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邢窑白瓷的审美特征及鉴赏

发布时间:2023-04-06 15:21:4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WENHUAXINLV文化心旅 唐代邢窑白瓷的审美特征及鉴赏 陈佳蕾湖南工业大学包装设计艺术学院 [摘要]白瓷的出现,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文章从唐代邢窑白瓷的 历史背景着手,介绍了唐代邢窑的艺术成就及审美特征;从造型、纹饰、胎釉彩、款 识和烧造方法五个方面对邢窑白瓷进行鉴赏;并将邢窑与定窑、越窑进行比较,进一 步分析白瓷邢窑的精湛工艺和艺术价值。 [关键词]邢窑定窑越窑 白瓷秘色瓷 唐代瓷器生产局面——“南青北自” 多姿多彩的瓷器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之一,其中唐代瓷器对中国的陶瓷发展史影响非常深远。唐 (公元618~907年)的瓷器烧造工艺,常常以“南青北白”两大色彩来加以概括中国瓷器生产局面, “南青北白”指的就是越窑出的青釉瓷和邢窑出的白釉瓷。 白釉瓷器的出现大约在北朝时期。早期的白瓷釉釉色中泛有青灰,并不纯净。直到唐代,中国北部 河北省的邢窑才烧造真正可以与长期独霸“瓷坛”的青瓷相抗衡的瓷器新品种——如银似雪的白瓷。这 时期。以越窑为代表的南方窑场主要烧造青瓷产品,而以邢窑为中心的北方窑场则擅长烧制白瓷。在 瓷胎上施釉,是从陶器向瓷器的质变的标志之一。白瓷工艺的出现,打破了自商代出现原始瓷以来,淡 绿色青釉一直占据瓷釉主流的地位。白瓷的出现为中国陶瓷工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是中国陶瓷发 展史上的里程碑。若没有邢窑打下白瓷的技术基础,那么后代盛行的青花瓷、釉里红瓷、五彩瓷和粉彩 瓷等彩瓷器,也就无从谈起了。 二、 “类银”、“类雪”的邢窑白瓷 1、邢窑遗址。邢窑是唐代著名瓷窑之一。直到五代(公元907~960年)时仍有烧造。窑址位于今 邢台市所辖的内丘县和临城县祁村一带。1980年考古工作者通过调查,首先在河北省临城县境内程村、 解村、澄底、岗头、祁村、双井村一带发现许多唐代窑迹,其中祁村窑烧制的白瓷最具邢窑白瓷的特征。 但根据唐李肇《国史补》中记载:“内丘白瓷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里的“内丘” 指的是盛产“白瓷瓯”的河北内丘县(内丘在武德五年改隶邢州),应当也是一个邢窑的中心。据此,考 古工作者又在与临城相邻的内丘县广泛进行了调查,发现邢窑遗址二十余处,并采集到大量白瓷标本。从 所获资料看,临城与内丘烧制的白瓷在造型、胎釉等各方面特征基本一致,应当属于一个瓷窑系统。这一 重要的发现,解决了邢窑遗址的问题,并对邢窑历史、品种及其窑口分布范围等问题,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 2、关于邢窑白瓷的文献。唐代关于白瓷的文献记载很多。陆羽曾在《茶经》中描述到:“邢瓷类银, 越瓷类玉”,“邢瓷类雪,越瓷类冰”。皮日休在《茶瓯诗》记载:“邢窑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 坠,轻如云魄起。”段安节在《乐府杂录》记载:“唐大中初年,有调音律官郭道源者,善击瓯,率以越瓯、 邢瓯共十二只,旋加减水于其中,以箸击之,其音妙于方响。” 从唐代这些文献记载可知,唐代邢窑生产的白瓷主要特征是“类银…‘类雪”,其造型规范、质量精美、 器壁薄巧,扣之“其音妙于方响”。同时,也因其物美价廉、数量多,除为宫廷使用外,还畅销各地为天下通用。 三、邢窑自瓷鉴赏 笔者认为,要准确地对邢窑白瓷进行鉴赏,就必须从五个方面来分析邢窑白瓷,即:造型、纹饰、胎釉彩、 款识和烧造方法。 1、邢窑白瓷的造型特点。邢窑白瓷以碗、杯最典型,其次为盘、托子、瓶、壶、罐和注子等。瓶、 罐的造型多为深腹高足,显得优美秀致,给人一种清新挺拔的美感。碗则有多种形式,最多的为浅形敞口碗: 碗身呈45。角斜出,口缘外部凸起一周,底坦平,底中心凹人,施釉,形如玉璧(见图1 o此外,还有 21 
矗m麓}{e x囊 《文纯心旅 敛【】碗,分深浅两种 、圈足较— 形底为窄,也有 底 义 碗口八 { 线、 足 【u瓣海棠形。托 什皮睫壶(如 i4J划花三角 的形状,口缘作八瓣肜,F 外 起 1入 r 蕊肜,托口微高ff{蕊面,矮 足 临城祁村窑还…上2),残高约6厘米,I 部扁彤,『f,  底,仨 两侧有线纹凸起,彤『皮 缝合 ,, 提 ,流【l残,人. 、 卜部饱满, 彤纹t订j注子为叭形口,球形腹.一面仃 流, 而 『似,'2J氐。罐 …孵门,颈极矩,卜宿,寤以下渐收敛,平底. 卡¨f 瓷造型Ⅱ王以各形式的碗为多,此外 r F-、K力‘彤小枕等。粗 碗均般化妆上,人碗多为平底,小碗多为J 形底,外 股施釉不到 底,果JH替烧法,碗与碗之fHJ垫以t 肜茭 ,碗心多残胃f仃 具烧痕。 图1邢窑白釉王璧足茶碗 枕为K疗形小枕,装饰以褐色斑点,有的装饰以篦点纹I【_ ,、 底秆¨均较厚黑釉器物有半底浅碗、 汴 身稍高 LI小罐、化fll钵、蚁系罐等,胎 包 褐色釉仃敞¨大碗,籼 处l 2、邢窑白瓷的纹饰特点邢窑h瓷色泽“炎银”、“蹩 ’ ”,多是素  尤 饰,邢窑器历来不见有附_装饰的记载仉址 )肃遗址范罔内 发观 一些用划仡、馍印千¨点彩等多种装饰技法的 {瓷怀小、J}代中期 以 特’川是晚唐五代,邢窑常常采川 边、堆贴、印化、雕!!、刻化、 化【l、起棱等装饰方法..( 3) 3、邢窑白瓷的胎质、釉色特点、陆爿爿巾《茶经》 卅述“J瓷类银”、“邢 瓷类叫_ 所渭“类银”就足 h _n『略 青灰色,“类 指 雪一样 沽I 也净的色捌。据现代科学洲定,邢瓷胎釉的ft俊儿 达剑70%以上。 夫l此Kj 以来人ffJ一“认为邢窑瓷器的土 特 址“I 1 “1 ” 但从m J瓷片看,釉色仃It、肯、黑 1侬j 等多种 I 1 t义按 胎、釉的质 图2邢窑白釉皮囊式壶 地仃-细之分,以粗者 多,细者I 少数 这说叫陆制《茶经》巾所描 的”{F邢窑瓷器的全貌,假有・叮能仪足J窑瓷器・f,的柑 简的粗胎h瓷,胎包耿 '、胎质粗糙 胎釉之IitJ施有一层  i包化妆土,是北 ‘窑口的特征 粗f t瓷的釉质较细. r些还有细碎 的纹 .釉色为灰白或乳r_{包,还有美 色 窑的精细门瓷,选刚优质瓷土烧成,胎质t 实细腻,胎包沽门如 ¨ 接在胎上施釉,烧造后的釉质莹润,仃的薄如蛋壳,透【性能极佳, {址还原焰烧成;有的则釉层巾泛黄有做 ̄d,棕眼,或 釉挂绿。 4、邢窑白瓷的款识特点、内 城关地I×=} 1瓷窑烧制的 剐 底碗与临 城 村窑同类的精致r1瓷制品SHM,Jf:往 碗底巾心刻彳『“艘”字。 5、邢窑白瓷的烧造方法 技术瓶领是 瓷的…小晚h 釉瓷器的主 嘤 1人Il自瓷的烧造难度高,白瓷烧成时须准确控制瓷胎 瓷釉中铁的  ;兜服铁元素 hf9f扰,使 含 下降钊1%以下 、敞只能有 州瓷 师认识到制瓷原料的呈色原理,掌握一定的除铁技术、排除 图3邢窑白釉贴花钵图 料『fI铁的成分时 ‘能得以 观 陶瓷学者对J窑出土实物 奉经过分析 认为,J瓷小沦址胎质和 釉质, 二氧化硅和= 氧化二 所l 的比泵部足卡H、 高的,尤髓需【受高强度 的士 烧温度,据汁算.邢瓷的胎质和釉质.足经过380R:以 烧成的。 瓷的物理性能,Lj现代世界制瓷业最先进的所 “硬质瓷”的烧成物理 f‘分接近 .河北的陶瓷学者认为:-5瓷的物洲结 为“硬质瓷”烧成 _r我 提供_r有力证据,把薄胎细瓷的起源提前了近十个世纪、 邢窑・定窑、越窑的分析比较 图4定窑官款花口盘 定窑、越窑和邢窑的关系非常锵切,通过分析比较定搿、越窑的陶 22 
WENHUAXINLV文化心旅 瓷胎质、釉色等特点,可以对邢窑进行更准确的鉴赏。 1、承“邢”延“定”——邢窑白瓷与定窑白瓷分析、比较。定窑始烧于唐代,它经历五代、宋、金、 元五个朝代,长达五百余年。根据陶瓷考古学家的踏勘断定,它的窑址在今河北曲阳县涧滋村一带。按 《新唐书・地理志》,曲阳是定州十个属县之一,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更名定州。当邢窑盛名满天下时, 定窑就受邢窑影响开始烧制白瓷了。从地域看,定州与邢州相距不远,烧造工艺极易传承。 受邢窑影响,唐,五代时期定窑烧制的白瓷在外观上与邢窑白瓷相似,都是采用还原焰火烧成的。 但是两者又有明显的区别。 唐初定窑瓷器胎质较粗,胎色为青灰色,淘洗欠精者呈褐色,瓷胎均己烧结;白釉器物内璧施满釉, 外施半釉,釉面光润,积釉处呈灰色。唐代中期,胎土经过仔细淘洗,胎质坚硬,胎色纯白,釉直接施 于瓷胎上,釉色乳白,个别积釉处呈灰绿色或浅青白色,釉质细洁失透。晚唐至五代时期胎土质地此前 期更细,胎壁薄而轻巧,釉质细洁,呈乳白色,器物除底足等接触面外,均施满釉。 与唐代邢窑白瓷的素净有别,定窑白瓷还以刻花,印花的装饰手法来梅花美化器物,所装饰的纹样在、 暖白色的较薄的釉层掩映下相得益彰,其精致的水平可谓独步一时、冠绝当世。定窑白瓷所这一特有的 艺术风貌是唐代邢窑白瓷所不及的。 晚唐五代直到宋初,定窑还有一种带有“官”或“新官”款字的精白瓷(如图4),其基本特征是 胎薄轻巧,质地细洁,呈纯白色;釉面滋润,釉为乳白色或白中泛青色,除底足外,均施满釉。一般讲, “官”、“新官”款宇刻在胎薄细腻、制作精巧,釉色纯白或白中闪青器物上的,属于唐、五代时期;刻在 釉色白或白中泛黄或部分微微闪青,有时带有刻划花装饰器物上的,属于北宋早期;刻在用覆烧法烧成, 口沿无釉并带有刻划花装饰的器物上的,则属于北宋后期。 定窑发展很快,在宋时人们已知有“定”而不知有“邢”了。定窑白瓷之所以能够取代邢窑白瓷而显 赫于天下,宠幸于宫廷,一方面是由于在色调上它属于那种暖白色,细薄润滑的釉面白中闪黄,恰似淡施 脂粉的少女肌肤,给人以温润恬静的美感;另外一方面由于善用印花、刻花与划花的技巧,将白瓷从纯白 装饰推向一个繁华似锦的新阶段。清新明快的刀法,刚柔相济的线条,层次分明的构图以及取法于宋代丝 织品中缂丝图案为摹本的纹样,均在定窑暖白色釉层上相映成趣,其工巧富丽的程度,可谓独步一时。 2、“邢”不如“越”——邢窑与越窑分析、比较。唐、五代越窑,主要是在三国、两晋、南北朝越窑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晚唐、五代越窑还为宫廷烧制秘色瓷,是越窑的精品,所以越窑青瓷也被称为“秘色瓷”。 越窑青瓷,釉层均匀,色如千峰翠,呈青黄或青绿色,滋润而不透明,隐露精光。许多新的瓷器造型应 时而兴,如茶具、餐具、酒具、文具以及盛食器J.,几乎无所不备。 唐代邢窑不仅生产白瓷、黑瓷,同时也生产青瓷。而在唐代的中早期越窑为了竞争,也很想生产白瓷, 可是越窑瓷的瓷石或瓷土没有邢窑的好。为了能达到和邢窑白瓷的胎一样好的胎质,当时越窑的窑工们 用比较落后的办法,研磨、淘洗瓷石或瓷土,用了数年的时间,终于烧出了越窑的“秘色越器”。 尽管白瓷邢窑与越窑齐名,但陆羽却认为“邢不如越”,理由有三:“若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不 如越一也;若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邢不如越二也;邢瓷白而茶色丹,越瓷青而茶色绿,邢不如越三也”。 陆羽深谙中国瓷艺的精微奥妙,以玉、冰、青这些“玉”的感性品质为圭臬,指出邢不如越的要害。 结语 在众多烧制白瓷的窑场中,邢窑白瓷堪称群窑之首,其工艺精巧、胎质坚实细腻、釉面光泽洁净, 有着温润恬静的美感。邢窑白瓷能够达到“天下无贵贱通用之”,既有质朴大方的民间日常用品,也有精 美备至可供宫中达官显贵把玩之物,若没有丰富的产品与精湛的工艺是很难获此殊荣的。邢窑白瓷的出现, 是邢窑对中华民族的重大贡献。对邢窑白瓷的审美特征进行分析和鉴赏,不仅对于中国陶瓷文化的深度 研究有着深远意义,对于世界陶瓷史的研究也有着重大的借鉴价值和学术、科研价值。(责任编辑:翁婷皓) 参考文献: [1]刘伟.白如凝脂惊百世,位尊显赫几春秋一小议受宠于宫中的白瓷[J]收藏,1996(06) 2]王莉英.陶瓷器鉴赏与收藏[H]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 [3]汪庆正.越窑、秘色瓷[H]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l996. 4]陈尧成。张志中.邢窑隋唐细白瓷研究[J].景德镇陶瓷学院学报.1990(09) 1 2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f98353c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57.html

《唐代邢窑白瓷的审美特征及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