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显性竞争优势指数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5-04-22 09:09: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国际贸易显性竞争优势指数实证研究

本文综述国际贸易显性竞争优势指数研究成果,提出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的局限性,并以我国1986-2005年(SITC)分类数据为例,拓展显性竞争优势指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应用EViews4进行时间序列的回归,说明解释变量显著性和序列相关程度,将指数扩展分析提升到实证研究,最后得出基本结论和相应对策。

关键词:国际贸易结构 国际竞争力 显性竞争优势指数

国际贸易显性竞争优势指数(CA),最早由Vollrath(1992)在研究了贸易竞争指数(TC)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分析了某国某产业出口的比较优势减去该产业进口的比较优势,从而得到某国某产业国际贸易显性竞争优势。显性竞争优势指数最主要的优点是,它克服了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只考虑出口因素,而没有考虑进口对产业的影响。

我国国际贸易竞争力指数的研究,主要运用贸易竞争指数(TC)和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进行分析,发表了数量相当可观的论文。截止20075月,通过清华大学中国知网(CNKI)能够搜寻到的有关国际贸易竞争力的论文达到680多篇,但研究显性竞争优势指数(CA)的文章较少,约40篇左右。其主要观点是:提出了显性竞争优势指数能够克服显性比较优势指数缺陷的问题,并进行了CARCA的对比研究(白远、任蕾,2007);运用竞争优势指数分析了我国服务贸易的竞争优势,得出我国服务贸易CA值总体上在逐渐向零靠近,说明出口优势接近进口优势(袁其刚、时英、张伟,2007);运用竞争优势指数对中国制造业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食品、纺织、石油、金属、电器、交通等制造业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毛日升,2006);阐明了国际贸易显性竞争优势指数的作用,即同时反映出口和进口产品的贸易专业化程度,全面反映一国贸易专业化水平和贸易数量竞争优势(毛日升,2006)。

显性竞争优势指数的上述研究,为进一步思考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但是,以往的研究成果也存在一些缺陷,主要表现为:应用显性竞争优势指数进行的分析均采用描述性的方法,在比较一国或地区进出口贸易总体显性竞争优势与某商品(产业)显性竞争优势是否存在可解释性和相关性方面,科学性略显不足;显性竞争优势指数同时考虑了出口和进口的优势,分别计算出口和进口指数后作差进行分析,将产生两种指数计算过程中的不对称,影响了指数的准确度;依照(SITC)分类进行研究是一种科学的样本分类法,目前较多的论文偏向从服务业或制造业角度进行显性竞争优势指数的研究,而依据(SITC)分类进行全面的研究较少。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dd89061fad6195f312ba6a9.html

《国际贸易显性竞争优势指数实证研究.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