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鲍照《拟行路难(其四)》的“周形结构”及其象征义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说说鲍照《拟行路难(其四)》的周形结构及其象征义
说说鲍照《拟行路难(其四)》的周形结构及其象征义四川省绵竹中学龚志华鲍照的《拟行路难(其四)》出现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第一单元,全诗内容如下: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若稍加研究,会发现全诗呈现出一个由始点再回到始点的圆形结构。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从字面上讲,意思是像往平地上倒水,不会向不同方向流散一样,人生贵贱穷达是不一致的。联系鲍照所处的门阀社会,这句诗实际上包含如下的类比:水的流向,是地势造成的;人的处境,是门第决定的,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成了鲍照所处时代的一种现象,一种制度,无法改变。在这种制度面前,像鲍照这样出身寒微,身地孤贱的文人,哪怕有绝世的才华,终会郁郁不得志,至多只能做一些小官。像鲍照诗文同谢灵运一样有影响,史书居然无传。在门阀社会,在如此的用人制度面前,只好认命。所以鲍照又写了这样一句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鲍照以生有命的宿命论观点来解释如此的社会与人生的不正常现象,声称不要行叹坐愁。这两句诗包含的思想基点是认命,其实是对这种门阀制度的抨击。第三句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前者表现的是鲍照内心的不平衡,有着一种无法改变现实的无奈。所以他要借酒消愁,聊以自慰。然而,自古有道借酒消愁愁更愁,就连借以倾吐心中悲愤的《行路难》歌声,也因举杯如鲠在喉而断绝了。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鲍照写到最后,情绪蓄积太久的火山,一下喷发出来,再也抑制不住愤懑的情怀。人不是草木,不是石头,长期处在这种门阀等级社会制度的压制下,面对眼前社会的重重黑暗,岂能无动于衷,无所感慨?这实际从情感上鲍照转向到与第一二句诗相反的方面——“不认命,要表达的是内心的的悲愤。最末一句吞声踯躅不敢言,又让诗歌回到原点,这就是认命,表达的是鲍照心中的无奈。吞声,指话到舌前又咽回去了;踯躅,指的是犹豫不决,徘徊不定的样子。前面说岂无感?这里却是不敢言,可见当时的社会黑暗到何等到程度,恐怖到何种程度,阴毒到何种程度!由认命不认命最后到认命,形成了鲍照的情感、心理、思想圆形结构。这一圆形结构,说《拟行路难》来说,具有个别性,但其包蕴的象征义却有普遍性。从先秦到两汉,从两晋到唐,从元到明清,漫长的中国社会,有多少知识分子能挣脱人生的宿命,有多少知识分子不重复鲍照的情感、心理和思想怪形圆圈。可以说,《拟行路难》中的圆形结构写出了鲍照内心痛苦的历程,写出了在压抑人才的社会制度下中国文化的酸苦、愤闷与无奈。可以说,《拟行路难》中的圆形结构是对几千年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的苦难命运和屈辱心理的一种概括,这种苦楚,这种愤闷,这种挣扎,鲍照自珍许许多多的中国文人都经历过。附带要提的是,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在告诉学生,在我们当代这个人尽其才的社会,无再有像鲍照等人的苦难命运,我们要积极创造,珍惜机会,用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服务,为国家作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5d33185fb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2d.html

《说说鲍照《拟行路难(其四)》的“周形结构”及其象征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