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辅民医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曾辅民医案

曾辅民(19352009,成都中医药大学副教授。勤求古训,思经求旨,博采众说。一贯崇尚仲景学说,认为中医临床的根基就在仲景理论。临床中学不离《伤寒》,用不离经方,偶尔辅以时方。万病不离乎六经,在六经辨证理论的指导下,擅以经方治疗疑难杂症,观脉察症,析机辨微,收到显著效果。尤其对经方针对病机之精微处、经方配伍的细微精神以及用药过程的剂量变化体悟深刻。擅用乌附、姜桂,药味精而剂量重,颇有经典火神派风格。本节病例主要出自《四川名家经方实验录》等。 曾氏使用姜附的心得归纳如下:
(1运用指征:面白,舌淡有齿痕,舌面有津,畏寒肢厥,便溏或便溏便秘交替出现。
(2用量问题:应视病之轻重、阴寒程度决定用量。一般应从小量开始,确认辨证无误,药后无效或效微就加量,脾肾阳虚者每次加量20g左右。
(3姜附大剂量用后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口苦舌燥,饮冷者,是温之太过,应停用,改用滋阴化阴之剂。二是药后出血、便泄、身痛、痰多、水肿等,是药量与阳虚阴盛之程度相吻,不要更改药物,继续加量效果最好,上述反应2-3日自愈。

(4煎煮时间:单用大剂量乌头或附子时先煎1小时,乌、附同用时先煎2小时,一般不用防风、蜜糖,只有解毒才用;黑豆只是用川乌时才加。用解毒药虽是万无一失的措施,但同时会影响疗效。附子、川乌、草乌30g以上,算为大剂量。蜂蜜和蜂糖都差不多,一般最后对入。 1.舌疮——四逆汤加肉桂
许某,女,32岁。舌痛3日,舌底前右侧边缘疮疡,呈圆形突起,0.5cm× o.5cm。影响咀嚼,口腔灼热,病灶处更甚,神倦懒言,语言不清,便溏,手足心热而难忍,偶有小便热痛,舌红有齿痕,舌面多津,脉细弱而数。此虚阳外越之舌痛,处方:
附子40g(先煎干姜50g炙甘草50g肉桂15g(3剂。在门诊先与肉桂粉冲服少许,不到10分钟病人语言不清明显好转,手足心已不如前热。
2周后复诊,述及服前药2日痛止,第3日病灶消除,手足心热消除。这几天又开始发热,眠差,予补肾填精、回阳之法续治而愈。
原按:《黄帝内经》所谓“诸痛痒疮,皆属于心”,心,火也,即是说,一般论治疮疡从火立论,主用清热泻火或滋阴清热之法,可辨证选用导赤散、黄连阿胶汤等,这是无可厚非的。然需注意:火有虚实,不应只关注实火而忽略虚火。虚者不外阴盛阳虚,本例即属于后者。但舌、脉、症呈现阴
虚之象,何以判为阳虚,虚阳外越之候呢?因其阳虚,肾精不足,脉不充而细,虚阳上越,浮阳郁结之处,阳气相对有余,故病灶处色红,舌红。辨证关键在于舌面津液之盈亏,如属阴虚,与舌面有津、便溏不符,因此详查症状,细审病机,主以回阳而收显效。
点评:曾教授对虚阳外越之证颇有研究,认为虚阳外越与“戴阳”、“格阳”的病机、症侯相同,缘由肾阳衰微,阴盛于下(内),微弱阳气浮越于上(,是阳气浮越不得潜藏的一种症侯。
《伤寒论》283条“病人脉阴阳俱紧,反汗出者,亡阳也,此属少阴,法当咽痛,而复吐利”;317条“少阴病,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手足厥逆,脉微欲绝,身反不恶寒,其人面色赤,或腹痛,或干呕,或咽痛,或利止脉不出者,通脉四逆汤主之”;377条“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389条“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等条文,对应阳外越作了大量论述。可以说,病至此际危殆已现,不可不慎。
但曾氏于几十年临床中发现,虚阳外越之候亦不像论中所言那样危殆。就危重而言,是重而不一定危,即虚阳浮越之侯是重症不一定是危症。此类病人在临床并不鲜见,随着寒凉药的误用泛用,以及冷饮、水果等冷物的过量摄入,此
类病症大有增加趋势。
临床中所见阴寒所致的虚火牙痛、虚火喉痹、口疮、失眠、眩晕、面部阵阵烘热、身体阵阵发热、手足心热、小便尿热、大便肛热、唇口红肿等都属于虚阳外越的范畴。如辨证不细,极易诊为阴虚有热,当此之际最需留意。辨证中易于混淆之处如下:
1阴虚、阳虚都可以出现手足心热、身发阵热,脉都可细数。
2阴虚、阳虚都可以出现腰部症状、头部症状。 (3)阴虚、阳虚都可以出现大便干、小便热。 (4)阴虚、阳虚都可以出现口干、失眠等。
辨证关键在于一个“神”字。即阳虚病人定然“无神”,阴虚病人定然“有神”。这一点体现了郑钦安的观点。本例舌疮及下面4例均是虚阳外越之证,曾氏均以四逆汤加味取效。 2.不寐——四逆汤加龟板、肉桂、砂仁
蒋某,女,54岁。不寐有年,阴阳两虚。养心安神、滋阴潜阳之剂遍用不效。寝食几近于废,时觉上火之症状(如经常起口疮,常觉咽痛等自购中西成药清火之剂服用,近几日益觉难寐,虽寐亦浅并时间短(23小时,手脚心热,身阵阵发热,便干,尿热,舌红有津,边有齿痕,脉沉细数。此虚阳外越之不寐也,以四逆汤加龟板、肉桂、砂仁治疗: 附子60g(先煎干姜40g龟板20g(先煎肉桂10g
砂仁25g,甘草20g 5剂。
二诊:入睡改善,可睡熟5小时,予原方加重附子、干姜用量:
附子80g(先煎干姜60g龟板20g(先煎肉桂10g砂仁25g,甘草20go5剂。
三诊:药后已整夜睡眠香甜,余症若失,舌仍淡,脉沉已起,与温补之剂为丸,长服善后。
原按:阳入于阴则寐,不寐证总的病机不出阳不入阴。然导致阳不入阴的原因又各不相同,或因于虚或因于阻隔。具体分析不外阴虚阳浮,相火无制;痰湿、痰血、水饮等病理产物阻滞不通;阴盛阳虚,逼迫虚阳外越不得内入。此例即属于虚阳外越之候。认证既准,方药中的,因此效如桴鼓。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f53c955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97.html

《曾辅民医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