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秋兴八首》其二全诗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有关杜甫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杜甫《秋兴八首》其二全诗翻译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和分享。
秋兴八首其二杜甫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罗月,已映洲前芦荻花。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
这两句写诗人在夔州孤城,从日落黄昏直坐到深夜,翘首北望;身在剑南,心怀渭北,那里兵戈未息,局势不稳,诗人忧心如焚。
诗句表现出诗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目睹国家残破,自己不能有所为,言外之意,发人深思,耐人琢磨。
翻译:
夔州的高城上又迎来了落日。每当晚上北斗星出现的时候,按照它的方向来寻找长安的所在。
听到巫峡的猿啼,我真的流下泪来。我也希望乘着浮槎回到自的故乡,但这愿望终究还是落空了。
我还记得我从前春宿左省值夜的时候,晚上熬夜写些明朝的封事,点燃书案上的香。可现在我早已不在那里就职。滞留此地,傍晚时分听到城楼上吹起悲笳,心中升起一股隐然的悲痛。
文学分享



有关杜甫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你看,山石上爬满了藤萝。月亮刚刚升起来的时候,月光是照在藤萝上的,而现在它已经照到河洲前面的芦荻花上面去了。我一夜眠,一直在怀念长安。
赏析:
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杜甫五十五岁旅居夔州时的作品。
它是八首蝉联、结构严密、抒情深挚的一组七言律诗,体现了诗人晚年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成就。
这组诗以身居巫峡,心念长安为线索,抒写遭逢兵乱,留滞他的客中秋感,于凄清哀怨之中,具有沉雄博丽的深闳意境。
秋兴八首》是老杜“以其生平之所郁结,与其遭际,暨其伤,
一时荟萃,形为慷慨悲歌,遂为千古绝调”。这八首诗从内容到技巧都显示出杜甫的七律已经进入到更为精醇的艺术境界,郝敬称为真足虎视词坛,独步一世”。黄生曰:“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

第二首写诗人身在孤城,从落日的黄昏坐到深宵,翘首北望,长夜不寐,上应第一首。最后两句,侧重写自己已近暮年,兵戈不息,卧病秋江的寂寞,以及身在剑南,心怀渭北,“每依北斗望京华”,表现出对长安的强烈怀念。
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请看石上藤罗月,已映洲前芦荻花。
第二首时序由日暮而至深夜,写夔府秋夜北望京华。首联承上末联,由薄暮入笔。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点明北望
文学分享



有关杜甫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地点“夔府”,“落日斜”点明时间。夔州地处群山之间,又值落斜照,这深秋黄昏的景色对于一个命运坎坷、沦落天涯的人来说,会引起落寞思乡之情。是每当金乌西坠、玉兔东升时,就依北斗星方向眺望日夜思念的长安。“每依北斗望京华”句,是组诗八章的纲领和眼目,钱注云:“依斗望京,此句为八章之骨。”长安在北,故
依北斗”,“每依”,无夕不然也。京华亦即故园所在,望而不见,焉能不悲?以下抒发个中深悲。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广德元公元763虽告结束,但边患并未消弭,吐蕃、回纥、党项羌等族乘虚而入,在北方和西方不断侵扰。藩镇拥兵割,战乱时起,
生灵涂炭,民不聊生,大唐王朝再也无力挽回由盛至衰的颓势。杜饱尝战乱之苦,历经艰辛,辗转入蜀,依好友严武居于成都。孰料严武不久去世,杜甫难以存身,于是离开成都沿江东下,代宗大历元公元766到达州,滞留于此。诗人长期漂,备尝艰辛,年多病,故交零落,壮志难酬,慨丛生,遂在孤城的暮色中,他循着北斗遥望那使他魂牵梦萦的长安,长安是唐王朝的首都,是国家的象,诗人忧国忧民,诗人虽然暮年多病、身世飘零却时刻关切国家安危。“每依北斗望京华”,不但写出长安的方向,写出夔州与长安遥远的距离,而且更能表达一位忧国忧民的诗人对故国的深深眷恋之情。
以北斗来比喻长安,实际上是借北极星在天空中的永恒位置来表达诗人对唐王朝的坚贞之意,诗人始终情系国家,
文学分享



有关杜甫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听猿实下三声泪,奉使虚随八月槎。,把怀念京华与身世之感紧密交织。槎指木筏。《水经注》引民谣云:“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啼三声泪沾裳。”旧日知道在巫峡听猿声使人哀伤落泪,现在身在夔州,亲自听到猿声而不禁泪下,故云“实下”,“实”,实实在在,真的。
即“听猿三声实下泪。”金圣叹认为“实”字用得好,《选批唐诗》卷三:“此是身历苦境,故下一‘实'字。”诗人杜甫在现实生活中可谓历尽艰难:参加科举应试不第,长安十载干求奔波,又在安史乱中颠沛流离,生计无着,妻离子丧于萧瑟晚秋之际,独坐孤,望穿
京华,而时局变异,世事难料,心事微茫,听到凄楚的猿声,不由泪下。诗
人漂泊天涯,遥望京华,欲归不能,愁绪难解。这句触景生情、情景
八月槎”化融,不仅加重了凄凉的气氛,也烘托了诗人的心情。
用典故,古书民间传说,天河与海通,海边居民每年八月看到有浮槎

即水上木排来去,于是准备许多干粮,乘槎而去,以为到时又可

槎回来。此传说后来附会到张骞身上,说张奉汉武帝命,寻黄河之源,因乘槎至天河,牵牛宿旁。”杜甫《有感五首》亦云:“乘槎消息断,无处觅张骞。”肃宗上元二年,严武以兵部侍郎出任为成都尹兼御史大夫。杜甫希望能有机会随严武一同入朝,回到长安,实现其政治理想。但不幸严武突然去世,八月份乘船回长安供职的心愿化为泡影。
故云:“奉使虚随八月槎。”此处借用民间传说,表明自己回朝愿望落空,回长安如同乘槎在天,茫茫不可达也。与“孤舟一系”句相照应。与“听猿”句因果承接紧凑。两句写出诗人羁旅漂泊归期无望的痛苦凄凉心情。
画省香炉违伏枕,山楼粉堞隐悲笳”。伏枕,伏于枕上。在这
文学分享



有关杜甫的文章,感谢您的阅读!
里引申为卧病。山楼指白帝城,粉蝶,指城上涂着石灰的短墙。省,即尚书省,杜甫的检校工部员外郎是尚书省的郎官。杜甫在严武幕府的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只是个虚衔。他当时十分希望能随严武入朝而经引荐留任京师,在尚书省供职。不过这个愿望未能实,因此引以为憾,在《秋兴八首》这组追怀故国往事的诗中一再流露出来,如前头“奉使虚随八月槎”一句,以浮槎上天为喻,说自己还朝的意愿徒然落空。“画省香炉“指在尚书省轮流值班。唐代尚书省和门下省的官员有轮流值宿于省属的惯例。尚书省署以胡粉涂壁,画古代贤人烈士在其上,所以称“画省”。香炉,尚书省上朝时,有侍女二人捧炉焚香从入。伏枕,表明诗人年老体衰。画省香炉,心中所念,为虚;伏枕山楼,眼前现状,是实。诗人慨叹没能入京供职、
违离画省香炉,只空挂了个尚书郎的职衔,辜负了那份工作,伏枕有病的不幸,不能回到皇帝身边供职,滞留在这荒僻的山城。这句写出了诗人没有机会报效国家的遗憾愁闷之情。“山楼粉堞隐悲笳”又从遥想回到现实环境中。远处白帝城的墙外隐隐约约传来的凄咽的笳声,诗人已经很痛苦了,这悲壮的军笳声自然更加撩起诗人无限的愁思和感慨。万籁俱寂的深夜,不时传来凄厉军笳声,山城的环境真是无限悲凉。以上由夔府想京华,又由京华回到夔府,思绪在故国故园与夔府孤城之间往复,情极凄切缠绵。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文学分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715fc1c3386bceb19e8b8f67c1cfad6185fe9ca.html

《杜甫《秋兴八首》其二全诗翻译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