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视域下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112014332222615 蓝安 马克思主义学院

发布时间:2016-09-18 07:09: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育公平视域下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

马克思主义学院 112014332222615

摘要:过去九年里,6所部属师范大学共培养了8万名免费师范生,大大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也极大促进了师范生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两度提到,被列为上届政府的教育成绩之一。 这项政策的目的是促进教育公平,优先考虑的就是改变贫困落后地区的教育状况。然而对于免费师范生自己,这项政策在教育公平视域下,免费师范生在招生形式、培养环节、就业和读研政策、学生应尽义务等方面亟待改进和完善。

关键词:免费师范生;教育;公平;就业

一、关于免费师范生

免费教育师范生是指报考教育部六所直属师范大学有条件地接受免费师范教育(Free normal education)的学生 。该政策自2007年起实行。2013年新增省部共建师范院校江西师范大学为免费师范生培养高校。2015年新增省部共建师范院校、福建省重点建设高水平大学福建师范大学为免费师范生培养高校。

二、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        

(一)免费师范生的培养目标。

国务委员陈至立指出,教育工作教师为本,教师的质量决定教育的质量。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关系我国教育的长远大计,有利于培养大批优秀教师和提倡教育家办学。可见,培养和造就优秀教师和教育家是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基本目标。当前,我国教育发展进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阶段,中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教师是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是建设德才兼备教师队伍,提高中小学教育质量和水平,进一步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的一项示范性举措。

(二)免费师范生的义务

免费教育师范生回生源所在省份中小学任教并承诺毕业后从事中小学教育十年以上,这无疑对农村的教育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各免费教育师范院校,一方面要完善课程体系,强化师范性;另一方面,要增加教育实践,保证教育质量,争取培养出一大批高素质的优秀教师,加强免费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使将来更有力地促进新农村建设。同时,免费师范生也应明确使命,努力为农村教育服务,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到城镇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应先到农村义务教育学校任教服务二年。新农村的建设旨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的生活,缩小城乡差距。而教育又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驱动力,只有农民知识增长,应用先进的科技,这才是致富的根本。通过在大学系统的学习,免费师范生参与农村教育,不仅能缓解农村教育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而且随之将现代教育教学理念和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带入农村教育,也解决了教学质量偏低的问题,这无疑对进一步深化农村教育改革,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会产生较大的影响。

三、免费师范生的教育现状和就业状况

(一)教育现状

1 部分学生因经济原因选择免费师范,六成免费师范生来自农村,师范生性别“阴盛阳衰”

近五年,免费师范毕业生的男女构成比例相对稳定。女性占多数,约为七成。三年来,男生比例略有上升,但涨幅不大。师范生中“阴盛阳衰”的现象已经延续多年,免费师范毕业生也是这样,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待遇低、发展空间受限,还有传统观念的影响。免费师范毕业生家庭成分构成相对稳定,城市生源占四成左右,乡镇和农村生源为六成左右,这表明乡镇、农村为免费师范毕业生的主要来源地。我国农村中小学教育与城市一样,更多体现的是精英选拔取向,几乎所有的教师和家长都有“跳龙门”情结,用“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考上大学,离开农村”来激励孩子。这种“离乡”教育,无形中给来自农村的师范生制造了一种“回乡即失败”的心理压力。在访谈中,多数免费师范毕业生面临着这样的局面:一方面,“我想上大学,就是为了离开农村到城市去脱贫致富”,另一方面却要面对“我是免费师范毕业生,必须回生源地就业”的现实抉择。

“当初选择免费师范生,考虑到教师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职业,而且免学费又‘包分配’,所以就填报了这个志愿。”很多学生如是说。家境拮据,四年读书不用花一分钱,毕业后还能有一个体面的工作,这样的机会让免费师范生和其家人欣然接受。但四年后需要履行的承诺却成为免费师范生的束缚。“我以前对教师行业并不了解,在大学学习四年后,我发现我并不适合当老师,我更希望在大都市创业,但这时已经没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这也是一部分免费师范生的心声。他们不想被政策套牢,想要拥有更广阔的前途,但一旦毕业就不得不履行自己的承诺,回到生源地在教育行业内工作10年,这当中还得去乡镇学校从教至少2年。但是像这样有违约想法又付诸实际的同学并不多,因为要支付大量的违约金,自己的信誉度也会受损,很多同学最终放弃了。

去年华中师范大学对该校153名免费师范生的一项调查似乎也印证了李印旭的说法。调查显示,38.56%的学生后悔成为免费师范生,有24.18%的学生表示自己将来会想要违约。南师范大学教科院副院长丁道群曾针对湖南地区高校免费师范生的教师职业认同感进行了调查研究,从377名学生的调查问卷中分析,他们大多来自农村,且家庭经济情况大多属于中下水平。“免费师范教育最大的受惠群体是那些贫困家庭的孩子,其中部分学生可能并非自愿,而是迫于贫困压力的无奈选择。”丁道群说。

2学校培养体系不完善带来的问题

从政策的初衷来看,免费师范生肩负着改善师资结构、提高基层中小学教育质量的重任。因此,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质量直接决定了政策的目标能否实现,也关乎免费师范生个人的职业发展。

目前,免费师范生的培养范围主要分散在师范大学的各院系,课程设置、教学安排、见习实践基本上与非免费师范生齐步走。虽然各个学校都针对免费师范生制定了专门的培养计划,但从效果上看,这些制度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当前基础教育阶段仍是分科考试选拔人才,但是各高校在招生免费师范生的时候,并没有深入的了解各个学科的需求量,导致有些科目在大量需要毕业生,但是有些科目无人问津,很多毕业生难就业。现在是市场经济,应该去熟悉市场需要来培养行业需要的人才,不然就浪费了教育资源。

此外,政策也规定了免费师范生除了国家奖学金之外,不得参评任何其他的奖学金助学金,这是对学生权利的剥夺。最严重的是,正如上述说到的,一些科目的设置以及招生人数,并不是按照市场需求培养,学生招来了之后大班级授课,一个班级一两百人。然而有的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却没有办法转专业,据了解只有北京师范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对于学生转专业的设置最合理、最开明,其他学校也有,但是几乎没法实现换专业的理想,因为许多专业都是靠调剂招生。

3、免费师范生缺乏退出机制

1)免费师范毕业生没有勇气转出外行的原因很简单:不诚信记录

免费师范政策规定,若不履行十年从教合同,除了支付已免发的学费生活费外,还需要赔偿50%的毁约金,从毁约之日起,日利息为1‰,最后,还需要公布其不诚信记录,取消在职研究生学籍。

我们国家目前的状况还是很看中人事档案的,现在要在人事档案上永远记上不诚信记录,请问这和“违法”有什么区别?虽然有人说,当初签订了条约,就要履行责任。第一,国家对免费师范生的政策宣传不到位,许多政策很模糊,报考的时候根本没有阅读这个条款;第二,免费师范生录用的程序不清楚,我知道有很多人是“误报”,以为可以选择放弃选择第一批次,所以在提前批报考;最后,从规定本身而言,这种惩罚过重!

免费师范生只是想要改变自己的专业工作而已,请问犯了国家哪条法律?为什么要和作弊、犯罪的行为同类处理?为什么还要影响自己的诚信记录?而且现在根本不清楚这个记录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我今后的发展。国家为了“软禁”住免费师范生,就采用这种暴力的方式,而如今这种政策还在执行,就是因为大众不了解这个政策的无理之处,甚至还在继续招收新的免费师范生,个人认为这纯粹就是霸王条款。

2 不允许脱产报考研究生

有的同学,幸苦准备了研究生,但是在上考场之前被告知不能参加考试。参加研究生考试难道不应该是所有公民的权利,为什么仅仅因为免费师范生的规定就不允许参加考试?另外,就算有人不是想要违约,仅仅希望在其他领域去挖掘自己的潜能,并且自己努力复习准备,为什么不允许他们去先深造,而要在别人深造之前就给人贴上“违约”的标签,难道国家不希望自己的教育人才有更多的广度、对社会有更多元的认识?国家不仅是限制了免费师范生的发展, 更是给自己教师队伍建设附上了枷锁。这种规定明显侵犯了公民的受教育权。

此外,大家都知道学历在当今社会的功用。免费师范生不得报考脱产研究生,一方面是对免费师范生本人自己发展的束缚,一方面也会导致培养学校人才流失。人才都是向上流动,优秀的 免费师范毕业生不能就读全日制研究生,对于本科培养学校影响巨大,只能从外校招来学生,他们的素质和功底,恐怕是没法和本身培养的本科生相比。

(二)免费师范生的就业现状:面临诸多问题

(1)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根据应届毕业生报告网的调查问卷显示,在所有有效问卷中,有31.3%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严峻;52.1%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较为严峻;16.1%的毕业生认为就业形势较好。所以从调查问卷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今年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

经过分析,我认为造成首届免费师范生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是社会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找工作就意味着要走向社会,所以社会的整体就业形势必然会对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带来极大的影响。自从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社会的整体就业形势就十分严峻,不仅仅是大学生就业困难,城市工人乃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状况依然不容乐观,社会整体出现就业岗位不足现象;并且近些年高校不断扩招,使得本已严峻的就业形势更是雪上加霜。

其次,免费师范生政策因素。由于是第一届免费师范生,国家的免费师范生难免在某些方面还不够完善、就业保障机制还不够健全,这些都加剧了免费师范生的就业困难,但相信随着免费师范生政策的不断推行,国家的政策会不断完善,就业机制会不断健全,这将对缓解免费师范生就业形势有很大的作用。

再次,免费师范生自身主观因素。①缺乏求职技巧。一些师范生的信息来源狭窄,对就业信息的掌控度不够;并且部分学生在求职时往往表现的不够自信、过分紧张,缺乏求职礼仪知识、求职简历不完备、求职准备不充分等等。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机会总是偏爱于那些有准备的人”,所以每个人求职时都要认真、充分的准备,这样才能做到处变不惊,才能更好的展现自我;②综合素质欠缺。很多学生认为只要自己的成绩优秀就可以在毕业后找到一份好工作,而忽视自己在实践、与人交流沟通、为人处事等综合素质方面的锻炼,这肯定会对自己就业带来极大困难,因为如今的用人单位不仅仅是看学生的成绩如何,更重要的是看一个学生综合素质。这点就给我们以很大的启示:进入大学以后,就不能像中学时代那样,整体抱着书本死读,还应注意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大学给我们提供了很多能够提高我们能力的舞台,只要自己积极参与,自己的能力就会有很大提高;③很多学生认为既然是免费师范生,最后国家会分配工作,因而会有依赖心理,坐等国家分配,而没有尽自己做大努力去找工作。

(2)对于自己所签的学校满意度比较低

根据应届生毕业报告网的调查数据,有62.5%的师范生对自己所签学校不满意;25%的学生对所签学校满意,而有12.5%的学生认为无所谓。所以总的来看,占绝大多数的学生对自己所签的学校不满意。造成免费师范生对所签学校不满意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不外以下几点:

首先,对于工资的期望值过高。大学生十六年寒窗,为了读书可没少花功夫,没少吃苦,而且为了读书整个家庭也付出的实在太多太多,这为的是什么?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也许这话不怎么对,但也未必不能反映出大多数毕业生的心态。于是很多的学生一毕业把自己的工资标准定的很高很高,然而理想与现实常常是有差距的,当所签学校的工资标准不能达到自己的理想标准时,自然会对所签学校不满意。

其次,受精英意识作祟。受传统“天之骄子”观念的影响,很多毕业生精英意识强烈,好高骛远、急功近利思想严重,对于基层的工作不屑去做。所以如果所签学校不是顶级学校,自然会产生不满意情绪。

再次,就业理念存在问题。大学生毕业以后,一般倾向于到沿海或中部发达的大城市工作,对于西部或者是一些中小城镇一般不愿去,认为这些地区条件落后,去了工资不高不用说,还会失去很多高升的机会,这也是导致对所签学校满意度不高的一大原因。

(3)所签的学校是省重点、市重点的偏多,中小城镇或偏远乡村的极少

所签学校是省重点的占29.1%,是市重点的占54.1%,而在中小城镇或乡村的只占16.8%。通过对比可知,大多数的免费师范生毕业首选签约学校都是省级或市级重点,而中小城镇或乡村学校所占比重极小。

从这一项调查来看,国家实施免费师范生政策,想要为城乡学校供应师资力量,以促进基础教育的提高这一初衷是没有获得圆满成功的。至于出现这一状况的原因,在上面第二个问题就已经做出了分析,在此就不在赘述。

(4)免费师范生毕业后直接就业的占绝大多数,毁约考研的占极少数

免费师范生毕业后,按照合同规定直接就业的占据了绝大多数,其中在直接就业者中,想要在职读研的人数又占很大比重,这说明免费师范生对自己的长远发展有着深刻的打算。而准备毁约考脱产研究生或从事其他工作的学生只占极少数。通过仔细分析,我造成以上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国家政策的影响。在免费师范生录取过后,就签订了免费师范生协议书,协议书中明确指出“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不能报考脱产研究生,并且还要回到生源地所在省份从事中小学教育工作不少于十年,对于违约者要退还所享受的免费教育费用和缴纳违约金,并建立不诚信记录”。而这笔费用对许多学生和家庭将会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并且还可能对自己以后的发展造成不良影响,所以绝大多数的免费师范生选择按约直接就业。并且为了自己的长远发展,很多的学生都考虑在职读研。②大学生一般十六年寒窗,常年过着学校生活,对外面的社会生活有着极大的期待,因此想早日踏入社会,检验自己所学知识,锻炼自己的能力;并且也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庭分担一份责任。③有极少部分的学生选择违约考研或从事其他工作,这一方面可能由于受当下就业形势的影响,想要继续深造,将自己的学历再提高一个层次,以便以后找一个更好的工作;另一方面有的学生从心底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一种抵触情绪,认定自己不适合当老师,所以即使是违约,也要选择做其他工作。

5)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回生源地工作的占绝大多数,但也有少量学生跨省就业

根据调查显示,免费师范生毕业后回生源地工作的占绝大多数,分析其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①国家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影响。免费师范生政策明确规定“免费师范生毕业后一般回生源所在地从事中小学教育”。根据我同某些毕业生的交流及对各省免费师范生政策的研究,今年有的省区对免费师范生的政策放的较宽,免费师范生可以跨省就业,但是程序相当的复杂;而有的省份就明确规定必须回生源地。所以政策的规定是决定免费师范生是否能跨省就业的一个重要因素;②个人意愿。据调查,大部分的毕业生毕业后主观上都倾向于回本省就业,这一来是由于语言、习俗的影响;另一方面离家比较近,也可以就近照顾家里。

而也有部分的免费师范生选择跨省就业,这可能是由于以下两点原因:①工资标准、工作环境及社会福利条件的影响。由于各地的发展状况不同,这就导致了各地的工资标准、工作环境存在着极大差异,总体来说东中部地区工资标准相对较高,西部地区工资标准相对较低,所以部分毕业生比较倾向于到东部或中部工作;②婚姻也是影响免费师范生跨省就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6)急需提高地位待遇,增加农村教师工资和津贴

免费师范毕业生一致认为,提高工资水平是有效的激励措施。中国教师的工资制度还不成熟,一方面教师工资增长不是市场化自然递增,而是依托政策脉冲式增长;另一方面,教师工资存在严重的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发达与欠发达、老少边穷岛地区,在人均年绩效工资上差异较大,不利于激励教师到欠发达地区和老少边穷岛地区任教,更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建议建立专项补贴措施,鼓励免费师范毕业生到农村和边远地区工作。

国际上已经有对于偏远地区农村教师的特别政策。一是提供奖金和补偿金,例如澳大利亚的边远农村学校教师奖励计划。二是增加上级财政转移支付或者省级财政统筹教师工资,保证财力薄弱地区的教师工资和奖金,例如日本、韩国的教师工资主要由国家和省级负担。三是为赴困难地区和困难学校任教的教师提供特别的专业发展机会,例如澳大利亚为去艰苦地区的师范生提供高额培训经费。四是打破过去单一的工资序列,根据教师短缺的类型、根据市场需求调节不同地区不同学科的基本工资,例如瑞典实行的薄弱地区“教师个别化工资制度”。

根据管理学研究,报酬奖励要超过原收入的1/4才会起到比较好的效果。建议对免费师范毕业生设立专项的农村从教奖励计划。凡在农村学校服务两年期满后,仍志愿留在农村学校尤其是边远地区学校工作的免费师范毕业生,要按一定标准提供奖励津贴,奖励性津贴不低于当月工资收入的20%,并在继续教育、职称评定、职务晋升、社会保险等方面优先考虑。

四、教育公平视域下免费师范生政策亟待进一步完善

1)应着力完善本硕一贯制培养模式

在培养方面,重点探索“整体设计、分段考核、连续培养”的本科硕士一贯制模式,打破目前本科培养、教育硕士培养相互割裂的局面。在课程结构上,开设模块化、选择性和实践性强的教师教育课程。构建课程结构合理、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的课程体系。加强职业信念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师教育课程体系,融入师范生培养全过程。鼓励将教书育人楷模、一线优秀教师请进课堂等方式,丰富师德教育的内涵与形式。同时,突出实践导向的教师教育课程内容改革。目前我们的大学、研究生教育与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结合不够紧密,应建立规范化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培养全过程,分段设定目标,确保实践成效。

探索建立高校与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的协同培养新机制。在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课程资源、教学团队、实践基地、教学研究及培养质量评价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协同,建立稳定的教育实践基地、教育实践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师范生到中小学教育实践不少于1个学期。实行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师范生的“双导师制”。建设教育实践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探索教育实践现场指导与远程指导相结合的新模式。充分发挥利用第二课堂作用,在师范生群体内开展教学技能大赛、未来教师大赛等形式多样的教师技能教育,切实提高师范生教育教学水平。

2)畅通就业渠道,建立“跨省就业”机制,缩短服务年限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相关政策的通知》,规定了可以跨省就业的三种情况:志愿到中西部边远贫困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任教的;在学期间父母户口迁移至省(市、区)外的;已婚需要迁移至配偶所在地中小学任教的。

据大部分免费师范生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规定,跨省就业为特殊情况,需培养学校、就业省份教育行政部门同意,生源省教育厅批准。在已经出台政策的省份中,虽没有明文禁止跨省就业,但多数省份以“人才过剩”为由拒绝接收外省生源,也有少部分省份以“需要高层次教师”为由拒绝放人。跨省就业手续的审批周期太长,程序比较繁琐,客观上使学生的求职成本增加。因此,建议建立“西部省际跨省就业”机制,简化审批程序,允许免费师范毕业生跨省就业,保证免费师范毕业生的岗位工作落到实处。

目前,各省市对跨省就业、民办学校任教、支教农村、公招考试等重点环节限制比较多,导致相同专业不同省区毕业生的就业层次、就业选择和就业时间差异较大。建议应放宽政策限制,放开到西部边远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民办学校任教的政策,同时禁止免费师范毕业生参照公招考试方能聘用的地方性政策,确保国家政策的统一实施。

按照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原则,建议对于免费师范毕业生服务年限予以调整。《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规定,毕业生必须从事中小学教育10年以上。目前,各省份规定的服务期不尽相同,如北京市实行5年服务期制度。新加坡对享受新加坡政府奖学金的外国留学(课程)生毕业后在当地服务的年限规定,是35年。台湾地区公费生取得教师证书后,其最低服务年限以在校受领公费之年数为准,一般为45年。从国内外经验、优秀教师的养成、师范生的自身发展等方面考虑,师范生的服务期以5年左右为宜。同时,服务期制度应有助于调动师范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形成开放竞争的人事制度。根据调查,我们了解到5年左右也是一个教师专业发展成熟的关键期,大部分学生5年后,还是选择愿意继续留在教育领域工作。

五、小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免费师范生政策固然能解一时之需,然而就现状而言要彻底改变农村中小学师资力量,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征途还十分漫长。如果农村教育模式不改变,依旧是升学教育模式,依旧是以把人才输送出农村为荣,如果农村、乡镇中小学教师的待遇不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条件依旧艰苦,那么,农村教育将无法“造血”,教师行业的职业形象也无法得以重塑。改善800万乡村教师的生存和生活状况,是确保我国广大农村教育发展的基础,也是关系到千百万农村孩子的前途命运所在。所以希望我们教育部门了解现实并做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为促进教育公平做一点,哪怕微不足道的贡献。

参考文献

[1]王根顺,王璐,教育公平视角下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分析,《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2 100-103

[2]王传瑜;“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的时效性评价,《高教发展研究》,2009.05

[3]徐宏幸,基于教育公平视角下免费师范教育的实施,《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第2 38-40

[4]曾琼,论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实施的困境与对策,《考试周刊》2015年第58151-152

[5]何强,做好师范生免费教育必须处理好四大关系,《上海教育》2007年第06A 32-33

[6]熊明,从教育公平看师范生免费教育,华中师范大学,20094月。

[7] 叶建华,免费师范生对免费教育政策的看法及原因分析,《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14月第28卷第4期。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d8e7ddfcfc789eb162dc881.html

《教育公平视域下的免费师范生教育政策--112014332222615 蓝安 马克思主义学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