指派导师进行指导。

本方向将根据翻译实践的需要,按照国际会议同声传译译员知识结构要求,培养目前国内急需的应用型高级口笔译(包括同声传译)翻译人才。毕业生能够掌握翻译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具有将翻译理论及技巧熟练地应用于翻译实践的能力,能够胜任国际会议口译(连续及同声传译)和文件翻译工作,能够承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级口笔译工作。具体目标如下:

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奉献精神,积极为国家社会经济建设服务;

具有较强的汉英双语语言技能、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跨文化交际意识;

掌握口笔译、同声传译的基本技巧,具备从事口笔译工作的职业素质和较好的心理素质;

具有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理论方法解决口笔译实践和翻译研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业务要求

1.应用翻译方向

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应较系统地掌握翻译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熟悉翻译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最新研究动态,对国内外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有较清楚的了解;具有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理论方法解决翻译研究与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毕业后能够胜任口译工作及文献翻译,从事翻译科研和进行翻译教学。

2.国际会议传译方向

本专业方向的学生应掌握一定的翻译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研究方法,具有熟练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和理论方法解决翻译实践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汉英双语语言技能、复合型知识结构和跨文化交际意识;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第二外国语;具备从事口笔译工作的职业素质和较好的心理素质;毕业后能够胜任国际会议口译(连续及同声传译)和文件翻译工作,能够承担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高级口笔译工作。

五、学分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本学科应用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应修满38学分方可进入学位论文阶段。

1.公共必修课8学分,其中:

马列主义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4学分

第二外国语(非外语专业的第一外语) 4学分

2.公共选修课2学分

3.一级学科通开课2学分(基础理论课)

4.二级学科通开课6学分(基础理论课)

5.专业课20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10学分

6.社会实践或教学实习: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三助(助研、助教、助管)满80小时,计2学分;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满一个月,并写出社会实践书面总结,计2学分。

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本学科国际会议传译方向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课程必须累计修满58学分,成绩合格方可毕业。

1.公共必修课8学分,其中:

马列主义理论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4学分

第二外国语(非外语专业的第一外语) 4学分

2.公共选修课2学分

3.一级学科通开课2学分(基础理论课)

4.二级学科通开课4学分(基础理论课)

5.专业课42学分,其中:专业必修课32学分,专业选修课10学分

6.社会实践或教学实习: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三助(助研、助教、助管)满80小时,计2学分;研究生在校期间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满一个月,并写出社会实践书面总结,计2学分。

六、学位论文

应用翻译方向:

1.学生须经论文资格审查合格后方可撰写论文。

2.论文选题应对翻译实践和学科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3.学位论文应有作者自己对所研究课题的独到见解,以体现作者的学术创新能力和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4.学位论文选题应于第五学期开学时提出,经导师审定后方能确定。

5.论文选题确定之前,学生应提出书面开题报告。开题报告应说明选题原因;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研究思路与研究框架;研究方法与研究条件;预计创新、困难及解决方法以及主要参考文献。

6.写作期间,导师要认真检查指导,但不应包办代替,应由学生独立地完成论文写作。

7.论文要求观点正确,主题明确,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规范,格式正确,无抄袭现象。

8.论文用汉语或英语撰写。正文部分要达到2-3万汉字,同时提交各2000字的中、英文摘要。

9.学生至少应在论文答辩开始之前一个月提交学位论文。

10.论文答辩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答辩合格,经学院学位委员会评议通过,授予硕士学位。

国际会议传译方向:

1.学生须经论文资格审查合格后方可撰写论文。

2.学位论文要求撰写一篇具备一定理论基础的译评或实验报告,正文为1.5―2万汉字,可用中文或英文撰写,同时提交1000字左右的中英文摘要;另外还要完成一篇1―2万汉字长度的翻译实践。

3.论文选题应翻译实践和学科建设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4.学位论文选题应于第三学期开学时提出,经导师审定后方能确定。

5.写作期间,导师要认真检查指导,但不应包办代替,应由学生独立地完成论文写作。

6.论文要求观点正确,主题明确,层次清楚,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语言规范,格式正确,无抄袭现象。

7.学生至少应在论文答辩开始之前一个月提交学位论文。

8.论文答辩按学校有关规定办理。答辩合格,经学院学位委员会评议通过,授予硕士学位。

七、课程简介和参考书目

各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均应按研究生部要求编写课程简介,列出参考数目及文献,以便于硕士生选课学习和研究。

(一)课程设置

【注】考核方式分为考试(代号A)和考查(代号B)两种。考核方式为笔试或口试(代号A1)、写读书报告或论文(代号A2)。

(二)课程简介

(1)翻译理论与实践

周课时数:每周2课时

总课时数:36课时

课程简介:教学内容由三部分组成:语言学理论,翻译实践评述,具体笔译实践。语言学理论的介绍,以图式认知、概念组织、语篇分析、语用学理论、语言与文化理论为主,兼介绍解构主义、结构主义、翻译多元系统论以及翻译文化学等的相关论述;翻译实践评述以对文学、新闻报刊和典籍翻译的评述为主;具体专题的笔译实践以教育、科技、法律和学术专论文为主,以报刊评述文为辅,使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提高理论意识和翻译能力。

教学目的:通过对相关语言理论、翻译理论及翻译实践研究概况的了解,使学生在熟悉翻译研究所讨论的重大课题及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凭借学生具体的翻译实践和亲身经历,使其更进一步理解翻译的性质以及翻译理论的内涵,为提高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能力奠定基础。

教学方式:以讲授,个案评述以及案例分析为主。

课程评分标准:课堂参与20%,译文(5000以上)40%,期末论文40%

必读书目:

1. Susan Bassnett,《翻译研究》(第三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2. 王逢鑫,《英汉比较语义学》,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

参考书目:

1.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 刘宓庆,《翻译与语言哲学》,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 王治奎(主编),《大学英汉翻译教程》,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1999

4. 汪福祥(主编),《英语笔译综合能力》,北京:外文出版社,2006

5. Leo Hickey,《语用学与翻译》,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2)普通语言学

周课时数:每周2课时

总课时数:36课时

课程简介:普通语言学,又称理论语言学,以人类所有语言为对象,研究语言的一般性质和共同规律。普通语言学的理论原则对具体语言的研究具有指导作用,通过普通语言学理论的学习重点掌握语言研究的三个层面,即音系、句法、语义,同时了解语言与文化、社会、语境等因素的关系。具体教学内容包括:普通语言学及其研究领域;语言学史,包括传统语言学,历史比较语言学和现代语言学;语言学流派与其理论方法,包括描写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结构主义语言学,转换生成语法和历史语言学等;语言结构系统,包括音系学,形态学,句法学,语义学和语用学;语言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包括心理语言学,人类语言学,社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等。

教学目的:开阔学生视野、拓宽语言学知识、提高语言研究能力、培养研究型和应用型相结合的高层次人才。

教学方式: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与专题讨论、自学相关参考文献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课程评分标准:参与15%,研讨/论文25%,考试60%

必读书目:

1. Widdowson, H.G. Linguistic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2. Bloomfield, L. Languag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2.

3. 胡壮麟《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

4. 刘润清、文旭《新编语言学教程》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6年。

参考书目:

1. Ferdinand De Saussur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s.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1.[瑞士] 费尔迪南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高名凯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2.

2. BloomfieldLeonard. Languag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33. []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袁家骅 赵世开 甘世福 . 北京:商务印馆.1985

3. ChomskyNoam. Syntactic Structur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1957.

4. Clark, John, and Yallop, Colin. An Introduction to Phonetics and Phonolog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5. Levinson, S. Pragma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3.

6. Matthews, P. H. Morphology.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7. RadfordAndrew. Syntax: A Minimalist Introduction.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

8. 赵世开 《美国语言学简史》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9年。

9. 岑麒祥 《语言学史概要》,北京,科学出版社,1958年。

10.刘润清 《西方语言学流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年。

11.刘润清《语言学入门》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

(3)翻译学导论

周课时数:每周2课时

总课时数:36课时

课程简介:1)国内外翻译理论的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翻译过程中对原文旨意、风格的分析与理解,翻译的功能,以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为主的各种翻译方法;(2)翻译研究所涉及的重要研究领域以及翻译史和发展趋势。

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系统的翻译理论学习,对国内外影响较大的翻译理论、流派、代表人物有系统的了解,为今后的翻译理论研究与实践奠定重要基础。本课的最终目的有三:一是通过课程内容使学生对翻译的发展史及研究现状有个较全面的了解,二是使学生熟悉翻译学研究的领域、内容分布及研究方法,三是培养、提高学生理论跟踪、翻译理论研究和学术文章写作的良好意识和能力。

教学方式:以讲授、研讨、个案分析和翻译实践为主。

课程评分标准:课堂考核30%,考试40%,期末论文40%

必读书目:

1. 马祖毅,《中国翻译简史》(增订版),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 严辰松(主编),《中国翻译研究论文精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3. Peter Newmark,(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翻译教程》,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4月第一版

参考书目:

1. 刘宓庆,《当代翻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 Susan Bassnett,《翻译研究》(第三版),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 George Steiner,《通天塔之后语言与翻译面面观》,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4. 金隄,《等效翻译探索》(增订版),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5. 谭载喜,《新编奈达论翻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6. 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4)口译理论与实践

周课时数:应用翻译方向每周2课时、国际会议传译方向每周2课时

总课时数:应用翻译方向36课时、国际会议传译方向36课时

课程简介:1)国内外口译理论研究的发展、现状、主要流派、代表人物及代表作,口译研究的领域、口译研究方法、口译研究的特点等;(2)目前国内外口译研究的热点问题;(3)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穿插一些交替传译实践。

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系统的口译理论学习, 对国内外口译理论研究、流派、代表人物有系统的了解,为今后的口译理论研究、教学与实践奠定基础,提高口译研究和实践能力。本课的最终目的有三:一是通过课程内容使学生对口译的发展史及研究现状有较全面的了解,二是使学生熟悉口译研究的领域、内容及研究方法,三是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

教学方式:以讲授、课堂讨论、口译实践分析为主。

课程评分标准:课堂参与20%,研讨/考试40%,期末论文40%

必读书目:

1. 张文,《口译理论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2. 柴明蘏(主编),《口译的专业化道路:国际经验和中国实践》,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参考书目:

1. 刘宓庆,《口、笔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2. 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3. Gile, D.1995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4. (法)勒代雷,《释译学派口笔译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5)翻译工作坊

周课时数:应用翻译方向每周2课时、国际会议传译方向2学期每周2课时

总课时数:应用翻译方向36课时、国际会议传译方向72课时

课程简介:(1)优秀翻译作品的研读,(2)具体的翻译实践。所选择的优秀作品主要是为译界所认同的文学译品,典籍译作以及报刊文章译品;具体的翻译实践,其语料主要选自报刊评论、报刊杂文、优秀散文、人物专访、单位介绍,以及法律、教育、科技、旅游、宗教方面的文章和联合国文献等,使学生在具体的实践中稳步提高翻译能力和翻译水平。

教学目的: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大量的英汉互译作品的研读、思考以及具体、多元化语料的翻译实践,在有效提高翻译意识、不断扩展翻译思维并提高汉语写作和英语表达水平的基础上,切切实实地提高翻译认知水平和翻译实践能力,为高级翻译人材的培养奠定基础。

教学方式:以案例展示、分析、评述和翻译实践为主。

课程评分标准:课堂参与20%,英译汉译文30%,汉译英译文40%

必读书目:

1. 陈忠诚,吴幼娟,《词语翻译丛谈续编》,北京:中过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

2. 刘宓庆,《翻译教学:实务与理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参考书目:

1. 张经浩(等),《名家 名论 名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2. 杨自伍(主编),《英国文化选本》(英汉对照),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3. 宋天锡(等),《英汉互译实用教程》,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0

4. 张培基(译著),《英译中国现代散文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 自选名著英汉、汉英作品及节选;《中国翻译》文选等。

(6)专题口译

周课时数:2学期每周2课时

总课时数:72课时

课程简介:1)口译技能训练:主题准备、连续传译笔记、记忆与概述、连续传译技能综合训练等;(2)口译内容的专题题材广泛,包括外交、外贸、经济、法律、教育、国际事务、体育、传统节日与习俗、科技、医疗卫生、旅游、农业、人口、航天航空、环保、教育、外贸、国际关系、金融保险业等。

教学目的:一是通过系统的口译训练,使学生掌握连续传译的基本技能;二是通过对各种专题口译内容的连续传译,使学生尽量多地接触各种不同的文体和主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处理口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汉英、英汉互译能力。

教学方式:以课堂练习、译例评析为主,以讲授、课下准备为辅。

课程评分标准:课堂参与20%,期中考试40%,期末模拟口译40%

必读书目:

1. 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2. 从报刊、视听媒体、网络媒体、国际会议等渠道选择专题时文。

参考书目:

1. 吴钟明,《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 林超伦,《实战口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 Gile, D.1995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4. 梅德明编著,《中级口译教程》(第二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5. 各种中英文报刊,如中国日报、北京周报、泰晤士报等,以及翻译学院语料库提供的各种连续传译语料。

(7)连续传译(英中、中英)

周课时数:2学期每周2课时(英-中)、2学期每周2课时(-)

总课时数:2学期144课时(英-中、中-英)

课程简介:1)口译技能训练:主题准备、连续传译笔记、记忆与概述、连续传译技能综合训练等;(2)从报刊、视听媒体、网络媒体、国际会议等渠道选择的连续传译语料。

教学目的:一是通过系统的口译训练,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连续传译的技能。很好地胜任各种不同场合、不同专题的连续传译;二是通过对各种专题口译内容的连续传译,使学生尽量多地接触各种不同的文体和主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处理口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汉英、英汉互译能力。

教学方式:以课堂练习、译例评析为主,以讲授、课下准备为辅。

课程评分标准:课堂参与20%,期中考试40%,期末模拟口译40%

必读书目:

1. 刘和平,《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北京:中国对外翻译

出版公司,2001

参考书目:

1. 吴钟明,《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 林超伦,《实战口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 Gile, D.1995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4. 各种中英文报刊及翻译学院语料库提供的各种连续传译语料。

(8)笔译实务(英-中、中-英)

周课时数:每周2课时(英-中)、每周2课时(中-英)

总课时数:72课时(英-中、中-英)

课程简介:笔译实务课程的主要内容:(1)引导学生研读文体各异的英汉、汉英译作;(2)引导学生研读涉及法律、科技、教育、文学、政府文献、经济、商贸等素材的译作;(3)帮助学生掌握与文体翻译相关的翻译技巧。

教学目的:使学生通过系统的翻译理论、翻译实践和翻译技能的训练,在大量接触英译汉、汉译英翻译作品、大量研读英译汉、汉译英翻译作品的基础上,较大幅度地扩展翻译的知识结构,提高翻译意识和翻译能力,为高级翻译人材的培养奠定重要、扎实基础。

教学方式:以讲授、研讨、个案分析和翻译实践为主。

课程评分标准:课堂参与20%;英译汉译文40%;汉译英译文40%

必读书目:

1. 张培基(译著),《英译中现代散文选》,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2. 陈宏薇(主编)《汉英翻译基础》,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8

参考书目:

1. 卢敏(主编),《英语笔译实务》(二级),北京:外文出版社,2006

2. 杨自俭,李瑞华,《英汉对比研究论文集》,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3. 喻云根,《英美名著翻译比较》,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6

4. 单其昌,《汉英翻译讲评》,北京:对外贸易教育出版社,1989

5. 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与翻译》,南昌:江西教育出版社,1991

6. 邹人杰,《汉英科技翻译技巧》,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88

7.《中国翻译》杂志文选,1990-2007

(9)视译

周课时数:应用翻译方向每周2课时、国际会议传译方向2学期每周2课时

总课时数:应用翻译方向36课时、国际会议传译方向72课时

课程简介:1)视译基本技能训练;(2)训练内容的选材广泛,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注重时效性;(3)训练学生掌握汉英双语的语言知识及背景知识,培养学生作为同声传译译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如语言功底、口头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反应能力、知识底蕴和团队精神等。

教学目的:一是通过系统的训练,培养学生在没有事先准备的情况下,、流畅地边看边译;二是通过大量的视译实践,使学生掌握边看边译的技能,为同声传译的训练奠定基础,同时帮助学生扩展与口译相关的知识;三是要求学生能够以每分钟120-140单词的速度基本准确完整的进行有稿视译同传。

教学方式:以课堂练习、译例评析为主,以讲授、课下准备为辅。

课程评分标准:课堂参与20%,期中考试40%,期末模拟带稿视译40%

必读书目:

从各种中英文报刊,如中国日报、北京周报、泰晤士报等,网络媒体、研讨会、国际国内重大会议、记者招待会等渠道选择的视译语料,以及翻译学院语料库提供的各种同声传译语料。

(10)同声传译(英-中、中-英)

周课时数:2学期每周4课时(英-中)、2学期每周4课时(中-英)

总课时数:2学期共288课时

课程简介:1)本课程的教学在数字化同声传译教学实验室进行,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是媒体播放文件和音/视频文件,内容包括近年来重要国际会议和外交活动中领导人讲话的视频录像,国际会议的现场录音以及在教育技术中心制作的演讲录音,主题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2)同声传译基本技能训练:主题准备、同声传译笔记、记忆与概述、跟读、视译、同声传译技能综合训练,如断句、等待、转换、重复、增补、省略、反说、归纳、语气等;(3)帮助学生扩展与口译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汉英汉双语的语言知识以及丰富的背景知识,培养学生作为同声传译译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如语言功底和口头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反应能力、知识底蕴和团队精神等;(4)训练内容的选材广泛,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注重时效性。

教学目的:一是通过系统的同声传译训练,使学生掌握同声传译的基本技能;二是通过大量的同声传译实践,使学生尽量多地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体和主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处理同声传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汉英、英汉同声传译互译能力。

教学方式:以课堂练习、译例评析为主,以讲授、课下准备为辅。

课程评分标准:课堂参与20% 期中考试40% 期末模拟同声传译40%

必读书目:

1. 张维为,《英汉同声传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2. 从报刊、视听媒体、网络媒体、国际会议等渠道选择的同声传译语料。

参考书目:

1. 吴钟明,《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 林超伦,《实战口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 Gile, D.1995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4. 各种中英文报刊,如中国日报、北京周报、泰晤士报等,研讨会录像带、国

际国内重大事件电视录像,如历届两会总理记者招待会、外长记者招待会、国

家领导人互访等,以及翻译学院语料库提供的各种同声传译语料。

(11)计算机辅助翻译

周课时数:应用翻译方向每周2课时、国际会议传译方向每周2课时

总课时数:应用翻译方向36课时、国际会议传译方向36课时

课程简介:本课程分为教师讲授、学生上机实训和应用作业3个环节。讲授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发展历史、当前社会应用情况和发展趋势。学生上机接受重点软件的培训,掌握使用技巧。通过实践翻译作业的形式,提高学生翻译效率强化学生的计算机翻译技能。

教学目的:通过对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历史介绍和前景展望、多种翻译工具的分析与接触、重点翻译工具的实训与作业,使学生了解当前翻译行业中计算机辅助翻译的应用状态,熟练掌握一种以上机辅翻译软件的使用技能。

教学方式:以讲授、课堂讨论、上机应用、实践作业为主。

课程评分标准:课堂参与30%,上机应用技能40%,实践作业30%

参考书目:

1. 张政,计算机翻译研究,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12

2. A Topical Bibliography of Computer (-aided) Translation by Chan Sin-wai

(Author),ISBN-10: ,ISBN-13: 978-

3. Computer-Aided Translation Technology: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 (Didactics of

Translation Series) by Lynne Bowker (Author), University of Ottawa Press

(Author), ISBN-10:

(12)翻译思想

周课时数:应用翻译方向每周2课时、国际会议传译方向每周2课时

总课时数:应用翻译方向36课时、国际会议传译方向36课时

课程简介:教学内容分为两个范畴:一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翻译思想,二是以翻译理论研究为基础的翻译思想。在对以实践为基础的翻译思想的介绍中,关注点集中在对知名译家感悟和经验的介绍之上;在对以理论为基础的翻译思想的介绍中,主要介绍译家及翻译理论研究工作者的研究成果及其对翻译实践的暗示。

教学目的:通过对大量译例和范文的分析及其对翻译智力活动和翻译思维过程的揭示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制约翻译思维活动的主要因素,同时也使学生了解活跃、拓展翻译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此基础上,通过案例分析,使学生了解翻译名家及理论研究家的翻译思想及研究思路,为学生的深造和研究的深化奠定基础。

教学方式:以讲授、研讨、个案分析和翻译实践总结为主。

课程评分标准:课堂参与30%,期中论文30%,期末论文40%

必读书目:

NidaE. A. 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Leiden: E. J. Bill, 1964.

参考书目:

1. 周礼全,《逻辑-正确思维和有效交际的理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 殷海光,〈思想与方法〉,台北:大林出版社,1986

3. 李天命,《话理分析的思考方法》,香港:青年书屋,1981

4. 程镇球,《翻译问题探索》,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5. 黄文范,《翻译新语》,台北:东大,1989

6. 徐莉娜,翻译的形象思维过程探索,上海科技翻译,20041)。

7. Newmark, P. 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Oxford: Pergamon, 1981.

(13)文体与翻译

周课时数:应用翻译方向每周2课时、国际会议传译方向每周2课时

总课时数:应用翻译方向36课时、国际会议传译方向36课时

课程简介:以语言、文体与翻译为主轴,以正式用语和非正式用语的概念为基础,选用政府文献、法律、教育、宗教、商贸、广告、科技、社会文化等方面颇具有代表性的原文翻译及译例分析,培养并提高学生的选词、传神、译韵等的文体意识。在此基础上,学生将根据教师的引导大量接触不同文体语料的实际翻译,在实践中稳步提高翻译水平。

教学目的:通过相当数量且具相当深度译品范文的接触和分析,使学生在接受教师知识传受和亲身体会的过程中感悟语言与文体、文体与翻译之间的密切关系,通过感悟和亲身实践基本上能做到翻什么,像什么。本课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体意识,为高级翻译人材的培养奠定稳固的基础。

教学方式:以讲授、研讨、个案分析和翻译实践为主。

课程评分标准:课堂参与30%;研讨/考试30%;期末译文40%

必读书目:

1. 刘宓庆,《文体与翻译》(增订版),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2. 李定坤,《汉英辞格对比与翻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参考书目

1. 刘宓庆,《文化翻译论纲》,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2. 金隄,《等效翻译探索》(增订版),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3. 李运兴,《语篇翻译引论》,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

4. Basil Hatim & Ian Mason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or,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5. Christine Nord, Translating as a Purposeful Activity,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

(14)汉英典籍翻译赏析

周课时数:应用翻译方向每周2课时、国际会议传译方向每周2课时

总课时数:应用翻译方向36课时、国际会议传译方向36课时

课程简介:汉英典籍翻译赏析的教学内容涵盖两个方面典籍翻译的介绍和实践:一是诸如《红楼梦》和《水浒》等文学及古典文学译品的介绍和赏析,二是诸如《孙子兵法》和《论语》等的典籍翻译赏析。本课所选用的翻译素材既有诸如诗词、小说、戏剧等经典名著的文学作品,也有诸如《贞观政要》等的典籍作品。

教学目的:通过对汉英典籍优秀译品的介绍、接触、分析和翻译实践,使学生在接触、分析、感悟典籍翻译应该具备的条件和语言素质的基础上,逐步培养起并有效提高典籍翻译应该具备的基本意识素质、认知水平和语言素质,为典籍翻译人材的培养奠定重要的基础。

教学方式:以讲授、研讨、个案分析和翻译实践为主。

课程评分标准:课堂参与20%,典籍译文30%,实践评述文论文40%

必读书目:

1. 林戍荪,《孙子兵法 孙膑兵法》,北京:外文出版社,2002

2. 赖波,夏玉和(译),《论语》(英汉对照本),北京:华语教学出版社,1994参考书目:

1. 单德兴,翻译 . 经典 . 文学,载于罗选民主编《语言认知与翻译研究》,

北京:外文出版社,2005

2. 杨宪易(译),《红楼梦》,北京:外文出版社,1978

3. 辜正坤(译注),《毛泽东诗词》(英汉对照韵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3

4. 中国文学出版社,《朝花惜拾》,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中国文学出

版社,1998

5. 中国翻译编辑部,《中译英技巧文集》,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2

6. 刘重德,《文学翻译十讲》,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7. Ren Jiyu, The Book of Lao Zi, Beijing: foeign Language Press, 1998.

(15)同声传译

周课时数:每周2课时

总课时数:36课时

课程简介:1)本课程的教学在数字化同声传译教学实验室进行,使用的多媒体课件主要是媒体播放文件和音/视频文件,内容包括近年来重要国际会议和外交活动中领导人讲话的视频录像,国际会议的现场录音以及在教育技术中心制作的演讲录音,主题涉及到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2)同声传译基本技能训练:主题准备、同声传译笔记、记忆与概述、跟读、视译、同声传译技能综合训练,如断句、等待、转换、重复、增补、省略、反说、归纳、语气等;(3)帮助学生扩展与口译相关知识,熟练掌握汉英汉双语的语言知识以及丰富的背景知识,培养学生作为同声传译译员应具备的基本素养,如语言功底和口头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反应能力、知识底蕴和团队精神等;(4)训练内容的选材广泛,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步,注重时效性。

教学目的:一是通过系统的同声传译训练,使学生掌握同声传译的基本技能;二是通过大量的同声传译实践,使学生尽量多地接触到各种不同的文体和主题,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和处理同声传译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能力;三是培养、提高学生的汉英、英汉同声传译互译能力。

教学方式:以课堂练习、译例评析为主,以讲授、课下准备为辅。

课程评分标准:课堂参与20%,期中考试40%,期末模拟同声传译40%

必读书目:

1. 张维为,《英汉同声传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9

2. 从报刊、视听媒体、网络媒体、国际会议等渠道选择的同声传译语料。

参考书目:

1. 吴钟明,《英语口译笔记法实战指导》,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2. 林超伦,《实战口译》,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3. Gile, D.1995Basic Concepts and Models for Interpreter and Translator Training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

4. 各种中英文报刊,如中国日报、北京周报、泰晤士报等,研讨会录像带、国

际国内重大事件电视录像,如历届两会总理记者招待会、外长记者招待会、国

家领导人互访等,以及翻译学院语料库提供的各种同声传译语料。

北二外外部新闻网站,远航新闻网:http://www.bisu.edu.cn/Item/29548.aspx

有关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的注意事项

1. 报考条件、报名手续、考试安排

翻译硕士(MTI)专业学位研究生的报考条件等均与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关规定、安排相同。

2. 录取类别

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录取类别原则上只能是计划外自筹经费或计划外委托培养。

3. 学制

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期限为脱产2年。

注:1. 我校校园网的网址:http://www.bisu.edu.cn

2. 咨询电话:010

3. 具体查询办法:进入我校网站后,在首页上点击“人才培养”栏目中的“研究生教育”网页即可查询到相关内容。

4. 我校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第二外语均为水平考试,各语种(第二外语)相当于该语种非专业中级水平。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1年攻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单位名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单位代码:10031 培养单位:翻译学院

邮政编码: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 电话:(010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2011年攻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专业目录

单位名称: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单位代码:10031 培养单位:日语学院

邮政编码: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定福庄南里1 电话:(010

备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注意事项

1. 报考条件、报名手续、考试安排

以上三项均与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关规定、安排相同。

2. 录取类别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录取类别原则上只能是计划外自筹经费或计划外委托培养。

3 学制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期限为脱产2年。

4. 培养费用

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3,500/.生。

5. 参考书目

无指定参考书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8dcb04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3a.html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翻译硕士(MTI)研究生相关信息概况.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