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月迹》教学案例 苏教版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孩子眼中的月亮——《月迹》教学案例
《月迹》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从孩子的灵心慧眼去发现月迹,感受月迹,写出孩子的一种真切的心理历程。本设计以“孩子眼中的月亮”这一充满童真童趣的主题作为串联整个教学过程的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地走进文本,感悟文章所流露出的童心。一、读课文,感受月亮之美
月亮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教学时不能满足于让学生孤立地掌握这篇课文,应联系过去诗文中所表现的月亮这一意象的特点、人们对月亮所抒发的思想感情等进行教学。所以,我设计了第一个教学环节——感受不同人眼中的月亮之美。
师:悠悠千古明月,曾牵动过无数文人墨客的种种情思,留下了难以数计的名篇佳作。那么当你赏月的时候,你会想起哪些咏月的诗句或歌曲呢?
1: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3: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西江月》)
4: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文中所写的月亮不是成年人眼中的月亮,不是传统的思妇征夫眼中的月亮,更不是文人墨客眼中的月亮。这一环节先让学生了解文中孩子眼里的月亮的形象,突出它与文人墨客所写的月亮的不同,对于表现童心童趣这一主题,无疑是有极大的作用。
师:古今中外描写月亮的诗文很多,在他们眼里,月亮是代表团圆、思念,在贾平凹笔下的
孩子看到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请找出这些句子并做简要分析。(学生阅读课文)
1: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
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月亮还在竹帘儿上爬,那满圆却慢慢又亏了,末了,便全

没了踪迹。这里写了月亮在室内镜中的移动:“白道儿”——“半圆”——“爬得高了”——“满盈”——“亏了”——“全没了踪迹”。
2:我们就都跑出门去,它果然就在院子里,但再也不是那么一个满满的圆,尽院子的白
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儿亮了。“玉玉的,银银的”,这两个词用得好,把月光与“玉”和“银”联系起来,说明月亮光、亮的特点。
3:河水细细的,却漫着一大片的净沙;全没白日那么的粗糙,灿灿地闪着银光。这里通
过对沙滩的描写,侧面表现了月光的柔和。
师(总结):作为全文重点部分的“孩子寻月亮”就是按照“屋中”——“院中”——“河
滩”的顺序来写的。同学们可以把文中描写月亮的优美句子摘录下来。二、品语言,感悟童心之真
文章的字里行间透露着一股浓厚的孩童气息,孩童天真烂漫的形象在作家的笔下呼之欲出,栩栩如生。让学生寻找有趣、稚气的孩子行为、语言,有助于感悟真挚的童心。
师:文章写孩童寻月,写孩童眼里的月亮,一切就着孩童的言行、感受和心理来
写,你能找出表现童心、童真、童趣的地方吗?
1:我们这孩子,什么都觉得新鲜,常常又什么都不觉得满足。这一句写出孩孩子好奇心强,求知欲旺。
2: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在孩子的眼里,月亮的移动是靠腿的。
3:我们都高兴起来,又都屏气儿不出,生怕那是个尘影儿变的,会一口气吹
跑了呢。面对穿衣镜里的圆月,孩子连呼吸都不敢,生怕吹散它,吹走它。4:孩子看到桂树上“累累的骨朵儿”,“疑心这骨朵儿是繁星儿变的”。5:三妹因为听奶奶说她和嫦娥一样漂亮,就认为自己就是嫦娥,就是月亮的主人,说“月亮是属于我的了”。

作品有意识地把赏月与孩童们的成长结合起来,随着寻月的进程,孩童们的认知在发展,心灵在升华,童心之真在这里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因此,我让学生通过对“月亮是什么”的交流、议论,从而发掘出这篇的主题。
师:寻到了月亮,充满好奇心理的孩童们不由得议论起“月亮是个什么”的问题,
到底月亮是个什么呢?
1:弟弟说:“月亮是我所要的。”2:妹妹说:“月亮是个好。”
3:作者认为月亮是我们按在天空上的印章。
师:在弟弟妹妹的基础上,作者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你知道印章是什么吗?1:印章是在自己所拥有的文章、书刊上盖印所用的图章。师:在这里印章是指什么呢?
1:在文中印章是指月亮,用了比喻的手法。2:印章是月亮,天空是纸。
师:在天空上,孩子们盖上了自己的印章,这说明了什么?1:表明天空是孩子们的,月亮也是他们的。
师(总结):拥有天空和月亮,只有不知天高地厚的孩童才讲得出;而印章这个
比喻,想象奇特而有惟妙惟肖,如此高超的创造力,又非得有一颗童心不可。在寻月的过程中,孩子们沐浴在皎洁的月光下,既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又表达了纯真的愿望——美好的事物人人都享有。寻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追求美的过程。
“三分文章七分读”语言优美生动的美文更需要通过吟咏朗诵来传情和悟情,所以在品味语言的最后一个环节,我会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自己喜欢的段落,再次感受童心之真。
三、看图画,抒写月中之蝶

在领悟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考虑到月亮是美好事物的象征,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我设计了第三个环节——看图画(月中蝶影),对月亮作一点美的描写。这一设计既有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入领悟,又能够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投影图片)
学生练笔摘录如下:
静静的湖面上躺着一颗“珍珠”,“珍珠”白中泛蓝,蓝中有白,清雅、美丽,又不显得庸俗。这时,一只蝴蝶飞过来,也许它被月亮发出的微弱光芒所吸引,好奇地在这湖面上徘徊。蝴蝶慢慢地、静悄悄地靠近月亮,害怕吓跑月亮似的。蝴蝶在水中月影处停下,和月亮融为一体,加上几分波光,美妙极了。
——何渭凝
在夜深人静的晚上,月亮孤独而又凄凉地悬挂在漆黑的夜空中。它的倒影映在冰冷的湖面上,忽然一阵寒风吹来,湖面上荡起了一圈又一圈的波纹,平静如镜的月亮也被打碎了。忽然远方飞来了一只穿着纱衣的蝴蝶,她在月亮的倒影上摆弄着优美的舞姿,让人觉得是嫦娥化成了蝴蝶,特意飞来安慰这孤独的月亮。
——谭韫梅
天上的月亮是那么圆、那么亮,忽然几层稀薄的云披在上面,但仍然阻挡不了她的光芒,云层很快就散开了。此时,一只美丽的蝴蝶被这美丽的月色吸引了,它扑腾着它那美丽的翅膀,向月亮奔去,它飞过之处都留下了闪闪发光的痕迹。
——蒋教学反思:
1、导语部分的设计,先让学生了解月亮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含义,再学习课文中孩子眼中月亮的含义,通过两种不同含义的对比,学生就更容易理解孩子的童真。
2、语文学习重在积累,要从小打好坚实的基础,新课标对此也指定出了量化标准。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积累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能激发学生积累的欲望。

3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读背背,感受月夜的美。如此,不仅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还使他们对语言文字的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
4、设计看图练笔,一方面可以加强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此次练笔学生写得很认真,不乏优秀之作。
5、在学习“月亮是什么”这一环节时,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这样,他们的主动精神和探究精神得到充分发挥,有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d143020777f5acfa1c7aa00b52acfc789eb9f20.html

《七年级语文下册 《月迹》教学案例 苏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