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省南宁二中2018届5月高三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发布时间:2018-05-24 16:31: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广西省南宁二中20185月高三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古代的管理系统中,“政不下县”是历代大致遵循的一个准则,这给县以下的乡镇、村落自制留下了比较充足的空间。社会控制管理系统可以分为两类:以法律和政令为代表的“硬件”,以民俗文化为代表的“软件”。当社会分层出现之后,民俗便进入社会的基层,和乡民的生活融为一体。乡村社会的运行主要靠民俗这种不成文“乡规民约”来进行调节。基层社会秩序的维系主要不以强制的行政命令为手段,依赖的是习俗的“调整”这种软性的自控系统。

近代形成的社会规范主要是感染性和监视性的。因某种契机和社会需求,形成了某种乡规民约,并逐渐产生共同感,内化于当地人的身体。同时,作为一种传统,其本身就是生活的寄托、情感、准则和参照,所有的人都会竭力加以维护,并且通过教化和互相监视促进乡规民约的延续。

我国最早的乡规民约出现在北宋时期,名为《吕氏乡约》,约规涵盖四个方面:德业相劝、过失相规、礼俗相交、患难相恤。其中“德业相劝”定为首目,意为“见善必行,闻过必改”,“能决是非,能兴利除害”。而“患难相恤”意指乡民自发的互助行为。所谓“官为民计,不若民之自为计”,植根于乡民思想意识的“乡规民约”成为他们个体之间的一种共识和默契,也是他们各种言行的基本遵循和指南。

乡规民约对乡民的影响,一般不具有命令式的强行指派,它也要求一致,但这一致,是潜移默化,循循诱导式的。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假思索时的可靠性。”作为熟人社会,不遵奉乡规民约,有时会受到宗法式的制裁,但其所代表的仅仅是一个宗族或大家庭的意愿,更多的还是民俗惯制的力量。村民依循乡规民约一般并非迫于民俗的威慑,或由这种威慑产生的恐惧,而是民俗给人一种社会安定感和相互亲近感,给乡民的生活带来秩序和意义,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乡民对传统的依恋。

  如今,乡规民约的规范功能由民间进入到国家行政机关。不过,乡村社会生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又使相关的机构难于胜任所有的规范责任。也就是说,乡民生活以及传统习惯不可能完全进入“机构”。机构的四周是更为广阔的生活空间,生活空间里的准则、模式及意义主要来自于传统的乡规民约,受制于传统的民俗。

  文明乡风建设在于营造一个民俗传统得以传承和不断发扬光大的生活场域。传统的乡规民约在很大程度上与文明乡风具有一致性,对于乡村社会治理和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文明乡风建设要在尊重原有乡村自治文化体系的基础上,吸纳新时代的法制思想与发展理念,而不是以颠覆传统的乡规民约为代价,更不能抛弃原有的民俗文化基础另起炉灶。

摘自万建中《传统乡规民约丰富文明乡风建设的底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历代遵循“政不下县”的准则,给县以下的乡镇、村落自制留下了充足空间。

B社会分层后,法律和政令较难进入社会基层,秩序的维系需要依赖习俗的“调控”。

C.作为传统,乡规民约是生活的寄托、情感、准则和参照,会得到所有人的竭力维护

D乡规民约用潜移默化、循循诱导的方式影响乡民,不会以威慑而使乡民产生恐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要探讨乡约民规对乡村社会运行的调节作用,以及对乡民潜移默化的影响。

B.文章举《吕氏乡约》为例,旨在说明我国北宋以后才出现共识和默契的乡约民规。

C.作者论述过程中运用了说理论证、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等方法,说理分析清晰有力。

D.尊重和发扬优秀乡规民约,从而丰富文明乡风建设的底蕴,是作者论述的主要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村社会的运行主要靠乡规民约来进行调节,重视乡规民约更有利于文明乡风建设。

B.所谓“官为民计,不若民之自为计”依赖的是习俗的“调整”这种软性的自控系统。

C.乡村社会生活有特殊性和复杂性,乡民生活以及传统习惯不可能完全进入“机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d390cee85868762caaedd3383c4bb4cf7ecb7f6.html

《广西省南宁二中2018届5月高三冲刺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