拂晓的战斗

发布时间:2013-04-17 08:30: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野解放初期斗争纪实

李振安 薛军生

194712 22日拂晓,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湖北省襄阳县的埠口镇进入新野境内,奔袭新野县城,解放了新野,从此古城新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新野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

1947年夏,根据中共中央关于“以主力打到外线,将战争引向国统区”的指示,我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把中国革命推向了新的高潮。1947630日夜,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举突破黄河天险,挺进中原,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鲁西南战役后,刘邓大军长驱南征,8月达到大别山区。10月,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纵队作为刘邓大军的后续部队从安阳地区南下,粉碎了国民党数十万军队的前堵后追,先后跨越陇海路、黄泛区、沙河、汝河、淮河,与11月底到达大别山区,与先期到达的刘邓大军胜利会合。为了实施战略再展开,123日,第十纵队奉刘邓首长命令,西越平汉铁路,到豫鄂交界一带开辟桐柏解放区。13日,在湖北省应山县浆溪店,组成了由十纵二十九旅旅部和八五团、八六团及南下干部支队部分人员为骨干的桐柏区三地委、三专署和三军分区。新野划归三地委、三专署和三分区管辖。

19471221日下午,桐柏军区第三军分区部队及随军的200余名地方干部,在司令员张廷发,政委李定灼的率领下,由湖北省枣阳县东北40里处的杨档镇出发,奔袭新野县城,向国民党苦心经营的反动营垒插去。22日拂晓,部队先后抵达城东王庄一带后,便兵分三路,从东、南、北三面包围县城,守城的国民党新野县民团自卫总队早已闻讯弃城向西逃窜,新野县城不战而克,宣告解放。

按照桐柏区党委、桐柏行署和桐柏军区联合和发布的命令, 19471223日,在新野县城东关场村,组建了中共新野县委员会,新野县爱国民主政府和新野县指挥部,李子元任县委书记,宋步祺任县长。新野县红色政权机构的诞生,标志着国民党统治政权在新野的彻底垮台,劳苦大众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始了当家做主人的新纪元。

新野解放初期,斗争形势非常严峻,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很大,当时在新野东边有国民党第五绥靖区张轸驻兵把守,在北边有南阳第十三绥靖公署重兵把守,南边有康泽,第十五绥靖公署驻兵把守。另外在东边还有唐河县魏香亭的三千保安队,西边有邓县的丁书恒十三个保安团驻兵把守,新野正处在敌人的重重保卫之中。而解放初期从河北南下过来的干部只有五六十人,加上地方的刚刚恢复起来的红色武装政权,兵力非常薄弱。

桐柏解放区的建立,牵制了南线国民党军一半以上的兵力。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队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这是一个对战争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胜利。新野是桐柏军区三分区第一个解放的县,为了把新野建成三分区展开的根据地,迅速向所辖的邓县、襄阳、内乡、镇平、谷城、光化县推进,尽快把新野建成可靠的后方基地,调动广大农民支援解放战争的积极性,在中共新野县委,县爱国民主政府的领导下,建立了乡、村人民政府,成了桐柏解放区的中心腹地。为了保卫胜利果实,巩固人民民主政权,在战略反攻胜利形势的鼓舞下,全县开展了武装斗争,剿匪反霸,肃清敌特。同时,依靠群众、发动群众、领导群众开展支前和生产运动,新野党政军民全力以赴,青壮年踊跃参军、参战的情绪不断高涨,人民群众送军粮、做军鞋、抬担架、护理伤病员、支援大军渡江作战等支前活动搞的轰轰烈烈,为解放全中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

新甸铺地处豫鄂交界处,是新野、邓县、襄阳三县结合部。该镇东依白河,南、西、北三面有寨墙围绕,其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1947年新野解放以后,这里成为我一区政府所在地。19471224日,中共新野一区区委、区人民政府进驻新甸铺后,即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开展对敌斗争。新野解放后,国民党县、区武装闻风逃窜,隐藏在与邻县交界的地方,被推翻的阶级敌人不甘心失败,一有时机就疯狂的向人民进行反扑。

19481月上旬,国民党新甸铺镇镇长高乾建等,乘我解放军新野驻军参加邓县战役后方空虚之机,纠集湖北省襄阳县黄岗,邓县楸树李以及新甸铺以南的土杂顽匪共1000余人,气势汹汹地自豫鄂交界处黄渠河一带向北反扑。110日上午,高乾建等领着地主武装窜回新甸铺,突然包围并逮捕了正在官渠柳村发动群众开展工作的一区南下干部张修纪和黄殿忠两位同志。接到张、黄二人被俘情报后,一区区长王志忠带领仅有的步兵排前去营救,部队行至元帅庙村西北,与数百个敌人发生战斗。未能救出被敌人逮捕的张修纪、黄殿忠,后两人在湖北襄阳县于家嘴被敌人残暴杀害,为保卫新生的人民政权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这天夜里,奉邓县前线司令部命令,驻守新甸铺的解放军参加第一次邓县战役。翌日晨,千余名土匪伪装成赶集的商人和买柴农民,凭借熟知的地形地物乘机蜂拥而至,包围了新甸铺,疯狂地实行强攻,妄图催垮诞生不到20天的区人民政府。河北南下战士侯长春带领3个战士,奉命坚守十字街东边的炮楼。当他们赶到炮楼下时,敌人也从对面赶到炮楼下,敌我双方都在争夺炮楼,小侯第一个登上炮楼。他从枪眼里往外看时,恰恰与一敌兵对视,这家伙正准备举枪射击,小侯赶紧仍出一颗手榴弹,只听“轰隆”一声,外边爬上来的几个敌人便跌下去了,丢了性命。

负责保卫人民政权的解放军指战员和一区干部仅33人,面对强攻,毫不畏惧,他们分占十字街中心炮楼,小南门凉亭和区政府后角门等有利地形,奋勇反击敌人,打退了敌人一次次的进攻。敌人虽然多次发动进攻,但在我机枪火力的控制下不能前进一步。临近中午时,疯狂的敌人推出几个汽油桶妄图实行火攻,但在我指战员枪声、手榴弹爆炸声响成一片中,敌人始终难以接近寨墙,只能在远处发出阵阵狂叫。

时任县委书记的李子元,当天上午从县城去城南五龙庙,走到马庄时听到白河西岸,新甸铺一带枪声激烈,便组织后方医院的轻伤员、警卫人员、民兵和从桐柏军区执行任务刚刚归来,三天三夜都没有休息的战士等近百人携带两门迫击炮跑步渡河增援。白河东岸的炮声震撼了敌人,击溃了围攻之敌。

新甸铺战斗,是新野县刚解放后的第一次最激烈的战斗,这次保卫战的胜利,使新野南部与湖北省交界一带的地主武装遭到了沉重的打击,它不仅保卫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打开新甸铺地区的局面,以及开展整个新野县的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有力的配合了我军解放邓县的战役,巩固了解放区的政权。

<>

1948年春夏之交,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但是,像人们俗话说的“倒春寒”一样,新野大地不时刮起阵阵寒风,刚刚解放的新野军民对外要粉碎敌人的“扫荡”,对内要和本地的地霸豪绅土匪队伍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5月,敌张轸部在“扫荡”时,新野地方反动民团助纣为虐,疯狂搜捕我解放军隐蔽的伤病员,抢掠解放军存放的军用物资。而此时,桐柏区三分区后方医院就驻扎在唐河岸边的王庄村,伤病员和医护人员分散住在群众家里,不少户家中还存放有军用物资。

王庄村座落在唐河西岸五六里的地方,当时归我二区五龙庙管辖。全村70多户人家,有20多户住的是用木棍支撑的小草庵,刮个大风就有可能被吹翻过来。在村长王全付的带领下,王庄村群众自发的划成小组,经过商量每户准备住上一至二人,并把棚箔上、红薯窖、床底下、草堆里,凡是能隐藏伤病员的地方,都分别确定下来,真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也可以把伤病员藏到麦田地沟里。

三分区后方医院共有伤病员36名,他们大部分是第二次攻打邓县和打陆官营负的伤。在国民党春夏大扫荡时,唐河两岸的民团、土顽又乘机拉起队伍,不断进行窜扰。一次,一股反动民团约百余人,向赵庙、小集、王庄一带“扫荡”。群众为了伤病员的安全,悄悄地把伤病员隐藏在麦田里。敌军走后,王庄村群众纷纷走出村庄,到麦田里将伤病员接回家中。当时,赵庙村反动富农分子刘金生,死心塌地与共产党解放军为敌。当他听说麦地里藏有解放军的伤病员时,便趁机进行报复,在麦地里搜捕到两名伤员,捆绑在自己家内准备交敌军请功领赏。王庄村群众闻讯后,赶到10多里外的鄢埠口解放军驻地叫来两名骑兵赶到赵庙,处决了刘金生,救出了两名伤员。

年近八旬的王秀成老人,当年家里住着一个名叫高延远的重伤员,刚抬来时不省人事、生命垂危。王秀成老人连夜请来医生为他诊治扎针时他都失去了知觉,到第二次运针时才悄微动了下,到鸡叫时嗓子说话声大些。王秀成见此,赶紧让老娘给他打点面汤,喝了半碗后高延远就睡到亮,后来得知这个解放军战士是从山西到河北过黄河来到大别山在解放新野时负的伤。经过医生的精心治疗和王秀成全家的细心照料,高延远终于转危为安,病愈归队。建国后几十年来,高延远和王秀成一家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还先后两次带着重礼到王庄村探望王秀成老人一家。

“堡垒户”张转运大娘,是全村出了名的积极分子,她人老心红,为伤病员煎药熬汤,提屎倒尿。医院药棉紧缺,张大娘把自己的一个棉袄拆了,撕下棉花套子,在锅里用盐水煮了煮,代替消毒棉花给伤病员擦洗伤口用。敌人在王庄等村发疯似的到处搜查、捆绑、吊打群众,拷问伤病员的藏身之处。不少家庭遭到重刑拷打,形势非常危急。但翻身得解放的新野人民群众,不顾个人安危,以血肉之躯,忍受着铁与火的酷刑,严守秘密,用鲜血和生命保护了解放军伤病员和军用物资。

西赵庄村在新野解放初期归属我五区管辖,在解放邓县战役期间,这里成了我解放大军后勤保障的前沿阵地和后方医院。刚刚翻身解放的群众深感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们积极协助医务人员开展救护工作,为伤员洗衣、做饭、灌茶、喂药,不少群众把自己最好的房子腾出来让伤员居住。

李富先老人当年曾是西赵庄村贫协代表,直接参与了伤员的救护管理工作,谈起50多年前那段救护往事,仍沉浸在深深的回忆中。李富先告诉我们:攻打邓县期间天天下午到半后半的时候就往这抬伤员,一直抬到天黑,这村里差不多家家都有,一个组都是搁几个伤员。那时候三廊有个学,学校里伤员搁里都是满当当的,派人轮流伺候,后来诊所药都用完了,一个伤员都是到谁家一把盐,那时候盐也非常缺,都是一把盐开水化化往伤口上来回浇。

邓禹台位于西赵庄村西边一公里处,这里长眠着当年为解放邓县而英勇牺牲的烈士,为使勇士们有一个归宿,邓县战役发动前,我五区政府便组织西赵庄村群众砍伐村庄里的大树,日夜赶制棺材;不少群众把为老人准备的现成棺材和故衣也捐献出来,给烈士安葬使用,谱写了一曲曲军民鱼水情的赞歌,至今,在当地还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

1948年夏秋两次反扫荡战斗中,新野有一批农村基层干部和积极分子,他们面对敌人的屠刀,英勇顽强,宁死不屈,代表了刚刚翻身了的新野农民,为了人民的利益不怕牺牲的豪情壮志。

新野县城东南四十多里处,唐河岸边有这么一个潘庄村。1948年解放初期,该村有一位民兵队长叫李朝云,他出身贫苦,解放之初,在党的领导下,很快接受了革命的思想教育,积极靠近我党组织,在对地主恶霸的斗争中,他立场坚定,工作积极,被群众选为民兵队长。

潘庄村北边六七里处的东高营村,就是敌人郑歧山高朝录的巢穴驻地。李朝云根本就不把郑歧山和高朝录放在眼里,在春夏反扫荡中,他紧紧依靠“保垒户”,随机应变,伺机打击敌人,搞得郑歧山高朝录束手无策。

匪首郑歧山为拔掉李朝云这个“眼中钉”、“肉中刺”,便诡计多端的派了一个知情人,利用亲戚关系,打入了民兵内部,来分化瓦解民兵队伍。一天深夜,李朝云和他的民兵队员商议,约好第二天半夜时分在潘庄村西南角一条沟内的桥底下集合,端掉东高营西南角的炮楼。不料第二天将近午夜民兵内部由郑歧山派来的两个坏蛋策动民兵数人叛变,趁李朝云不备,逮捕了李朝云,并将其捆绑后押赴东高营交郑歧山领赏。

生性刚烈的李朝云哪里肯服,一路上浩气凛然大骂不止,敌人使用出最惨的一招,用铁丝穿透李朝云左肩膀上的锁子骨,再接上绳子拉着走,鲜血从肩上顺着前胸后背不住的往下流。从潘庄村到东高营,一路上洒遍了李朝云的殷殷鲜血。

怎样处置李朝云,用匪首郑歧山的话说是“对此共党的死硬分子,越狠越好”。这天,敌人将李朝云两手反绑,用一捆高粱杆织的床箔卷起来,抬到一个红薯窖旁,把李朝云头朝下脚向上,连床箔树立在窖内,足足停了一昼夜。到第二天上午,敌人才把这个捆着李朝云的床箔从红薯窖内拔出。此时,李朝云早已死去。由于死前全身热血倒流,李朝云全身乌青,眼耳口鼻七窍淌着鲜血,两颗眼珠从眼眶内流出,惨状目不忍睹。反扫荡结束后,当地区村干部收殓了李朝云的尸体,把他安葬在潘庄村西南角的墓地里。一年多后,在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参与杀害李朝云的叛徒和凶手,先后被人民政府处决。

焦店村是新野解放之初我四区所属的一个大村,南新公路穿境而过。新政权建立后,敌人仍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他们千方百计的搞暗杀、搞破坏,妄图将新生的人民政权扼杀在摇篮之中。1948年,“清明节”这天,驻守南阳的国民党王凌云部,兵分三路入侵新野,其中中路是由国民党的正规军配合,自夏官营、车湾向南,直奔新野四区的焦店村而来。

曾昭全是河北威县人。1942年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入党,19476月底随刘邓大军南下,参加了解放新野的战斗。新野解放后,被分配到四区开展工作。这天曾照全进入焦店村南寨门后,首先通知积极分子詹和尚,让他转告其它农民积极分子,到焦店槽坊场前开会传达县区反扫荡指示。在这时候,扫荡的国民党鸡抓队从焦店北门进入村内,猛喊着“要捉河北的曾昭全和刘增山两个八路军。”面对突如其来的敌情,詹和尚急中生智的为曾昭全换上一件破棉袄,并拿出大粪筐和粪铲,把手枪放在筐子里,上边盖上些干粪,领着曾照全迅速来到南寨门,指点他翻过寨河沟,穿过坟园地,向西边的老白河一带转移。

曾昭全安全脱险后,丧心病狂的国民党“鸡爪队”把詹和尚的家团团围着,不由分说地将詹和尚绑得结结实实,推拉到槽坊场内。几个国民党团丁轮番上阵,用三四尺长的木棍,雨点般地向詹和尚身上打起来,折腾了近个把小时,看着从遍体鳞伤的詹和尚身上得不到什么,国民党“鸡抓队”将詹和尚连拖带拉到焦店南门外的一条深沟里,对着身后匆匆射出罪恶的子弹。詹和尚——这个刚刚获得解放的农民,为了保护我南下干部,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

1948年初,按照我中原野战军的部署,桐柏军区主力第二十八旅和三军分区的八五团、八六团,在二纵、十纵强大兵力的保障下,分别从唐河、新野,奔袭包围了邓县县城。邓县位于南阳西南120多华里,距新野县西北70多华里,老河口东北130多华里,是老河口至南阳、襄樊去陕西的交通交叉点,又是平汉路西侧豫西的重镇。194811517时,我人民解放军28旅和三分区的部队同时包围了邓县县城,发起了清剿外围的战斗。与此同时,新野县委和爱国民主政府召开紧急会议,动员全县五个区组织担架队以及柴草、粮食等军需物资,连夜赶往邓县支援前线战役。新野成了宛西战役和攻打邓县的大后方,也成了做好后勤保障的前哨阵地。刚刚翻身的农民亲眼看到党和政府是为穷人打天下的,所以一经动员,便立即行动起来,他们用竹竿、杉木竿绑上绳子,或用竹床赶制了担架,并由武装民兵任担架队员,按村组成小组、分队,当天下午,便分头起程向指定的地点五区的上风鸣进发。19485月,宛西战役期间,新野县出动担架800副,民工5000余人。其中,四区沙堰出动担架400副,民兵2500余名,专门作为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的随军担架队,从镇平转战至邓县、老河口、内乡、栾川,行程越千里。

桐柏军区三分区所属的7个县,都处在豫鄂两省的边境地区,情况复杂,阶级斗争激烈,地势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国民党地方武装很多,仅邓县的保安团就有13个,这些土顽在某种程度上比国民党正规军还难对付。他们配有国民党高级机关的电台,随时可以同国民党高级军政机关联络,其装备也较优良,有火焰喷射器等武器颇具战斗力。

第二次解放邓县的战斗中,新野担架队员在战斗中救护伤员,战后打扫战场,掩埋烈士遗体,搬运战利品和军用物资。在解放老河口之后,新野支前民工不顾个人安危,打开敌军弹药库,帮助解放军转运大批弹药,并奉命将3000余个地雷抛入水坑。

在解放镇平县侯集战斗中,四区沙堰支前的担架民兵,紧随部队卫生队到前沿阵地,冒着生命危险抢运伤员。在敌军机枪扫射时,他们迅速将担架轻轻落地,用自己的身躯匍在伤员身上,保护伤员,因此多次受到部队首长的表彰。他们也多次配合解放大军,在麦地里搜捕国民党的散兵游勇百余人,受到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的嘉奖。后河村民兵田允兴,在押运面粉的途中,遭敌军杀害,鲜血倾洒在支前途中。

第二次解放邓县时,新野县组织6个医疗组,奔赴前沿阵地抢救伤员,开展战地服务。有一位解放军战士被敌军的火焰喷射器烧成重伤,生命垂危,在抬运途中,他疼痛难忍,支前民工耐心劝解他,给他灌茶服药,抓紧往后方医院抬,从死亡线上将这位解放军战士挽救过来了。194812月,樊城战斗期间,大雪纷飞,支前民工整日在雪地里艰难行走,饿了啃几口干馍,渴了就近抓几口雪吃,就这样,出色的完成了支前任务。在1948,新野县周边地区的几次大的战役和多次战斗中,新野县充分发挥了后方根据地的作用,广大人民群众以主人翁的姿态,为保卫胜利果实,为解放邻县受苦受难的劳苦大众,在县委、县爱国民主政府的领导下,积极开展战勤工作,大力支援前线作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

1948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国民党黄维兵团和南阳绥靖区王凌云部“扫荡”时,鉴于大敌压境,为避敌锋芒,按照上级指示,新野县、区武装大部分转移到外线作战,但仍有不少同志仍坚持在内线开展斗争。

此次,敌正规军及地方反动武装共10余万人,在20余天时间内,往返数次途经新野县城,对新野进行了残酷的大“扫荡”。敌军实行抓光、抢光、吃光的“三光”政策,所到之处,见男人就抓,见东西就抢,见女人就辱,枪杀基层干部和农民积极分子,弄得村村哭哀,十室九空,使新野遭到历史上罕见的一场大浩劫。在此次反“扫荡”战斗中,少数未来得及转移的干部、战士,坚持在内线斗争。

座落在新野县沙堰镇西北的黄太岗,是一个方圆十多里的大沙岗。这里原来是白河故道,随着岁月的更迭,逐渐形成了遍地芦苇荆棘丛生、灌木小树长满的沙岗。时任四区副政委的张勇,带领干部、战士22人以地形复杂的黄太岗为依托,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机智勇敢地同敌军周旋,艰难困苦地坚持同敌人进行残酷的斗争。

114日,在我人民解放军强大的攻势下,国民党南阳守敌王凌云放弃固守南阳的企图,向湖北襄阳逃窜。敌军大队兵马沿南新公路行进,边逃窜边掠夺。这天下午,坚持斗争的我四区干部战士就隐藏在公路穿境而过的板桥铺村一农民家里。快黑的时候,国民党鸡爪队来了,张勇从院墙的一个洞里向外一看,见民团有五六十人,歪背着枪,由西向南东北方向走来。他果断地说:“敌人没有发现我们,咱们千万不能动,隐藏好就是胜利”。果然,敌人毫无察觉,从院墙外边走过去,我干部战士安然无恙。当晚,他们乘敌军行军间隙,机警地西越公路,转移到城北白河岸边的湍口村。刚刚住下,敌正规军赶到,无法出村,于是,他们将计就计干脆同敌人同住一村。就这样,他们在敌军缝隙中穿来穿去,安全地度过了极其险峻的日子。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在反扫荡期间,刚刚翻身解放的新野人民也时刻牵挂着坚持斗争的我指战员。四区所属的焦楼、贺庄、后河、黄庄、鲍湾、于湾、车湾等地群众,经常趁着夜幕烧火做饭,宁可自己饿也冒着生命危险,把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我指战员的手中。

郭芳圃是河北省威县人,在南下干部来新野的同志当中,他是年龄最小的一个。在黄维兵团窜犯新野时,进驻沙堰区东北片工作年仅19岁的郭芳圃独自隐藏在田野,他趁夜摸到沙堰寻找组织,不料刚接近沙堰寨门,就发现到处是穿黄军装的国民党岗哨。为了保存实力,郭芳圃在沙堰东坡的田间小道往南摸,经吕营、陈营、曹坡,一个人来到了城北的龙背村,找到了同是河北威县的老乡王英洲。在四区南片工作的王英洲同志因接到通知较晚,也没有及时来得及转移,两人见面后商量,南片离城里较近,驻敌兵较多,沙堰北片地处偏僻敌军较少,于是,两人便到东北片隐蔽活动。

王英洲与郭芳圃两人从城北青羊出发,来到芦大桥村东头一个叫芦张氏的老大娘家隐蔽,不料刚进芦大娘家堂屋不久,就有十多个敌人闯了进来,在上房正间和西房屋住了下来。万幸的是,芦大娘早已将王英洲和郭芳圃藏进了西房屋内的红薯窖里,并用柴草把洞口盖好进行了伪装。由于内奸的告密,敌军只知道在这一带隐藏有我解放军指战员,但追捕起来却毫无结果,狡猾的敌人便使用计谋,谎称我地下党组织派人联系工作,使王英洲误以为真,从隐藏处出来而当场被逮捕。敌人为了抓到郭芳圃,对王英洲和芦大娘进行了严刑拷打,将两人背绑着双手,吊得脚尖离地有半尺高,血水隔着衣裤向外渗流到地上。丧心病狂的敌人见从王英洲身上捞不到一点有价值的东西,便将他架到施庵街西头的东西大路上,用绳子紧绑其双脚,绳子另一头拴在马身上。惨无人道的刽子手扬起马鞭拼命地往马身上抽打,那马越跑越快,在身后掀起一股烟尘。烈马一直狂奔到相距10多里的聂桥村,王英洲的鲜血和精神已深深地融进了新野这块土地。

为了新野人民的翻身解放,为保卫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从194712月到19499月,先后有149名优秀儿女长眠在新野这块大地上。王英洲等便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

发生在194811月的北张营歼灭战,是解放战争期间发生在新野境内规模最大的一次战斗。在这次战斗中,我人民解放军以优势兵力围歼了国民党的正规军和地方武装数千人。

中原我军占领南阳,拔掉了国民党盘踞豫西南的最后一个巢穴,桐柏、豫西、陕南三解放区联成一片,中原战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南逃湖北襄阳一带的国民党王凌云部不甘心自己的失败,继续作垂死挣扎。他们为了控制汉水,防我解放大军南逼长江,西越大巴山,趁我解放军主力东移准备参加淮海战役之机,纠集邓县、内乡、淅川、兴化、新野等县的地方反动武装残余,对桐柏解放区南部地区再次进行大规模的“扫荡”。1117日,以国民党第十五军为骨干,附以唐河县民团魏香亭部,新野县民团马云阁部共5000余人,侵占了新甸铺和新野县城。由于这次反扑是敌人的垂死挣扎,因此,敌人每到一处,就和恶霸、地方土匪勾结一起,实行 “三光”政策,这个进行反扑倒算,对我们的党员干部和农村积极分子这个进行残酷的屠杀,几乎是十室九空。

针对敌军的反扑,桐柏军区电令各级党委和军分区与县区武装,要紧急行动起来,带领群众,同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桐柏军区第二十八旅,在这次对敌战斗中,一直处于两军对垒的前沿阵地。当敌军侵犯时,二十八旅奉命西进,赶至唐河、新野、南阳三县交界的田店、汪寨、兴隆观一带侦察发现,新野县城和城东北的北张营、城西的果园、城南的白河铺均驻有国民党部队。

北张营座落在新野县城东北十五里处,东边紧接着孙楼、桥楼一带,北边和西边紧靠南新公路。这个村子不大,四周的寨墙不高,实际是个土围子,敌人进驻该村以后,便凭借着土围子加固了防御工事。根据作战方案,我二十八旅兵分三路,对其实行了钳形包围。1130日凌晨,我军发起总攻,顿时无数的炮弹一齐向北张营、小王庄等几个村庄飞去,天空硝烟弥漫,巨大的烟柱冲天而起。经过一阵猛攻,驻守在北张营的敌军防线顿时崩溃,我八十四团五连首先从东北角攻入村内。这时,村内敌军乱作一团,蜂拥向西门逃窜。此时,隐藏在苇子坑西的我军6挺重机枪一齐开火,顷刻之间,敌尸遍地。不到两小时,张营村被攻克。部分残敌沿南新公路向县城方向逃窜。在追击中,我八四团三营八连,与数倍于我之敌相遇,发生了激烈的战斗。我指挥员奋勇机智,士气高昂,给敌以重大杀伤。担任北路迂回任务的八二团,进至张营西之李湖村时,恰遇张营之敌向西南逃窜,当即进行堵击,又歼敌一部,余敌狼狈越白河西逃窜。

张营战斗结束后,新野境内的敌军闻风丧胆,纷纷南逃,一路上,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我二十八旅乘机追击,追敌至樊城附近。此战,我人民解放军在张营地区歼敌1600余人,缴获了大批的枪支弹药。此后,战争推向汉水以南,新野全境最后解放取得了反扫荡战斗的伟大胜利。1220日至23日,桐柏军区第二十八旅及一、三分区部队各一部,发起樊城战斗,毖伤敌320余人,俘敌3970余人,以马云阁为首的新野民团再次被歼。此后,新野境内局势逐渐稳定,出现了迅速恢复家园的新局面。

新野的解放意义非同寻常。它成了桐柏解放区的中心腹地,对整个中原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不仅标志着中原决战时机的成熟,而且使豫西南地区获得彻底解放,使桐柏、豫西、陕南等解放区连成一个整体,为人民解放军渡江南下作战准备了战略基地和坚强后方。1948824日,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书记、中原军区政委邓小平在写给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报告中称赞表扬了桐柏三分区。报告中写道:“桐柏三分区则从两个团中分散小部掩护地方工作,集中一个多团积极歼击反动武装,结果胜利最多,士气民气最好,发展最大。这种方式比较妥善,即在初期应以集中力量消灭敌之军事力量为原则。”当时的中原军区下辖豫南、陕南、桐柏、江汉、鄂豫、皖西、豫皖等7个军区计31个军分区。邓小平重点表扬三分区,并建议中央推广其经验,这是邓小平等中原局、中原军区领导对桐柏三分区工作的充分肯定。邓小平讲到的“三个最”,是三分区在新野一带卓有成效的开展工作的真实写照。特别是194811月毛泽东主席挥毫撰写的《中原我军占领南阳》这一著名新闻述评,畅述南阳的战略地位及人才济济的光辉历史,用浓墨描述了中原野战军作战一年的辉煌战绩。高度评价了南阳的解放对全国的解放具有重要的军事战略意义。同时,也使古城新野以其重要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战略位置再次展现在世人面前,历史上曾辉煌一时的新野再度名扬天下。

作者:河南省新野县广播局

邮编:473500

电话:629612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d3a55772168884868762d6cd.html

《拂晓的战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