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性作文的实践探索DOC

发布时间:2019-01-23 03:49: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让“快乐”充盈学生的作文

福清市城关小学    陈玮

在传统应试作文教学思想的长期影响下,以往的作文教学不会从学生主体需要出发,而是从作文的需要出发,为作文而作文,使得大部分学生谈“文”色变,视作文为“畏途”,被动地完成作文,机械操作相当多的小学生的作文陷入了“偏、抄、套”和“假、大、空”的怪圈。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虚晃一枪,两张皮。叶圣陶先生一再主张:“在作文教学中,首先要求学生说老实话,绝不允许口是心非,弄虚作假。”可个别教师教育思想不端正,写作指导不得法。说到教育思想,罪魁祸首还是“惟考是图”。学生也避难就易,只要在考试之前背上几篇生动感人的文章,考试时改头换面甚至原封不动,常常竟能歪打正着,甚至得到高分。这样只重语言文字形式的训练,忽视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充实写作内容,结果,造成了内容与形式的割裂,实际上是逼着学生做“无米之炊”。面对作文,学生往往只会“克隆”,不会真情倾吐。其结果,必然出现 “假、大、空”。

2)编造拼凑,走形式。传统的作文教学,存在一个很大的误区,重形式轻内容,注重“程序化”,认为作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教师偏重于技巧、构思、次序、结构等方面的指导,怎样开头、结尾、组段、成篇、衔接、过渡,怎样记叙、描写、抒情。不恰当地引用了一些创作上和章法上的概念,每次作文指导课都是“规定程式”,严如雷池,势必会束缚学生的手脚,学生作文还是承袭着一个基本套路:先确定中心思想,再拟作文提纲,最后按“提纲”把内容“填”进去,然后成文。更有甚者,还有所谓的“分格训练”、“快速作文”把作文训练分成若干个“格”,然后分格进行训练。作文居然成了应付教师的“苦差”,不是学生自由倾吐的“乐事”。

3)水上浮萍,不到位。作文,作为一种“倾吐”,应是发自内心、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可现在很多学生不善想像,不愿想像,不敢想像,提起作文就头疼,写起作文就紧张。作文时头脑空白,思路不通,认识和体验没有“原汁原味”地表现出来。勉强为之,东拼西凑,内容空洞,语言干涩,看不到一点灵气。自然缺少“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缺少“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激情。

4)千篇一律,不可取。以往的作文教学, 学生在格式、结构、字数、命题的条条框框、“清规戒律”下,各种鲜活的思想感情套在千人一面的形式里,必然带来思想的僵化。选择老生常谈的话题,“助人为乐”车上让“位子”,“拾金不昧”捡“票子”等,陈旧老套的记叙文一脉相承、循环往复,学生“束手束脚”说那些没有真实体验的空话、套话,作文没了灵气,千篇一律,立意有些“老气横秋”,感受不到那纯朴的童真、真诚的童情。压抑了个性,泯灭了童心,使学生失去真实的自我,生成扭曲虚假的人格,长此以往导致学生作文的“鹦鹉学舌”,无病呻吟和胡编滥造,这实在是不应该出现的悲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作文教学与训练方式已不能满足现在学生的表达需求。《新课程标准》给作文教学注入了活水,使之更富鲜活的生命,使之更具有时代的特色。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的活动,更应成为一个和谐的生命活力场——关爱生命、联系生活、启发创造,充分解放学生的眼、耳、嘴、手、脚,让他们成为 “自由个体”,让“快乐”充盈学生的作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创作热望,以文字砌就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精神世界,促使他们走出“怕作文、厌作文、抄作文”的怪圈,变“苦作”为“乐作”,让作文成为“心灵之声”的交响曲,呈现出“横看成岭侧成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生动局面。

一、玩中导“作”,还作文以情趣,建一座快乐的作文家园

在实践中,教师都能深切体会在学生身上出现的这种变化:真正地成为作文的主人,玩在其中,做在其中,说在其中,思在其中,乐在其中,较好地进入作文训练的“佳”状态,最终实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游乐生活作文教学有以下几种操作方式:

1先聊后写。中央电视台有两档以谈话为主题的节目:“聊天”和“对话”。作文和聊天对话一样,也是个体表情达意的工具,起到与他人交流情感、交流信息、相互交流的功能。在课堂中有意地创设一些言语表述、交际的机会,如听老师、小伙伴或录音讲故事,通过听觉来刺激学生的感官,激起思维活动。拉拉家常,谈谈“山海经”,侃侃家庭、邻里之间的新鲜事;组织“新闻发布会”,或朗读简报上的文字新闻,或“第一时间”播报电台的录音新闻,或投影图片新闻,或出示网上新闻。聊天这种形式,敞开精神世界,使师生、生生间的互动更加切实地展开,师生之间进行真正的精神层次上的相互交流。在信息流通、信息互补的基础上捕捉生活的“亮点”,形成自己的资料库,真正有感而发,有话可写。

2先尝后写。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活动的形式,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在完成作文的过程中,加强体验,促进内化。一边有滋有味地品尝枇杷、西瓜、桔子、杨梅等,在多方互动交流中丰富学生的生活,使作文过程变成情感体验和经验建构的过程。

3先画后写。根据教师的要求画实物,说说写写。凭借单幅的、多幅的,有序的、零乱的,或需要学生创作添画的,学生“现炒现卖”根据线条和图形创造性地组画,由因溯果,大胆想像,语言与思维同步发展。再看学生的作文不再是干巴巴的语言,而是有了鲜活的生活气息和真情实感。

4先想后写。凭借新颖美观的洋娃娃、文具、玩具,遭到损伤的清洁工具、课桌椅,让学生仔细观察,抓住特点想像编写童话或科幻故事,思绪飞扬,如此哪有心灵不能点燃,哪有心花不会怒放?丰富他们感情生活的色彩,使作文言之有物。

5先做后写。一位教育家说过:“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的多种器官协同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体验更深切。如将“钠在水中燃烧”等常识小实验与作文练习结合,既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又积累了写作素材。还可以让学生尝试小制作、小手工,如布置学生利用业余时间种植一盆花、一棵树,观察植物发芽、开花、结果的生长过程,观察它们在不同天气、季节中的不同情况;查找相关资料,向行家请教种植的有关知识;并要求把种植过程中的酸甜苦辣等感受或心得记叙下来。

6先演后写。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国文是发展儿童心理的学科。所以欲求成功的教师,当从为儿童特设的境遇里发展儿童的心灵,务使他们情绪丰满,思想绵密,能这么做,才是探源的方法。”其实,教师可以成为生活的有心人,如上台 “哑剧表演”,模拟“小超市购物”“到老师家做客”等情节均可以成为作文活动课的好材料。合作表演,比一比哪个学习小组的台词更生动、有趣,表演更逼真、形象。

7先玩后写。让学生参与“开心对对猜”、“成语接龙”、“囊中探宝”、“成语猜谜”、“有趣的‘察颜观色’”、“咱们班的‘幸运52’”等游戏,有意识改变教学形式,有益于诱导学生产生创造性激情,“新鲜”、“新奇”、“惊异”、“惊叹”等心理状态的产生,会大大地增加思考密度、感情波澜和表达欲望。发掘资源,捕捉作文素材,因势利导,让他们通过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激情、意愿、心态、情绪,进入“想写”、“乐写”的境界。

二、架设平台,还作文以“养分” ,织一个七彩的作文世界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和“在实践中学习、应用语文”。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巧妙开启“对话”之门,架设平台,引导学生与文本沟通、融合,进行心灵的碰撞,迸发智慧的火花,共享七彩的作文世界。

1)“仿”中有创。

读写结合点的选择,就一篇课文而言,读写结合可供选择的点是很多的,该如何选择,使其能与课文的阅读学习相得益彰,这就需要选择。学生学了朱自清先生写的《匆匆》一文,可以仿照一些有关“时间”名人名言,(如:孔老夫子面对流逝不返的河水,感慨:“逝者如斯夫!”三国枭雄曹操,手捧美酒,无限忧伤:“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唐代诗人刘秋娘:“有花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著名散文家林清玄说:“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是我们可以在自己拥有时间里快跑几步,虽然这几步很小很小,但收获却很大很大。”)让学生动笔把心中所想的写下来。让他们学习运用语言,在运用中加深体验,做到读写结合。

2)“改”中有创

如《赠汪伦》前两行叙事,后两行借景抒情,指导学生把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情景用具体抒情的文字充分表达出来。或从景物方面加以描绘,或从人物动作、神态方面展开想象,具体描写进而充分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想法,让他们写后交流,会丰富想象,促进求异思维。学完《太阳》后,安排一次改写练习:假如自己是太阳,用第一人称的形式,就自己的特点、用途与人类的关系作自我介绍,并鼓励学生设想自己被人类开发利用的结果。又如《新型玻璃》一课让学生用第一称的形式作自我介绍,上台演讲。这种改写练习,使学生投身于愉快的学习活动中,既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又有力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3)“扩”中有创

由于表达的需要,课文中有的情节写得较简单概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扩写,把那些比较简要的句子或片断加以扩充、拓展,使之具体详尽。例如《少年闰土》中,闰土给“我”讲趣事的这部分,略写了“海边拾贝”和“看跳鱼儿”这两件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扩写,学习塑造人物形象,进而表现少年闰土活泼可爱、知识丰富的个性。

4)“续” 中有创

有些课文故事性强,结尾意犹未尽,耐人寻味。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在作文中“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展开合理想像、延伸课文内容、进行续写。从课外文章中摘取一些有趣片段让学生续写。这些与阅读紧密结合的作文训练方法,不仅拓展了语言文字的训练面,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潜在的创造力。在续写中,学生觉得其乐无穷。

5)“编”中有创

如学完《草船借箭》后,让学生把 “接受任务”部分内容排演成课本剧,鼓励学生别出心裁,独树一帜,可以编出原文不曾有的而又合理的情节和对话。一学生“别具匠心”设计序幕:这一天,周瑜用手机与诸葛亮联络……鲁肃开着一辆奔驰小轿车来了……曹操拿着望远镜观察敌情……他描述自己新编的《现代版草船借箭》。还可以让学生以《假如我是曹操》为题,大胆想像,当时可用什么办法来看穿诸葛亮的计谋。许多学生想出了富有创造性的妙计:用火攻草船,定让诸葛亮“借箭”无功而返。如学完《只有一个地球》可以让学生确定作文的角度和范围,像模像样地选用诗歌、童话、剧本等文体,在结构上还出现了题记、分部分拟小标题的表达形式,学生畅谈自己在不同方位的真切感受,自主命题,斟酌题目,直抒胸臆,化作一行行优美的文字。“出新求异”的文题为例,大多比较精练、生动、贴切:

诗歌:《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梦中的家园》《留住这一份美丽》《把大自然搬回家》

童话:《鱼儿也打伞》《青蛙的控诉》《逝去的森林》《龙江问诊记》《青蛙的遭遇》《沙尘暴的自述》

剧本:《人与自然的对话》《森林王国审判记》

书信:《鸟儿给人类的一封信》《小蝌蚪给人类的一封信》

想像作文:《假如地球上的生物都消失了》《假如地球毁灭了》《假如风有颜色》

三、回归生活,还作文以“本真”,筑一个开放的作文空间

新世纪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作自己要作的题目。久而久之,将会觉得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是一种发展,是一种享受。”

1、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热爱生活,关注自我

天地自然,日常生活蕴涵着无数可描写的事物,只要把学生引向比他们自身生活更广阔,更深入,更真实,更缤纷的世界,让他们用眼睛去观察,用手去感受,用心去探索,创新的种子就会埋入心田,写作的源泉就不会枯竭。而从另一个角度看,创新就是关注自我,从自身出发,冲破种种樊篱来表达自己的个性意识。而这一切都源于对生活的热爱。因此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让他们拥有健康的生活心态,积极乐观地投入生活,毕竟生活是创新的原材料,是创新的巨大能量。

1)让学生学会“摄影”----用眼睛去观察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象牙宝塔式的作文教学使学生充满‘硬挤出来的、笨拙的、背诵下来的句子和词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别人的思想’”。而走进大自然的学生则不然,大自然就像一帧巨幅的图画,当你看见春季的那醉人的嫩绿,那绿色的一望无垠的田野,那巍峨的高山,那清可见底的河水;夏日的“小荷才露尖尖角”,秋日的菊花,无一不触发学生的灵感,在大自然中惬意地遨游,撩拨飘逸的诗情……一切都是那样的熟悉、亲切,学生的情感一下子就喷涌出来。不知不觉中陶冶着他们的情操,净化着他们的心灵,悄然中灵感之神向他们走来,丰富多彩的作文素材涌入心。循序渐进地引导学会观察大自然的静态。在观察静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动态,即大自然中那些处于发展,变化中的事物和现象。比如,春夏秋冬,风雨雷电,日出日落,月蚀等都是最富感知强度的大自然的动态。

2)让学生学会“录音”---用耳朵去倾听

   认识世界,除了用眼睛看,还得用耳朵细细地听一听。 双休日、假期当学生置身于大自然,带到洋溢着别具一格的乡土气息的世界中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他们心情愉悦,爱美之情油然而生,学生的语言便会伴随着情感而流淌。生活中这种充满活力的声音,简直就像音乐让他们如痴如醉。大自然的音响,特别能引起学生美好的联想,贵如油的春雨淅沥淅沥,夏日蝉鸣,青蛙的“打击乐”,蟋蟀“召开家庭演奏会”在草丛中演奏动听的音乐,秋风敲打着窗棂……这一切又是那么的和谐。当听到蝉的鸣叫,他们会饶有兴致地猜想“蝉唱的什么歌”;当听到青蛙的叫声,他们会站在稻田边上,与青蛙亲切地“对话”,编写《青蛙王子》的童话……
3)让学生用心灵学会感悟---观察社会生活

北师大的刘锡庆教授指出:作文教学的目的何在?我看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作文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可见,作文教学就是要通过作文将学生观察生活的独特性表达出来,使他们的个性自由挥洒,使他们的自我创造得到张扬和认同,从而感受创新之美。每个学生都是社会的人,都生活在社会之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认识周围世界,必然包括周围社会的生活空间。让学生跳出作文空泛的“瓶颈”,拥有一片崭新的天地:徜徉江滨公园,漫步热闹街市,融入社区生活,了解风俗民情通过观察社会生活的典型场景,逐步引导学生克服自己“思想贫血症”,去认识社会,并能分辨“美”、“丑”、“善”、“恶”。

2、结合特有的人文环境优势,开展探究性作文教学

还学生一个广阔的自由作文天地,进一步解放智慧,让他们的表现力、创造力都尽情地表现出来。突破常规,寻求变异,拓展思路,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逐渐唤起他们的个性觉悟,感悟作文的意义和价值,激发他们的个性追求,进而增强作文的活力。

1)以“环保”为内容的主题式探究性作文教学

环保是学生最感兴趣的课题。根据学生的特点,开放形式,让学生写自己的 所想所感所悟,用“我手写我心”。教师首先要求学生思考、搜集身边关于环保的问题,同学们兴趣盎然,积极参与。经过集中梳理,共开发了“节约用水调查研究”、“垃圾分类现状调查”“社区的环境卫生调查”、“市民卫生习惯调查”、 “一次性用品的利与弊”为题进行探究, 使学生懂得保护生态环境,爱护人类资源的重要性。由近及远,由易到难,初步掌握开展实践研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初步学会撰写探究性作文。观察、分析家乡的水资源污染情况,查找污染源等调研活动,以真实的事例、具体的数据让学生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保护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为减少环境污染作出努力,学生在探究活动中不仅增强了社会实践的体验,而且增强了小公民的社会责任感。

2)开展了以“地方文化”为核心的菜单式探究性作文教学

其基本方法:教师与学生共同拟定探究主题,围绕主题开发许多可供选择的“菜单”——小专题,围绕小专题再开发出许多“小菜单”——小小专题,然后让学生自由组成探究小组,选择“菜单”,拟定方案,开展调查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围绕《福清旅游景点》《福清小吃》等“主菜单”实践探究,开发“小菜单”进行独立自主地探究。从多处景点(瑞云塔、豆区园、黄阁重纶、嵩山风景区、石竹山、黄檗寺、灵石山国家森林公园、大化山、目屿岛、弥勒岩等)中选定一处景点,借助课外收集的有关文字、图片资料、音像素材,进行自主地探究。在这个自由的探究天地里,学生用笔描绘自己在调查访问中的酸、甜、苦、辣,记录下调查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大大激发了每一位学生探究的欲望,提高了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良好的社会责任心和使命感,并促进学生作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

四、“多元评价”,还作文以“本真”,辟一个精彩的作文天地

快乐作文教学的真谛还在于成功,即通过愉快手段使学生获取成功感,这种成功感是产生作文兴趣的重要因素。作文评价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而不是总结性评价。作文“多元评价”的目的不应只是评价学生作文的好坏,而应立足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激励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因此。教师应该注意多方面创造条件,让学生得到更深层次的作文成功感受。

1、倡导点拨式批改

在倡导“说真话,表真情”的愉悦氛围中,由于存在学生生活体验的多少,对语言文字感悟能力的差异,作文中的言语或坦白、直露,不加修饰,或含糊、朦胧,夸大其辞,词不达意。老师在综合批改时,要尽量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劳动,要俯下身子,平视学生,顺着原来的思路,走进他们的世界去想一想语言表达是否清楚明白。如果说得有道理,则不必为之增减,表达字通句顺的也不必为之“精批细改”,尽量保持“原汁原味”,如确实需要改动,也应是让学生明确要求,提起笔来易于“修改润色”。这样的点拨式批改,既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又使他们愿意去改,能够去改,充分感受到自己就是作文的真正的主人。反之,在批改时老师若是“简单地、一厢情愿地顶替包办”,带来的必然是学生在作文中失去心灵的自由,失去本真情思。

2、拓展修改空间

“文章是改出来的”,“文章是三分写,七分改”。学生修改作文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必须将评改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将作文评改由纸上转向运用简便、快捷的多媒体电脑、计算机网络,评改方式由针对个人转向面对全体,再引导学生赏析和评议,师生共改,集思广益。这种现代教学手段,对促进作文评改方式的变革是大有裨益的。

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可在文件夹中整体浏览,并按训练的重点和作文要求,选择反映共性问题的好、中、差数篇作文,通过网络系统分析,显示在每台电脑上。再按写作目标,对文章的构思、语病、错别字等方面共同分析评价。师生都能看到被评作文的评改全过程。虽然被评议的作文是少数,但面向全体,教师示范批注、修改,学生集体评议、修改,既相互学习,友好竞争,巩固提高,相互指出缺点和修改方法。通过老师的点拨,伙伴的启发,小作者从获取的多信息中“触类旁通”,及时从写作规律上认识自己的缺点,“举一反三”予以修改,从而增添作文兴趣,实现了学习个性化和教学最优化。

3、改革作文评语

《新课程标准》指出,作文评估“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级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采用多种形式评价。”作文的评语是通向学生心灵的隧道,是师生和谐、平等地“对话”的平台。审视传统的作文评语,志找学生的“不是”大多是些冰冷的判词:“错别字太多,请注意常用字的正确书写”,“眉毛胡子一起抓,记流水账”,“句子欠通顺,内容还不够具体”等等。学生对这类评语无动于衷,甚至会产生一种压抑、沉闷的心理。教师在批改学生作文时,多一些人文关怀,当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点滴进步时,附上富有激励性的评语、充满灵性的个性化语言,或是安抚鼓励,或是建议提醒,能让学生读之身心愉悦,真切地感受到作文的快乐。例如:“这一次你的作文题目拟定较有新意,也很吸引人,其实你在作文方面很有天赋!”“你丰富的想象为你的作文插上了想象的翅膀,这是老师看到的最精彩的描写……”“再加点为劲,我相信下一次你的作文肯定能得‘优’,将会有更大的进步!”“你能去大自然观察、游览,把自己所想到的、看到的、感受到的和体验到的东西尽可能地用美丽的词汇表达出来,真不简单!”学生透过热情中肯的评语,感受到老师的激励话语中皆饱含着期望,寄托着心愿,意味着引导,送达着催促。

4、激发发表热望

指导学生对自己的作文进行筛选,编成集子,并冠之以一个个颇具文学味的文字,如“蓓蕾初绽”、“心香一瓣”、“泛舟文海”等,在班上展示。同学们在交流、互动中有了更多的收获和启迪。另外,老师还可以积极向报刊、网络推荐作文,使更多的同学品尝到了成功的欢乐。当然,发表作文不是作文的过程,而是作文的结果。但是结果能够大大影响过程的质量和效果。这样对他们写作大有裨益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的作文充满“快乐”的体验,充满童真和童趣,是对小学生作文本质的回归。它既是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需要,更是学生“学会做人”的需要,应该引起广大语文教师的重视和研究。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11f1c2e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f8.html

《探索性作文的实践探索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