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后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影响以及启示

发布时间:2012-03-21 11:22: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美国后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影响以及启示

一、造成危机的原因

(一)全球宏观背景

1、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经济遭遇自然资源逐步枯竭和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瓶颈两大因素的制约,发达国家经济长期行走在充分自愿就业的边缘,极易触发工资物价的盘旋上升,加上日益老龄化社会负担的拖累,降低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2、在经济全球化和虚拟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当经济体系中有大量过剩和正在贬值的货币,而流动速度又突然加快时,很快就会形成经济泡沫。一旦信心崩溃,信用收缩,货币流通速度很慢时,流动性也会严重不足,形成危机和衰退。

(二)美国微观原因

1、美国的消费习惯。美国人借钱(贷款)消费是普遍的生活方式,而且美国发达完善的信用体制几乎使所有人的消费靠借钱来完成。

2、经济管理思想。20世纪80年代新自由主义思潮受到追捧,“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经济自由、私有化、减少管制成为指导美国经济走向的主要道具。

3、经济环境。20世纪7090年代,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提升,美国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外移,形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加之服务业投资机会较少,流动性资金开始注入房产行业。此外,金融衍生品的“滥用”,拉长了金融交易链条,最终以至于没有人去关心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进一步助长了短期投机行为的发生。但投机是表象,贪婪才是本质。

4、具体政策工具。(1)在美国,个人贷款者不是直接向银行而是向抵押贷款公司申请抵押贷款。抵押贷款公司将抵押贷款卖给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将抵押贷款重新打包成抵押贷款证券后出售给购买抵押贷款证券的投资者以转移风险。这样,信用链条被拉长,潜在的风险也被加大。(2)从上世纪末期开始,在货币政策宽松、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加快的情况下,美国设立的“房利美”和“房地美”的隐性担保规模迅速膨胀,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为次贷危机爆发埋下了伏笔。(3)美国货币政策低利率促使美国民众将储蓄拿去投资资产,银行过多发放贷款,这直接促成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持续膨胀。

简言之,上述观点的一个核心就是信息不对称,造成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其次是监管的效果大打折扣,金融机构的违规操作大量发生,而当金融机构重要性足够大之后,相应的负面冲击带来的破坏力也就越大。

二、造成的影响

(一)这次危机尽管由房产泡沫破灭引起,但最终却与金融创新过度、金融工具滥用有关,呈现出新的特点。

1、危机影响到世界各著名金融机构,对世界金融市场的冲击前所未有;

2、美国、美元的国际信用进一步遭受质疑;

3、美国的经济困境要由全世界持有美元和美国债券的国家来共同承担;

4、以前认为比股票风险小的债券,可能损失更大。

(二)这次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

日媒报道这次危机将导致全球金融资产缩水27万亿美元。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指出:“有一天,人们回首今日,可能会把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评为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现已显现。

中国是这次危机中受损最小的发展中国家,直接损失较小,但是间接影响也不可小视。出口将减少,投资者的信心有所动摇,投资积极性不高,银行“惜贷”,国内流动性不足。

三、得到的启示

(一)如何推进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在国际经济和金融的危急关头加强预警和协调工作

1、成立联合国经济安全理事会,并改组联合国有关经济机构,负责国际经济安全的平衡协调工作;;

2、改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有关权限;

3、组建专门的国际经济监测和金融监管及风险防范机构,做好有关预警和风险防范及监督工作;

4、成立国际经济和金融安全论坛,定期召开国际经济和金融安全峰会;

5、通过国际协议,限制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率和商业银行的高风险资产的比例。

(二)我国应吸取的教训

1、认识和防范房贷的市场风险。房贷有房产作抵押,似乎是最安全的资产,但房产的价值是随着市场不断变化的。银行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中做出理性的选择,提高识别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认识和防范信用风险。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扩大个贷业务中应避免“政绩目标”等非经济和非理性色彩,减少行政手段介入信贷资金配置,加强对借款人还贷能力的审查,对不同信用风险等级的借款人实施不同的风险定价、借贷标准,包括自有资本金、首付比例、利率、期限等,以促进银行从服务风险定价向客户风险定价转变,从粗放经营向精细化、个性化转变,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3、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和贷款规范。监管部门应监督从事住房信贷的银行和保险机构,在各类贷款和保险产品的营销中,要向借款人充分披露产品信息,让借款者有充分的知情权、选择权,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借款人权益的损害。

4、建立房地产金融预警和监控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建立房地产金融预警和监控体系是迫在眉睫,它将对银行体系的安全,房地产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5、政府部门应从危机中得到警示。一个优化的住宅市场结构应是新建房与存量房,出售房与租赁房,商品房与政府提供公共住房多样化的统一。政府应加大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改变经济适用房“只售不租”为“租售并举”。通过信贷、税收、土地政策引导房地产企业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的供给。

6、建立健全抵押保险和担保制度。引入商业保险和政策性担保的机制,有利于促进抵押贷款营销的规范化、合约的标准化,抑制商业银行盲目放贷的冲动。

美国后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影响以及启示

造成这次危机的背景是复杂的、多方面的。

全球宏观

(一)国际经济的二大瓶

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际经济遭遇了二大瓶颈的制约:一是自然资源逐步枯竭的瓶颈;二是发达国家人力资源的瓶颈,即发达国家经济长期行走在充分自愿就业的边缘,极易触发工资-物价的盘旋上升,加上日益老令化的社会负担的拖累,从而降低了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二)难以控制的货币流通速度

在经济全球化和虚拟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当经济体系中有大量过剩和正在贬值的货币,而流动速度又突然加快时,很快就会形成经济泡沫。一旦信心崩溃,信用收缩,货币流通速度很慢时,货币当局即使增加大量货币,流动性也会严重不足,形成危机和衰退。

、美国微观

(一)美国的消费习惯。

借钱(贷款)消费是普遍的生活方式。原因:收入轨道模式。年轻人钱少,但消费多;老年人退休后享受优越的退休金,但消费相对少。所以,年轻人多借钱消费(包括向父母借钱,这与中国不同)。而且,美国发达、完善的信用体制使几乎所有人的消费靠借钱来完成。储蓄模式。

(二)经济管理思想。

自上世纪70年代发生经济“滞涨”以后,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政策遭到新古典自由主义的强烈批评,此后,新自由主义思潮受到追捧。80年代的“华盛顿共识”所倡导的“经济自由、私有化、减少管制”成为指导西方国家经济走向的主要道具。

(三)经济环境。

1美国2000年后陷入高科技泡沫破裂后的短暂衰退之中, 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升,美国制造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外移,形成国内产业空心化,加之服务业在繁荣之后的替代更新需要一定的时滞期,所以,这些行业投资机会较少。而且,从90年代开始,美国的房产一直处于稳定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流动性资金开始注入该行业。

2 金融衍生品的滥用,拉长了金融交易链条,助长了投机。两房通过购买商业银行和房贷公司流动性差的贷款,通过资产证券化将其转换成债券在市场上发售,吸引投资银行等金融机构来购买,而投资银行利用精湛的金融工程技术,再将其进行分割、打包、组合并出售。在这个过程中,最初一元钱的贷款可以被放大为几元、甚至十几元的金融衍生产品,从而加长了金融交易的链条,最终以至于没有人再去关心这些金融产品真正的基础价值,这就进一步助长了短期投机行为的发生。但投机只是表象,贪婪才是本质。(四)具体政策工具。

1要分析这次金融危机,了解美国的抵押贷款、证券市场的运行机制是有必要的。在美国,个人贷款者不是直接向银行而是向抵押贷款公司申请抵押贷款。抵押贷款公司将抵押贷款卖给商业银行或者投资银行。投资银行将抵押贷款重新打包成抵押贷款证券后出售给购买抵押贷款证券的投资者以转移风险。同时,投资银行会与抵押贷款公司签署协议,要求抵押贷款公司在个人贷款者拖欠贷款的情况下,必须回购抵押贷款。投资银行为进一步分散风险,会向保险公司购买一种对抗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的“保险”,即购买一些信用违约互换合约。这样,信用链条被拉长,潜在的风险也被加大。

2美国政府不当的房地产金融政策为危机埋下了伏笔。居者有其屋曾是美国梦的一部分。在上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时期,美国内需萎靡不振,罗斯福新政的决策之一就是设立房利美,为国民提供住房融资,帮助民众购买房屋,刺激内需。1970年,美国又设立了房地美,规模与房利美相当。两房虽是私人持股的企业,但却享有政府隐性担保的特权,因而其发行的债券与美国国债有同样的评级。从上世纪末期开始,在货币政策宽松、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加快的情况下,两房的隐性担保规模迅速膨胀,其直接持有和担保的按揭贷款和以按揭贷款作抵押的证券由1990年的7400亿美元爆炸式地增长到2007年底的4.9万亿美元。在迅速发展业务的过程中,两房忽视了资产质量,这就成为次贷危机爆发的温床原因。

3美国货币政策推波助澜。为了应对2000年前后的网络泡沫破灭,20011月至20036月,美联储连续13次下调联邦基金利率,该利率从6.5%降至1%的历史最低水平,而且在1%的水平停留了一年之久。低利率促使美国民众将储蓄拿去投资资产、银行过多发放贷款,这直接促成了美国房地产泡沫的持续膨胀。而且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还诱使市场形成一种预期:只要市场低迷,政府一定会救市,因而整个华尔街弥漫着投机气息。然而,当货币政策连续收紧时,房地产泡沫开始破灭,低信用阶层的违约率首先上升,由此引发的违约狂潮开始席卷一切赚钱心切、雄心勃勃的金融机构。

简言之,上述观点的一个核心就是信息不对称。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首先会造成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而其次便是监管的效果大打折扣,金融机构的违规操作大量发生。而当这些金融机构的重要性足够大之后,相应的负面冲击带来的破坏力也就越大。

具体来看,危机主要由以下三个环节失控引起:一是次贷规模过大,原因是长期通胀使借贷成本过低;资产证券化使贷方融资方便,风险得以分散。二是资产证券化规模过大,杠杆比过高,信息不透明,难于有效监管,而且将所有金融机构捆绑在一起。三是CDS市场规模极大,并将信用风险相对集中到大型保险公司。

三、总而言之,上述的这一类观点可以总结为:

高赤字 高资本流入

+ => + => 高金融产品需求 =>

高消费 低利率导致资产价格虚高

金融部门与经济部门出现结构性失调

利率回调

=>资产价格下降=>

危机爆发

影响:

一、回顾自20世纪以来的几次较大的危机,我们知道,每一次都与美国经有关;危机常与战略资源(石油)相伴;危机常与金融相关。这次危机尽管由房产泡沫破灭引起,但最终却与金融创新过度、金融工具滥用有关。这次危机也产生了新的特点:

(一)是这次危机影响到世界各著名金融机构,对世界金融市场的冲击前所未有;

(二)是美国、美元的国际信用进一步遭受质疑;

(三)是美国的经济困境要由全世界持有美元和美国债券的国家来共同承担;

(四)是以前认为比股票风险小的债券,可能损失更大。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次级债券衍生合约的市场规模被放大至近400万亿美元,相当于全球GDP7倍之高。日本媒体报道这次危机将导致全球金融资产缩水27万亿美元。前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撰文指出:“有一天,人们回首今日,可能会把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评为二战结束以来最严重的危机。”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现已显现,世界经济下滑几成定局。中国是这次危机中受损最小的发展中国家,直接损失较小,但是间接影响也不可小视。出口将减少,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其作用开始消弱;投资者的信心有所动摇,投资积极性不高;银行“惜贷”,国内流动性不足。目前,扩大内需,尤其是刺激消费已成为政府和学界统一的经济调整口径,但仅依靠个体经济行为(个人与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显然有些“牵强附会”。实践表明,当经济处于衰退、或预期衰退时,(我国目前仍处于良性轨道上,但经济下滑)政府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比货币政策更有效。应该说,从不久前的“反通胀”到今天的“保增长”政策突变,正在考验着政府宏观经济驾驭和调控的能力。

启示:

一、确保危机不再出现的措施

(一)在国际经济一体化和国际政治多极化及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大格局下,如何推进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如何在国际经济和金融的危急关头加强预警和协调工作,特提出以下设想:

1、仿照联合国安理会的组建模式,以世界主要经济大国为基础,成立联合国经济安全理事会,并改组联合国有关经济机构,负责国际经济安全的平衡协调工作。

2、仿照欧元创建模式,从扩大多种货币并列模式逐步向创建世界多元方向发展。同时改组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增加新兴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有关权限,负责国际金融安全的平衡协调工作,包括国际金融规范和秩序的制订实施工作。

3、组建专门的国际经济监测和金融监管及风险防范机构,做好有关预警和风险防范及监督工作。

4、成立国际经济和金融安全论坛,定期召开国际经济和金融安全峰会,根据各国的承诺,开展国际经济和金融安全的协调平衡工作。

5、通过国际协议,限制各类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率和商业银行的高风险资产的比例,提高各类金融机构的风险准备金率,以及限制国际主要投资品市场的规模和上涨下跌幅度。

二、 美国因次贷问题 而引发的金融危机给我们的教训是深刻的,我国应引以为诫。

1.认识和防范房贷的市场风险

房贷有房产作抵押,似乎是最安全的资产,但房产的价值是随着市场不断变化的。当市场向好时,房地产价格上扬会提高抵押物的市值,降低抵押信贷的风险,会诱使银行不断地扩大抵押信贷的规模。但房地产的价格也不可能无休止地涨下去,因为任何 企业 或个人都不可能无视其生产与生存的成本。当市场发生逆转时,房价走低,银行处置抵押物难,即使拍卖抵押物,其所得收益也不足以偿还贷款。这不仅给贷款银行带来大量的呆账坏账,还会危及银行体系的安全及整个 经济 的健康 发展 。因此,银行需要在风险和收益中做出理性的选择,提高识别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2.认识和防范信用风险

次级贷款违约率高,原因在于贷款机构在放贷中没有坚持“三C”的原则,即对借款人基本特征(Character)、还贷能力(capability)和抵押物(collateral)进行风险评估。从国外的经验看,借款人的基本特征(年龄、受 教育 水平、健康状况、职业)、购房目的(自住还是投资)、婚姻家庭状况,还贷能力(房贷房产价值比、房款月供收入比、家庭总债务收比、资产负债比等)和抵押物(房产价值、新建房、二手房、使用期限、地段、独户、多层高层建筑等)都与违约率密切相关。

香港在东亚危机中资产价格大幅缩水,许多购房者承受负资产的压力,但银行却没有出现违约率大幅上升的问题,就是因为香港银行业自身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对个人住房贷款有严格资格审查标准,借款人购房多是自住,职业稳定,收入现金流不变,房产使用价值不变,仍会按期还贷。

我国的商业银行在扩大个贷业务中应避免“政绩目标”等非经济和非理性色彩,减少行政手段介入信贷资金配置,加强对借款人还贷能力的审查,对不同信用风险等级的借款人实施不同的风险定价、借贷标准,包括自有资本金、首付比例、利率、期限等,以促进银行从服务风险定价向客户风险定价转变,从粗放经营向精细化、个性化转变,提高自身抵御风险的能力。

3.建立完善信息披露机制和贷款规范

监管部门应监督从事住房信贷的银行和保险机构,在各类贷款和保险产品的营销中,要向借款人充分披露产品信息,让借款者有充分的知情权、选择权,减少信息不对称对借款人权益的损害。推进标准化的合约、贷款审核程序、借贷标准,规范银行贷款行为和贷后的服务。

4.建立房地产金融预警和监控体系,提高抗风险能力

既然金融风险在经济生活中无处不在,是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监管部门的职责就是提高风险识别的能力,预测、防范、规避和化解风险,提高风险的可控性。因此,建立房地产金融预警和监控体系是迫在眉睫,它将对银行体系的安全,房地产市场和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促进作用。

5.政府部门应从危机中得到警示

让百姓安居乐业是政府的职责,但“人人享有适当住宅”并不意味人人都要买房,让无支付能力的低收入者进入购房市场,拔苗助长不仅事与愿违,还会产生许多负效应。特别在我国抵押担保、抵押保险等相关金融基础设施不健全的情况下,无形中让银行承担了许多政策风险。因此,一个优化的住宅市场结构应是新建房与存量房,出售房与租赁房,商品房与政府提供公共住房多样化的统一。政府应加大经济适用房的供给,改变经济适用房“只售不租”为“租售并举”;并通过信贷、税收、土地政策引导房地产企业增加中低价位普通商品房的供给,在开工许可审批中优先考虑普通商品住宅。

6. 中国应建立健全抵押保险和担保制度

中国应建立健全抵押保险和担保制度,完善住房信贷风险防范和分担机制。引入商业保险和政策性担保的机制,有利于促进抵押贷款营销的规范化、合约的标准化,抑制商业银行盲目放贷的冲动;合理的保险风险定价机制,有助于商业银行规避信用风险、道德风险和房地产市场周期波动风险。

参考文献:

1]曹红辉,美国次贷危机考察报告2008 http://www.wyzxsx.com/Article/Class20/200810/53212.html

]何帆、张明,美国次级债危机是如何酿成的[J],求是200720)。

3] http://www.lwlm.com/jinrongyanjiu/200812/211049p2.htm

4]王东,美国次贷危机的深层次原因与影响[J],当代经济20089)。

5]余明,资产价格、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M],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6]刘英奎,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5f61940b307e87101f696d8.html

《美国后金融危机产生原因、影响以及启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