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同步练习

发布时间:2020-05-03 21:06: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二单元

5 黄河颂

1、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pài) (diān) 连环(qǔ)

B.(bǔ) (pò) 发扬(zī)

C.(zhuó) (wǎn) 万丈(xiè)

D.(zhàng) (mài) 伟大强(jiān

2.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掀起万丈(巨大的波浪)

B.筑成我们民族的(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即精神的城防)

C.黄河以它英雄的(雄壮、雄伟)

D.伸出千万条铁的(比喻支流)

3.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黄河/以它英雄的/气魄

D.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

4.文学常识填空。

(1)《黄河颂》选自组诗《 》。《黄河大合唱》是一部大型合唱音乐作品,

作词, 谱曲。

2)光未然,本名 。湖北光化(今老河口西北)人。 家。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黄河颂》在体裁上是一首颂诗,着眼于歌颂”。

B.望黄河滚滚”的望”字,一直统领到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既有写实的成分,也有雄奇瑰丽的想象。

C.该诗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等语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了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D.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有长句。

6.综合性学习。

班级开展“歌颂黄河”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完成下面几个问题。

1)【诗中黄河】

面对滔滔黄河,唐朝诗人李白吟咏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请你再写出两句完整(含上下句)的与黄河有关的古诗词名句。

2)【画中黄河】

观察下面黄君璧的画作《飞瀑雷鸣》,写一段解说文字,至少用上一个成语。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全文,回答问题。

7.诗人从哪些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魄?

8.“啊!黄河!”在诗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9.诗人借歌颂黄河表达了什么感情?

10.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屏障”?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壶口的黄河

肖 铁

①在中国看水,看中国的水,最好到黄河。九寨沟的水显得太清秀,俏得有些西方的味道;太湖的水又有点小,文人味太重,不像是水,倒像是供人把玩的装饰物。也许,中国的水应该是黄色的,和我们中国人的皮肤一样;而黄河也只有到了这儿,才成了真正的黄河!

②车行山谷中,远远便听见阵阵低沉的轰鸣,在左右山壁间碰撞,心也随之律动,未见其影,先闻其声,我知道壶口到了。

③天渐渐成了黄色,水汽丰富得似乎凭空能捏出一把汗来。

④等真正站在她的旁边,所有的人都惊呆了。地竟陷下一层,天也高了一尺,山谷形似壶嘴,水若浊酒,倾泻而下,一仰难尽的气势,充溢胸口,心跳得能蹦出来。耳朵渐渐聋了,只能看见对方开口,却听不见声音;眼也花了,弥漫着的皆是黄色的漩涡,像是从河里蒸腾地上升,又像是奋不顾身地下降。河底升起硝烟一样的股股黄雾,天宇间充涨着黄色带水的颗粒,碰撞在脸上,散发在天上。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也不敢想,只看着山被水层层劈开,天也被这股黄流斩断。水从天而降,拍打在谷底,响遏在云里。

⑤想黄河从巴颜喀拉山流下的时候,水也该是清的吧?毕竟是雪水的汇集,是上天的洗礼;下游也会清些,因为地势渐平,流速渐缓,黄沙也会慢慢沉在河底。可你看看现在的黄河,刚刚从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流过,厚重得带着大地的表皮,圣水也染上了中国的颜色,水里一定还有与大地摩擦而生的余热,当然还有陕北的信天游溶在里面,歌曲带着水旋转。黄河在这里最黄,金黄得如同太阳也落在里面。

⑥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果说往前往后的黄河都是平面的话,到了壶口,黄河一下子像愤怒像高昂像要直抒胸臆地站了起来。这时的黄河是立体的黄河了,像猴子站立起来是人进化的重要标志,黄河站立起来也是一个飞跃,就像个顶天立地的人活了。活了便要说话,那浪涛卷起雷鸣般的吼声,便是她第一声啼哭,第一声就不同凡响。注视着从上而下的水,第一次看到自然里的生命在毫无羁绊的状态下的兴奋和放纵。那啪啪的水击之声便是欢笑,真正的快感,真正的淋漓尽致。看久了,心也会溶进那飞溅的黄色水流里。

⑦抬起头,极目四望,北方,阳光打过去,一片白色,水和天连在一起,汪洋恣睢在那里;下游,水会渐渐宽阔,毕竟快到海了,快到生命的终结抑或是升华的地方了,便也心平气和。只有在这里,给予黄河的天地竟仅仅小到一个壶口,考验也就在这里了。过去了,黄河便拐了一个直角,再往后便没有什么能挡住她的了,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不复还。看看空中的水汽,听听大地的回音,便会知道黄河的自信和决心。跃过去,一跃就是五千年,或七十万年,或是一百七十万年,肯定还要久远。司马迁会不会从这里受到了鼓舞,而将那汉代的竹简写尽写穿?易水该是黄河的分支吧,要不荆轲怎么会有壮士一去不复还的气概和性格?

⑧这才是中国的河。西南就是周文王的岐山,就是周武王的丰镐,就是大秦的咸阳,就是盛唐的长安。半坡人该是在这儿舀过水吧?秦嬴政该是从这里出过兵饮过马吧?有这样的水,还有什么可怕的呢?还有什么不可征服的呢?

⑨路德维希为尼罗河作传,也该有人为黄河作传的,那应是中国人的自传!

(选自《散文选刊》有改动)

【注】①路德维希:埃米尔·路德维希(1881—

1948)德国著名传记作家著有《地中海传》《尼罗河传》等。

11.段写九寨沟的水和太湖的水,有什么用意?

12.段描写了壶口黄河的景色,语言特点是什么?试做简要分析。

13.段的写作顺序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14.这才是中国的河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三、写作练笔

15.《黄河颂》一诗运用比喻,把黄河比喻成摇篮屏障。请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一处大海的景象。(不少于100)



6 最后一课


1、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sǒu)      (chà)

(gěng) (bo)

B.(huo) (fēn)

(mó) (dū)

C.(huǐ) (chéng)

(wǔ) (qí)

D.(tiě) (yào)

(zhuàn) (duó)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喧闹 膝头 诫尺  眼镜

B.监狱 紫藤 肃静 晴朗

C.溜冰 糊涂 干脆 惨白

D.责备 视察 操练 飘扬

3.选取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想起这些,我多么 (懊悔 懊恼

恨)!我这些课本,语法啦,历史啦……

2)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个教室有一种不平常的

(严厉 严格 严肃)的气氛。

3)韩麦尔先生见了我,很 (温暖 温和 温顺)地说:“快坐好,小弗郎士,我们就要开始上课,不等你了。”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和小弗郎士的爱国感情一样炽烈,都是自始至终拥有爱国热情。

B.《最后一课》的作者是一位爱国主义者,以长篇小说著称于世。

C.韩麦尔先生因为年纪大,上课非常吃力,所以上课时“脸色惨白”。

D.韩麦尔先生为上这“最后一课”,穿戴上只有在隆重的场合才穿戴的衣帽,这是他热爱祖国的表现。

5.《最后一课》的作者是 ,他是19世纪 (国家)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

6.综合性学习。

韩麦尔先生认为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其实,我们应该这样说:母语才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说外语是人生的工具,那么,母语毫无疑问是掌握工具的手。可是,当中国人在投入巨大精力学习外语、应付外语考试的同时,却尴尬地发现,自己的母语水平正在明显下降。

材料二 据调查,中学生的母语水平不容乐观,他们连深奥一点的现代文也理解不了,普遍存在词汇贫乏、词不达意的情况。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了一种什么现象?请用一句话概括。

2)简要谈谈你对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现象的看法。

二、阅读理解

()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接着,韩麦尔先生从这一件事谈到那一件事,谈到法国语言上来了。他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说到这里,他就翻开书讲语法。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觉得我从来没有这样细心听讲过,他也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这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语法课完了,我们又上习字课。那一天,韩麦尔先生发给我们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丽的圆体字:“法兰西”“阿尔萨斯”“法兰西”“阿尔萨斯”。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个个都那么专心,教室里那么安静!只听见钢笔在纸上沙沙地响。有时候一些金甲虫飞进来,但是谁都不注意,连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们正在专心画“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国字。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

7.选文第一段中,小弗郎士为什么说韩麦尔先生是“可怜的人”?之前,韩麦尔先生也说小弗郎士是“可怜的”,为什么?

8.韩麦尔先生精心设计了新的字帖,你能理解其良苦用心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9.“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这句话有什么作用?

()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讨分数的人

徐慧芬

一阵小跑声过后,学校走廊里,一个男生小声而急促地叫我,我立定问他:“有什么事吗?”

他期期艾艾地说:“我——我能到你的办公室去说吗?”我点点头。他进来,小心翼翼地关上门,将手上卷着的画纸摊开在我面前说:“老师你看,我觉得自己画得挺好的,为什么只有65分呢?我看他这张还没我的好呢,他都70分呢。”他把同桌的那张画也摊了开来。

啊,原来是来讨说法的。这是一张美术作业,临摹书上的一幅写意国画《梅花麻雀图》。这算是期中考试了。

两张画摊在桌上,我给他分析:“你这张,梅花点得还蛮像样,麻雀的形体姿态也不错,可偏偏是‘点睛之笔’不准确,眼睛画偏了,这不是犯了常识性的错吗?他这张也有缺点,梅花浓淡深浅缺少变化,但作为画面主体的麻雀画得还是到位的……”

他听明白了,似乎也服气,但还不走,磨磨蹭蹭,抓了一会儿头皮,终于说出了要说的话:“老师,你这次能不能开开恩,送我5分,下次还你,行不行?”

我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你说说看,为什么一定要送你5分呢?”

“你表扬过我的,说过我画画蛮好的。”

“啊,我表扬过你?”

“是的,你表扬过我两次,一次画素描头像,你说我暗部画得蛮透气,没有闷掉。还有一次画水彩,你说我天空染得蛮透明,没有弄脏。”

“可是这次你只能得65分呀,再说这是考试,老师应该公正,是不是?”

“可是我这次已经向我爸说过我美术考得不错的,否则老爸要说我吹牛,又要打我的……”

65分已经超过及格线了,以后再努力一下就是了。”

“不不不,老师,我只好实话告诉你,这次期中考,几门主课我都没考好,语文65分,英语刚及格,数学只得了55分。我爸气死了,用皮带抽我,用脚踢我,说我没有一门考得像样,我说我副科蛮好的,美术至少能考70分……老师,你看

——

他撩起一条裤腿,露出了几条青紫的伤痕。

我不再多说,拿出一张宣纸,让他重画一幅。

半小时后,我用朱笔在他的画上写了个“70”,很醒目。出门时,他向我鞠躬,又轻轻问一句:“老师不会告诉其他同学的,对吗?”我含笑。

多年以后……

我在地铁月台上等车,一旁座椅上一个男子向我微笑行注目礼,而后站起来说:“您不是教我们美术课的老师吗?”

“你是?”我记不得他是哪位了。

他说:“我就是那个向你讨分数的学生呀!”于是我想起了20多年前的那一幕。月台上,我俩相互把上述故事一点点补充完整。

我问他现在在哪里工作,他说了一家公司的名称。

“那么,你现在是否经常向你的老板要求加薪?”我和他开起了玩笑。

他笑了,有些腼腆地说:“我们公司人不多,我当家。”

“啊,那你就是老板了,你后来学的什么专业?”

“计算机专业,毕业后搞软件设计。”

“你过去数学好像不怎么好的,怎么选了这一行?”

“老师,你还记不记得,那次在你办公室里你对我说的一句话,你说,像你这么聪明,想得出讨分数的人,怎么可以数学不及格?”

我说过吗?记不清了。可是他却一直记着,并为此改变了自己。

(选自《青年博览》,2016年第9)

10.试比较下面句子中“我”的两次“笑”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1)我了起来,教书好些年了,还没碰到过这样的学生。

2)我含

11.具体分析父亲和“我”的教育方法的特点。

12.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文中男生的形象。

13.说说文章结尾处画线句的含义。

三、写作练笔

14.这篇小说的细节描写耐人寻味。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等细节描写凸显了韩麦尔先生的高大形象。请你也运用细节描写的方法写一段话。(200字左右)


7 土地的誓言

1、积累运用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chì)  山(jiàn)  (chán)

B.(tánɡ) (lán) (shēn)

C.(dàn) (lú) (yǎnɡ)

D.(huá) (zhào) (rǔ)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泛滥   皮鞭   斑斓   飘扬

B.田垄   嗥鸣   土壤   黎明

C.喷涌   亘古   墨契   污秽

D.稻禾   埋葬   汇合   蚱蜢

3.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横线处。

这时我听到故乡在________(召唤 呼唤 呼喊)我,故乡有一种声音在________(召唤 呼唤 呼喊)着我。她低低地________(召唤 呼唤 呼喊)着我的名字,声音是那样的急切,使我不得不回去。

4.指出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

1)我想起那参天碧绿的白桦林,标直漂亮的白桦树在原野上呻吟。(    )

2)我想起红布似的高粱,金黄的豆粒,黑色的土地,红玉的脸庞……(    )

3)我向那边注视着,注视着,直到天边破晓。(    )

5.下列关于本文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作者把“九一八”事变以后东北流亡青年压抑的情感用火一样炽热的语言表达出来,只是有些空泛。

C.对国人来说,“她”是祖国完整版图上沦丧的土地,因此,眷恋乡土就有了让人产生共鸣的强烈的爱国色彩。

D.作者把故乡写得如此美好,如此丰饶,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仇恨以及收复故乡的坚定信念和决心。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问题。

6.文中作者向土地许下的誓言是什么?

7.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8.作者是采用怎样的手法表现故乡的美丽、丰饶的?

9.课文的标题是《土地的誓言》,是不是土地在发出誓言?作者以此为标题,有什么作用?

(二)类文阅读

2017·江苏淮安)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大地的恩典

杜怀超

①在江南,我时常遥望家乡的那片竹林。

②对于竹子,我处于一种远距离的仰望或者审视中。它于我,或如千年的深潭,或如捉摸不透的阵风,空行处唯有水声一般晕染过来:竹林深似海。这也不是雨打竹林的声响,我猜不透道不出其中深藏的未知和遮蔽的隐语。

③对于竹子,父亲与我看法截然不同。父亲是从一根竹扁担开始与竹子耳鬓厮磨的。磨得光亮的半月形长扁担,与父亲时常纠缠在一起,使得父亲瞬间有了担山填海的力量,一种承担着苍茫大地的力量,养活了一家人。父亲和竹子挨得那么近,皮肤挨着皮肤,骨头连着骨头,以至在手搬肩扛之间,我听到了骨头与竹节的窃窃私语声。当然,父亲总是默不作声,至疼痛处他也只会咧嘴一笑。

④我不理会父亲对竹的虔诚。在我六岁扶起歪歪斜斜的竹毫,在宣纸上战战兢兢地涂抹下重重的一笔后,我弃笔逃离。但父亲就像老鹰捉小鸡般又把我抓回来。我老老实实地重新捡起竹毫,继续在宣纸或者红纸上描摹虔诚和吉祥。

⑤父亲也完全不理会我的委屈,他只纠结我对竹毫的亵渎和无知,以至多年来,我一直在书桌前,挺直身子,保持着对竹毫的执笔姿势。父亲呢,在门前田畴上,种下一片竹林。四季里,把竹子枝条捆扎起来,做一柄扫帚,在旷野里扫荡着秋天。

⑥我是在历史的河流里认识竹简的。最初的文字里,竹简是一座立体凝固的雕塑,在时间的刻刀里留下人们刀砍火烧的背影。父亲不懂竹简,即使竹叶大的象形文字,他也是看不懂的。但这不能阻止他对文字的向往,在我夜晚习字的空闲里,他也会郑重地拿起竹毫,在空中比画一番,那举止与深情,分明有着我多年后仰望庙宇般的神圣或对万物生灵般的虔诚。确实也是,一行行端庄的文字,当我们给予其生命,谁能窥尽其中的叱咤风云?在竹简深处,或者说在竹海深处,父亲是无法窥知内部世界的,比如竹子的暗语与象征、竹子承载着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对此父亲是一片茫然。

⑦父亲要做的就是怎样从文化的战场转移到

生活的舞台上。对文化他没有发言权,而在生活的旋涡里,他就是自己的主宰者。他可以从竹枝上取下一节,打磨成祖母手中的捻线陀,纺麻线、棉线;他可以将竹片打制成厨房里的砧板,甚至可以花上十天半月的时间,用上好的竹青编织成憩息的竹席、躺椅之类。父亲对竹席有着独特的情怀,即使在农历的五月或者秋收正午,只要有了它,疲惫与辛劳就会逃得无影无踪。累了就和衣而睡,醒了则投入劳作。他侍弄庄稼、竹子的模样和我在纸上写生字没有两样。在旷野里不停劳作、奔跑的父亲,正是一株竹子,一株在风中奔跑的竹子。在几十年的光阴里,凄风苦雨、冰刀霜剑都没有折弯它,即使在最黑沉沉的深夜里,依然发出铿锵的回音。

⑧父亲对竹子或竹制的事物,总是有着命里的熟稔和温暖。即使老了,他依然握一把竹拐杖,继续保持挺拔的身姿,在大地上行走。他从老家来江南,看到我书房里摆放了一盆花草,我告诉父亲它叫文竹。看着眼前纤弱的盆中之竹,他迷茫的眼神里有着一丝轻蔑。文竹,文竹,这也能算竹?是的,一盆纤弱的文竹怎么能比得了从大地深处,穿破一冬的禁锢,直刺云天的竹子。父亲临回老家时,居然在门前给我种上了一片竹子。

⑨心情处于低谷时,我总会搬一竹椅,陷在里面看父亲种的竹林。当竹子看我时,我不知道父亲是不是在老家也一样地打量着我。父亲曾对我说过,竹子是很神秘的,一夜之间可长高一米呢,最终同大树般高大,它还能开花呢。事实上,见过竹子开花的人并不多,以至不少人认为竹子根本就不开花。父亲说这话时发出罕见的叹息声。后来我才知道,竹子终生只开一次花,花上数年、数十年的时间积蓄,一朝迸发,然后死去。花期就是死期。对着老家的方向,我泪眼婆娑。

⑩我很少给父亲买什么礼物。后来我给他寄去产于江南的礼物——一整套用自然生长的竹子提取的原生态纤维素制作的衣物,他竟甚是欢喜。父亲一生爱竹,就让竹子从他的手足、皮肤、血脉和骨骼出发,与父亲融为一体吧。父亲来电说,这衣物有竹子的味道呢。我哑然失笑,如果夜晚仔细倾听的话,它还会和你一同呼吸呢!

念及此,我看到一株高大挺拔的竹子,正走向大地上菩萨般的父亲,直至生命深处,随即竹涛涌来……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0.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父亲的形象。

11.请从语言运用或情感表达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的句子。

12.依据文章第⑨段画线句,展开合理想象,将“我”此刻的心理描写出来。(60字以内)

13.联系全文,说说文章第⑩段中“我”为什么给父亲买了一套用竹纤维素制作的衣物。

14.阅读全文,说说你对文题“大地的恩典”的理解。

三、写作练笔

15.本文大量运用了排比句,如“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使文章形成了连贯的、逐渐增强的语势。请你也运用排比的手法写一段话。(不少于100字)


8 木兰诗

1、基础知识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愿为鞍马 市:买

买骏马 市:集市

B.相扶将 郭:外城

木兰尚书郎 不用:不愿做

C.气传金柝 朔:北方

十二转 策勋:记功

D.军书 十二卷:十二本

赏赐百千 强:有余

2.下列加点的词,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A.双兔傍地 B.策勋十二

C.对镜花黄 D.无大儿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

B.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

C.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D.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4.填空默写。

1)《木兰诗》是 时期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与《 》并称为我国诗歌史上的“ ”。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出征前紧张繁忙、周密有序的准备情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木兰诗》中描写战士矫健的雄姿,以及行军迅速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木兰诗》中描写边塞军营的艰苦战斗生活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木兰诗》中写木兰战功卓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中的“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一)课内阅读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回答问题。

①万里赴戎机,关山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③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5.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关山若飞(    )

2)当理红妆(    )

6.第①段中的画线句意在表现什么?

7.从遣词造句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的画线句。

(二)类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木兰从军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少,长而精。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木兰乃男装,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嘻!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注】①骑:骑马。②驱驰:策马快跑。

8.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学习)

B.长而(更加)

C.木兰乃男装(穿上)

D.鞍马()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10.“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一句与《木兰诗》中的哪些句子意思大致相同?

11.请分别找出《木兰诗》和《木兰从军》的主旨句。

12.中华男儿多豪杰,但也有不少巾帼英雄在历史的烽烟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除了代父从军的木兰,你还知道历史上有哪些巾帼英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e03c724874c66137ee06eff9aef8941ea66e4b47.html

《统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同步练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