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读书笔记2000字

发布时间:2019-02-07 07:20: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长恨歌读书笔记2000

【篇一:《长恨歌》读书笔记】

《长恨歌》读书笔记

读到这书题,竟然不自觉地联想起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这句来。

《长恨歌》应该算得上是小资上海真实而细腻的写照——细腻,既是上海人骨子里具有的通性,又是本书字里行间蕴涵着的韵味,可见得连这书都带上了几分沪味儿。

开头的《弄堂》、《流言》、《闺阁》、《鸽子》等篇章有卖弄文字之嫌,处处极尽细腻之能事,细到极处确有几分腻味。我曾因此一度废书。耐住性子细读后,发现这竟是对上海来了几张以点及面的速写,这清明上河图的方式竟也描画出了这座城市的神髓:

飘着万国旗的小巷,脂粉气的闺阁,暧昧的流言,幽雅的淮海路,高高的法国梧桐,昏暗的灯光,暗中细语的女人……朦胧,优雅,懒散,还散发着潮湿的霉味。王安忆毫不吝啬地把上海一次描摹给你看。

读到此,我这才意识到,原来就连这满纸的铺排渲染都写不尽、道不清上海这位佳人的旖旎风情。

上海弄堂里,风也飘,雨也摇。闺中女儿轻换,绿洋装,粉旗袍,痴情淑媛为谁笑?为谁笑,歌舞之后,命丧银霄,爱恨情仇事难料,日月如梭催人老。催人老,换容貌,心不老,上海弄堂里,流言伴鸽绕。

主人公王绮瑶就是从这样的弄堂里,从这样的流言中袅袅婷婷地走来。王绮瑶的脾性,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才能养蓄出来;王绮瑶的故事,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才能上演。与其说王绮瑶是王安忆创造出来的,不如说王绮瑶是上海创造出来的。王绮瑶就是上海,上海就是王绮瑶。

王琦瑶的美可说是这动中的一静,瞬息万变里的一个岿然不动,浮光掠影里的一个真实不虚。人间所谓??是讲究外相迷人,体态窈窕,是种凛然容不得靠近带有些拒绝的意思,

王琦瑶的美则是不能与其同日而语,她的美源自于乖巧和煦,矜持温婉,不露声色却又善解人意并终尽流于平常。这平常又不比那平常,是不作刻意的描画,亦不是故作的矜持,就那么叫人实心实意地尾随了去,一百个死心塌地。

看她的故事,先是有些瞧不起她,接着恨她太聪明,最后就会爱她,是由同情而生的爱怜。她那样的普通,让人不由自主地想亲近,但当你走近,她又显得那么远,难以触及,高高在上。

她勤奋,一个人在艰苦的条件下依然那么讲究,有条理。她也幸福,一生付出、承受那么多的爱。她把一切看透了,透得潇洒,潇洒得什么都不在乎,不在乎别人争议的讨论,不在乎别人排斥的目光,任那议论久了,成了妒忌;看得多了,成了艳羡。她又太懵懂,懵懂地不知道收敛自己,单为自己活,她曾反对严家师母说我偏要为自己活,这种小女人的自私竟使得她身边的人,男女老少,都争着邀她的宠。

王绮瑶从一开始就以一个优越的姿态出现,不管是吴佩珍还是蒋丽莉,都是以一种仰视讨好的姿态和她交往,而王绮瑶也不去珍惜这些平白得来的友情。可以说,她一直是在被动接受友情,她对自己的朋友付出得很少,即便是两个好朋友相对而泣,也不过是感怀个人身世罢了,又有多少同情在其中呢?只有在几经波折后,蒋丽莉将死的时候,两个人才真正生出彼此间的惺惺相惜之感。

真是个孤独的王绮瑶,命中注定的孤独,这样一个可人儿,却一生无依,她的情与爱一直在漂泊,真爱她的男人得不到她,她爱的男人她又无法得到,致使她的爱情一直不长久也不稳定。即使有真心爱她的程先生守在身旁,也终究脱不掉这孤独的长袍。

虽然社会的变革给王绮瑶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变化,但她本人却对这种变化既不敏感也不关心,完全无视政治风云的存在。解放前王绮瑶享受着三小姐的称号,在爱丽斯公寓里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因为解放,李主任才离她而去,而这对于她来说,不过是少了一个可依靠的男人。解放以后,她自食其力,靠双手吃饭,有时窘迫到卖衣服度日,可她仍能在平

安里打麻将吃火锅,又牵出几段爱恨情仇。外界再大的变革她都毫不在意,她不懂,也不关心,只安心过她小女人的日子,把每一刻都过得有滋有味。

王安忆写的就是一个女人的一生,此情此恨,无关政治。张爱玲的《倾城之恋》亦是这样,整个港战,似是为成就白流苏和范柳原的爱情而作为背景出现。也许就因为要成就她,一个大都市颠覆了,成千上万的人死去,成千上万的人痛苦着,跟着是惊天动地的大改革……”。女人天生不关心政治,这是小女人的小视野,即使狭隘,也无可挑剔。

我以为,虽说王绮瑶是典型的上海弄堂的女儿,但上海人再相似,也不会再出一个王琦瑶,这个聪明过头、爱慕浮华、看破人生、善解人意、乖巧可爱、自私自利、爱恨交织的王琦瑶。在她身上,爱即是恨,恨即是爱。她能对她身边的每一个人都产生影响,却都又伤害了他们,让人今天说要忘了你,明天却又想起你,念你念你在梦里,问此情何时已?就这样,一生一世都搭进去了。在剪不断,理还乱的爱与恨间,王琦瑶糊里糊涂地成了个不朽。她总有别人没有的、不敢有的、没权利有的爱、勇气、魅力、品质、俗气、直白……为她痛心,为她感慨。

这个旧上海的小女子,在一种温柔婉转的气氛中展现了沧桑的人生画卷。她的人生确实值得我们把盏玩味,可这大喜大悲戏剧化的情节却少了些煽动的文字。作者下了大笔墨,却没往这方向使,只是让王琦瑶尽可能平淡地接受她戏剧化的人生。

网上摘来这样一则情节梗概:

《长恨歌》讲述了上海一个美丽而普通的女孩王琦瑶偶然的机会当选上?上海小姐?后不再平凡的一生。王琦瑶只因为了名利,跳出市民生活圈走入更宽阔的世界而放弃学业,成为?军政界的一位大人物?李主任的妾室。后来李主任在一架北平至上海的飞机上罹难,王琦瑶就从此又回到了市民生活圈中。不甘心的她又常常兴风作浪,终于孤独地被人因图财掐死在家中。

读来读去,却总觉得意境氛围与书不怎么相符。

即使是对于她的死,我也不觉得悲痛,只是略带惋惜,我仿佛已经可以接受她宿命里的任何一种安排。

王琦瑶眼睑里最后的景象,是那盏摇曳不停的电灯,长脚的唱歌博挥动了它,它就摇曳起来。这情景好像很熟悉,她极力想着。在那最后的一秒里,思绪迅速穿越时间隧道,眼前出现了四十年前的片厂。对了,就是片厂。一间三面墙的房间里,有一张大床,一个女人横陈床上,头顶也是一盏电灯,摇曳不停,在三面墙壁上投下水波般的光影。她这才明白,这床上的女人就是她自己,死于他杀。然后灭了,堕入黑暗。

这样看来,长恨歌并不是一出悲剧,它只是一出含着淡淡哀愁的戏剧,带着一丁点儿的《荷塘月色》的范儿,带着一种服从于命运的从容。

也许作者想呈现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不凡的体验:喧闹竟至于安静,复杂竟至于简单,繁华竟至于平淡,亲近竟至于遥远,拥有竟至于失去,结束竟至于开始,哭到竟然想笑,恨到竟然想爱……

【篇二:《长恨歌》读书笔记】

上海弄堂里,风也飘,雨也摇。老上海的弄堂,三四十年代繁花似锦的底色,在洋楼钟塔勾勒出的摩登背后,脉络纵横的老弄堂为时代皴了一个底,这皴法轻重浓淡正相宜,在鸽哨声里,无数弄堂口走出了无数生于那时那境死于彼时无常的王琦瑶们。

王安忆的笔触带有女性独有的细腻,大段地描述铺陈开来,字字走心,句句有情。《长恨歌》中的景,弄堂,白鸽,夹竹桃,有轨电车,黄浦江……如同绘画,轮廓清晰,皴法细腻,一幅生动的民国市景,《长恨歌》中的人,王琦瑶、李主任、郑佩珍、蒋丽莉、康明逊、程先生、严家师母……好似音符,串起的故事有着奏鸣曲的高亢也有着回旋曲的缱绻,最终汇成了一部生命与时代的悲歌。 王琦瑶是一个典型的上海弄堂女儿,这就不免给他带来了天生的娇艳、羞涩和美丽,王琦瑶的美是那种含蓄的美,是一种脱俗的美,美不是那么的张扬却也很自然。在那个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大上海中,王琦瑶的美可说是这动中的一静,瞬息万变里的一个岿然不动,浮光掠影里的一个真实不虚。人间所谓是讲究外相迷人,体态窈窕,是种凛然容不得靠近带有些拒绝的意思。王琦瑶的美则是不能与其同日而语

,她的美源自于乖巧和煦,矜持温婉,不露声色却又善解人意并终尽流于平常。这平常又不比那平常,是不作刻意的描画,亦不是故作的矜持,就那么叫人实心实意地尾随了去,一百个死心塌地。

王琦瑶的爱情之路无疑是坎坷的、沧桑的。想来王琦瑶就这样跟随了李主任终其一生许是好的,然世事如同白衣苍狗,不过是一时的富足与缱绻,羽衣霓裳肉体侵蚀,你晓得前面究竟有什么等着!李主任后来惨遭飞机失事,机坠身亡,留给王琦瑶的唯有疏落不尽的悲绝与孤伤。一帘寂寞的爆破,氤氲于秋露沁寒的时节,心念君兮涕泪流,辗转成为内心淆不透的愁。

王琦瑶是寂寞的。因为寂寞,老克腊走进了王琦瑶的生活时.各类的聚会,帮王琦瑶打发着晚年的寂寞,当王琦瑶上海小姐的名声给传了去出之后,王琦瑶的家成了热闹的中心。三教九流,齐聚一堂,而各式的热闹,恰恰反衬出王琦瑶的寂寞和深入骨髓的悲哀。

纵然一生辗转、一世坎坷如王琦瑶也只不过是浮华盛世里苦苦挣扎求存的边缘化人物。王琦瑶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却成了浮华盛世里的一个苍凉传奇! 正如王安忆所说,王琦瑶不止一个,有成千成万的王琦瑶。我们自己身上又何尝没有王琦瑶的影子呢?芸芸众生中,到底有几个能看破这迷局,在爱恨之间,物欲之中可以自拔,在虚荣与嫉恨之中可以自省,在平淡与平凡之中可以自明呢?人的一生是如此短暂,也许,唯有自拔自省自明,平凡平淡的生活,才是真谛之所在。

【篇三:《长恨歌》读后感】

《长恨歌》之。。。

受人之托,写这个不知道什么东西的东东。。。很久没有动笔写东西了,现在还真是不会写了?

《长》,一首千古绝唱的长篇叙事诗,奠定了白居易诗律圣手的地位!这一首诗,其主题一直以来都颇受争议:有人说是讽刺篇,有人说是赞美篇,也有人说是双重篇,即涵盖前两种说法。而我的看法也偏向于第三种。

虽然作者的立意在一开始是如他的朋友陈鸿一样,都欲惩尤物,可最后的成果却成了一首爱情的颂歌! 故事的开篇,以一句汉皇?”即刻亮出作者稍带讽刺的观点,汉王好女色而寻佳人,可多年过后仍未如愿。所以,养在深闺“”天生丽质的杨玉环的一出现,就一朝选在?”了。这里的字,颇具讽刺意味儿,杨明明是玄宗的儿子李瑁的妻子,却被她的公公为了贵妃!从儿媳妇变成携手相伴的夫妻,其中的讽刺味儿可不轻!毕竟是从儿子手中抢过来的,慑于公媳的名份,也为了掩人耳目吧,杨被安排做了几年的女道士,才入顺理成章地成为三千宠爱在一身杨贵妃,杨做女道士的时候,名号为太真,于是,也有了诗歌中后来太真称号。

得宠的杨回眸一笑,不仅仅令到六宫粉?”,更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啊!她的得宠,带来了她兄弟姐妹的高升,更令到天下父母不重男?”其人心羡慕如此,玄宗更是尽日看不足。于是,从此君王不早朝了。就在这里,诗歌的长恨的原因出来了!本来是一起喜剧,可就是这看似喜剧的喜剧提示了下文悲剧的产生根源,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安史之乱,打破了《霓裳?》的旋律,这里,也带有一丝的讽刺意味儿;毕竟,这是玄宗重色而轻国的后果!玄宗带着贵妃和手下匆忙地逃往蜀地,可是,玄宗万万没有想到,这次的逃亡,他将要失去他心爱的妃子!宛转峨眉,朕怎舍得让你离我而去啊!迫于无奈,要使得六军发,必要有一人死以平民愤!于是,君王也只能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了。诗歌长恨的内因也就是悲剧故事的基础在这里揭示出来了。作者本可对玄宗的重色误国,且对杨的死无能为力而大加讽刺,这里却作出了淡化处理,对两人的生离死别刻意深化,反而收到了把长恨描绘得淋漓尽致的效果。试问,谁又能恨心对如此的痴情加以鞭笞呢?作者的同情之情跃于纸上了。

爱妃死了,面对着蜀山的江水春色,叫我如何应对?只有寂寞悲伤与我相对?在长安收复以后的还都路上,玄宗仍不停地追怀忆旧:只见爱妃的死处,却不见你的熟悉的容颜!只有任凭马儿信步往前走去吧!于行宫中,只看到清冷的月光,令人伤心的落叶飞花,听到的只是令人断肠的声音。物是人非了,长夜何时才能尽头?爱妃,你怎么都不肯来我的梦里与我相见啊?

唐唐一代明君,为了一名女子而流泪断肠,此情谁不为之动容?夕殿萤?,孤灯?,其情也深深,其悲也萋萋!江山与美人的两次选择,造成了大唐江山的由盛转衰,又由衰转盛。可是,唐玄宗对杨的爱岂因生死而断绝?梦中相会却只有上穷?,两处?不见魂魄不曾来入梦,是诗人抓住了玄宗内心深处揪心的,用缠绵悱恻的语调,宛转地形容和描述了玄宗的寂寞忧伤,引起了读者的公鸣,使得一个政治议题变得淡化了,剩下的仅仅只是对李杨爱情的同情与赞美。在此,作者的态度也由转为,因为,作者也有自己类似经历!作者曾经与一位出身普通人家的姑娘湘灵相爱,但因为门第观念、风尚的阻碍,最后不得不分手了。白居易于是这下了:不得哭,潜别离;不得语,暗相思;两心之外无人知,彼此甘心无后期!的诗句。在《长》里,作者也许是借着李、杨的悲剧以抒发自己的痛苦与深情;作者对李杨的同情也是对自己的安慰

诗歌写到这里,长恨已经动人心魄了,诗歌本来也可以结束了,但是,作者也许不愿看到如此痴情却换来此等悲剧的结局。于是,笔锋一转,令劈境界,借助想象的翅膀,让杨于仙境中重

现,这时,两人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的纠葛,而更多的应是作者的主观成分。这里的情也超出了历史的范畴,更多地偏向于人世间最普遍,最动人的情愫!

仙山中,杨以带泪梨花的形象再现了,含情?,一别音容?”,宛转动人的一幕,更深化了玄宗对杨的无限思念!更进一步深化了长恨的主题;此恨之长,却唯有寄托于仙境。 在《长》中,悲剧的制造者最后也成为了悲剧的主角,吃着没完没了的精神苦果,因为红颜祸水,这一说法早已在人们的心中深深植根。杨的命运仿佛早已注定。如果李是出身在一个普通人家里的孩子,不必受政治的摧残,结果会不同吗?李杨的爱情故事是否会比梁祝的故事更加广为人传呢?可是,历史却给了他们太多的舆论,太多的阻挠!而这场悲剧不也正是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结果吗?此恨之深,已经无法量度!不过,也正是这样,才能用长恨表达爱的长存这个主题! 所以,《长》的主题,虽然其中有讽刺,有不满,但是,这些跟无私长存的爱相比,这一切,不得不让位了!所以, “讽刺就难免显得渺小更渺小了!

《长》,一首爱情的赞美诗!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ceecc4b1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95.html

《长恨歌读书笔记2000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